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七夕的古诗佳句
古代描写七夕节的著名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诗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开头两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
诗文曰:“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该诗文大意为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
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在诗中,作者绘制出一幅静夜图,即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
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诗文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
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或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七夕的诗句古诗
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白话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话译文: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