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这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正清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持之以恒,都是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二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锤炼品格、磨练意志。
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
关于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诗或文言文
《陋室铭》爱莲说》1、 不是花中偏爱菊,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我为红桥代言,童心共筑文明城”演讲稿怎么写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文化有书法,对联,灯谜,诗歌,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在我们阳泉,对传统文化比较重视。
像春节,端午节,元宵节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这里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这一天,我们本地人早饭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馅不同,味道也不同。
这时街上已经挂满了彩灯和大红灯笼。
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闪一闪的小彩灯。
上午,荫营广场上有扭秧歌比赛。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
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舞台上快乐地跟着音乐扭来扭去,都想为自己村里争光。
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中门口的黄河阵。
传说是诸葛亮摆得阵法。
在我们这里成了元宵节必须去得地方。
奶奶说:“转黄河阵可以祛百病,转得快就一年顺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转一圈,以求平安和顺利。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传统文化,体现出荫营人民的精神风貌。
“愁苦之词易工,欢娱之词难工”什么意思
应该“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 出处: 唐代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下面的文章可以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 “诗穷而后工”,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传统的观点。
从发端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申述他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后,决心“发愤著书”起,到唐代韩愈倡导“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荆潭唱和诗序》)之说,宋代欧阳修更进一步发挥到极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盖愈穷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
”(《梅圣俞诗集序》)这些立论揭示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条诗歌创作规律,即:作者愈接近底层民众,愈能反映民众的呼声;作者自身遭受的苦难愈大,义愤愈深,那么,在作品里对现实的抨击愈深刻锐利。
及至南宋陆游在《澹斋居士序》中亦颇有同感:“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而为诗。
不然,无诗矣。
”此说恰与西方“愤怒出诗人”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看陆游一生,忧愁国事,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屡遭排挤,打击,于是他郁积的满腔悲愤发而为诗,动人心魄。
其情其志浓缩在他临终前所作的《示儿》诗中:“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无不拨动后世读者爱国的心弦。
诚然,古今中外,许多诗篇固然由于诗人先有穷愁经历而后才工者,可是,当人们的精神风貌处于积极向上或正在热烈地追求某一理想事物之时,眼前的壮丽景色和美好事物也会激发起诗人的诸般浮想联翩,创作出表达欢愉情怀得以流传千古的好诗来。
这样的实例俯拾即是。
曹操在北征乌桓东临碣石时,远望浩渺大海,顿生满怀豪情,挥写下著名的《观沧海》;杜甫2 5岁时游历山东,遥看巍峨的泰山,写下他现存诗作中第一首诗《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气魄的雄伟,语言的警拔,已足够惊人了:王安石早年登上杭州灵隐山的飞来峰,高瞻远瞩,引吭高歌,唱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这么振奋人心,曲调昂扬,情理交融的景物诗。
凡此种种,无不佐证着一个常理:一个诗人无论喜、怒、哀、乐,都可以由于客观事物对诗人心灵的震撼,触发出创作冲动,同样写出传世名篇。
宋代洪迈“登临自有江山助,岂是胸中不得平”(《次韵蔡瞻明登巾山》)两句诗,却好验证了前述韩愈“欢愉之辞难工”这个传统诗论的破绽与片面性,指出了并非诗人只有胸中时时郁塞不平之气,才能创作出好诗。
这是很有独到的见解的。
事实上,沉沦于社会底层生活受尽苦难的民众是每个时代的多数者,但并非每个小民都能够成为诗人的。
因为,这还得靠个人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识和作诗的才气,即有与民同甘共苦的品格,认识现实,反映生活,锤炼词藻,驾驭艺术手段的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力。
这里既有客观的条件,更需有主观的兴趣。
杜甫主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应该“转益多师”,向多方面学习,广泛获得教益,若仅靠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是远不能成为伟大诗人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具有重祖宗,尊传统,以古为尚,递相祖述的个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极大的盲从性,把名人的片言只语奉为至宝,以至于20世纪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迷信狂遍及神州。
就韩愈这位因为两度被贬谪受尽磨难后而提出“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之说来看,有其切肤之感,然而,他未免将“欢愉”与“穷苦”两者过于绝对化了,不符合诗歌创作实际状态。
