申论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名言警句
爱国主义篇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唐?李白 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7.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明?于谦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申论里能用的到的关于经济名言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谁有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素材,包括名言警句,名人事迹
【为政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必无踔越之见,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怕这怕那得人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
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底线思维”。
3、“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
4、“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
5、“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胆小怕事。
“生事”如无病而服药,“畏事”如有病而不服药。
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
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
【敬民篇】1、“计利当计天下利,为民当求万世名”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不求个人的利益得失,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考虑,胸怀天下;2、“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得到民众的拥戴就能得到整个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兴亡。
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
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5、“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在其位,谋其政。
党员干部应注重品质修养,淡泊明志,行善举,为民谋利,义利苍生。
【修身篇】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其覆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
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
必须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
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学好难如登山,学坏易似山崩。
善的德和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这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因而显得尤其艰难。
而恶德恶行,则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因而引人沉迷放纵。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2017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关于改革创新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师其意,不师其辞。
——唐代文学家·韩愈·《答刘正夫书》释义:效法前人的文意,不模仿他的文辞。
2、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徐悲鸿释义:事物的发展在于每天不停的创新发展,艺术同样也是如此,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不创新则事物就要被淘汰。
3、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唐代文学家·李翱·《答朱载言书》释义:文意和词句都要创造,都不要沿袭前人。
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五蠡》释义: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
5、惟变所出,万变不从。
——南宋诗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序》释义:唯有千变万化而不盲目苟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创新而不随从。
6、尊新需威,守旧需亡。
——清末维新派领袖·唐才常·《各国种类考》释义:只有崇尚新法才可以更加兴旺,一味守旧,就会走向灭亡。
7、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清代·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释义: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
8、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问大钧赋》释义: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
9、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南宋诗人·戴复古·《沦诗十绝》释义:应该让诗句从我的肺腑中发出,切忌跟在别人的脚后走。
10、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释义:写诗应该自抒性情,纵横挥洒,如随人俯仰,陈陈相因,也太可怜了。
11、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
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
天道乃驯。
——西汉学者·扬雄·《太玄·玄搞》释义:事物发展达到一定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限度,就不会发生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又表现为因、革交替,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
12、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
——《宋史·卷三三四·徐禧传》释义: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继续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合乎时代需要,到达治理的目标。
13、革弊,须从源头理睬。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释义:变革弊病,要从源头开端。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用法古。
——先秦·《商君书·更法》释义:管理国家不要拘泥于一种措施,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释义:喻指往事物需定消亡,新事物一直成长。
1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释义:人间各种事件不断地变化,古往今来构成了历史。
1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先秦·《周易·乾·文言》释义:每天谨严做事,发奋图强,和日月一起运行,永不结束。
18、事异则备变。
——(先秦)《韩非子·五蠹》释义:政事不一样了,本来的举动也要随之变化。
19、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认为法。
——先秦·《吕氏春秋·卷一五·察今》释义:废弃先王已制定好的轨制,学习先王如何去制订制度。
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先秦·《周易·系辞下》释义:到了止境就要产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灵通之后才会久长。
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败的进程,只有追求变化才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