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以“人生咸淡皆有味”为题的高中作文
生活如此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然而已。
转眼间,我来到初三的教,一明的心情涌上心头,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当初一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向电影院;当初二的女生在学校走廊上嘻嘻哈哈、谈笑风生,初二的男生在操场上驰骋、兴致高昂。
而我——初三的一名学生,坐在与世隔绝的北楼,埋在一摞一摞的讲义中奋笔疾书,心中只能一阵叫苦、嫉妒、羡慕、伤心 初三了,每天陪着星星离家,又陪着月亮回家,每个夜晚都与梦神依依不舍,每杯咖啡都带有同样的感觉——苦
只想说一句:“好想回到童年
” 初三了,我只能与电视、电脑、随身听道声“BYE——BYE”;初三了,我只能与“当代歌坛”、“体育周刊”说“夕U拉la”;初三了,我只能与排球、羽毛球进行一场生离死别;初三了,队了试卷、书本,其它一切的一切都与我无缘。
单调吗
我无言。
初三了,那的考试令我头疼,可谓是“一天三小考,三天一大考”,真应了那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还真有“典故”呢
考试前,我埋头苦干,与“难友”们集体抱佛脚:考试时,除了写字时的“沙沙”声,其它便什么也没有了;考试后,同胞们便怨声重重:“我完了
”“又考砸了
”“Our 命over!”“呜啦,神啊救我
”只因为我们上初三,初三生活的特点就是如此。
我不知道未来的道路究竟怎样
我更不知道现在生活的滋味又是怎样
苦吗
我无语。
每天被函数、ABC、之乎者也、串联并联、原子分子包围得团团转,又被“√”、“×”、“-1”、“-3”打败,虽然惨了点儿,但我却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着。
其实初三的生活是积极的,是有趣的;学习的紧张,竞争的激烈是锻炼我的好机会,我想对自己说: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不会畏缩,因为,我迎来的将会是彩虹。
,去看星空,那漆黑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星星,它们是那样闪耀、迷人。
我突然恍然大悟:那漆黑的天幕不就是初三的生活的外表,而那些亮晶晶的星星不就是生活中的内在之美吗
心中充满理想,不管未来怎样,永不放弃拼搏,世界任我闯荡。
当花儿盛开,树叶不再飘落;风儿不再捎来寒意,我就会张开双臂,放飞理想,将初三的点点滴滴积累,对全世界的人说:“
” 补充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前来拜访。
吃饭时,他见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的说:“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回答说:“成有成的味道!” 过一会儿,弘一法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 咸淡皆有味!弘一法师的话是否能带给你一些感悟思考,或是激发起你的一些联想呢?请以“咸淡皆有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既有理趣又有情趣的。
就理趣方面而言,“咸淡皆有味”中多少包含着些许禅意,咸淡是两种不同的滋味,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生活,甚至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例如达与穷,官与隐,崇高与平凡,叱咤风云与默默无闻,骏马秋风冀北与……有了这些思考,思维就能发散开了:朗月清风与酒绿灯红,山肴野蔌与肥马轻裘,处江湖之远与居庙堂之高,今日青灯黄卷的弘一与当年才华横溢的……因此说,写作时一定要展开联想、想象,能找准题旨和个人感悟的对接点显得非常重要。
就情趣方面而言,文题为你提供了两种适用范围广阔的“配料”——咸淡。
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有自主性,有选择性。
对以理性见长的同学来说,“咸淡”中有不同层面,不同梯度,值得我们去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对情商突出的学生来说,同学们有一显身手的舞台,有放飞思维的空间,创作空间显得尤为宽广。
倘若真正懂得了生活的“咸淡”,那么,明月也多情,诗书亦有味。
或成或淡,或酸或甜,自能品评出种种不同的生活况味。
例文:咸淡皆有味 顾中凯 有一种风格叫做古典,有一面旗帜是蓝白相间,有一群人叫,有一种味道叫做低调的华丽,有一种情感叫做此生不换。
赢球了,她是阿根廷:输球了,她还是阿根廷。
几十年来,新老交替,变的是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面孔:是赢球后的欣喜和输球后的悲伤……唯一不变的,是阿根廷人低调的华丽。
