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加拿大皇家卫队座右铭

加拿大皇家卫队座右铭

时间:2015-07-14 12:28

美国的国会大厦和白宫分别是指哪座建筑

哪做更像洋葱头

这两个建筑只有美国国会大厦有穹顶,不太像洋葱头。

白宫是那种希腊神殿的山顶。

美国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美国国会的办公大楼,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一处海拔83英尺高的高地上,此地后被称为国会山。

1793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为它奠基,采用的是国会大厦设计竞赛的第一名获得者、著名设计师威廉·桑顿的设计蓝图,于1800年落成并开始使用。

1814年英美第二次战争时,英国军队曾将它付之一炬,1819年又重新修建直到1867年再次落成,以后又经不断修缮扩建,才达到目前的规模。

国会大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那么命运多舛,可贵的是,它仍能傲然挺立。

从远处望去,国会大厦是一座巨柱环立的建筑物,中间是皇冠形的圆顶式大楼,在华盛顿市内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国会大厦的雄姿。

国会大厦是华盛顿的中心点,占据着全市最高的地势,同时又是华盛顿最美丽、最壮观的建筑。

美国人把国会大厦称为Capitol,把它看做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

21世纪到来之际的国会大厦顶端高约94米,南北长约246米,东西宽115米,有540个房间。

国会大厦外墙全部使用白色大理石,通体洁白,建筑师力图使它给人一种神圣纯洁的感受。

整幢国会大厦是一座三层平顶建筑,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圆顶,也分三层。

圆顶上还有一个小圆塔,塔顶矗立着19英尺(约5.8米)高的自由女神铜像。

她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永远眺望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用白砂石和大理石建筑的国会大厦,中央穹顶和鼓座仿照万神庙的造型,因采用了钢构架,因而外部轮廓显得十分丰美,在中心大圆顶的上面,竖有一座19.5英尺高的青铜像——“自由雕像”,顶尖离地有百余英尺之高,成为华盛顿最引人注目的路标。

这座长达751英尺,宽350英尺的大厦,正中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可容纳二三千人,大厅四周的墙壁和圆穹形的天花板上满是记述美国独立战争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巨幅油画和壁画——这些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极为相似,还有林肯、杰斐逊等名人的石雕像,华盛顿总统的雕像居于最正中。

大厦的北厢为参议院,大会场内悬挂着一面硕大的美国国旗,旗前面是议长的席位,再前面是记录席和发言席,美国总统也就是在这里宣读国情咨文。

大厦南厢为众议院,众议院的会场形式与参议院相差无几。

两院还有小会议厅和国会领袖办公室等大小540间房子。

连结参议院与众议院的是长廊与雕像厅。

在长廊两旁,意大利的名画家把全美国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组成图案绘成壁画,蔚为壮观;雕像厅中有几十座坐式立式,或铜铸成或石雕的巨型雕像,它们是美国各州历任议员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刻像。

大厦的四周是草坪和树林,芳草如茵,树木常青。

根据美宪法规定,首都华盛顿的建筑物都不得超过国会的高度,所以,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成为华盛顿的最高点。

站在国会大厦上向远处眺望,华盛顿市的所有街区以此为中心,各种景物尽收眼底。

而从周围看国会大厦,却犹如深绿色地毯上安放的一座象牙雕刻,玲珑剔透、凝重而精美。

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25米高的国会山上,是美国的心脏建筑。

国会大厦建于1793-1800年,与华盛顿的多栋重要建筑一样,亦未幸免于1814年英美战争的损毁。

战后重建之后,百年以来,国会大厦由进行了包括1851-1867年的浩大重建工程在内的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今日的格局。

国会大厦是一幢全长233米的3层建筑,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料,中央顶楼上建有出镜率极高的3层大圆顶,圆顶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

大圆顶两侧的南北翼楼,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地。

众议院的会议厅就是美国总统宣读年度国情咨文的地方。

国会大厦东面的大草坪是历届总统举行就职典礼的地方。

站在大草坪上看去,国会大厦圆顶之下的圆柱式门廊气势宏伟,门廊内的3座铜质“哥伦布门”,质地厚重,其上雕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浮雕,大门内即为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

