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罗辑思维》对个人成长能有多大作用
任何二手素材整理都是别人的,它们不能提供任何一劳永逸的知识,只能扮演获得认知的导火索的角色。
通过它给出的资料、线索,发现自己觉得有趣,值得深挖的知识点,然后再去找一手资料,系统看书也好,刷维基百科词条以及词条下的链接也好,重新建立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体系,这些怎么都比简单地相信某个节目中出现的知识点、观点要科学很多。
更比一知半解得拿节目中的例子作为谈资要聪明。
如是,即使节目中有出现错误,也可以被发现,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所获得的东西远比知道节目中的一个新名词要让人觉得快乐的多。
甚至节目中出现的某种价值观,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溯源,理清这种价值观产生的环境和如今存在的价值,基本上做到这一步,很多时候对某个有争议的价值观或者说观点,会有更新的认识。
并且再回过头看一些人,被一种早已脱离时代背景的价值观无知洗脑,为其背书,就会觉得他们(自己)很可笑,而可能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理解。
长此以往,对任何信息都会有基础的怀疑态度,探索态度;对接受的信息逐渐有辨认能力,而非别人扔给你什么,就接受什么。
这些才是真正的成长。
经常看《罗辑思维》对个人成长能有多大作用
你的提问有点问题。
并不是说这个人对逻辑思维不感兴趣。
而是他压根就不知道有罗辑思维的存在,也不懂逻辑思维。
你怎么让他对逻辑思维感兴趣
只有了解了罗辑思维,懂得了逻辑思维,他才会对逻辑思维感兴趣。
也才能运用好逻辑思维。
如何确定个人喜欢的是什么专业
我感觉个人罗辑思维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管理规划能力,洞察力比较好,
首先你要了解专业从事的工作具体干什么。
你这个经管类专业好一点。
为什么知乎上有一些人对《罗辑思维》的评价很低
先看评价:总的来说,一集节目有营养的部分20%,史料堆叠45%,商业营销,洗脑内容35%。
。
。
能在知乎知乎上混开的人肯定有点本事。
有营养的部分百分之二十,这是肯定,一档节目没点营养还有没有人看;史料堆叠百分之四十五,有点学识的基本史料肯定懂不少,就普通高中生大学生你跟他慢慢讲,也能讲几个小时不带重复的,熟悉的都知道,晦涩的谁讲
谁懂
;商业营销,我也曾关注过罗辑思维的公众号,但这罗辑逻辑,讲的例子十个有九个是关于商业的;洗脑内容百分之三十五,还是说例子,有些话甭管它新词新意还是老话俗语,他就告诉你这是错的,我们得这么理解…不是洗脑是什么。
罗辑思维确实有点营养,但对于聪明人来说就不需要了,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思维,别的不说,光洗脑这一点,有的人慢慢就回过味来了。
而且知乎是偏学术性的平台,只谈罗辑(非逻辑)思维就不够了
罗辑思维是什么
是这样,我其实算是罗辑思维的听众。
原因很简单,在我实习的时候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只有听点什么了,于是把最能扯的播客都下下来。
听玩高晓松,就只有听这个了。
我觉得逻辑思维最大的价值就是消遣和打发时间了,跑步的时候也可以看看。
打游戏需要长时间做重复性动作的时候可以打发时间,整理数据啥的时候也可以。
辑思维最好听的就是写历史故事,这些玩意也是他们扒的别人写的书,例如多次引用张宏杰先生的书,甚至连语气和修辞都照搬,原创性几乎为零。
但是我们把这个节目定义成打发时间的节目,只要听别人讲故事就够了嘛。
所以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一旦开始讲道理,就只能呵呵笑了。
因为太傻叉了。
逻辑思维每一期都想要讲个道理,或者给你什么启示,你一旦听他总结,就觉得我靠这人什么脑子。
。
。
最后,一旦进入专业领域,恨不得你得生气。
本人是学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有关经济学的节目,没有一期是靠谱的,没有一期是没有硬伤的。
但有趣的是,罗振宇这个人还经常“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或者建议大家学经济学,或者自称学了经济学受益匪浅等等。
很无语。
罗辑思维有一集讲讲生命到底如何衡量是哪一集
2014-06-13期的“大国不能不识数”,这个是跟数据有关的,当然是这期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