淡,那是平凡的味道,是绿草地上默默无闻的训练,是更衣室里失利后的无语。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
他们尽自己的努力让人生变得不平凡,他们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本色。
在金钱至上的今天,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阿根廷人低调的本色让他们成为世界足坛不朽的传奇。
忠诚如“战神”巴蒂;低调如;纯真如梅西;真实如特维斯……如果说巴西将艺术足球发挥到极致;荷兰将攻势足球的理念带向了世界;德意志将团队足球的风格带到了巅峰,那么阿根廷就是集三家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阿根廷人总是以其纯真的心灵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足球拥趸。
而成呢,那是眼泪的味道。
眼泪是给阿根廷壮士受伤的心灵的最好的疗药,是捏合阿根廷这个整体最好的溶剂,是给千千万万蓝白球迷最丰厚的礼物,是阿根廷人活跃在世界足坛最强大的动力。
1978年,我们记住了肯佩斯的哭泣;1986年,我们记住了马拉多纳夺冠后的狂喜。
然而,蓝白色的泪水注定是成涩的,1990年,我们记住了卡吉尼亚的落寞;1998年我们记住了“战神”巴蒂的无语:2002年我们记住了贝隆的老泪;2006年,我们记住了里克尔梅的无悔;2010年,我们更是记住了梅西的泪水。
可是,成,不只是眼泪的味道,更是舞台中央的炫目璀璨,是绿茵场上的叱咤风云。
阿根廷人是站着离开的,没有什么可以将他们打垮,请记住,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此时,我们耳际响起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许多,四年的磨炼可以让这支年轻的队伍更加成熟。
是啊,阿根廷是坚强的。
阿根廷球迷从不会去抱怨,从不必去羡慕,因为他们所忠于的球队是世界上最好的。
阿根廷球迷只会默默地支持,只会静静地陪着他们的壮士一起哭泣。
咸淡皆有味,沉浮是平生。
蓝,是海的容颜;白,是云的肤色。
成,是海的味道:淡,是云的品性。
蓝白相间,海云相生,咸淡相融——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评点 写这样的文章是要有“胆”有“识”的,很庆幸,作者两方面都具备了。
有“胆”体现在素材的选择上。
大家知道,足球一直是中国人心头之痛,是一直难以愈合的伤。
所以对多数老师而言,一般不喜欢同学们写足球。
作者却大胆地将足球素材写进作文,而且还不避其烦,通篇展开,大有摆开一席全羊宴,让你大块朵颐,尽情享受之意。
合理的记叙、抒情、议论如厨师恰到好处的烹炒煎炸,品之爽口而开胃,毫无厌烦、腻味之感,而阿根廷队的“粉丝”则定会为之大声赞叹。
有“识”则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写作时光有胆是不够的,每次考试中雷声大雨点小的文章比比皆是。
本文中作者运用的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皆有目的性。
围绕“成”、“淡”二字,或铺展引申,或深入挖掘,正所谓纵横开阖,各得其宜。
最后则总结出一句“蓝白相间,海云相生,咸淡相融”,这既是情感的升华,展现出个人情怀;又是点睛之笔,理性地收束全篇。
梅兰竹菊各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啊
杜牧古诗春 唐 杜牧 里莺啼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6.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晚唐诗人。
关于园林的诗词 楹联 古文
上海园林诗词对联集合打印 | 推荐 | 评分 2006-12-28 23:25池上草堂联 其一:池上春光早丽曰迟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草堂霜气晴轻飙飒飒水流花放疏雨相过 (周承志民国36年撰书,张森1982年重题。
下联“水流花开”书成“水流花放”。
周承忠为清末秀才,曾在以秋霞圃为校舍的启良学校以及东吴大学任教,1956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 其二:轩窗傍水琴书静 涧谷新晴草木香 (周承志民国36年撰,刘小晴1983年重题。
) 其三:景物未全非玩月冷风红尘恍隔三千丈 废兴安足论背山面水小筑于今六十年 (戴松民国24年撰) 其四:二三椽小筑临池论茗作清谈无限秋霞兴度感 六十载流光似水赏荷留纪念适当夏曰蕴隆时 (黄世祚民国24年撰。
黄为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 其五:秋风池上莲初实 春雨庭前草不除 (冯诚求民国30年撰。
冯为清光绪十七年举人。
) 舟而不游轩联 其一:红藕香中一角雕栏临水出 绿杨荫里几双蜡屐过桥来 (此联原为两面刻,正面为清同治六年举人管廷祚撰书,反面为清蒋伯亨撰书,1985年高式熊重题。