在圆形大厅,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的缩影。

圆形大厅四壁挂有8幅记录美国历史的油画,而55米高的穹顶上,则是19世纪意大利画家布伦米迪及其学生所绘的大型画作,画面中心为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华盛顿身侧分别为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画面中的其他13位女神则代表美国初立的13州。

大厅所立的杰出总统石雕,每一尊都是一个时代。

圆形大厅南侧还设有专门的雕像厅,其内为美国50州的名人像,合立一堂,是美国凝聚力的象征。

[编辑本段]加拿大国会大厦 坐落在国会山庄的国会大厦是渥太华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女王选址在1866年建成,1915年火灾后经过了大规模重建,1927年建成的国会大厦尤其是和平塔与维多利亚时代有很大不同。

国会大厦中央和平塔两侧的对称建筑曾分别为首相府和总督府,现已成为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议会大厅。

国会大厦前点燃于1967年除夕的长明火台是加拿大建国百年的纪念,加拿大各省的徽章及加入联邦的日期分别刻于火台四周。

国会大厦中央的和平塔,是为纪念一战中所有牺牲的加拿大烈士而建。

和平塔主体以砂岩建造,包括顶部旗杆的塔身共高92.2米。

在树立着青铜旗杆的青铜塔顶下,是一座直径为4.8米的四面时钟,十分醒目。

由于渥太华的严冬和冬春温差以及湿气,和平塔的石壁受到了侵袭,并有石块脱落,因此在两年的保护性工程后,1996年对和平塔进行了加固修建。

在维多利亚时代作为钟楼而建的和平塔,现在塔内依然设有琴钟,和平塔的琴钟重达60吨,承袭了17世纪荷兰与佛兰德人的钟乐风格,共有音阶各不相同的铃铛53个,最小的直径仅为16.6厘米,重4.5公斤,最大的则重达10160公斤。

演奏时乐工以手脚敲击类似风琴的大键盘,使铃舌敲击铃铛汇成雄浑悦耳的钟乐,现在还时时能够听到。

和平塔中央的纪念馆融合了新哥特式和大教堂礼拜堂的风格,其建造也颇费苦心,地板的石料都是取自加拿大战士曾经战斗过的一战战场,墙壁和支柱外的装饰石料则采自法国和比利时,纪念馆正中的主祭坛置有包括加拿大阵亡烈士名字的回忆录。

在夏季上午10:00,国会大厦前的草坪上会有庄严的皇家禁卫队的换岗操练仪式,在1959年伊丽莎白二世来到加拿大时首次表演的换岗仪式现在已成为世界难得一见的传统仪式。

而从5月初到9月劳工节期间的夜晚,国会大厦则会有免费的声光表演,通过投射在国会大厦上的清晰画面以英法双语讲解加拿大的历史。

国会大厦也是7月1日加拿大国庆时盛大的阅兵仪式的举行地。

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

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3层。

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

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铺着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

图书室约60多平方米,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

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

此外,这里还存有美国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

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当年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珍藏有各种版本的现代地图集和一幅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是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

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室内挂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如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等。

金银器陈列室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镶金银器。

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中国进口的名瓷。

白宫是美国政要名流的舞台,也是全世界最好客的元首官邸,两个世纪以来四十多位白宫主人在这里工作与生活。

它的每个房间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新的主人为了显示其统治权总喜欢改变原有的装潢或摆饰,以表明新主人的不同品味,白宫总是以新的面貌迎接它的主人。

从正门进入的国家楼层(State Floor)共有五个主要房间,由西至东依序是:国宴室、红室、蓝室、绿室和东室。

东室是白宫最大的一个房间可容纳三百位宾客,主要用作大型招待会、舞会和各种纪念性仪式的庆典。

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在此发生:这里曾经停放过七位总统遗体,这里也曾举行过许多位总统女儿们的婚礼,罗斯福在此观赏过日本相扑表演,肯尼迪则在此欣赏优美演奏…… 总统办公的椭圆办公室最让人好奇,可能是因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那里治理国家大事而感使人到神秘吧

