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精神寓言故事
1962年2月19日,沈阳军区炮兵5040部队的炊事班班长刘思乐和雷锋一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在大会上,雷锋被授予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刘思乐被授予“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称号。
第一天的大会结束,雷锋找到刘思乐,和他一起谈起了“螺丝钉话题”。
“你那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标题,要是加上一个‘永’字该多好啊!这样既生动又感人,又鞭策自己。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我们勇于进取、不断前进精神的形象表达,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战士的座右铭。
” 雷锋打开了话匣子。
刘思乐说: “1959年,我第一次以‘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为题进行演讲,至今,已超过百次。
很多人忘了我叫刘思乐,而叫我‘螺丝钉’。
” 雷锋高兴地说: “这是你的荣幸,这是大家给你的政治荣誉,祖国建设正缺少你这种螺丝钉呢,说真的,我真羡慕你有一个螺丝钉的名字,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吧!”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螺丝钉?怎样才算做到了?” 刘思乐很想听听雷锋的看法,问他道。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一腔热血倾注在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上,在岗位上创一流,多做贡献。
” 刘思乐插话说: “有的人说,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当螺丝钉,不当砖,不当黄牛把套拴,这要如何理解?” 雷锋说: “人们常说,‘不愿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话很对,但是,这话并不与当螺丝钉矛盾。
螺丝钉的可贵,在于它默默奉献,哪怕是想当元帅的士兵也必须在每一个岗位上认真完成任务,否则,光有想法是什么都做不成的,更不用说元帅了。
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当螺丝钉就更加必要了。
例如,我们部队是一个军事集团,有保卫祖国的特定任务。
安排你干的工作,有很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有的工作累一点,脏一点,学不到什么技术,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都不安心分内工作,部队哪有战斗力,怎样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刘思乐颇有同感地说: 。
“是啊,一个人如果不顾客观条件而抱着个人的算盘不放,必然会自怨自艾,不如还是把自己比作螺丝钉好,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自己的位置。
” “你觉得要怎样做才可能成为一颗合格的螺丝钉?” 刘思乐问道。
雷锋回答说: “一个革命者,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党要求我们做又红又专的人,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干革命的真本领,当炮手的打不中目标;驾驶员不会排除车辆故障;炊事员做的饭菜大家都不要吃,就不能在反侵略战争中发挥作用。
” 几天后,雷锋和刘思乐要分手了,雷锋在他的纪念册上郑重地写上: “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 实际上,雷锋就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对螺丝钉精神的理解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他用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人生道理。
他一生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每干一行,都踏踏实实地在这一行干出成绩。
水满则覆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形容急切心情的成语
形容急切心成语:跃试、迫不及待、按纳不下、按纳不住巴劫劫。
一、跃跃欲试【解: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示例】: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近义词】争先恐后、磨拳擦掌、摩拳擦掌、不觉技痒、擦掌磨拳、捋臂张拳、蠢蠢欲动、擦拳抹掌、擦拳磨掌、揎拳掳袖【反义词】无动于衷、心灰意懒二、迫不及待【解释】:迫:紧急。
急迫得不能等待。
形容心情急切。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释义:这是一个酒后游戏,这位仙子为什么要急迫得不能等待。
【示例】: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近义词】十万火急、迫在眉睫、心如火焚、按捺不住【反义词】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待时而动、慢条斯理、待机而动三、按纳不下【拼音】[ àn nà bù xià ]【解释】心里忍耐不住,情绪急躁或忧虑。
【出处】《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朱仝见了,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按纳不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四、按纳不住【拼音】[ àn nà bù zhù ]【解释】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按纳:克制。
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
”【近义词】按捺不住、按耐不住、按捺不下五、巴巴劫劫【解释】: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出自】: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清明节寓言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的时候,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到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说,那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子中。
然后把介子推与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的时候,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的时候,晋文公带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与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寓言属于什么文学体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以下搜索得之: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魂.____陆游<书愤>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____李白<独漉篇>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____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____陆游<夜泊水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____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