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关于潜台词的名言

关于潜台词的名言

时间:2014-12-20 09:28

有哪些关于孤独的名言,句子或语录

1.剔尽寒灯成。

宋·朱淑真《减字木兰花》[独行]。

大意是:在凄冷的寒把灯芯都剔尽了,依然无法入睡,因而连梦也无法作成。

由于孤独寂寞,心事重重,所以抒情主人公白日黯然神伤,夜晚也无从入眠。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有“孤灯挑尽未成眠”的句子,与此句意思相近。

可用来表现孤独的生活处境,或表现内心的难以平静。

2.骄慢者永远孤独。

孤独名言Clarin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晋·李密《陈情表》。

茕茕(dióng穷):孤独的样子。

孑(jié节)立:孤立无依。

吊:慰。

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孤孤独独,可以互相安慰的,只有自己的形体和影子。

李密是一个极有辩才、以文学见称的历史人物。

父早死,母改嫁,自幼由祖母抚养,与祖母相依为命。

公元二六七年,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以奉养祖母为由,写了《陈情表》辞不应征,此即其中为人称道的名句。

其写作上的特点是以夸张手法表现一个人孤立无援的哀怨,感情真切、凄楚,而语句却显得优雅动人。

尤其后~句更为人们表现孤独境遇时所喜用。

4.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两世:两代。

一身:独苗单传。

这两句大意是:子辈和孙辈两代,都各剩下一个男子了;孤零零地一个人,一个影子,十分可怜。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十二郎韩老成是韩愈的侄子。

二人名为叔侄,情如手足。

韩家子辈中剩下韩愈,孙辈中唯有十二郎,所以作者说:“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寥寥几笔,写出作者与十二郎密切的关系,以及对十二郎去世的沉重心情。

本来便是形单影只,现十二郎去世,岂不是更孤单、更可哀叹了吗?以“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无伴,十分形象。

5.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怎生:怎么。

这两句大意是:独自倚着窗儿,怎么能捱到天黑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此时,她国破家亡,无依无靠,只身流落在江、浙一带,晚景十分凄凉。

这首词写的就是她“冷冷清清”的处境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态。

在一个“乍暖还寒”、风急雨细的秋日,她独处斗室,百无聊赖。

先是“寻寻觅觅”,一无所得;继则借酒浇愁,倍感凄凉。

她观过雁而思故人,见秋菊而伤憔悴,在寂寞无告的愁苦中独自倚着窗儿,只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她希望快点打发走这难熬的时光,却怎么也捱不到天黑。

~写的就是这种愁苦欲绝的心境,诗句以口语化的语言倾吐作者的心声,活画出一个孤独无靠的老人的形象,读后令人心酸。

写难以忍受的孤独时可以借鉴。

7.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宋·寇准《江南春》。

这两句大意是:孤村遥远,芳草萋萋,落日冉冉,杏花纷飞。

寇准此诗借春景表现“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的思妇情怀,凄楚愁怨,哀婉动人。

此两句从形式上看似单纯与景状物,然而孤村、芳草、斜日、落花都有某种感情的寄托,从直觉上给人以孤独哀伤的印象。

这种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可资借鉴。

8.孤音诉明月,天高路漫漫。

宋·孔平仲《弧雁》。

这两句大意是:天是那么高远,路是那么漫长,一只孤雁寂寞难抑,只有向明月诉说自己孤独的愁肠。

句紧扣“孤”字着笔。

首句以不能视听的明月作为陪衬,极写大雁的孤苦无诉;次句以天高路远相衬托,更显出失群征雁的孤单。

明月、高天、长路,都是为征雁之孤作渲染,从而流露了作都人世茫茫,孤独无依的叹伤。

9.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见刘长卿《新年作》。

这两句大意是: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岭上的猿猴,和我共同领略江上风光的只有江边的杨柳。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单调,根寂寞,这话很抽象,虚而不实,不成为诗。

刘长卿这两句诗通过岭猿、旦暮、江柳、风烟等具体景物,用“同”、“共”两个动词联系起来,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自然地从具体景物中透露出单调寂寞的感情来。

写作上这种化实为虚的手法,今天仍可借鉴。

10.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无予和:无人与我相应和。

这两句大意是:想交谈却无人与我应和,举杯劝酒却只有身影与我相伴。

此名句用画描笔法勾勒出诗人孤独、寂寞的神态,形象鲜明突出,造型别致新颖,如特写镜头令人难忘,这种画面清晰单纯又传情无限的素描手法,是今天写作时的良好范例。

11.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12.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唐代诗人 崔涂 13.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宋·朱淑真《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

