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全部诗句
龟虽寿作者:曹操 (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
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5.骥(jì):良马,千里马。
6.伏:趴,卧。
7.枥(lì):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谁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谁的诗句
出自曹操的《步门行·龟虽寿》全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téng )蛇乘雾,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寿:长寿。
②竟:终极,终了。
③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驾雾飞行的蛇。
腾,也作螣。
④骥:千里马。
伏枥:卧在马棚里,形容马老病的样子。
枥,马棚。
⑤烈士:重义轻生,有志建功立业的人。
⑥盈缩之期: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满,长;缩,短。
⑦养:保养。
怡:愉快。
⑧永年:长寿。
二句是说,如果能使人的身体和精神经常保持安静愉快,就能健康长寿。
译文:神龟尽管长寿,总有死的一天。
腾蛇虽能乘雾,终究难免化为灰土。
老马伏依在马槽上,心里总想着奔驰千里。
刚烈的志士到了暮年,壮志依然不减当年。
人生寿命的长短,不只是在于老天;保养身体是福,可以益寿延年。
庆幸极了
以歌抒发情志。
赏析:一·内容分析:汉魏之际,谶纬之学相当风行,上至宫廷帝王,下至僧道庶民,都在求取神仙之术和长生不老之药。
当时已五十三岁的曹操不受俗流影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通达的认识。
《龟虽寿》表现了诗人直面有限的人生,没有世俗的颓废之气,也没有及时行乐的消沉郁闷,而是以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乐观地抒发了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龟虽寿》全诗十四句,除了末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合乐的文词之外,按诗意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由长寿的龟蛇不免一死起兴,引寓了人生苦短生命有限的感慨,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融汇在丰富的想象中。
首四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
第二层承前四句而昂扬转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年老尚存纵横驰骋的千里马设喻,抒发了自己壮志不已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
接下来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育之福,可得永年。
”四句承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明虽然寿命有限,但是加强修养可以益寿延年。
全诗体现出作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开头揭示了生命的生死哲理,表现了诗人的通达睿智。
中间抒发了诗人意气奋发壮怀激烈的情怀,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抱负与价值取向。
最后又回到哲理的思辨,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艺术表现特点:一·情理
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类似的诗句有
老当益壮,宁移之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丘 志者智不达。
—— 墨翟 燕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明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是谁的诗句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
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不是描写自信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也可从侧面反映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