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 )
B.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氓》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民,指弃妇的丈夫。
此处系追述婚前的情况。
蚩蚩:《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
”《韩诗》蚩亦作嗤。
嗤嗤,犹言笑嘻嘻。
布:布泉,货币。
贸:买。
此句犹言持钱买丝。
匪:通作“非”。
即:就。
这句说,来就我商量婚事。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
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
在淇水南。
淇水又曲折流经其西方。
愆(qian,阴平)期,过期。
愆,过。
将(qiang,阴平),愿、请。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期,谓约定的婚期。
乘:登上。
垝(gui,上声)垣,已坏的墙。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
一说,关,车厢。
复关,指返回的车子。
涟涟:泪流貌。
载:犹言则。
尔:你。
卜:用龟甲卜卦。
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体、卦象。
咎言,犹凶辞。
犹言卜筮结果,幸无凶辞。
车:指迎妇的车。
贿:财物。
指陪嫁。
沃若:沃然,肥泽貌。
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
一说,喻男子情意浓厚的时候。
于嗟两句:于嗟,即吁嗟,叹词。
鸠,鸟名。
《毛传》:“鸠,鹘鸠也。
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
”此以鸠鸟卜可贪食桑葚,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耽:乐,欢爱。
黄:谓叶黄。
陨,堕,落下。
这句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颜色已衰。
一说,喻男子情意已衰。
徂尔:嫁往你家。
徂,往。
三岁:泛指多年,不是实数。
食贫,犹言过着贫苦的日子。
汤汤(读若shang,阴平):水盛貌。
渐:渍,浸湿。
帏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爽:过失,差错。
贰:即“忒”的假借字。
忒,差失,过错。
行,行为。
这句连上句说,女子并无过失,是男子自己的行为有差忒。
罔极:犹今言没准儿,反复无常。
罔,无。
极,中。
二三其德:言其行为再三反复。
靡室劳矣:言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靡:无,不。
室,指室家之事,犹今所谓家务。
夙兴夜寐,起早睡晚。
夙,早。
兴,起,指起身。
靡有朝矣:言不止一日,日日如此。
言:句首语词。
遂,犹久。
这两句说,我在你家既已久了,你就对我粗暴,虐待我了。
咥(xi,去声)然:大笑貌。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
言:句中语词。
躬:身。
悼,伤。
此句犹言独自悲伤。
隰(xi,阳平):低湿之地。
泮,同“畔”,边沿。
这句连上句说,淇尚有岸,隰尚有泮,而其夫却行为放荡,没有拘束。
总角:结发,谓男女未成年时。
宴:安乐,欢乐。
此女子当在未成年时即与男子相识。
晏晏:和柔貌。
旦旦:即怛怛,诚恳貌。
旦为“怛”的假借字。
不思其反:不要设想这些誓言会被违反。
此为当时男子表示自己始终不渝之词。
反,指违反誓言的事。
是,则。
已,止,指爱情终止,婚姻生活结束。
这两句大意说,我是没有想悼你会违反誓言,但我们的爱情却就这样地完了呀
赏析: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取,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 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
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在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取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
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认公的性格。
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达了现来。
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
《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
”而且选作意象的事物,既比喻得贴切、生动,也在暗示着情感事态怕脉络。
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则“其黄而陨”。
曲折其妙,情尽委曲,读来自有神韵。
《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结合你熟悉的《诗经》篇目,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00字以内哦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是直陈其事。
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
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
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
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
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
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
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
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诗经有什么特点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皎日嚖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 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 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 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 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 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 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 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语言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或杂言(二至八言) 5、动、形容词的恰当运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双声叠韵使声调优美 文学价值 1、光辉起点,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其中的优秀之作,在艺术手法、语言和技巧上,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4、周代礼乐文化的代表,为儒家所重视和推崇。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诗经》中的词语丰富多彩,使用的单字近三千个,构成了众多的词汇,表述了极为丰富的生活知识。
《诗经》名词、动词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具象化。
周代是一个单音词为主的时代,在表达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时,还没有形成以抽象类概念为主构造复合词的普遍能力,因此常用不同的单音词来表示不同的个体。
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词“马”,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
如“鸨”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黄”指毛色黄白相间的马;“骆”指白毛黑鬣的马等。
