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易错点、真题、模拟题 (最适用、最详细)
202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64篇常考易错点、五年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各地名校模拟题第一部分必背古诗文64篇常考易错点标注说明:画横线“ ”的句子,为近年来已经考过的句子。
画波浪线“ ”的句子,是要引起注意的句子。
加方框“Array”的字词,是容易写错的字词。
对于平时练习和考试中的易错题,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手工添加备忘,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资料。
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Array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Array乎?(‘说’‘乐’不能换位)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015年湖北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8年全国卷Ⅰ)子曰:“学而不思则Array,思而不学则Array。
”(论述学与思的关系,学思结合)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Array(‘焉’易错为‘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Array也。
”子曰:“吾十Array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Array。
”子曰:“由,诲Array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Array(‘知’易错为‘智’)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018年浙江卷),则不复也。
”子
哲理名句成语赏析及历年高考成语,典故类试题汇集
还是要多去看看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
推荐历代诗文名句: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
《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
②[稷(jì)]不黏的黍子。
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īn) ]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①(眚(shě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①[文]文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出自《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
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
②[笃]忠实,专一,一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
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豪”同“毫”。
“氂”同“厘”。
“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
①[瑕]玉上的斑点。
②[掩]掩盖。
③[瑜]玉的光泽。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
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
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
“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
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ān)所著。
73.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①[倚]依托。
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76.哀莫大于心死①。
出自《庄子•田子方》。
《庄子》又称为《华南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 《杂篇》。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①[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至不能自拔。
77.用志不分①,乃凝于神②。
出自《庄子•达生》。
①[用志不分]用心专一,不分心。
②[乃凝于神]就可以聚精会神。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
《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
今存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经济、农业等知识。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出自《管子•权修》。
①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 80.长太息①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
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
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创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①[太息)大声叹气,深深地叹息。
8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离骚》。
8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屈原《离骚》。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出自屈原《楚辞•卜居》。
84.天不为人之恶①寒而辍②其冬。
出自《苟予•天论》。
《苟子》的作者荀况(约前313—前238),战国时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他为苟卿。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苟子》现存三十二篇。
①[恶(wù)]讨厌,与“好(hào)”相对。
②[辍]中止,停止。
85.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①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曾任秦朝的相国。
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86.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出自《吕氏春秋•疑似篇》。
87.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战国策•秦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事的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
88.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89.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自《报任安书》。
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9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报任安书》。
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①。
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广传》。
①[蹊(xī)]小路。
9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而从。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93.刻鹄①不成尚类鹜②,画虎不成反类犬。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东汉辞赋家、史学家。
著有《汉书》。
①[鹄(hú)]天鹅。
②[鹜(wù)]鸭子。
94.峣峣①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出自班固《后汉书•黄琼传》。
①[峣峣(yáoyáo)]高。
95.胡马①依北风,越鸟②朝南枝。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是对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的统称。
这两句意思是鸟兽尚依恋故土,何况是人呢。
①[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②[越鸟]南方的鸟。
9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出自《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9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lù)豉(chǐ)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曹植(192—232),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同母弟弟。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有一次,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切合兄弟之情的诗,否则,就要杀他。
曹植才思敏捷,当即咏出了这首《七步诗》。
曹丕无可奈何,只好放过了他。
9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出自曹植《赠白马王彪》。
9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
西晋史学家。
100.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101.刑天舞干戚①,猛志固常在。
出自《读山海经》。
作者陶潜(365—427),字渊明,东晋诗人。
①[刑天舞干戚]故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
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刑天,传说中的兽名。
干戚,盾和斧。
10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
