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古诗的作文300字
古代的唐诗有很多,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高鼎的《村居》,这首诗塑造了一群和我一样的可爱儿童,今天,天气晴好,妈妈正准备着早餐。
突然,天上飞过了一个黑影——风筝
我也顺口背起了《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也文绉绉的和妈妈说道:“妈妈,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我们两人也趁着东风初起去放纸鸢,好吗
”妈妈笑着用筷子想敲我的头,我机灵的闪躲开去。
我们来到明故宫广场,手忙脚乱的把风筝放上了蓝天,与众多风筝一起在蓝天上遨游。
我正在享受着自由的喜悦,没料到天有不测风云,忽东忽西的风把漫天的风筝吹的东跑西跑的,我的风筝线和附近的几个风筝线竟绕线了,拉了半天后,我的风筝线坚持到最后,把别人脆弱的线统统的斗断掉了。
我和妈妈相视而笑,非常开心。
一首《村居》把我现在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喜欢这首古诗。
引用诗句的作文
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
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
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姿。
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上。
正是这样,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油菜花的美丽,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劳动人民”——蜜蜂,蜜蜂总是不分昼夜地不辞辛劳地给油菜花授粉。
偶尔一阵微风吹来,金黄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
远远望去,实在令人美不胜收
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它正告诉我们:一年的愿望应该在春天计划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时间是早晨,在春天里,人们就开始耕田插秧、栽树等之类的农活。
候鸟们也从南方迁到北方来了,为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们喝彩。
鸟儿有的站在高树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还有的立在“五线谱”上。
正是这样,使田地里的农民倍感到欢乐,一切都热闹起来了。
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
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写古诗的作文300字
依依满别情唐天宝十四年的一天早晨,温暖的阳光洒满汪家小楼。
大诗人李白被窗前小鸟的叫声惊醒,他戴好纱帽,穿好红衫,来到楼下,向桃花潭走去。
风光旖旎的桃花潭镶嵌在群峰之中,水质清澈,波平如镜。
从桃花潭到上游的玉屏山,沿途长满了桃树。
现在正是三月仲春,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将潭水映得一片火红。
在旭日的照耀下,水花相映,似红霞缭绕,又如彩练舞空……李白看到这里,不禁心旷神怡,深深陶醉于这独特秀美的山野风光中…… 吃早餐了,主人汪伦特地为李白端来了百年陈酿桃花潭酒。
李白小抿一口,红晕顿时涌在脸上,他轻捋胡须,连连赞道:“好酒,好酒啊
”“观潭景,沐潭水,饮潭酒,此桃花潭三乐也
”汪伦笑道。
“‘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楼。
’老弟呀,亏你想得出,给我写这封信,骗我过来。
”“不如此,安能请你大诗人驾到
”“十里桃花,是村十里之外的桃花渡口也;万家酒楼竟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楼。
老弟你……”“你后悔了
”汪伦扬起脸庞,狡黠地眨了眨眼。
李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水好,酒好,人更好,不虚此行,不虚此行也,哈哈……”饭后,李白开始上网了。
在网上发现了一份电子邮件:老兄:明儿黄山,不见不散
豆腐“豆腐……豆……腐……杜甫
”李白默读了几遍。
不禁哑然失笑,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子美兄今天也开起了玩笑。
你别说,也只有杜甫才想得出这押韵的顺口溜呢
李白急急收拾行李,匆匆来到楼下。
他不忍当面向汪伦告别,想不辞而别。
来到桃花潭渡口,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潭水泛起点点碎碎的微波,岸边的树木随风摇摆,好像伸出长长的臂膀也在挽留李白似的。
站在船头,李白环视四周,一股淡淡的怅意涌上心头,汪伦会不会……突然,从来的路上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
李白侧耳细听,好像是几个人合唱,很有声势。
歌声高昂时,彻遏云天,低沉时,缠绵悱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李白叹道。
他踮起脚,向岸上望去。
来人近了,打头的那个不是汪伦吗
戴幞头,穿麻布衣,后面跟着一大群村民。
他们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合着节拍,急匆匆地向渡船走来……李白眼睛一热,失声叫道:“汪伦老弟……”再也说不出话来。
人群来到岸边,停了下来,但他们的脚还在踏地,手还在不停地打着拍子……“李兄,我率众乡亲特来相送。
”好大会儿,歌声戛然而止,汪伦对着李白,双手抱拳,举过头顶。
李白用手拭了一下眼泪,好半天才说:“汪伦老弟,你可愿与我同游黄山
”汪伦没有回答,突然他开口朗声唱道:“长亭外,古道边……”一时间,众乡亲以脚踏地,一齐和着汪伦的调子唱起……李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潸然泪下,他整了整斗篷,头扭向一边,向船家挥了挥手。
船缓缓地开了……“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歌声继续着。
望着岸上的众乡亲和深深的桃花潭水,李白似乎在想着什么……汪伦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发现一份李白发来的邮件“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看了,自言自语道:“李兄真不愧是文坛奇才,诗中豪杰啊
我哪能同他相提并论呢
”
引用诗句的作文段落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困难与阻挠才能够成功。
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一下子懂得了这个道理。
(下面就是写那件事)2、“世上只有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这首歌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呢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母亲过一个节日吧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啊。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我们的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5、“友情是我们生活的照明”自从看过了《夏洛的网》这本书后,我真的觉得友情无价,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求引用古诗或名言的作文开头
