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悲伤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李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李白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 李白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李白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 李白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 李白《丁督护歌》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 李白《独不见》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李白《丁督护歌》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 李白《树中草》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 李白《上之回》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 李白《塞上曲》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 李白《怨歌行》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 李白《秋思》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 李白《大堤曲》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 李白《上之回》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 李白《久别离》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 李白《幽涧泉》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 李白《幽涧泉》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 李白《山人劝酒》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 李白《长相思·其二》掩妾泪,听君歌。
—— 李白《夜坐吟》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 李白《郢门秋怀》
表达“感情悲伤”的古诗句有哪些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 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 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3、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 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皆属此类。
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 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 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6、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 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 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
”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
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 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 相视流泪。
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 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
例如,欧阳修 《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
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 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
例如,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 23、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
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
在唐宋的诗词中, “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
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 24、阑干——有三个意思。
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
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 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第二,横斜的 样子。
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
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
第三,形容泪 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
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
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
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 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
也作“蓬壶”“蓬岛”。
例如, 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
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 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
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
28、尺素——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
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
李贺《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
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
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
也常作青山的代称。
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
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 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3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
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 和的阳光”。
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 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
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初中必背古诗——《无题》是哪首
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