独酬:自唱自答。

这两句大意是:整日里都是孤孤独独,走路是自己一个人,坐下来也是自己一个人,吟诗填词也是自唱自答,夜里睡觉仍是独自一人。

两句词一连用了五个“独”字,着意突出自己的孤独寂寞。

可用来形容孤单的处境和寂寞的心情。

14.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见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这两句大意是:珠帘终日不卷,成天有谁到来

本词写李煜被俘后在汴京怀念南唐的一种哀痛心情。

上片为:“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

”李煜被软禁后,不能与外人接触,因此苔藓侵阶,珠帘不卷,无谁告语,~二句以珠帘闲垂不卷,说明无人出入,婉转地写出被监禁的孤独、苦闷和令人难堪的生活。

15.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唐·刘禹锡《春词》。

中庭:庭院中。

玉搔头:即玉簪。

这两句大意是:走到庭院里数着花朵,蜻蜒飞上了她的玉簪上。

这首诗写一位宫女新妆匀面下楼待幸,结果希望落空。

她心灰意懒,无事可做也无心去做什么,只想极力排遣心中的孤独和烦恼。

她在百无聊赖中漫步踱到庭院花丛,下意识地数起花朵来。

她久久地伫立花丛,致使蜻蜒把美丽的她也误认作花朵,竞轻轻落到她的玉搔头上。

诗贵含蓄。

~两句不仅巧妙地暗示出她的惊人美丽,伫立花丛充花可以乱真;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她孤独、凄凉、无望、失神的心理状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使读者咀嚼之后,品尝到“味外之旨”,可谓神来之笔。

16.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唐·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这两句大意是:梦醒时石阶已经漫平了雨水,原来是我独自背着孤灯枕手睡着了。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构思新颖,色彩浓丽的感伤身世之作。

~是结尾二句,写自己从梦境回到现实:秋雨还在下着,雨水已漫平了台阶。

凄凉的现实与美妙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着诗人幻想的破灭。

可以此形容凄苦寒凉的环境和孤独寂寞的心情。

17.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唐·李白《把酒问月》。

白兔捣药:神话中说月中有玉兔捣药。

这两句大意是:月中的白兔年复一年地捣药,为的是什么

月中的仙女嫦娥独处于碧海青天之中,有谁与她为邻?《把酒问月》是一首飘逸、潇洒、充满了浪漫色彩的诗作。

~二句围绕着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浮想联翩,对玉兔的辛勤捣药,嫦娥的孤寂独处充满同情,从中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孤寂的情怀。

1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一作王建诗)。

天阶宫中的石阶。

过两句大意是:夜色已深,寒气袭人,她依旧独坐在宫中冰凉的石阶上,呆呆地仰望着天河两旁的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后两句仅通过女子满怀心事地举首望星空的举止神态,就把她的复杂感情表现出来了。

这里面有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有对自己寂寞孤独的叹惜,有对牛、女仙侣尚能一年一度相会的羡慕,也有对封建统治者的怨愤。

诗句潜台词丰富,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此常为后人所称道。

1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这两句大意是:万里飘泊,久客他多,秋来更添了几分愁绪,衰老多病,独自登台,更显得形单影只,羁旅孤独。

《登高》为杜诗的代表作,读之使人感到悲壮、激动。

~二句极写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罗大经评曰:“万里,地辽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老年)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杜诗语言凝炼,古义丰富,概括力强,于此可见一斑。

这两句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着笔,写诗人羁旅孤独的感情和悲秋苦病的形象,又和上联“无边落术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呼应,不仅使情与景相交融,也使诗意更见深沉。

20.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宋·杨巽斋《杜鹃花》。

冤禽:相传周末蜀王杜宇称帝,其时洪水成灾,有个叫鳖灵的人凿巫山、通三峡,解除水患。

牡宇自愧不如,让位鳖灵,退隐西山,羞愧而死。

杜宇死后化为冤禽杜鹃鸟,苦啼吐血,鲜红的杜鹃花,即为杜鹃啼血染成。

这是神话传说,并无科学根据。

这两句大意是:红艳欲滴的杜鹃花与明丽的彩霞相映,那都是含冤的杜鹃鸟啼血染成。

这首诗的全文是:“~。

羁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前二句引传说写杜鹃花鲜若彩霞,红如滴血之貌,后二句写见花生情,触发了“有家归不得”的羁旅之愁。

