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体现中华传统优良家风名言警句

体现中华传统优良家风名言警句

时间:2016-09-04 16:42

家风的名人名言

1、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

10、,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11、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2、重,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重,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8、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勿为儿孙做马牛。

2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2、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3、,。

2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8、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焉。

29、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3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5、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中华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

1.以家为家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有何意义

众所周知,风浓缩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此,陪树良好家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凝魂聚气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一.好家风是中华名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古人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

自古至今,为世人尊崇而广为流传的有: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贵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家训》、周怡的《勉谕儿辈》、吴麟征的《家诫要言》、古训《增广贤文》、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大家书”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陈毅《示女儿》诗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

细品中国传统家风,其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其核心内容归结起来不外乎“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不管是耕读传家、家国天下,还是积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风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家风是传承道德的重要载体,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二.家风传承务须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各家有各家的传统。

尽管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形成中华优秀道德观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家风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又有彰显家庭本色的鲜明个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共性。

孔家严谨治学、杨家满门忠烈、岳家精忠报国等,是世人所熟知、景仰的家风个性。

家风具有时代特点。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风典范:封建社会的家风与民国时期的家风有区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家风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家风会不同。

如:诸葛亮《戒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示子孙》“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朱柏庐治家格言》要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留给家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郭德纲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等等。

既各具特色,又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家风有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可以直接保留传承,也有消极的、落后的、封闭的、需要改进改造的。

所以传承家风,应该坚持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运用同志教导我们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人为我用、推陈出新。

我们应该礼敬传统,让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耕读孝义、诗书礼法、厚道正直等良好家风薪火相传。

更应与时俱进,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

惟有如此,家风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为改革开放宏业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推波助澜。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作文怎么写。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作文 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

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

多么温馨与幸福啊。

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

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这个词语,宣扬了中华民族的孝,呼吁现在的人们要常回家  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

“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 。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

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

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

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  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

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

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

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传统的家风是指什么?

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

在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教育的经验常常反映在一些名人学者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著作之中。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指引人们传播正能量。

建构和谐家风可从几方面入手: 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控制情感; 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 父母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