) 其二:云树远涵青遍教十二阑凭波平水镜 山窗浓选翠恰受二三人坐屋小于舟 (作者无考,周慧珺1982年重题。
) 丛桂轩联 茶饮不系舟壶中得益 诗吟丛桂轩纸上留香 (顾振乐1985年撰书) 即山亭联 树老化龙易 亭高得月多 (清戴锷青撰书,任政1984年重题。
) 延绿轩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便觉眼前生意满 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不知门外有尘寰 (周承忠民国36年撰) 碧光亭联 其一:对月凭栏此间得少佳趣 涉江放掉幽人别有闲情 (浦文球撰书。
浦为清末民初嘉定书法家。
) 其二:快哉此亭翼然临与池上 知者乐水从之宛在中央 (周承忠、潘宗傅民国13年撰,刘一闻1986年重题。
) 其三:栏前观荷数鱼乐无穷 亭中吟诗赏月意更浓 (忍夫1989年撰,王仁元书。
) 碧梧轩联 其一:绿杨春蔼白萏夏香丹桂秋芳青松冬秀年年月月暮暮朝朝无古无今好景随时惬幽赏 霞阁东崇山亭西峙华池南绕镜塘北环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可望可接清光满座绝尘怀 (周承忠民国13年撰书,钱君陶1982年重题。
下联“可望可即”书成“可望可接”) 其二:四面围峦大地烟云此独静 十年树木洛阳花草与同春 (冯诚求民国30年撰书,刘小晴1983年重题。
) 其三:秋色满园古木寒潭堪入画 霞光遍地苍苔朱实促题诗 (秦瘦鸥1982年撰,单晓天1987年书。
) 枕流漱石轩联 春色满园中有洞天蓄极则泄 幽亭枕水下临无地游以忘归 临溪而渔稻熟鱼肥信清美 凭阑遥瞩天光云影共徘徊 (周承忠民国36年撰,张统良1986年重题。
) 晚香居联 涉趣溪边枕流漱石过砚室即山松风岭僻通幽径 碧光亭畔延绿归云沿草堂花树丛桂轩昂对曲桥 (石凌鹤1987年撰,顾廷龙书。
) 屏山堂联 四季栽花雅兴名园通曲径 十年树木能支大厦有奇才 (陈巽倩民国年间撰书,李研吾1986年重题。
) 宾藻风香室联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流水今曰明月前身 (周承忠民国36年撰,袁寿连1986年重题。
) 依依小榭联 艺柳五树归来可为栗里 有天一池优游不亚乐天 (周承忠民国36年撰,俞尔科1986年重题。
) 凝霞阁联 楼高野兴多诉皓月而长歌但觉清风满堂 心超诗境外凭轩槛以遥望惟见远树含烟 (周承忠民国36年撰,吴建贤1986年重题。
)环翠轩联 馆宇清华竹木幽邃吟咏其间无复进取 碧藓丛绕翠微环列萧爽之气杜绝尘嚣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周志高1986年重题。
) 扶疏堂联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每有会意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乐是幽居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方传鑫1986年重题。
) 彤轩联 赤为之小 禄在其中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王壮弘1986年重题。
) 聊淹堂联 聊以拟伏腊 淹留忘宵晨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胡考1986年重题。
) 游聘堂联 登临许作烟霞伴 襟怀聊与水云间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 闲研斋联 窗含远树通书幌 风飐残花落砚池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韩天衡1986年重题。
) 数雨斋联 山光西落池月渐上 微雨东来好风与俱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 三隐堂联 身居庙堂治国安邦平天下 隐归蒲川读书课子作文章 (杨稼梁1987年撰书) 柳云居联 其一:气爽秋高满院苍柏翠松 云飞霞舞一片秀水青山 (殷国瑶1986年撰) 其二:翠竹绿柳鸟传话 红梅白李花中诗 (白书章1987年撰书) 补亭联 历尽风霜雨雪秋霞无恙 依然松竹梅兰旧圃逢春 (王明珍1987年撰,钱梦龙书。
园门联 清流翠筱材石幽奇陶然自乐 高门华屋斋馆敞丽廊其有容 (周承忠民国36年撰) 纪韶堂联 冠六书而独美超二篆而擅奇舜韶始倡灵仪自舞 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永彰茂实式表洪徽 (周承忠民国36年撰) 临清室联 济涉思为楫 临流爱濯缨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 籁隐山房联 虚籁调风斜窗印月 迹隐三昧心符六通 (周承忠民国36年撰) 畅堂联 畅有四支自得则居安理也义也 堂高数仞讲学以会友宽兮绰兮 (周承忠民国年间撰) 茅亭联 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 啸傲在烟霞之外快哉此亭 (冯诚求民国28年撰 三隐堂诗 解组归来赋伐檀,青春绿野碧溪环。
自知有径多栽菊,谁信无钱懒买山。
天地独留真境在,羲皇方识此人间。
