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医德的句子有哪些
医者仁心胡秉言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
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为我 作一首“感谢宋长山”医生赞扬其医德,医术,的诗句祝神语,
我从苦海到阳间,感君妙术臻至巅。
谢字难表重生幸,宋君仁厚胜金仙。
长风送去殷勤意,山高海深铭心间。
形容“赞美医术和医德”的词语有哪些
为什写关于医德的文章呢
虽然我在临床工作,曾经也做过病人,也在病床上得到医生的诊经历过悉心治病的良医,也经历过为开贵药拿回扣的庸医。
但更多的是,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见到医德败坏的医生如何借看病而谋财,甚至于为财而不顾病人安危。
为什么会有500万元的天价医疗费,为什么医患关系会紧张,其根源是什么
除开体制因素,病人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之外,其中一条就是某些医生医德的败坏。
医生从事这个职业是为财而来的吗
不是,绝对不是。
作为一名医生,自古都是圣洁的。
古人用悬壶济世来形容医生,因为尊重把医生和高官一样称为“大夫”。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是救人性命的。
也就是说,医生天生是辛苦劳碌的命,他必需时时考虑病患的生命与疾病。
从医是一件大显神通辛苦的工作,而且,这件工作不可能赚得大钱。
为医发了财的,或者是医术极高,病人拥门,积累自多;或者是贪财之辈,为钱而医;或者是从另外途径得到了财。
如果考医科或者中医大学的这些学子们想的是将来为医可以多赚些钱的话,那么,最好去学做生意吧,这样至少可以少害几条命。
拿病人的命来谋财,这是世间极恶的事情,万万不可
中医很讲究医德。
我认为,医德是医生的灵魂,也是从医者积累善根的必要条件。
医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术的高低。
试看中国两千年来的历代名医,无不在医德上狠下功夫。
可以这样说,名医之所以成名,首先是医德高,然后医术才高。
医德是医术进步的基础与保证。
没有高尚的医德作奠基,为医者即使再如何努力,其医术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极致。
为什么
我认为,极致的医术需要用高尚的医德来培养,二者相辅相成。
我们经常说“道德”,“道德”,有道必需有德。
医德高,然后医道才可能会高。
刚开始学医的人可能不会太重视医德的修养,好象不需要医德,医术一样在进步。
但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为医者的医术就会迟滞不前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排除智力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医德没有跟上来。
可以这样说,学医学到某个层次之后,就要求为医者心存善念,胸怀仁义,以培养医德。
随着医德的提高,医术自然会更上一层楼的。
关于医德,历史上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唐代的大医孙思邈。
他被后人称为药王,是一位心怀疾苦,慈悲天下的大医。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说的,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以“千金”命名其书,叫《备急千金要方》以及《千金翼方》。
他专门写了一篇《大医精诚》,来讨论为医者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
并且把它冠于篇首,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医者要有医德修养,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精”,是指医术要精湛。
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艺能之难精”,批评当时那些“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庸医,谆谆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
”“诚”,即品德要高尚。
孙思邈劝告学医的人首先应该立下大志,无欲无求,应该舍己救人,“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苦”。
其次在诊治上要切实做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让我们回顾一下《大医精诚》的这段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
”这段话非常精彩,也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大医所应该具备的仁心善念。
它是为医者修养医德的最高典范,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凡为医者都应该把这段话背诵在心,时时默念,时时自我警示。
我自己的体会,默诵这段话时可以定心安神,可以除烦忘忧,特别是为医忙累,心情烦躁时,想一想这段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不信的朋友何妨一试。
近年来,因为每天忙于临证,且夜晚要颇多读书,思考临床得失,花在修行的功夫就少了许多,深以为苦恼。
前不久我与一位修行的朋友讨论我的苦恼,朋友说,不对呀,你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心帮助病人,其实就是修行呀,而且是非常高深的修行。
这样修行下去一定会得到善果的,千万不要放弃哟。
一语而惊醒梦中人。
是呀,为善即是修行,帮助别人自然积累功德。
中国有句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说的是一样的道理。
我认为,今生有机会从医,本来就是善根积累的结果。
如果能借此机会,认真提高医德,并由此日日精进,提高医术,则可以为善更多,得大善果。
如果不珍惜这个机会,借为医来大肆谋财,就可能因此而错失良机,坠入魔道。
为善得善,为恶得恶。
如何培养医德,我认为除了自戒自醒之外,可以精读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
作为中国人,一定要掌握儒家思想,这本书就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其中关于仁、义与德的问题谈得非常之多,对于医生提高医德极有好处。
特别是搞中医的人,一定要把这本书读个透,领悟其中关于德与仁的精神,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出高尚的医德来。
最近一年来,我自己粗读了几遍此书,不敢说精通了儒家思想,但得到的收获实在太大了,直有手舞之足蹈之一般的感觉。
我自己的体会,儒家思想对于提高医德与医术均极有帮助,学儒即是学医,绝对不会耽误医术的进步。
相反,读了论孟之后再回来看中医,竟有心领神会一样的感觉,其中妙处,非沉浸于其中不能体会。
行文至此,深以为警醒,深以为自戒。
这几年来,我尽心学医,不务杂事,临床有得,亦有所失。
但不敢因此而忘却医德,亦不敢为医而敛财。
以后,当每天晚睡前反省自己一天的行医所为,不可因医术而伤德,亦不能因医德而忘术。
我相信,努力提高医德,努力临床,努力读书,一定会登堂入室,达到医之极致。
注:本人醉心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本文所谈,主要是从中医以及儒家思想来论述医德与医术。
西医与此不同,亦不作讨论。
由此也祝福每位中医都能发大善心,志于为苍生大医,发愿以此心来修行,天下不知道会救治多少疾苦忧患。
为医者则必然医德日高,医术日进,渐入大光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