前二句是铺垫,后二句才写出了作诗的真意。

2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可堪:哪堪,哪能忍受。

馆:这里指旅舍。

杜睛声:相传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这两句大意是:孤独的旅舍中闭锁着重重春寒,在“不如归去’的杜鹃声里夕阳斜照,时已日暮,此情此景,叫人怎能忍受

这首词是秦观寄居旅舍时写的。

此对,作者待罪郴州,独处孤馆,那料峭的春寒,使他倍感凄凉。

一个“闭”字,不仅指春寒不散,也指他幽闭馆中,无人交往,益发显出处境的孤独悲凉。

此时,耳中又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悲鸣,眼中又看到日暮时西下的夕阳,这正是人们回家团聚的时刻,可是,作者何能归去

此情此景,确实不堪忍受。

这两句写景笔,道尽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内涵十分丰富,王国维称之为“有我之境”,并评论说“少游(秦观的字)词境最凄婉,至‘~’,则变为凄厉矣”。

确实,这两句词形象鲜明,声情凄厉,艺术感染力很强。

这种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手法,可资借鉴。

22.可怜孤雁不胜情,常伴寒星夜夜鸣。

清·尤秉元《孤雁篇》。

胜(shnēg生):禁受不住。

这两句大意是:可怜孤雁无法禁受得住失去伴侣的孤寂之情,每天夜里总是伴着寒星发出哀鸣。

句写孤雁思侣之情,“可怜”二字,传达出作者深切的同情。

可用来描写孤雁,或用其比喻义抒写远离亲友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3.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清·黄景仁《绮怀》。

这两句大意是:明亮的月亮怜惜地照着我孤独的身影,闲暇的花儿无聊地映照着我独眠。

所谓皓月有情,闲花无赖,全是用来映照抒情主人公的心情,都是抒情主人公孤独无聊心情的外射,是以人之情赋予物。

这种物我相照,物我相衬的抒情手法值得学习。

24.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这两句大意是:我悄悄地立在人们不认识我的市桥附近仰望长空,把一颗星星当做月亮凝视多时。

这是公元一七七三年作者自安徽归里后所作,写除夕中寂寞、抑郁的心情。

全诗为:“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

”当有钱人家欢度除夕的时候,作者却无以卒岁,只有悄立市桥,长时间地仰望星星,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除夕之夜,只有这一颗星星是他的朋友,是他的亲人,可以陪伴他度过这一夜。

诗人的穷愁潦倒,寂寞无依,以及世态的炎凉全凝注于这两句诗中。

将句以人物悄立在空寂的环境,专注于清净的孤星,来表现其寂寞无依和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说的“忧患潜从物外知”,在人物所处的外物环境氛围中现出人物的生活处境和心境。

可借用此名句或化用此诗的诗境表现孤独寂寞的心情。

25.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清·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

疏影:指梅花。

这两句大意是:流落天涯的游子,黄昏时只有梅花相伴,听到高楼飞出的玉笛声,更愁思无限,只好独自掩门不听。

在天涯的一角,黄昏时的梅花挺着她稀疏的清姿,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高洁,又是那样的孤独。

流落天涯的游子黄昏时有梅花相伴,感到了气质上的相通;那高楼上飞出的悠悠笛声使他不堪卒听,而独自掩门则显得更加孤寂。

两句诗写尽了梅花的孤芳与游子的寂寞。

诗句全以景物的气氛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学习此种以环境写心境的手法,也可直接用诗句写梅花之幽姿,写游子之孤寂。

26.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见宋·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

一枝折得:指折得一枝梅花。

堪:可,能。

这几句大意是:折得一枝梅花,从人间以至天上,没个人儿可以寄。

这三句紧承“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而来,化用了陆凯赠梅给范晔的典故。

南朝时,陆凯曾折梅赋诗,寄给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以慰思念之情。

而此时,作者梅花折得,新词赋就,寻遍人间天上,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寄赠。

寥寥数语,明白如话,写出了一种寻觅的神态,一种绝望的悲哀,刻画了一个内心无限的痛苦的孀妇形象。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不尽的余哀,却还久久地盘旋在读者心头。

