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描写“凤凰”的诗句有哪些
这是形容陈圆圆的诗句。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已经回答了。
圆圆曲【作者】吴伟业 【朝代】清代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妖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便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红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都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什么意思
经济价值 梧桐树为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
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
种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
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
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
[1][3] 编辑本段园艺景观 中国梧桐 梧桐树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树冠卵圆形,树干端直,树皮青绿平滑,侧枝粗壮,翠绿色。
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对抗性。
[3] 编辑本段文化内涵 古诗咏梧桐树 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
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地高贵。
在中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 该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
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
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在此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
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
可见梧桐的高贵。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今人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因此在以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但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4] 歌曲《梧桐树》歌词 远方吹来一阵秋风 赶走了熟悉的树叶 从此再没有温存的绿荫 哦 听不见 哦 听不见 林中的宁静 宁静 啊~ 我童年的梧桐树 啊~ 我心中的梧桐树 啊~ 我青春的梧桐树 啊~ 我心中的梧桐树 啊~~~~ 我心中的梧桐树 远方吹来一阵秋风 挂起了满树的果实 只等到播种时节来临 哦 听不见 哦 听不见 生命的精灵 精灵 噢~ 我童年的梧桐树 噢~ 我心中的梧桐树 噢~我青春的梧桐树 噢~我心中的梧桐树 噢~~~ 我心中的梧桐树 丰子恺《梧桐树》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
长得密密层层。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每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芽”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芽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芽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赏析] 《梧桐树》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辞枝,在平实、质朴、精细的描摹中,一枝一叶总关情,抒发了作者淡淡的赞赏、欣喜和感叹,不经意间也为我们揭示出了生活的某种哲理(象征意义)。
一、运用类比,表达赞赏。
在作者眼中,梧桐树是很有个性的树,当属粗犷豪放一类。
文章的第二段写初春梧桐叶的生长,作者先写其他植物生叶或“暗中偷换青黄”,或“渐乎其渐”,随即用“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写梧桐树生叶。
在类比中,“最为坦白”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赞赏,而“拙劣”虽是贬义词,但流露的却是亲切。
二、改动诗句,凸现欣喜。
文章的第三段写夏天梧桐树绿叶成阴的光景。
“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写出了梧桐树生命力的旺盛;“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太多了”,淡淡浮现了作者的欣喜;而将古人的“芭蕉分绿上纱窗”改为“梧桐分绿上纱窗”,充分凸现了作者欣喜的心情。
三、比拟传神,抒发感慨。
文章的第四段写秋天梧桐叶落的光景。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这形象传神的比拟,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内在联系。
接着,作者进一步延伸了这一比拟,也延伸了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四、轻嘘慢问,升华哲理。
第一段,作者用“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山远始为容”说明距离产生美。
第五段,作者用“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
又何从感受到它们的象征呢
轻嘘慢问中,揭示了“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不能被占有的。
” 梧桐对于中国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作家丰子恺的同名文章《梧桐树》堪称佳篇。
梧桐已经被引种到欧洲、美洲各地作为观赏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