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月弄琴松风煮茗 蕉雪悟画竹雨催诗 是什么意思
在藤萝月光下抚琴,在松林间的风里煮茶,看着枯蕉上的层雪画意,听林雨声随动诗情。
“蕉雪”我以为是枯蕉上的层雪,但不一定确切,这里面蕴含了自然的景物与古代文人闲情逸致的完美融合。
萝月、松风、蕉雪、竹雨,每一种植物后面都搭配了大自然的气象,而弄琴、煮茗、悟画、催诗,则体现了生活中的文雅逸趣,萝月弄琴,松风煮茗,蕉雪悟画,竹雨催诗,两者相结合,勾勒出了四幅诗情画意的场景,展现了清静安逸的文人生活。
对联《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
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
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于是便有了此联。
何如玉川翁 松风煮秋水是谁人所诗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何如玉川翁,松风煮秋水是什么意思
这诗一般是刻在紫砂壶上,意思是像卢仝一样,煮茶为乐,卢仝又叫玉川子,好饮茶,煮茶时烧水,水声又叫松风声。
诗词里的词名牌是什么意1思
词牌名,严格讲是“曲调名”。
诗词的“词”,本来是某种曲调的唱词,类似于今天的歌词。
曲调,是既定的调子不可更改,填写唱词必须按照调子的字数、句数来填词,否则无法演唱。
各个曲调都有一个“名字”,让客人点唱时,通常将曲调写在一些“牌牌儿”上,如“念奴娇”、“满江红”等,类似于今天的“节目单”,用托盘呈上来给客人点唱。
客人选中某个牌子上的内容,对方就按此演唱。
这是“词牌”的来历。
每个曲调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节拍等的具体要求,称为某个词牌的“词谱”。
词作者就是按照“谱子”来写的。
“词”后来作为独立的文学门类,逐渐脱离了曲子,不再完全用于演唱,但是,始终都要延用这些“词牌名”。
古诗《风入松》出自哪
伯邑考,姬昌长子、武王兄。
邑考生得丰姿都雅,目秀眉清,脣红齿白,言语温柔。
善能鼓琴,真世上无双,人间绝少。
可见乃是一超级帅哥且多才多艺。
可叹,天妒英才。
且说纣王绝首相,退忠良,诸侯失望;宠妲己,信谗佞,社稷摧颓;诛妻,杀子,不道治国,不德杀大臣,不明近邪佞,不正贪酒色,不智立三纲,不耻败五常。
又恐四方诸侯不服,兴兵作乱。
故,设计引四方诸侯来朝杀之。
姬昌家传先天演算之数,能知祸福。
遂逃得一死,得囚羑里。
伯邑考叹曰:“父王有难,七载禁于异乡,举目无亲。
为人子者,于心何忍。
所谓立国立家,徒为虚设,要我等九十九子何用
我自带祖遗三件宝贝,往朝歌进贡,以赎父罪。
”可见乃是一孝子也。
且说伯夷考进了朝歌城,纣王命宣邑考上楼。
邑考肘膝而行,俯伏奏曰:“犯臣子伯邑考朝见。
”纣王曰:“姬昌罪大忤君,今子纳贡为父赎罪,亦可为孝矣。
”伯邑考奏曰:“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暂居羑里,臣等举室感陛下天高海阔之洪恩,仰地厚山高之大德。
今臣等不揣愚陋,昧死上陈,请代父罪。
倘荷仁慈,赐以再生,得赦归国,使臣母子等骨肉重完,臣等万载瞻仰陛下好生之德出于意外也。
”纣王见邑考悲惨,为父陈冤,极其恳至,知是忠臣孝子之言,不胜感动,乃赐邑考平身。
邑考谢恩,立于栏杆之外。
妲己在帘内,见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脣红齿白,言语温柔。
妲己传旨:“卷去珠帘。
”左右宫人将珠帘高卷,搭上金钩。
纣王见妲己出来,口称:“御妻,今有西伯侯之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情实可矜。
”妲己奏曰:“妾闻西岐伯邑考善能鼓琴,真世上无双,人间绝少。
”纣王曰:“御妻何以知之
”妲己曰:“妾虽女流,幼在深闺闻父母传说,邑考博通音律,鼓琴更精,深知大雅遗音,妾所以得知。
陛下可着邑考抚弹一曲,便知深浅。
”纣王仍酒色之徒,久被妖氛所惑,一听其言,便命伯邑考叩见妲己。
邑考朝拜毕。
妲己曰:“伯邑考,闻你善能鼓琴,你今试抚一曲何如
”邑考奏曰:“娘娘在上:臣闻父母有疾,为人子者,不敢舒衣安食。
今犯臣父载羁囚,苦楚万状,臣何忍蔑视其父,自为喜悦而鼓琴哉
况臣心碎如麻,安能宫商节奏,有辱圣聪。
”纣王曰:“邑考,你当此景,抚操一曲,如果稀奇,赦你父子归国。
”邑考听见此言,大喜谢恩。
纣王传旨,取琴一张。
邑考盘膝坐在地上,将琴放在膝上,十指尖尖,拨动琴弦,抚弄一曲,名曰:“风入松”:斋 “杨柳依依弄晓风,桃花半吐映日红。
芳草绵绵铺锦锈,任他车马各西东。
” 引自《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伯邑考进贡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