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银杏的诗词
宋 葛绍体 《晨兴书所见》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叫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夜宿七盘岭》 初唐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宫守陈全国在银杏树下立碑志铭大树龙盘会鲁侯,烟去如盖笼浮丘。
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此层层螺髻头。
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分流。
看来今古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
清人李善济曾作《银杏歌》赞颂: 天师洞前有银杏,罗列青城百八景。
玲珑高出白云溪,苍翠横铺孤鹤顶。
我来树下久盘桓,四面荫浓夏亦寒。
石碣仙踪今已渺,班荆聊当古人看。
故国从来艳乔木,况甘隐沦绝尘俗。
状如虬怒远飞扬,势如蠖曲时起伏。
姿如凤舞云千霄,气如龙蟠栖岩谷。
盘根错节几经秋,欲考年轮空踯躅。
有关赞美银杏叶的诗词
1、为了与枫美,银杏在秋天里悄悄地变化着。
往日的银杏叶油亮,丝毫没有沾染上其他颜色。
现在,扇形的叶片上微微泛出了一层金黄,好像镀上了一层金子。
秋风吹来,一片片银杏叶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盘旋……2、秋天的银杏叶,远没有春夏的叶子那样生机勃勃,但它是一种饱满的成熟
它因为懂得了奉献,才如现在这般,为了生命的轮回,无私地默默奉献。
3、银杏树刚种上时,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根枝杈,没有一片叶子。
树干和枝杈的颜色一样,都是像土豆皮似的浅棕色,上面还长有小刺。
第一次看见这些树时,我觉得它们难看极了。
4、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
5、满树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巧夺天工的金扇子,真是仙人彩绘、妙笔天成。
6、银杏扎根五十环,不下仲尼树一帆。
葱葱盛夏雨木澈,难敢绿去绿又还。
瑟瑟清秋金叶落,不觉红退红再盘。
附中代有才人出,华夏百年蓝图展。
7、一转身,一棵高大而笔直的大树就映入我的眼帘,它那粗壮的枝干多么强壮有力;它那茂密的树叶还保留着春天的色彩,一黄一绿与先前看到的银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自然那只神奇画笔的魔力真令我佩服埃8、冬天来啦,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围着围巾,戴着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公园也没有了以往的热闹,变得静悄悄的,只有长青的松柏,落光了叶子的银杏在风中摇摆。
9、漫天的雪花飞舞,它们是那么的悠然自动,那么的纯洁无暇。
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种气息所笼罩。
吹口气,好像马上要将你融化。
窗外的银杏不情愿的飘落下那几片的叶子,挂上了这白茫茫的一片
古今赞美银杏树精神的诗句
描写银杏的古诗: 《晨兴书所见》宋 葛绍体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瑞鹧鸪.双银杏》佚名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叫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描写银杏的现代诗:《四季银杏》作者不详远处那株银杏树隐匿在雨雾里,若有若无,时浓时淡,像一把撑开的奇异的伞。
那银杏树的叶子,一到秋天,便变得金黄金黄的,每一片都是一面完美的小扇子。
供参考。
赞美秋天银杏诗词
◆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瑞鹧鸽. 双银杏》词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赋予银杏以人的品格。
以双银杏比喻丈夫赵明诚。
词中首两句写银杏典雅大方的风度韵致,银杏外表朴实,品质高雅,连果中佳品甘桔也逊色三分。
三四句写银杏的坚贞高洁,虽流落江湖,但仍保持着“玉骨冰肌”的神韵。
五六句以并蒂连枝和唐明皇醉依杨贵姬共赏牡丹作比,写双银杏相依相偎的情态。
未两句写银杏果仁的清新甜美,以喻夫妇心心相通和爱情常新的美德。
这首词全篇写银杏的内在精神,可称得上是历代文人描写银杏的精品。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叫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乾 隆 北京西山大觉寺无量寿佛殿前,有二株辽代栽植的古银杏,比潭柘寺的“帝玉树”还高出一截,巨冠参天,荫布满院,人称“银杏王”。
乾隆皇帝到此巡视时,曾为它的雄姿题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
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吴宽 明朝诗人吴宽收到济之赠送的银杏之后,写下了如下的七言律诗答谢。
错落朱提数百枚,洞庭秋色满盘堆。
霜余乱摘连柑子,雪里同煨有芋魁。
不用盛囊书后写,料非钻核意无猜。
却愁佳惠终难继,乞与山中几树栽。
◆陈全国 之一: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大殿前的一株古银杏,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
公元1654年(清顺治甲午年),宫守陈全国在银杏树下立碑志铭,诗曰:大树龙盘会鲁侯,烟去如盖笼浮丘。
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此层层螺髻头。
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分流。
看来今古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