10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陶潜《挽歌》。
10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潜《移居》。
10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出自《入若耶溪》。
作者王籍,南朝梁诗人。
生卒年不详。
106.疾风知劲草,板荡①识诚臣。
出自《赐萧璃》,作者李世民(598—649),即唐太宗。
①[板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两诗,均刺周厉王无道,纲纪混乱,政局不安,后以“板荡”指社会动荡不定。
107.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自《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代诗人。
10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656—712),字延清,唐代诗人。
109.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出自《杂诗三首》(其一)。
作者沈俭期(656—714),字云卿,唐代诗人。
1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
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代诗人。
1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①。
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
①[衰(cuī)]稀疏、掉落的意思。
112.人生代代无穷已①,江月年年只相似。
出自《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约660一约720),唐代诗人。
①[已]停止。
11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自《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1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代诗人。
115.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
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
①[杨柳]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多用做送别曲。
1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宿建德江》。
作者盂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他和王维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
1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①。
出自《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唐代诗人。
①[玉壶]美玉制成的壶,用来比喻高洁。
1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①无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70l一761),字摩诘。
唐代诗人。
安西,地名,今新疆库车县。
①[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处玉门关西南而得名。
1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
1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121.山中一夜雨,树杪①百重泉。
出自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①[树杪(miǎo)]树梢。
12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①与之②谁短长。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
①[别意]离别之情。
②[之]指东流水。
123.清水出芙蓉①,天然去雕饰。
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①[芙蓉]荷花的别称。
12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出自李白《送友人入蜀》。
这两句形容山势险峻。
1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126.但使主人能醉客①,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自李白《客中作》。
①[客]诗人自指。
127.相看①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
①[相看]互相对看。
128.长风破浪①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李白《行路难》。
①[长风破浪]南朝宋宗悫(què)年少时,叔父问他立志做什么? 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这两句话来表示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12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黄鹤楼》。
作者崔颢(约704—754),唐代诗人。
1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别董大》。
作者高适(706—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13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709一约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132.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①。
出自《绝句二首》。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
①[然]即“燃”。
133.朱门①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①[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朱,大红色。
134.尔曹①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
①[尔曹]代词,你们。
135.为人①性僻耽②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①[为人]犹平生。
②[耽]嗜好。
13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137.读书破①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韦左丞,即韦济,当时任尚书左丞。
①[破]遍,尽。
13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
139.文章①憎命达②,魑魅③喜人过④。
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
①[文章]泛指诗文。
②[命达]命运通达。
③[魑 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④[过]经过。
14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①英雄泪满襟。
出自杜甫《蜀相》。
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
①[长使]经常让。
14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14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①应须断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①[恶竹]到处乱生的竹子。
14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715—770),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144.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题稚川山水》。
作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唐代诗人。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①。
出自《游子吟》。
作者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
①[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146.蚍蜉①撼②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调张籍》。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收在《韩昌黎集》中。
调(tiáo),调侃的意思。
调张籍,即戏赠张籍。
张籍,唐代诗人。
①[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
②[撼]摇动。
147.天街①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水部张十八员外郎,即张籍。
他曾任水部员外郎。
“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
①[天街]京城的街道。
②[酥]酥油。
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进学解》。
149.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自《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15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乐天,白居易的字。
1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
两个“晴”字与“情”谐音双关。
153.千淘万漉①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
①[漉]滤。
154.无端①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出自《渡桑干》。
作者刘皂(785—805),唐代诗人。
①[无端]没来由。
15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①。
出自《寒食》。
作者韩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