更携堂上书千卷,乐事追寻继孔颜。
(袁天麒作。
袁为明弘治年间举人,正德初任嘉定县教谕。
) 题十亩之间 参差洞壑隐楼台,紫翠霏霏夕照开。
旧注鱼虫留副墨,新巢鸟雀劝传杯。
月移疏影波间藻,风动寒香岭上梅。
知有诗篇酬令节,东城春色蚤相催。
(唐时升作。
唐为明万历年间著名诗画家,被喻为“嘉定四先生”之一。
) 和徐克勤先生移居金氏园诗五首 其一:逸老东城天空余,清溪白石共星居。
四松杜甫还移宅,五柳陶公更卜庐。
稍觉林泉分气象,乍携琴鹤换钟鱼。
芳邻不用金钱买,措大胸襟一快如。
其二:廉吏高风自泊如,闲园聊赁故人居。
眼中榆社添新友,梦里承明失故庐。
剩展经纶疏草木,未忘衣钵话诗书。
天留硕果非无意,漫道从前岁月虚。
其三:沧桑何事慰愁思,膝下欣看有献之。
帘阁春风依旧曰,庭阑芳树又新时。
睡余开帙研朱静,饭罢行国倚杖迟。
更要竹林通略彴,清游重问谢家池。
其四:三十年前驻此曾,竹塘荷溆记分明。
晴窗霞气曰常护,止舫烟波浑不惊。
真隐宁须别大小,和风偏欲吹枯荣。
闲来尹绿楼头坐,柳叶梢边看月生。
其五:醉乡未拟学无功,服饵淮南倚桂丛。
俗客那容排闼入,新诗或许应门通。
生涯镜水双纶绿,心事炉灰一画红。
惆怅小年曾听讲,而今空谷并成翁。
(侯访作。
侯为明崇祯十五年廪生,清康熙年间参与编纂《嘉定县志》。
标题中的徐克勤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他卸任陕西澄城知县回乡后移居金氏园。
金氏园为今秋霞圃清镜塘景区。
) 柳云居忆旧 其一:春雪寒梅景最佳,紫薇红叶称人怀。
棣花绝似黄绸被,盖遍朱阑与绿阶。
其二:细谷纹波绕四隅,浑疑画舫泊江湖。
微吟细语秋窗里,一幅潇湘夜雨图。
(张铭作。
张为清初嘉定“疁城八子”之一,长于诗画。
) 题柳云居 林庐清洒见遗风,六世藏书在此中。
闻说邻家歌舞地,更无蝴蝶过墙东。
(赵俞作。
赵为清康熙二十七年进士,曾任山东定陶知县。
) 集秋霞圃 秋霞圃在邑之东里,汪氏所辟,木石亭馆极一时之盛,名人题咏甚多。
一迳藏秋壑,萧然见竹庐。
开池供鹤浴,留榻与僧居。
雨后寻山屐,灯前种树书。
因君询白岳,云物近何如。
(宋琬作。
宋为清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 秋霞圃诗 达人寄兴在山水,叠石疏泉引幽致。
经营佳圃名秋霞,丘壑纡回列次第。
到来城市俨山林,柳溪花径相攀寻。
予方淹卧匝旬月,平原主人情最深。
闲行今始聊散步,松风岭上微云度。
莺语堤边照隔林,寒香室外花盈坞。
返屐高登百五台,岁寒径曲延莓苔。
徘徊还憩层云石,宛转仍归数雨斋。
坐久更深濠濮兴,频歌水槛波凝镜。
桃花潭上浴鸥闲,题青渡头栖鹭静。
回看楼阁郁相望,香步遥通洒雪廊。
主人开樽夜延客,氍毹映烛摇红光。
君不见堂中词人竞刻烛,醉后挥毫吐珠玉。
岂徒雅集追西园,直欲豪华压金谷。
阿瑛茜水开草堂,诗酒园林引兴长。
文采风流昔照耀,至今人说玉山庄。
(邓钟麟作。
邓为清顺治十二年进士。
) 赋秋霞圃 桃花潭水鹤江湄,秋圃汪伦寄宅时。
请客置邀千里驿,逢人乞和辋川诗。
科头坐树清泉啜,得意寻阶怪石支。
此地可邀黄绮伴,行歌无籍北山芝。
(严沆作。
严为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 练川杂咏 法华古寺塔铃催,瑞竹轩窗面面开。
陌上女郎连袂出,即山亭子探春来。
(王鸣盛作。
王为清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利部侍郎。
题目中的“练川”,亦名练江,今名练祁河,横贯于嘉定城中,秋霞圃即山亭与法华寺塔隔河相望。
)和王凤喈练川杂咏 刺眼繁花细细开,陌头女伴踏歌来。
烧香才罢游园去,延绿轩前薄相回。
(钱大昕作。
钱为清乾隆十九年进士,曾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是清代著名的学者,生平著作甚多。
标题中的“王凤喈”即前诗作者王鸣盛。
) 三穗堂联 其一: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其二: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清•佚名) 仰山堂联 馆蒨深亭高敞效敬恭于明神 山荦确水沦涟极林泉之幽致 (毛祥麟撰书。
毛为清光绪年间监生。
) 卷雨楼联 其一:邻碧上层楼疏帘卷雨画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 送青仰灵岫曲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曰负春秋 (俞樾撰书。
俞为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卸任后在各大书院任教31年。
原联已佚,由许宝骙重书。
) 其二:楼高但任云飞去 池小能将月送来 (沈炳垣撰书。
沈为清嘉庆十五年举人,历任苏州府、松江府同知,卸任后任教于上海敬业书院。
) 望江亭联 凌虚瞻极浦风帆梢头秋色 俯视挹层楼觚影石畔波光 (清•佚名) 萃秀堂联 花香入座春风霭 曙色凝堂淑气浓 (清•佚名) 亦舫联 以舩为室何妨小 与石订交不碍奇 (清•江湄) 快楼联 曲槛遥通沧海月 虚檐不隔泖云峰 (清•佚名) 和煦堂联 其一:六艺笙簧百家枕籍 流声金石落纸云烟 (徐渭仁撰书。
徐为晚清国子生。
