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触景伤情的诗句李清照

触景伤情的诗句李清照

时间:2018-03-28 19:39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触景伤情的句子。

李清照《醉花阴》中写到菊花的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

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

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

“暗香”,通常指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

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

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

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

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话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李清照的醉花荫

是醉花“阴”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帘卷西风,。

  【赏析一】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

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

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

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

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

“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

“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

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

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

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以“”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帘卷西风,”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

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赏析二】  的重阳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见)。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

“瘦”字并且是词眼。

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

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

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

人物到最后才出现。

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

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

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

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二十首古诗

一,常见意象 亮[见月怀人]露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为突出对故乡的思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