事实上,世界异彩纷呈,“人心感于境遇,而哀乐情动,诗意以生”(吴乔《围炉诗话》),与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看法吻合。
人作为社会一分子,在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中,既有哀愁,当然亦有欢快之时,要不然,一定会很快愁死无疑。
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颇多,占了很大比重,感情诚挚、热烈、纯朴、健康。
例如首篇《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并设法追求她,弹起琴瑟表达爱慕之意,奏起鼓瑟使她快乐。
因此,成为爱情诗经典之作。
又如《风雨》里写一个女子正在思念她的情人而情人真的回来了的喜悦之情。
《静女》则写一对情人在城隅幽会的欢乐。
尤其是受历代推崇的战争题材诗《东山》,以征战胜利回乡士兵独特身份,用第一人称写出归途中对家乡荒芜田园的思念和将与妻子重逢的喜悦之情。
再看南朝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是江南民间采莲时姑娘们集体所唱的歌谣,表达收获时的愉悦。
此外,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写诗人年轻时背井离乡,归隐绍兴镜湖畔,已80多岁了,只是乡音无改,儿童们见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才领悟出自己是皤然一老翁了。
诗意也就在人生变迁的戏剧性对比中升华为永恒性,琅琅上口,成为人人爱诵读的佳作。
还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语言自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诗史上写欢愉之情,最为出众的当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当时杜甫在战乱中,客居四川剑门关南的梓州,“安史之乱”已延续七八年之久,杜甫渴盼战乱早日平息,好能返回故乡洛阳安居。
此诗即写意外获悉战乱平息佳音的刹那间狂喜情态和心理活动。
前四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通过“忽传”、“初闻”、“却看”(回头看)、“漫卷”,传达出喜极欲狂情貌。
后四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佳音传来,有望国泰民安,赶快饮酒开怀,有明媚的春光作伴,可打点行装上路,回归故乡洛阳去。
后人对此诗评价甚高,说是善写愁诗的杜甫生平第一首欢愉诗:“说喜者云喜跃,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
甚喜在‘还乡’,而最妙在秉笔直写还乡之路,他人决不敢道。
”(王嗣爽《杜臆》)无怪乎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举国欢庆之时,许多诗歌爱好者翻出《唐诗三百首》,将杜甫的这首同样写战争结束的诗篇加以品评,诵读,以表白心中无限的欣慰。
至于现代新诗里,亦不乏写欢愉之作。
如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作于伦敦,1923年发表于北京《晨报》,当时标题叫《情歌》。
全诗围绕一个“想”字,不直说想她,却用反问句“如何不想她”。
感情缠绵,真挚坦率,风格清新明快,雅而不俗,后由赵元任谱曲传唱至今。
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诗人1920年在康桥住过,1925年和1928年先后两次重游康桥,此诗作于1928年。
诗人用单纯的外部结构表现单纯的情致,那就是他对母校的欣赏爱慕,是悄悄的、轻轻的、静静的,加上开头和结尾同样的句法对称,反复强调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使全诗韵律柔和、自然、幽雅,达到诗境圆熟的地步,回味无穷。
考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唐代诗歌繁荣状态,约略可知诗歌理论的力量何其渺小。
清代《全唐诗》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二千二百多位,有帝王、将相、朝士、布衣、妇人、童子、僧尼甚至行乞者等各色人物。
这些诗歌,无论是体制的完备,技巧的成熟,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多样,意境的各别,韵律的精严,揭示生活的广度与深度,都是前代和后世无可相比的。
那时从事各种职业的诗人们从自我感受出发,抒写内心奥秘,不受什么诗学理论指挥,唯一是尽己才力,自成一家,悲欢离合纳入各自的主题,绝不致有循规蹈矩沿袭说教之弊,故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一个诗的海洋,以至于20世纪鲁迅慨叹:“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徜非能翻出如来佛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著名美学家丹纳有道是:“真正天才的标识,就在于脱出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蹊径,显出艺术家的自由。
”(《艺术哲学》)今天,在新世纪全面开放的好时光里,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们应立足于自身生存空间,精思独悟,有感而发,抛却陈词滥调,运用与自己心灵对应的话语,奉献出反映我们伟大时代风貌的诗篇
带1到9数字的唐诗宋词
唐诗一只一只复一只,五六七八九十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食尽人间千万石。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第三首)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居易 虚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井底银瓶》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陈子昂《送魏又从军》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王维《老将行》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作刁斗。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牵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葬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题诗后〉 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李白〈月下独酌之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效《游子吟》四、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闵农诗〉 五、五狱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而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白居易〈长恨歌〉 八、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九、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