椭圆办公室位于西厢的旁边位置,对面是总统专属的玫瑰花园,相传肯尼迪的子女常在花园和办公室之间跑来跑去的游玩,年轻的总统常在办公的闲暇时与他们玩耍,留下许多温馨的画面。

在肯尼迪时代,他曾邀请过各种音乐大师、诗人作家、演员歌者等到白宫来表演,白宫又成了这些人展示艺术的舞台。

东厢前花园是贾桂琳花园,贾桂琳是对白宫最有贡献的第一夫人了。

她为了将白宫变成一座极有价值的博物馆,开始有系统的收集白宫历史和文物,四处搜寻古董真迹。

在白宫历史学会成立后,她请来史密松宁博物馆的专家将白宫所有收藏重新审视整理编目,赋予了白宫历史的内涵。

现在许多房间里陈设的精致古董,大半是门罗总统(James Monroe)时期的收藏,尤其是蓝室充满法国皇家气派: 室内以蓝色为主饰以金边花纹的墙壁,衬托出蓝室豪华的风格,因此这个房间经常用来招待贵宾:其中包括1878年到访的第一位清朝中国使节。

克利夫兰总统的婚礼就是在蓝室举行的,每年白宫圣诞树也固定在这里闪耀。

蓝室之下是外交使节接待室,是专供各国大使呈递到任国书之处。

蓝室的阳台面对南院草坪,是总统与贵宾经常向民众挥手露面的地方。

南草坪上许多树木也是总统或夫人亲手种植,这可能是名垂青史的一种方法吧。

当年杰克逊为纪念亡妻而种的一棵木兰花,至今已成枝叶茂盛的百年老树,它和这个国家一起成长茁壮。

南草坪正位于整栋大楼中央位置,与上下楼层共三个房间同属椭圆型。

蓝室之上的椭圆房间,曾经是总统办公室还做过内阁室和签约室,现在则属于家庭楼层不对外开放,林肯曾在这个房间签署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因而爆发分裂国家的南北战争,也埋下日后遭到暗杀的导火线。

蓝室左右两旁的红室和绿室都是小型接待室,以不同色调装饰各有不同用途:绿室在杰弗逊时期是他的私人餐室,门罗则用来玩牌,内战时林肯爱子在绿室病死,这里成为林肯夫人的伤心之地,从此再不肯踏入一步。

红室是第一夫人们最喜爱的房间,红室布置成1830年早期型式,摆设在大理石壁炉上的一座十八世纪法制音乐钟,是法国总统在1952年所赠送。

从桃莉的时代起,每周三晚在这里的盛会。

红室之旁的国宴室(State Dining Room),摆放一张门罗时期的十三尺长桌,其上镂刻精致的纹饰是令人赞叹的杰作是白宫的精品之一。

国宴室可容纳130位宾客用餐,在大理石壁炉上方铭刻着第一位白宫主人亚当斯在1800年11月2日写给夫人信中的一段话:“我祈求上苍赐予最大福份给这所房屋和所有此后居住的人,但愿只有诚实和智慧的人住在此屋檐下。

” 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

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后卧室、条约厅和总统夫人起居室、黄色椭圆形厅等。

林肯卧室是林肯办公和召开内阁会议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签字。

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加以装饰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

白宫西翼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02年建成;东翼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41年建成。

其中最主要的厅室是西翼内侧的椭圆形总统办公室。

它宽敞、明亮,地上铺着一块巨大的蓝色地毯,地毯正中织有美国总统的金徽图案:50颗星排列成圆形,环绕着一只鹰。

办公室后部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

正面墙上是身着戎装威容凛然的华盛顿油画像,两边摆着两只雅致的中国古瓷花瓶。

办公室左边墙架上陈设的外国贵宾赠送的礼物中,有中国1979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

总统的大办公桌上放置着这样一条座右铭:“这里要负最后责任。

” 白宫的后方 白宫的南面,是一个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撑的宽大门廊,正面4根,旁边各2根。

