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用来自警的器物
“欹”是一种奇特而受倍受重视的器皿,被历代帝王悬于厅堂之上,成为治国的警戒之器。
“欹”的原始雏形是约6000年前仰韶文化所生产的一种从井中打水用的陶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东方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件“欹”的原始雏形。
这是一件体形庞大、长身圆腹、两头尖、瓶身没有任何彩绘花纹的陶壶。
这件陶器由于它尖尖的瓶底不能支撑壶身正立,因此,瓶身只能 “躺”在地上。
仔细观察,发现壶身上还有两个小巧的耳朵,是用来系提绳的。
人们将空壶放在水中,由于它体形庞大,壶身中空,因此一开始,水壶会倾斜地立在水中。
随着水从壶口的灌入,壶身会慢慢地变成直立状态,此时人们只要用提绳将壶从水中拉起,打水就轻松完成了。
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欹器的记载,在陶罐基础上改良的欹器,不再被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汲水工具。
《孔子家语·三恕》及《荀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
孔子便问守庙人那是什幺,守庙人告诉他那就是欹器。
孔子随后说道:“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倾斜;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
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会翻倒”(注:古文请自行查找)。
说着,孔子让他的学生向欹器里慢慢灌水。
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
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
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就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一口气说道:“唉
人世间哪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呢
”孔子通过欹器,领悟到做人就像欹器一般,不能自满,一自满就会有跌跤、翻倒的危险,即所谓“满而覆”。
因此,他告诫学生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这一人生诫训,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欹器”这一蕴含了“谦受益,满招损”寓意的具体器物日后便经常被人们恭敬地放置在座位的右边,时刻提醒自己为人的准则。
我们现在所说的“座右铭”就是由此得来。
欹器具有“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的特点,华夏文明的祖先三皇五帝都曾把它作为警诫之器, 鲁国国君把它作为圣物放在庙中祭祀, 孔子用它来教育学生。
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欹器”在陶壶原有的构造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已经由一件单纯的生活用具逐渐演变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警诫之物,“欹器”的外形也与陶壶有着很大不同。
在山东曲阜的圣迹殿,还保存有孔子“观欹论道”的石刻,还有一位明代画家所作的彩绘“观欹器图”。
如同史书中记载的一样,孔子正带领学生恭敬地向一位守庙人询问殿堂中央的盛水器。
画面中央,正是处于“虚而欹, 中而正,满而覆”这三个状态的欹器。
画面上的欹器悬挂于一个框架之上,圆口圆底,与原始的长身、圆腹、尖口的陶壶相比,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然而两者的原理是相同的,而且也都同样喻示着“谦受益,满招损,戒盈持满”的人生哲理。
至圣先师孔子和历代的君王将相非常看重欹器,将它视为齐家、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警诫之物。
北京故宫博物馆院保存有一件清末“欹器”的实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的横框正面錾刻着“光绪御制”四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容器。
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会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
光绪的父亲奕譞曾指着摆在案几上的欹器说道:人生如此器,未发达时苦苦支撑,艰难度日;有了成就,日子好过,就要知足;事情不要做得太满,满了就要颠覆。
因此,“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是欹器的三种状态。
而在这三种状态中,“中而正”是一种最优的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为人做事的基准(benchmark)状态。
从这个意思推测,中庸之道也应该与此相关。
蒋介石(原名瑞元)先生之所以后来改名“中正”,推测他老人家应该蕴含了一种齐家、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中正”就是欹器 “中而正”的状态,是一种最优状态,少则虚,多则履。
至于王阳明的“大中至正”,“大”与“至”的意思应该相同,可以理解为“最”(maximized)的意思,实质与“中而正”一样,是一种理想的最优状态,警醒世人“谦受益,满招损,戒盈持满”。
有学问的同志们,帮我想个座右铭吧
诗: 《古今贤文·篇》韩愈 枯木逢春犹再发,两度再少年。
不患老而无成,只儿不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持不懈,久炼成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句意思是指: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表明了勤奋是学习的主要点。
关于诚信的古代名句
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诚信要靠法律维系,法律要靠诚信遵守。
社会是由诚信与法律组成的双轮车。
送东送西送出良心与理智,诚实诚信成就道德与文明。
信是为人之道, 法是强国之本。
心连心共筑诚信长城 ,手牵手齐建法制社会。
守法律己时时尽心报国,诚信待人处处竭力为民。
以诚待人,人人敬;以信办事,事事成。
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个个互信,人人守法。
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诚存人自乐,法正民自安。
法治与安定同在,诚信与文明共存。
手牵手,与法治同行;心连心,将诚信同铸。
倡导法治, 法治执根于社会;谋求诚信,诚信融汇于民心。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助推器和安全阀。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长霞精神耀神州,与时俱进诚信俱佳玉儒形象映中华。
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法纪为天平,岂容人情充筹码;诚信作准绳,不许利欲乱曲直。
经营有法有道,交往以信以诚 。
生命因诚信而美丽,生活因守法而精彩。
诚信不能只挂在嘴上,法律不能只写在纸上。
铸诚信,万事兴;严法治,国必强。
人人参与,共铸诚信;个个努力,推进法治。
以诚取信心灵美,依法循规事业兴。
做诚信之人, 铸法治之国。
虚假呈一时之得,诚信享一世之裕。
做人以诚信为本, 治市以法律为基。
诚信提升城市品位,法治推动文明进步。
欺诈只能得逞一时,诚信才能受益一生。
信达于诚,方能勤政。
法精于治,方能谐民。
诚信缔造和谐社会,法治铸就平安生活。
人生百年以诚为贵,国家兴旺依法则灵。
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 。
诚信展现人格魅力,法治推进社会文明。
诚信与责任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
手拉手共铸诚信,心连心推进法制。
吹响诚信号角,高举法治大旗。
诚信是面镜子,时刻照射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人讲诚则灵,治国依法则兴。
诚信交得天下友,法治换得万家安。
法治造就和谐社会,诚信成就积极人生。
人无信不立, 国无法不安。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崇尚诚信,华夏春风暖;推行法治,神州正气扬。
诚信不可无,贪念不可有;做人莫忘法,做事莫违法。
守信万里还嫌近,无信一寸步难行。
诚信塑人,法治兴邦。
切勿丢掉诚信,当你回过头再去捡它的时候,它已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谁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他能再次得到的东西,要是谁失去了诚信,他就会失去了他再也不会得到的东西。
1、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 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3、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4、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5、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6、 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7、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8、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诚信格言摘录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关于李白的励志诗和怀才不遇的诗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的本质”是一个问题,“教育的特点”是一个问题,一般没有教育的本质特点这个说法.而且你说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这话又有问题了,那是教育的功能问题.一般认为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功能,这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二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这是教育的延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