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含有琴或棋字的相连两句古诗。
唐 刘长卿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今人多不弹. 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 杜甫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我东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啼声凄怆难闻. 宋 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含有琴或棋字的相连两句
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苏轼棋: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王建唐 刘长卿 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宋 赵师秀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求有关棋的诗句或成语
【句】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可朋 【句】 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
可隆 【句】 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 李远 【句】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
()。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李远 【句】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
【柳枝五首】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徐铉 【自题山亭三首】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句】 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
(,见) 【存殁口号二首】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秦系 【期王炼师不至】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王建 【夜看美人宫棋】 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 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元稹 【酬孝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 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白居易 【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刘言史 【玉京词】 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李商隐 【即目】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马戴 【期王炼师不至(一作秦系诗)】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温庭筠 【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陆龟蒙 【送棋客】 满目山川似势棋,况当秋雁正斜飞。
金门若召羊玄保,赌取江东太守归。
司空图 【闲夜二首】 道侣难留为虐棋,邻家闻说厌吟诗。
前峰月照分明见,夜合香中露卧时。
司空图 【戊午三月晦二首】 牛夸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
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
司空图 【杂题二首】 棋局长携上钓船,杀中棋杀胜丝牵。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白石山中自有天,竹花藤叶隔溪烟。
朝来洞口围棋了,赌得青龙直几钱。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
月明朗朗溪头树,白发老人相对棋。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钱。
郑谷 【多虞】 多虞难住人稀处,近耗浑无战罢棋。
向阙归山俱未得,且沽春酒且吟诗。
韩偓 【频访卢秀才(卢时在选末)】 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吴融 【山居即事四首】 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
阑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树影移。
黄滔 【题灵峰僧院】 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
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李洞 【有寄】 爱酒耽棋田处士,弹琴咏史贾先生。
御沟临岸有云石,不见鹤来何处行。
孙元晏 【晋·谢玄】 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
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孙元晏 【晋·谢公赌墅】 发遣将军欲去时,略无情挠只贪棋。
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皎然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见说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
含桃风起花狼藉,正是仙翁棋散时。
李幼卿 【游烂柯山四首】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
仙家异人代,俄顷千年外。
笙鹤何时还,仪形尚相对。
李深 【游烂柯山四首】 羽客无姓名,仙棋但闻见。
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怀古正怡然,前山早莺啭。
羊滔 【游烂柯山】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
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
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有关琴棋书画的诗句
《琴诗》(宋代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咏象棋》(清代刘墉)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唯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轶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草诀歌》(明代 董其昌)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须完。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唐代 杜甫)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悬圃裂,无乃潇湘翻。
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
原创: 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杜子美关爱民生畅想国家广厦
关于数字的诗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楼台座,八九十支花.一别之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施得五六七点粉,妆成八九十分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
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