门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

总统的直升飞机座机可在此起落。

由于白宫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宫的后院,通称为总统花园。

园内,灌木如篱,绿树成荫,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喷泉喷珠吐玉,高可数丈。

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姹紫嫣红。

南门前两侧8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木兰树,已有150年树龄。

国宾来访时,都要在南草坪举行正式欢迎仪式。

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时,总统和夫人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

白宫现在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包括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

它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

国家楼层之上是总统和家人居住休息的地方,也用来招待重要贵宾,世界各国领袖或王公贵族都以住过白宫为荣,1943年中国蒋介石总统夫人宋美龄访问白宫时,曾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座上嘉宾,并在此住宿过,蒋夫人的许多中国式的规矩也让美国人大开了眼界。

从海斯夫人开始,在各个房间悬挂总统及夫人画像成为白宫新旧主人的共同爱好。

目前在蓝室挂有四位早期总统画像:亚当斯、杰弗逊、门罗和泰勒,国宴室则悬挂林肯画像,东室有华盛顿画像——这是喜爱社交的麦迪逊夫人多莉对白宫唯一的功绩。

两百多年时光弹指流逝,只有华盛顿的画像屹立在这里,注视着由他一手创立的国家。

注:白宫1902年拆花房改建行政办公室大楼,后称西厢;1909年扩建西厢,设总统椭圆办公室。

1934年西厢扩建椭圆办公室移至玫瑰花园前。

预计未来的20年,将花费国库3亿美元修筑新的地下设施,其中包括停车场等。

白宫的百科地址,有图片:国会大厦的百科地址,有图片:

世界上都有哪些特种部队

NO1 美国海豹突击队(常被称为从地狱来的人)海豹(Seal Air Land)部队是美国精锐两栖作战部队,极受其它特种战斗单位的敬重。

这个单位是旧的水中爆破大队的产物,海豹部队的任务是秘密地侦察敌人防守的海岸线——特别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可能登陆之前。

然而海豹部队的重担已延伸至包括各式各样的特种作战。

海豹部队在亚洲的显赫战斗记录,使他们免于在东南亚撤兵后遭受与美国陆军特种战斗单位相同折磨的抑郁。

在1980年代中期时,仍然有37个排的海豹部队,所有单位皆能独立行动,且到1990年其数量已达50个排。

美特种作战指挥部现计划将其增加到60个排。

著名实例一:海豹部队联合陆军特种部队和三角洲部队于1989年进攻巴拿马。

当海豹部队试着破坏诺列加总统(President Noriega)的逃亡计划时遭到强烈的抵抗——那是停于帕提拉机场(Paitills Airfield)的一架李尔式(Lear)喷射机——在与巴拿马部队的作战中有4名海豹小组阵亡,但最后还是将目标物摧毁。

著名实例二:在海湾战争时,海豹部队在地面战争未开始前便在科威特海岸边巡游,以监视伊拉克防卫部队。

伊拉克从未察觉海豹部队的存在,他们的报告使盟军指挥官相信一项两栖突袭登陆可能会极具危险性——但却值得尝试,因可使海珊相信海军陆战队仍然试图登陆。

在1991年2月23至24日晚间,6名海豹小组静静划至岸边,他们以快艇上的机关枪扫射伊拉克防卫部队先前设置的炸药。

伊拉克部队向黑暗中盲目地开火,当海岸因一连串的爆炸而震动时,他们早已潜入水中。

当海豹部队悄悄的登陆交战;同时盟军则以装甲部队开始攻破伊拉克南方的防线。

这是一次优秀的牵制的人员如何达到与其极少的数目完全不成比例的结果。

NO2英国特别空勤团英国的反恐怖特种部队的前身是特别空勤奋团(简称SAS),它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最激烈的欧洲战场。

自1941年起,这支头戴红色贝雷帽的部队凭着勇敢和机智,在德军后方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威震四方,被德军称为红色魔鬼。

NO3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简称GSG9)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简称GSG9)是在血腥的人质事件后诞生的。

