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李清照和王安石在诗词中对项羽的评价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李清照(南宋)诗《夏日绝句》对项羽持崇敬、肯定态度杜牧(晚唐)《题乌江亭》对项羽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人不善忍耐,缺乏能屈能伸的精神,如果渡江苟且保命,还能全卷土重来王安石(北宋)《吴江亭》只能反驳杜牧诗。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大势所趋之下,项羽已经无力回天
后代诗人评价项羽的一些诗有哪些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苏轼:“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
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
亦千古无二。
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
评价项羽的诗
在中批评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并对此感到惋惜。
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假如回江东,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