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孔子的名言 来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出自《论语·雍也》 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人们常用孔子的名言( )来告诉别人要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师常用孔子的名言教育我们认真复习这句名言是(1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哪句名言提醒我们::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三人必有我师焉,择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
孔子说:“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欢迎远方来客的礼仪上,人们常引用孔子什么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