按风俗,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①[五侯家]泛指贵幸宠臣。
15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799—843),字浪仙,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
15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
作者李绅(约772—846),唐代诗人。
15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出自《省试湘灵鼓瑟》。
作者钱起(722一约780),唐代诗人。
15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其代表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
160.在天愿作比翼鸟①,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①[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并翅而飞的鸟。
16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出自白居易《暮江吟》。
①[瑟瑟]碧绿色。
16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16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16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779—831),宇微之,唐代诗人。
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人,难以再把其他的水看成是水;看过巫山云的人,把别地方的云都不看成是云了。
165.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自《南园》。
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
①[吴钩]刀名,刃弯。
166.停车坐①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山行》。
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①[坐]因为。
16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杜牧《秋夕》。
168.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认前朝④。
出自杜牧《赤壁》。
①[折戟]?\\\/pre>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解析·古诗词鉴赏·名言名句默写一本通\\\/陈瑞 怎样
商务印书馆出的,应当可以信赖。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解析古诗词鉴赏名言名句默写一本通(新课标)(高考必备)》收高考大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词150个,大纲以外文言文实词100个;收录大纲要求的文言文虚词24个;释义详尽,例句经典,翻译通俗易懂;真题宝典帮助考生掌握重点知识,答案提示为考生提供解题线索。
收录古诗词200多首,囊括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所有篇目;每首诗词从注释、鉴赏导示,鉴赏和鉴赏要点四个方面做了精心解析,完全满足了考生应对高考古诗词鉴赏的需求。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解析古诗词鉴赏名言名句默写一本通(新课标)(高考必备)》收录先秦、两汉,三国、隋唐等朝代名言名句2000多条;每条名言名句都有明确的出处;提示了名言名句解题技巧,帮助考生事半功倍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目录第一部分 高中文言文实词解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解题技巧 一、语境推义法 二、语法推义法 三、语汇推义法 四、对文推义法 五、以形推义法 六、以音推义法 七、课文推义法 高中文言文实词部分 大纲以外常用实词100个 第二部分 高中文言文虚词解析 高中文言文虚词解题技巧 一、语境推断法 二、词义界定法 三、语法切入法 四、位置分析法 五、全句关照法 六、标识识别法 七、结构推断法 高中文言文虚词部分 第三部分 高中古诗词鉴 高中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诗句 四、看注释 五、懂范式 高中古诗词鉴赏部分 唐代之前 唐五代部分 宋代部分 元代及以后部分 诗词比较鉴赏 第四部分 高中名言名句默写 高中名言名句默写解题技巧 一、明确考点 二、熟悉题型 三、明了选用条件 四、把握名句特征 五、掌握应试技巧 先秦名言名句 两汉名言名句 三国魏晋南北朝名言名句 隋朝名言名句 唐五代名言名句 宋辽金名言名句 元朝名言名句 明朝名言名句 清朝名言名句题摘1998年全国卷 19.以下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3分) ①其罪当与童贯等②帝殊有难色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答案提示】D 2005年重庆卷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3分) 译文:________ 【答案提示】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道[dao] 路 例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鱼我所欲也》) 译 (课时)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腿)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
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李密《陈情表》) 译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
途径,方法 例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 译 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是要使百姓愚昧无知。
例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贾谊《过秦论》) 译 深远的谋划,行军作战的策略,也不如从前的那些谋士。
规律,道理 例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庄早·秋水》)。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练02 语用 文言文 名句(含2018高考真题)
一、语言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湖南娄底新化县青山乡的村民最近掀起了“挖宝”热潮,据说当地山上的球形石头是有科研价值的“化石蛋”。
对此,相关责任人表示,“化石蛋”一说为不经之谈。
②旅游景点不仅应该给游客展现当地的优美自然风景,更要展示当地文明有礼的人文风貌,让游客真正放松身心。
在这一点上,丽江等国家5A级风景区理当率先垂范。
③近日,“两会”重点讨论了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
某政协委员认为,在经济建设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掉以轻心。
④因符合现代低碳生活的理念又极大方便市民生活,共享单车自投入使用以来广受好评,但也有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散播谣言,说共享单车是博人眼球的面子工程。
⑤宁波医院帮助救治无望的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已让社会倍感温暖,无独有偶,不久山西也报道了类似的例子,一名护士紧抱手术前紧张的老人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安抚。
⑥写文章讲究行云流水,讲究思路清晰且情感充沛,若是一味为显示才学而编字造词玩弄文法,就难免让读者心生厌恶,不忍卒读。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考古工作者在新发现于成都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的古蜀人船棺墓群中3(510
谁有高考政治简答题的真题
1.假如你是一名商业保险从业人员,你将如何说服客户购买分红保险?试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①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钱生钱”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学会科学理财(投资)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我会用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事实说服客户要敢于投资。
②商业保险是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它的特点是减少风险、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
分红保险作为商业保险的新险种,除具备保障功能之外,还可分配保险公司经营盈余,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
我会运用专业知识让客户了解分红保险的功能,使其接受分红保险。
③购买商业保险要坚持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我会依法办事,让客户愉快签订购买分红保险合同。
2.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中西部地区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东部地区以地方为主。
据悉,广东省从2006年9月新学年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省财政将全力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说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
参考答案:①教、科、文、卫支出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
中央政府和广东省对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央政府和广东省的决定对改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面貌,对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3.甲:租赁消费好,租要比买便宜得多,又灵活机动。
乙:贷款消费好,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值得。
