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的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名人事例)周恩来: 在他当总理的期间,有一天,他的妻子觉得他的毛巾烂了,就把它丢了。
但周恩来又千方百计的找回来,因为他认为国家正在发展期间,不浪费要从小事做起 。
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曾这样严厉告诫:“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积极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积极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
”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积极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