抒写伤逝之情时可供借鉴。

27.白云飘飘,舍我高翔,青云徘徊,为我愁肠。

晋·傅玄《云歌》。

这几句大意是:天空飘浮的几朵白云,随微风渐渐远去,似乎不愿伴我;青云徘徊身边,似乎知我愁绪,为我分担忧愁,排解郁闷。

这几句写闺怨。

前两句以景写情,以“白云”象征丈夫,“高翔”象征求宦,从白云高翔的自然景象联想到离别空守的孤独处境。

后两句融情于景,通过移情的手法把眼前景物拟人化,赋予客观景物以主观情感。

诗句在空灵的景物中表现出极度的滞重,对比手法的采用,使形象鲜明突出,别具情采。

28.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夕殿萤飞:晚间萤火虫在宫殿前面往来翻飞。

孤灯:古时宫廷夜间燃烛,并不点灯,这里“孤灯”渲染玄宗晚年生活的凄苦。

迟迟:迟缓,从容。

钟鼓:指宫廷里的更鼓。

耿耿:明亮。

这几句大意是:晚上流萤飞过宫殿,玄宗俏情地把杨妃忆念,孤灯中的灯芯已经挑尽,独宿的君王还未入眠,从迟迟钟鼓刚刚敲响的初长夜,一直想到耿耿星河即将隐没的欲曙天。

安史乱中,玄宗奔蜀,途中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迫溢死。

长安收复后,玄宗回到京都,睹物生情,夜不能眠。

这两句绘情绘景,形象鲜明,具有一种感人的艺术魅力。

可化用以刻画伤悼的情态,也可借以形容鳏寡老人的孤独寂寞。

29.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唱我的夕阳调,谁的孤独,像似把刀,杀了我的外婆桥,杀了我的念奴娇。

原名李笛安,中国青春文学女作家 笛安

合适不合适也是您说的算 这句话有什么潜台词

作弊可怜

作弊可” 高考前夕教育部的新气会上,教育部考试中任戴家干的观点非常鲜明,他对于个别作弊者的纵容和姑息就是对多数人的不负责任和不公正。

作弊事件伴考试而生,每年高考国家都会出台政策整顿高考纪律,以保障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正如一篇人民时评所言:“学子攻关,魔道斗法,一年更比一年精彩

” 高考作弊将记入诚信档案 从2004年起,教育部连续四年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开展“诚实守信,诚信高考”主题教育活动。

今年,教育部则采取教育、管理、处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一步打造诚信高考。

在继续组织所有考生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的基础上,教育部将开始尝试对全国考生实施“诚信档案”管理。

对于考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严重违规行为,譬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各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有关处理结果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也会在考生的电子档案中反映出来,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

作弊档案将成为一生污点 记者了解到,以前考试作弊的处理结果可能只是小范围知道,也只会“当年有效”;而如今一旦进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这个作弊的行为事实就会保留下来。

“即便这位考生来年再考,这个不良记录也是抹不掉的。

它不仅会成为高校是否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甚至在将来毕业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能查到。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把对考生的诚信教育从道德层面提升到了制度层面,其震慑效果可想而知。

” 关于惩戒力度略有争议 按照今年出台的新规定,高考考生一旦作弊,付出的可能是影响其一生的代价。

那么,对于这样的惩戒力度,社会各界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高考前后,新浪网就“高考作弊记录将跟踪一生”的事件做了一项调查,共有5580人参与了调查。

结果显示,36.59%的人认为“很好,打造高考诚信,严防作弊”;有32.03%的人认为“太严厉了,作弊不应成为一生的烙印,应该他们有改正的机会”。

对于这种“毁誉参半”的结果,有关专家表示,作弊记录记入诚信档案,是事先告知考生的,考生并不是处于无知状态。

“在带有竞争性、高利害的国家教育考试中,对个别人考试作弊的纵容和姑息就是在损害他人利益,最终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 戴家干主任认为,不应把考试作弊者当做弱势群体看待,“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严厉处理,对社会、对大多数人是不公平的”。

【科技篇——魔道之争】 高考反作弊 一场高科技的“较量” 教育部严打利用通讯工具作弊 自有考试起,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魔道之争”。

为了防范高考作弊,确保考试安全,近年来,各地高考考场加强了电子监控,陆续配置了一些必要的手机探测仪和监控设备,一些省(市)还相继建成远程巡查系统。

可以说,高考作弊与反作弊,已经成为一场高科技的“较量”。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各级财政就为反作弊投入近亿元。

作弊手段不断“升级” 从小抄、枪手(指替考者)到手机、电子词典,再到现在的军用对讲机、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作弊工具不断升级。

