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座右铭?
座右铭一般指座右铭(激励、警戒的格言),更多含义请参阅 座右铭(多义词) 。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详细解释1.写在座位右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
南朝梁萧统《文选·崔瑗(子玉)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南朝 梁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馀,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
”白居易《<右铭>序》:“ 崔子玉 《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
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2]云。
”2. 泛指可作为格言以自励的文辞。
陈毅《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面对人生的困境,很多年轻人把悟道名言:”自出生来无敌手,得道功成不强求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2)警惕自己的文字。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
积久,墙牅皆格言也。
”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种,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
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座右铭是铭文样式之一。
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
《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座右铭由来于此。
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希望采纳哦
什么叫座右铭
对你有激励的一句话。
。
。
原来是指某个人刻在自己座位右边用来鼓励自己奋发图强的话语,后来人就引用这个典故,来代替那句话---即座右铭
什么叫座右铭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什么叫座右铭
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著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
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著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齐桓公死後,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带著学生到庙裏来朝拜,见到这种器皿,觉得很奇怪,於是就向庙裏管香火的人打听。
管香火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ī)器。
孔子於是想起了有关齐桓公的故事。
他指著欹器对学生们说:“欹器空著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
自满就会像欹器裏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
”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
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
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
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回到家裏,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
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後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後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於是,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
书房裏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