1972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发起了血腥的武装袭击和绑架,由于德国警方处理不当,结果造成9名人质、1名飞行员和1名边防警察惨死。

这次恐怖事件让德国蒙受了奇耻大辱,痛定思痛,德国政府决定立即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反恐怖特你作战部队,这就是德国边防警察第九大队。

NO4法国的“法国国际宪兵特勤队” GIGN1973年,沙特阿拉伯驻法国大使馆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使法国政府大失体面。

为了对付日益猖厥的恐怖分子,1974年法国正式成立了一支反恐怖特种部队;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简称GIGN)。

田于国家宪兵干预队在执行反恐怖作战任务时,总是身着一身黑衣,故称黑衣人。

(个人最喜欢的特种部队)NO5俄罗斯的“阿尔法”俄罗斯阿尔法;在俄罗斯反击恐怖主义的战场上,阿尔法特种部队始终是一把不可或缺的尖刀。

1974年7月,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命令组建一支反恐部队。

它最初被称为A小组,记者们称它“阿尔法”,后来“阿尔法”便成了它的名字。

如今它已成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麾下的一支反恐奇兵。

自组建以来,阿尔法完成了30余次解救人质的行动,执行了1000余次特别任务,共牺牲了19名成员,几乎所有人都曾获得荣誉勋章。

阿尔法每天24小时处于战斗值班状态。

从1995年起,它长期负责在北高加索地区执行特别任务。

NO6中国香港的飞虎队飞虎队是隶属警察机动部队(PTU,又名蓝帽子),1974年成立,正式名称是特别任务连,Special Duty Unit(SDU)。

成立之目的,是防范和对抗恐怖活动与保护访港政要。

成立初期只有30多人,直到现在已经有90名队员,包括一名高级警司、六名总督察、五名督察、四名警署警长、24名警长和50名警员,阵容鼎盛

全队共分为三队,即总部训练队(C队),行动队(包括陆队和水队,而陆队又分为A和B两队轮流当值)。

队员平均年龄为27岁,年轻力壮,身手不凡。

欲加入飞虎队的警员,最初要接受一个为期四天的基本遴选课程,通过后再接受为期五星期的基本训练课程,为之后的第二次遴选做好准备。

成功通过上述所有遴选过程的队员,要再接受为期五个月的高级防恐怖活动训练课程,完成后才可以成为正式的飞虎队员。

若然是派往水队的话,还要额外接受三个月的潜水训练,才可以开始工作。

在遴选期间,除了注重体能外,也会测试申请者的才智和决断能力。

某特警队总督察说,体能要求或可通过训练改善,特警队反而着重队员个性,尤其是在压力下能否做出反应,故可能在疲倦时还要求队员策划行动,考验其临场表现。

NO7韩国的黑色贝雷帽部队韩国有7个特种部队旅,在组织上与美国特种部队极为相似,而且,两者间也有十分密切的工作关系。

这些旅的营级部队通常扮演游骑兵的角色,摧毁战术目标。

这些韩国特种部队单位有能力在敌方领土内的基地展开持续的游击战,或从友军境内的基地发动单独的作战。

特种部队的一般性分配是每个军分配到1个营。

no8奥地利的眼镜蛇部队备受奥地利政府青睐的眼镜蛇特种作战部队组建于1978年,驻地位于首都维也纳40千米外的新维也纳城。

来到新维也纳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象征该部队的特色标志--刻有一条眼镜蛇的利剑悬挂在总部大门之上:部队驻地约25公顷,与奥地利其他军事建筑类同,由几座不高小楼和通道围成一个马蹄形,内部自然成为一个操场。

总部的办公大楼就在马蹄口正中一座不高的楼房内,两侧则是军人宿舍、旅馆、体育馆和汽车库房。

楼群中有一座鹤立鸡群、极其醒目的 20多米高的塔楼,那是训练教学大楼。

四面楼别具一格,各有特色,功能齐全,以作各种攻楼方案的演练之用,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特种部队训练中心之一。

no9意大利的皮头套突击队该部队是1978年在当时的意大利总理莫罗被恐怖组织“红色旅”杀害后组建的。

隶属于意大利内政部的“侦察和特别行动中央办公室”。

为了防止恐怖组织报复,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总是上穿茄克衫,下套饰有迷彩伪装的紧身军裤,头戴特别的头套,以神秘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外界将其称为“皮头套”突击队。

