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座右铭》读后感
【成语】:厚积薄发【】:hu jī bó fā【解释】:厚积:、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成语】:博观约取【拼音】:bó guān yuē qǔ【解释】: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
【出处】: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示例】:古之学者非有大过人者,惟能~,知宗而用妙耳。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题隆道人僧宝传》
我的读书座右铭怎么写
培根的读书名言: 1、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2、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3、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
4、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5、 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6、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8、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9、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
10、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 11、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1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高尔基的读书名言: 1、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2、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3、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4、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5、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6、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8、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
9、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10、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1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忠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身的美好果实的人。
12、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13、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
罗伊·兰德的读书名言: 1、 阅读是永恒的乐趣。
2、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家,与他在精神上密切交往,一定会受益良多。
3、 在发展完美的人格的过程中,并非全靠读书,但至少对于才智的增长,书籍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
莫洛瓦的读书名言: 1、 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2、 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
3、 读一部伟大小说或传记的人,不啻是过着一种冒险的生活,但又不妨害他心灵的和平。
4、 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斯迈尔斯的读书名言: 1、 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
2、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生命的精华。
3、 书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
4、 书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行谊,聆听他们的言论,坐育其间,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吸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进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之中,如沐春风,一生都受用不尽呢
谁知道古人鞭策自己读书的座右铭或对联
古今联语中,有不少是谈论读书的,特别是名人写的用以自勉或勉励别人的读书对联,既具欣赏价值,又有教育作用。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学者包世臣:“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周恩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好事流传千古, 良书惠播九州。
”文人雅士的读书联在中国楹联艺苑中,古今文人雅士的读书联,独树一帜,争妍吐芳,赏心悦目。
读书联语不仅是古今名人读书成才的真实写照,而且是我们读书成才的座右铭。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撰写的一副读书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巧用“十”与“半”数字,凸现出范老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精神。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是的一副读书联,此联正是刻苦攻读,持之以恒,并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
此副蕴涵人生哲理的格言联,被人们广泛用于自勉或馈赠,激励人们读书立志成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此副读书联是笔者读中学时,语文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的劝学联语,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此联构思行文多用数字,巧用成语典故,且文意自然,对仗工稳,蕴涵深邃,堪为读书联语中上乘之作。
“三上”典出欧阳修《归田录: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先贤堪为惜时的典范,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治学,从而成为北宋文坛领袖,风范文章千古墨,万古流芳。
“三余”是三国魏国学者董遇先贤读书治学的经验总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董先贤的“三余”,就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
“五车”即成语“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渊博。
此典出于《庄子·天下》:“惠施多方,甚书五车。
”原指惠施方术甚多,而读的书要用五车来拉。
“八斗”即成语“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出众。
此成语典出《释常谈》记载:“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此语原是谢灵运给曹植的高度评价,称赞曹植是个奇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它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经典之书。
“四史”指司马迁《史记》、范晔《后汉书》、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
“千户”即官名,金代设置,为世袭军职,隶属万户。
统兵七百以上为千户所,五百以上为中千户所,三百以上为下千户所。
“万钟”即优厚的俸禄。
典见《孟子·告子》:“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朱熹为白鹿书院题)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 郑成功)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清 石韫玉)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清 包世臣) 世间唯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清 包世臣)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清 包世臣)少年说剑气横斗 长夜读书声满天(清 李文田)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清姚文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传为明代 顾宪成作)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 袁枚)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清 袁枚)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金圣叹自题书斋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鲁迅 三味书屋木刻对联)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蔡元培自撰联)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清增国荃)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是缘 (清 吴廷康) 读书对联拾萃在书斋学室,常见“学不知足;业精于勤”、“苦读有恒;好学无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读书对联,使人自警自勉。
许多名人学者也撰有不少读书对联。
虽篇幅短小,却意味隽永,给人以启迪。
人们置之座右,奉为圭臬。
南宋大诗人陆游,自幼酷爱读书,他在自已的书房题了这样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联正是他夜以继日、常年不辍的读书创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在书房里挂了一副自题对联:“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反映出他矢志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
革命老人徐特立一九三八年为王汉秋等青年工人题联道:“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强调要常读“有关家国”大事的书。
历史学家范文澜治学严谨,著述精采。
当年有人向他求教如何作学问,他便指着挂于书房用于自勉的对联代替回答。
联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联自励。
联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种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在普陀遇到一高考失意青年,便借用清人蒲松龄的自勉联赠她,以资鼓励,联曰:“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运用了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对联,看似简单,行则不易。
非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是莫能为之的。
而学识、修养的获得还必须以勇气、抱负为前提。
这里有一副孙中山先生的对联,可为我们的座右铭:“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