这些具象化名词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周人对马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驾驭和使用语言的非凡能力。
《诗经》中的动词也具有具象化的特征,如其中描写手的动作的动词就有五十多个,这说明了人们对人类动作的细心观察以及创造语言的高超能力。
2、 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诗经》中这一类形容词数量非常大,重言,如:夭夭、灼灼、迟迟、习习、霏霏、依依、皎皎等,双声如参差、踟躇、黾勉等,叠韵如辗转、窈窕、逍遥、沃若等。
其中重言词又是最多的,这正是因为《诗经》时代单音词占多数,人们还不能大量创作复合词,便只能依靠这种形式来增强抒情描写的效果,并使诗歌的节奏整齐。
3、 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 节奏韵律规范。
《诗经》最常用的押韵方式就是在偶数句中隔句押韵,《诗经》的押韵形式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双声、叠韵、重言词的使用和规范的押韵,使《诗经》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 重章复沓的章法。
《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复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
重章复唱的形式影响了《诗经》的语言。
首先它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这些套语不仅方便了记忆,而且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重章复唱的形式还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因为套语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不能随意改变,所以只能抓住中心词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的表达效果。
如《芣苢》中变换了六个动词,借此造成动作描写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情感的加深,可谓言简意深。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是直陈其事。
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
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
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
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
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
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
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
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诗经》艺术特点总结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皎日嚖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 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 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 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 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 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 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 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语言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带有佳字和冰字的诗词或诗经,最好是爱情诗。
象箸冰盘物物佳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盘物物佳。
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
年代:宋 出自:《庆长叔招饮一桮,未釂,雪声璀然。
即席走笔》 作者:杨万里 佳果咀冰玉适郊惮勤远,近市厌喧跼。
纷然异趋向,日晏靡宁足。
回车憩琳馆,邂逅得所欲。
凉飚飒生林,飞雨时度竹。
醇醪挹云浆,佳果咀冰玉。
欢争校奕棋,谈笑追割肉。
兹辰著术令,嬉燕动辇毂。
聊从一时乐,庶以同厥俗。
...年代:宋 出自:《伏日同当事诸君饮延祥观》 作者:韩维 佳楮冰天茧闭户莺声老,开缄鲤素新。
多惭青眼旧,远寄白头人。
佳楮冰天茧,芳芽雪洞春。
著书兼破睡,勒谢敢辞频。
...年代:宋 出自:《文举仙尉以诗寄似兼惠新安纸乳洞荼次韵奉酬》 作者:喻良能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不敢保证一题不错,但错的应该不多就是了。
答的很辛苦,不过也同时巩固了一下,谢谢你了。
__左传_____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纪事体历史著作 恸哭六军俱缟素,___冲冠一怒为红颜____ 杜甫的诗因广泛而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大胆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而被誉为_诗圣______ 轼盛赞__王维_____ 的诗是“诗中有画” ___庄子_____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苏轼是宋代___豪放______派的代表词人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史记____ 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___史记____ 《诗经》共有诗作305首,其中分为风、雅和___颂____三部分。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庄子》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白居易、元稹《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表达作者 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后“又收贰为已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性格的特征的(攻于心计) 《史记》中篇目最少的是(书) 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拟人 )43 2 分 保存 同属道家学派的是 ( B )A. 孔子和孟子 B. 老子和庄子 C. 荀子和韩非子 D. 李斯和李密 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 D )A. .王昌龄 B. .王维 C. 李白 D. 李商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诗句是 ( C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南朝四百八十寿,多少楼台烟雨中 C.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 C )A. 采用典故 B. 采用经史语 C. 采用口语 D. 采用前人诗词成句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 B )A. 初唐 B. 晚唐 C. 中唐 D. 盛唐 .以下不是戴望舒作品的是 ( C ) A. 《雨巷》 B. 《我用残损的手掌》 C. 《炉中煤》 D. 《狱中题壁》 徐志摩属于下列的哪一个文学团体 ( B )A. 创造社 B. 新月社 C. 文学研究会 D. 太阳社 王维《山居秋暝》中,流露出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 D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下列“居士”中指称李清照的是 ( A )A. 易安居士 B. 六一居士 C. 青莲居士 D. 香山居士 ___庄子_____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__闻一多______是《红烛》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