NO10以色列野小子特种部队沙漠“野小子”1957年正式成立。

这支部队直属于总参谋部领导,被誉为“总参谋部之子”,主要使命是从事战术侦察、情报搜集以及营救人员等。

日常训练是在英国特种部队特别空勤团SAS的训练科目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高,具体内容被列为机密,秘而不宣,唯一知道的就是淘汰率高。

这支部队与众不同之处是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组织形式类似家族式,一旦加入就得终生为之服务。

这支部队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军中骄子,其作战技巧、战斗力、士气均堪称军中典范。

特别是这支部队的军官升迁比较快,很多高级将领都出自这支部队,如1991年4月出任总参谋长、并于1999年5月作为工党领导人当选总理的巴拉克就来自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所执行的任务也是秘而不宣,外人只能通过一些引起国际关注的重大事件看出点蛛丝马迹。

1973年4月,沙漠 “野小子”首次引起世人关注。

当时它针对“黑九月”组织重要成员发动了代号为“青春之泉”的全面刺杀行动,几乎瓦解了整个“黑九月”组织。

1976年, “野小子”千里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营救人质的突击行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反恐怖作战史上的一个创举,它向世人展示了以色列特种部队高超的反恐怖作战艺术和能力。

NO11中国陆军特种大队目前,中国特种部队已经远不是战争年代的特务连、侦察排的概念所能含盖的了。

不仅各集团军都有了自己的特种部队,称为侦察大(分)队,各军区、军种及总参更成立了直属特种大队。

特种部队训练十分严格,恶劣天气下的强行军训练,危险斜坡攀登峭壁训练,及在艰苦的野外生存训练是家常便饭,他们大都身怀绝技,如能在50公里时速的汽车上准确击中200米外的人靶,从30米外将手榴弹准确投进小汽车的窗口等等。

中国特种部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在中国特种部队中,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她们在训练和作战技艺上,一点也不逊于矫捷的男子汉。

在某些特殊任务的执行上,她们比男性战友甚至更胜任一筹。

现在的中国特种部队采用的卫星定位系统,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地域内定位精度可1~3米。

他们可利用无人驾驶飞机和地面监视雷达等先进监视器材,使方圆几百里的军情即刻跃然监视器上。

中国特种部队的队员均能乘运输机空运伞降,还可乘直升机机降。

利用翼伞可从地面自行起飞袭击数十公里外的目标。

此外,他们还勤练包括武装泅渡、蛙人潜航等海军陆战队独有的战技。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是当之无愧的“三栖神兵”。

中国特种部队具有十分强大的火力配备。

除配有先进轻武器及防护器材,如:“凯夫拉”头盔、KBU88式狙击步枪、95式5.8mm枪族,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种枪械。

此外,他们还配有反坦克导弹、火炮、单兵火箭、火焰喷射器、等重型单兵武器,特种部队所搭乘的米-171武装勤务直升机有些还可挂载导弹、火箭、炸弹、大口径机枪,火力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世界反恐组织有哪些?

英国:,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旅法国:法国‘独角兽’特种部队,德国:美国:,意大利:意大利“皮头套”反恐怖突击队,意大利陆军空降部队枪骑兵团特别行动勤务组 西班牙:西班牙陆军GOE特种作战部队以色列:,以色列总参侦察营加拿大:波兰:(波兰机动反应作战部队)俄罗斯:印度: 印度国家安全卫队“黑猫”埃及:闪电部队中国: ,广州军区特种兵大队,成都军区特种大队,北京军区特种大队 ,沈阳军区特种大队 ,南京军区“飞龙”特种大队,济南军区“雄鹰”特种大队,雪豹突击队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