请运用有关的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甲和乙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是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收入时,消费就会增加,反之,消费就会减少。
物价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
人们的消费方式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②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是交易方式不同的两种消费类型。
租赁消费与钱货两清消费相比具有更换灵活、使用方便、便宜实惠的特点,对于不想永久占有商品和服务所有权而又能够在一定时期获得满意消费的人,租赁消费有很大的市场。
所以,甲的观点是合理的。
③贷款消费与钱货两清消费相比具有支付压力小、实现消费目的快的特点,对于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而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所以,乙的观点也是合理的。
4.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集装箱品种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商。
它在引进德国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换代自主研发,申请了11个专利,基本替代了原有的引进技术。
中集集团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主创新,才能自立自强,在竞争中获得主动。
请回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参考答案:①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安全有保障的工业化道路。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这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③中集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我国的民族企业学习的榜样。
5.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今年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并通过了八条意见,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点、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来稳定房价。
某班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近期房价的上涨也很感兴趣,准备围绕这一经济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国务院出台稳定房价措施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2)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写出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针对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可能影响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平抑房价,是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稳定房价,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4分)(2)①课题: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或房价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访谈法等,如到网上查阅资料、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到市场调查了解房价情况等。
③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实践决定认识),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正确把握房价上涨的原因。
6.材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选举工作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充分发扬民主,保证选举人的权利,体现选民的意志。
选民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郑重地投出自己宝贵而理性的一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公民为什么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投出理性的一票?参考答案: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
②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以及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③每个公民都要周全考虑、理性判断,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品德高尚、最有才干、最有能力的人,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行使权力。
7.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0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安排本行政区域内的县、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目前,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有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等,而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家确定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的依据。
参考答案:(1)根据宪法和法律,选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选举,即由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
另一种是间接选举,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称为直接选举。
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但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直接选举耗时费力,效率低。
因此往往先由选民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即间接选举,因为间接选举效率更高。
(5分)(3)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分)8.“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9.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进行地下核试验后,朝鲜核问题成为全球一大焦点。
中国政府表示:历来主张并积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赞成半岛无核化,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的扩散。
只有通过有关各方建设性对话、磋商和真诚合作,才是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
中国真诚地希望有关各方能保持克制,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努力寻求以和平、外交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1)我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明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4分)(2)我国政府的上述立场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的
(6分)答:(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分)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目的。
(1分)②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1分)③能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分)(2)①“历来主张并积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赞成半岛无核化,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的扩散。
只有通过有关各方建设性的对话、磋商和真诚合作,才是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
”这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分)②“主张并积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和谈判以寻求和平,外交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分)③“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以和平、外交有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注:本小题各要点,观点1分,材料1分。
10.2006年4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上述观点体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点?(5分)(2)简要说明中华文化这一特点的现实意义。
(5分)答:(1)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1.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1)价值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根本性制度和要求是相适应的。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坚持和谐文化的正确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