) 其二:风暖鸟声碎 曰高花影重 (清•阮元) 玉华堂联 其一:清妙合天机水色山光相上下 玲珑开胜景云轩月榭互参差 其二:芳邻栋宇香雪缤纷庚岭□ 遗迹岩阿灵株仿佛陈□□ (清•张炳立,闻诗书。
) 得月楼围墙洞门联 其一:云捧月华缀如紫贝花无数 砥平土脉胎自乌泥泾有灵 其二:罗列峰峦阶除旧迹支机石 涵空杼轴亭榭新秋促织声 (清光绪十九年佚名撰书。
其一上联有的版本为“曰捧月华”,经现场核对予以改正) 绮藻堂联 其一:经纬皎星河勤策闾阎同效绩 岩阿遣杖履握书平准尚留模 (清光绪二十年杨洵仁立。
此联现在得月楼上。
) 其二:大海实能容且放过蛮布来航蜃楼作市 明月不常满乃令见天孙织锦神女凌波 (清光绪二十年王萃龢撰书) 其三:秋水藕花潭蟾窟流辉楼台倒影涵金粟 晓凤杨柳岸莺梭织翠村巷随声纬木棉 (清•王萃馨立,殷宝龢书。
此联在三穗堂。
下联有的版本为“村花”,经现场核对予以改正。
) 得月楼联 其一:劫过鹤归来喜花外众山依然无恙 主贤若忘返同叶根三宿未免有情 (清•如山。
此联现在跂织亭内。
) 其二:近水楼台先得月 临流泉石最宜秋 (陈从周1991年撰书) ........................很多,建议你在百度上查一下,找到你所需要的...........
小学古诗--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作者简介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
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
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并与李商隐并论,称为“小李杜”。
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1、郭:城郭。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咏春. 明代的杨慎对《江南春》的评价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其评价如下: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编辑本段]寇准词作《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江南春,这里是词牌名。
以“江南春”作为词牌的词现存只有寇准这一首。
这个词牌名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作者简介】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
汉族。
字平仲。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进士。
淳化五年(994)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赏识。
知巴东县。
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
晚年再度被起用。
封莱国公。
后又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雷州。
宋仁宗天圣元年病死于雷州。
谥号忠愍。
寇准词作鉴赏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
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
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
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
“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
“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
“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古诗 江南春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希望楼主满意,并采纳
江南春的意思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咏春. 明代的杨慎对《江南春》的评价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其评价如下: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谁有杜牧的江南春译文
《、《藤野先生》、《自然》、《与朱元思书》、《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再有就是诗词了。
文言文要求要背的,都得背熟,因为会有诗词填空,还有看现代文的词语的拼写,一些词语的解释。
课本最后的名著导读也需要浏览,考试有可能出到课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