例如: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
1.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长号“八远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体会诗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和穷困潦倒的无奈。
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丽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入冬,我手捧着亲爱的书,在火炉准备一杯热茶,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温习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利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衾不暖锦衾薄。
”的塞北风光。
依偎在窗前,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凉景象……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
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
3.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4.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寻不到“妨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
5.“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6.“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7.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重踏“雨邑清尘,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饱览“苍苍翠微,蝉鸣幽深”的致远宁静,感受历史的一片沧桑。
8.他仰头望望天空的飞鸟,是那样自由,朝着梦想奋力翱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满心悲愤,他转身一跃。
他的一跃,凝成了一条弧线,宣明了满心的爱国情怀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潇洒
9.揭自然面纱,拥美丽怀抱。
自然绝不会单调,因为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点缀;自然绝不会孤独,因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陪伴。
10.窗前捧诗词,邂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女子愁情愁几何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
可命运之神却没有垂青于你,让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难,文物丧失,丈夫远逝,金兵南下,带着对明诚的追忆,国家的担忧,你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夜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倚窗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引用诗句或名人名言的作文段落
所谓名句就是广为人知的句子,如古诗词、名人名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呢? 一、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
江苏高考范文在中,借用了“滕王高阁临江渚”、“”、“满目青山夕照明”三个诗句,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分别引出了王勃、、殷雪梅三个典型人物与他们的感人事迹,形成了文章的整体框架。
这样的归类分叙显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说理自然而有厚实凝重之感,立意脱俗又显气度不凡,文章更富有形象性。
二、为引出观点,引出故事,作出结论而引用。
例如2002年中考中浙江一位考生写的一文,开头直接引用文中的妙句:“母亲啊,您是苍天耸立的大树,我是树下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作者引用名句,其目的是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凤头”。
巧用名句,考生的才气和睿智可见一斑,也给读者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引用名句,蕴涵诗意之美。
(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
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一览众山小。
’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让读者回味无穷。
作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考生引用了《说苑》里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段话确实使文章增添了生机,增强了论据的力度,使阅卷老师觉得考生积累丰富,写作功底扎实。
四、引用名句即时抒情。
在记叙文中,引文的作用之一就是抒情。
看上海考生写的《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的一段是如何引用诗词、佳句来抒情的:有人向往于“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静淡然;有人憧憬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遁世逸趣,可是我们不要,我们更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潇洒与自信,我们要的是轰轰烈烈、永不后悔的青春。
从中读者不难领略同学们的积极乐观的情怀。
五、引用名句突现主旨。
结尾是习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般要求简明有力或余味无穷。
用名句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
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考生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所以说引用名句能使本来干巴巴的话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打动人。
有时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是使文章“有文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名句的恰当运用,的确为语言增添了生趣,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功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名句无疑是使我们语言之渠清凉如许的活水。
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确能铸就妙语美文,有心的同学,也把你的积累化作你的才情,流泻于笔端吧!