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含有数字的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7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8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0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3.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4.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唐.李商隐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2---------------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唐.杜牧3.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3---------------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唐.杜甫------------------4---------------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2.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宋.陆游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5---------------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2.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3.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唐.曹邺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古代人称呼对方,字和名的用法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
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
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7、别号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
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卢仝、杜牧、、老莲等。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
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
a.“号”的来历 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如明朝画家陈洪绶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磺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b.“号”是怎样形成的 “号” 的形成有两种情况: ①是使用者本人起的。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
正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但仔细分析,深入考察,仍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甲,鲜明的时代印记,如: 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
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任仁发号‘明山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苦难,民族危机。
反对侵略,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这个调子给自己起号。
像谭嗣同号“北飞”;黄少配号“黄帝嫡裔”;陈天华号“思黄”;秋瑾号“竞雄”等。
乙,强烈的抒情色彩,如: 宋人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光宗皇帝又亲书“诚斋”二字赐之。
这样“诚斋”不但表现了他在学习上的“正心诚意”,而且还包含着他对国家的“真心诚意”。
丙,深刻的寓意 明朝末年画家朱耷,在明亡时取号“”。
“八大”二字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寄托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自号“朱衣道人”。
明亡后,衣朱衣,居土穴中,清廷几次请他赴京应博学鸿词科试,都被他拒绝,坚决不与满清合作。
“朱衣”表面看是红色的,实际上是明朝的象征,因为明朝皇帝姓朱,红是明的意思,寄寓着对明朝的深厚感情。
南宋诗人戴复古,自号“石屏山人”,也寓含着一种精神。
从他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
诗云:“人将作金坞,吾以石为屏。
”“石”与“金”同样坚硬;“石”虽比不上“金”身价昂贵,但却素朴、古拙、气象峰峰,这正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写照。
北宋诗人张咏自号“乖崖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
”可见,“乖崖子”这个号寄寓着他的性格、志向、品操。
丁,特定名词的运用 古人起别号多用一些特定名词。
称“先生”的,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甫里先生”(陆龟蒙),“东莱先生”(吕祖谦),“龙川先生”(陈亮),“兰谷先生”(白朴);称“公” 的,如“石公”(袁宏道),“眉公”(陆继仆),“任公”(梁启超),“剑公’(高旭);称“子”的,如“幽忧子”(卢照邻),“知非子”(司空图),“归来子”(晁补之),“鹿非子”(黄景仁);称“老人”的,如“少陵野老”(杜甫),‘老泉”(苏洵),“千岩老人”(肖德藻),“黄华老人’(王庭筠),“西岩老人”(张之翰),“随园老人”(袁枚),“颍滨遗老”(苏辙),“滹南遗老”(王若虚);称“翁”的,如“桑萱翁”(陆羽),“醉翁”(欧阳修),“涪翁”(黄庭坚),“放翁”(陆游),“笠翁”(李渔);称“叟”的,如:“正斋叟”(关汉卿),“清痴叟”(陆采),“蝯叟”(何绍基),“蒙叟”(钱谦益);称“外史”的,如:“海岳外史”(米芾),“会稽外史”’(王冕),“仇他外史”(梁辰鱼);称“山人”的,如:“九华山人”(杜荀鹤),“少室山人”(胡应麟),“射阳山人”(吴承恩);称“散人”的,如“湖海散人”(罗贯中),“顾曲散人”(冯梦龙),“清都散人”(赵南星);称“渔和樵”的,如:“沂东渔父”(康海),“藕荡渔人”(严绳孙),“湖北桃花渔”(高濂),“雁宕山樵”(陈忱虎),“百子山樵”(阮大铖),“天目山樵”(张文虎)。
②是他人所起得到公认的。
这种“号”叫“外号”、“绰号”或“混号”、“浑号”。
它有极强的表义性,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各类人物的记忆,是名、字、号以外的一种补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写照或折光。
一百单八将惟妙惟肖的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难忘的印象。
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霹雳火秦明、插翅虎雷横、拼命三郎石秀、浪里白条张顺等绰号,形象而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
许多“外号”、“绰号”是在实际生活中相互戏噱开玩笑时起的,因而多含有讽刺讥笑的贬义,如春秋时秦国人们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这是因为他沦落楚国后,又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黑公羊)皮赎回秦国做了大夫的;唐高宗时人称李义府“笑中刀”,又号“人猫”。
是因为他做宰相时表现得外柔内奸;在宋朝人们给王珪的外号叫“三旨宰相”,是因为他任宰相十多年中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
在农村,送外号的风气更盛,像“大个驴”、“二瓦罐”、“三黄菜”、“四鸽子”、“八狗子”、“红枣”、“桃奴子”。
“大鸭梨”、“夹皮核桃”、“五大麻子”、“干粮”、“二胡杏”、“三棒糙”、“仙家”、“白秃”、“黄毛”、“鸭子板”、“靠不上”等这些外号非常普遍。
当然还有比这俗气的,这里就不提了。
也有些外号并不含有贬义,如宋朝时人们因为宋祁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便称他为“红杏尚书”;唐代诗人温庭筠文思敏捷,八叉乎而成八韵,人们便称他为“温八叉”;大诗人李白才气横谥,下笔成章,人们便称他为“李谪仙”。
在现代也有这种情况,诗人李季给冰心起绰号“佘太君”,反映了这位文坛老祖母的崇高威望。
这种“绰号”雅而不俗。
以上讲的是“别号”。
8、富爵、地望 人际交往中,除了称名、字、号以外,还要称“官爵”、称“地望”。
古人认为这是最能表示尊敬的。
如称“官爵”: 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 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 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 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 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 如称“地望”: 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 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 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 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岛) 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 这样一来,“官爵”和“地望”又成了名、字、号以外的又一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