沈阳市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作弊工具真是叫人叹为观止。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批刚查获的作弊工具:能传送答案的手表,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电子表毫无二致;网上热卖的隐形笔,利用笔尾灯照射才能显出字迹;一些多频道的对讲机,并不受手机屏蔽器的影响。

记者采访了解到,使用微型摄像机和无线耳机,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高科技作弊手段。

开考后,作弊者先用胸前佩戴的纽扣摄像机或眼镜上安装的摄像机将试卷扫描出去,一些专业“枪手”在附近的居民楼内接收图像,然后分头答题,约20分钟或半小时后,把答案通过对讲机或手机短信传给学生。

这种高科技作弊,大多具备“团伙化”的特点。

他们多通过网络信息和非法手机短信发布自己的联系方式。

政府为反作弊“埋单” 面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作弊工具,政府部门不惜斥巨资与之 “较量”。

以辽宁省为例,2005年,部分城市开始使用电子监控录像系统(电子眼);2006年,全省全部考场安装使用电子眼,高考试卷保密室实现全省联网监控、联动报警;今年为全部考场配备手机屏蔽器、金属检测器,各考场的考试过程将刻制成光盘,上报省招考办备案待查。

其中手持式金属检测器性能跟机场案件设备不相上下。

重拳打击高科技作弊 据了解,今年教育部加快了国家教育考试考场监督巡查网络平台建设,连通覆盖更多的省市,实现了大范围的网上实时巡查。

高考前,要求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培训对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的防范、识别及处置能力,提高反作弊工作水平,未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得上岗。

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强调,有关部门都在不断强化对考试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

据了解,公安部在今年高考之前向公安战线发出通知,要求高考期间各地在考点周边、网络监控等方面增派警力,维护考试秩序和环境,严防有害信息传播、破坏高考正常进行。

另外,目前公检法等部门正在协商,研究对考试高科技作弊进行严厉打击的司法解释,确立进一步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大对考试违规违法行为的专项打击力度。

【法制篇——猫鼠游戏】 考试立法 呼之欲出的作弊惩戒尺 首部考试条例将在重庆试行 作弊行为特别是在类似于高考这样的国家考试中作弊的行为,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然而由于法律的“空子”,作弊与反作弊之间似乎成了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年年喊打,却年年都有作弊现象。

这样的尴尬只好期待相关法律的出台。

高考作弊的“法律空子” 教育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今年的1月20日,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一天。

当天下午,陕西省西安市无线电监测站根据事前接到的群众举报,出动移动无线电监测车确定位置后,会同西安市警方一举捣毁了西北政法大学附近一个研考作弊团伙架设的无线电发射台,8名参与作弊者被当场抓获。

事后查实,该作弊团伙的作弊手段和方式是:这是一起与国家级考试紧密相关的重大作弊事件,而且性质非常严重。

然而当将案件移交给西安市雁塔公安分局时,该局则以“治安处罚法和刑法没有明确条文”为由,拒绝受理此案件,8名作弊者被释放。

教育部官员认为这是法律的空白,更是法律的尴尬。

事实上,这种尴尬在高考作弊事件中也屡见不鲜。

记者从辽宁省的高招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辽宁在查处一些高考作弊案件时,由于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只能将考生该科的成绩作废;对于团伙犯罪,也没有相关的量刑依据,由于处罚较轻,导致少数家长及考生“勇于”铤而走险,他们内心的潜台词非常干脆:“抓住了,大不了明年重头再来

” 专家呼吁相关法律出台 为此,有专家建议,必须在法律上、法规上和制度上分层明确规定诚信考试的违规行为、处罚及其实施以及相应的法制程序,使针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

同时,对作弊的处理要快捷、严格、准确,从而对企图作弊的人形成一种威慑力。

5月2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人民网做访谈时曾经透露,国务院将立法防高考作弊。

他认为,为高考立一部比较全面的法律,对考试命题权力、录取名额分配、自主招生办法、加分政策等予以细致的法律规范,以减少混乱和不公平的发生,尽力避免各种形式的“作弊”,显然是极其必要的,更是维护人们对高考的信心、对社会公平的信心之必需。

首部考试条例将在渝试行 在新近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适时启动考试法的起草工作。

教育部日前透露,《国家教育考试法》目前正处于前期调研和学术讨论阶段,草案中专家提出应当认定考试舞弊属于违法行为。

一些团体性的恶性舞弊事件,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