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座右铭铭是什么

座右铭铭是什么

时间:2019-12-25 14:48

座右铭的铭是什么意思

1.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

~文。

~志。

墓志~。

座右~。

2.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记。

~心。

~骨。

~诸肺腑(喻永记)。

为什么叫座右铭 而不是座左铭呢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座右铭”一说,起于东汉人崔瑗。

《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座右铭由来于此。

大意是:崔瑗的哥哥被人杀了,崔瑗为兄复仇,杀死了那个杀人者,然后亡命出逃,但还是被抓了起来,后来遇到大赦,他才被放出来。

他根据自己坎坷的经历作了总结,写了一段自诫的文字,经常放置在座位的右面,所以就把它称为“座右铭”而不是“座左铭”。

  后人常以一些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往往短小精炼,有的还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

比如清人闫若璩集古语而成座右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表达了他勤学不倦的精神。

著名的清代名臣林则徐将“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以诫勉自己不要发火。

《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在自己压书的铜条上刻了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以此激励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使他写出了旷世杰作《聊斋》。

鲁迅先生小时候曾经迟到一次,他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可说是最短最精炼的座右铭。

周恩来在青年时期撰写过这样的座右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表达了他年轻时代就有抱负有过人的见识。

徐特立有一副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  还有一些前人的诗文警句被后人作为座右铭看待,如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如《儒林外史》中的句子:“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如《红楼梦》中的句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当然,座右铭只是起一种提醒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头脑和心志。

最好的座右铭不必写出来的。

座右铭和座左铭有什么区别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的《三槐堂铭》以及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

积久,墙牅皆格言也。

”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修了一座庙。

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

所以,过去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从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座右铭”前两个字怎么理解

为什么不是“坐左铭”

谢谢

的一种。

铭是古代一种兼用于规诫,褒赞的韵文,常刻于器物或碑石上。

座右铭则是书写置于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铭文。

相传东汉崔瑗因兄为人所杀,便杀死仇人逃亡,遇赦后作铭警戒自己,他曾把铭放在座位右边,故称“座右铭”。

是座右铭还是座佑铭

座右铭。

座右铭的来历是这样的: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歌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

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问庙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

孔子知道歌器的来历,便给弟子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

孔子回去之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右警戒自己。

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铭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

这使成了名符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