关于银杏的说明文段300字左右有引用诗句
最近虫虫的语文成绩沿直线下降。
他妈妈看着眼里,急在心里。
立即给虫虫请了一个国家级语文老师来辅导虫虫写作文。
这不在一个鲜花怒放的下午,新老师来顶了虫虫家。
“虫虫,你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引用’的手法来写作文
”“用‘引用’的手法写作文可以‘引用诗句’‘引用历史’‘引用典故’‘引用课文内容’……”“这么多引用
”虫虫听得都晕了。
等虫虫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睡在一条叫“引用”的大街上。
他周围的人见他醒了,都齐声唱到:“引用引用时代好,每个人都乐陶陶
欢迎来到该时代,请多到此逛逛
”在引用时代里,每个人说话都要“引用诗句”“引用名言”,虫虫听得不亦乐乎。
突然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子看见一虫虫这个从未见面的陌生人,立即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哇
”虫虫看到连三岁的孩子都会引用《论语》中的句子,吃了一惊。
虫虫在引用时代可学习到了不少语文知识啊
虫虫继续刚才的旅程,来到了一家“引用餐厅”。
虫虫推开了餐厅的大门,没想到餐厅的大门发出了“欢迎光临引用餐厅”的声音。
虫虫定睛一看原来“引用餐厅”的门是“引用”两个字构成的。
“老板,我要一个牛肉汉堡、炸薯条、一杯大可乐
”虫虫看着菜单说。
“好的,客官
菜马上来
”老板回复到。
“菜来啦
”小二高声说到。
说着,便端上一两张画着“牛肉汉堡”和“炸薯条”的画还有一张写着“大可乐”的纸。
“这是
”虫虫不解的问。
“这就是你点的菜
这些菜我们引用‘画梅解渴’和‘画饼充饥’的典故
让你不吃不喝就能感到七分饱
”……“这是什么
”虫虫自言自语的说。
“大家好
欢迎到此来看看
这是‘引用时代’的‘引用摇摇椅’,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睡眠不足的问题。
它也可以锻炼身体
它还可以把人们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地方
”老板宣传到。
“这么神奇
这是真的吗
老板,我可以试试看吗
”“当然可以
”虫虫座上椅子嘴里不停地念叨:“摇椅,摇椅,我想回到家里
”不一会儿虫虫就听到他妈妈喊道:“虫虫,你刚才到哪儿玩去,引用作文写好了吗
”……
有关石膏山的作文300字
早就听说山西灵石有座石膏山,它既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桂林之奇,又具有庐山之秀、黄山之美,上周末我终于可以如愿前往,一路上别提多兴奋了。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石膏山”,它的旁边矗立着几根高大的柱子,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龙。
往里走便到了团湖,那里的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许多小石头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可爱的小鱼在里面追逐嬉戏。
再往里走是龙吟谷,这里飞瀑连天,气势雄伟,我不禁想起一首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龙吟谷出来,我们向石膏山顶峰天竺景区进发。
听导游说,这座山海拔2500多米,有4000多个台阶。
我们边爬山边赏景,整座山奇峰叠翠,一棵棵参天大树就像遮阳伞为我们遮挡阳光,阳光只能从树叶的缝隙中直泻下来。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努力向上爬,清新的山风、清脆的鸟叫,令人心旷神怡。
挺拔的白杨松随风摇动,沙沙地唱着小曲,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到半路,我们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再抬头看,石阶好像一眼望不到边。
有许多人半途而废,但是我们决不轻言放弃,终于登上了顶峰。
听着阵阵松涛声,享受着丝丝凉风,感受着胜利的喜悦,我高声喊到:“石膏山,我来了
”站在山顶鸟瞰石膏山,山峦起伏、千姿百态,郁郁葱葱,气势磅礴,景色怡人。
听景不如看景,有机会你也可以去感受一下石膏山的自然风光,美丽的景色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化用古诗词的作文
一是化用诗词;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比如下面这些语段: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
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
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
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
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
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
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
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
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
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
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
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
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
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
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
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
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这一点。
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
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
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
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
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
当然。
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
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
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
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
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
在备考阶段。
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巧用诗歌好作文古人有诗联云“风化雨山山翠”,展示了一幅春风吹拂,春雨如丝,青山着翠的清新景象,引人浮想,可谓妙句。
最妙处就在一个“化”字,显示了造化之奇,无“化”,那么大自然只会是面孔呆板了。
其实作文也是如此,多一点“化”便会新意层出,风光无限,这就是化用诗句。
我国是古诗文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名篇名句脍炙人口,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风采,从而更容易得到阅卷语文老师的常识,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以诗词为妙题题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传情。
一个好的题目能一下吸引人关注的目光,令人称赏。
二00三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二、化诗文造妙句这可以算是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古诗文,能言我所不能云之言,传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传达的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