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有关座右铭的作文,500字,急啊。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漂亮攀登屏障蜿蜒赠送善款愚蠢牺牲罪恶躲避妨碍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拮据(jūjù)不禁(jìnjīn)捕捉(pǔbǔ)扫帚(sàosǎo)笔杆(gāngǎn)折腾(zhēzhé)黝黑(yōuyǒu)柔嫩(nèinèn)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_______壮阔 _______不解 _______以求 随心_______气喘_______ 若无_______ _______不断 _______万一四、选择自己满意的答案,将序号(字母)填在题后横线上1.“不速之客”的“速”的意思是_________。
A.迅速,快B.速度C.邀请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_________。
A.奇峰罗例B.响彻云宵C.运筹帷幄3.选词填空。
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要用法律武器_________它。
A.保护B.维护C.爱护4.“()尊重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句中合适的关联词是_________。
A.只有……才……B.因为……所以……C.既……又……5.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这句话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去关心大自然的事,否则就会好心坏事。
B.科学家通过研究蜻蜓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C.《中彩那天》一文中的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7.“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一句中引号的用法是_________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的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8.有一个同学经常说话不算话,失信于人,你送他一句名言_________。
A.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五、按课文原文(原意)填空1.大漠孤烟直,。
2.;敬人者,人恒敬之。
3.春雾______,夏雾______,秋雾______,冬雾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5.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样的山___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__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_____,山间___________,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___________的画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_________的人,__________的人。
8.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_____________。
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_____________的蠢事。
六、经典诵读与积累1.补充下列诗句。
(1)不要人夸好颜色,。
(2),依旧烟笼十里堤。
2.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星渐没,,九聘对三征。
_____________,贾岛昔为僧。
A、众芳亭B、日初升C、萧何曾作吏D、骑牛闲读史3.连线桃花尽日随流水著麦苗风柳映堤《杂诗》蜂蝶粉粉过墙去洞在清溪何处边《雨晴》近寒食雨草萋萋却疑春色在邻家《桃花溪》阅读理解(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好像一道巨大的屏障。
这里的空气格外(新鲜清新),庄稼长得很好。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līnlīng)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lùlòu)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就)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子。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注音和字词。
2.选择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应有尽有()A.用力完成B.达到极端C.全,都(2)雨水奇多()A.特殊的B.特别,非常C.惊异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扩大()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子。
”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转折C.表示语音的延长5.读了短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点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持之以恒的力量竺可桢小时候很爱学习,还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着石板出神。
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呀,水滴还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
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父亲听了儿子的问话很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可桢呀,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着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
读书、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从此以后,“水滴石穿”成了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
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1910年,20岁的竺可桢去美国留学。
8年后,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一直从事祖国的气象事业。
1.“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画。
2.请用“___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请根据短文的理解,写出“水滴石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展示题目:我发现了……同学们,只要在生活中多留意,善于观察,你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周围事物在变,发现一些规律,发现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以“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年级期中试题答案(共120,其中卷面分5分)积累运用(68分)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漂亮(每字0.5分,共10分)攀登屏障蜿蜒赠送善款愚蠢牺牲罪恶躲避妨碍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每空0.5分,共4分)jūjīnbǔsàogǎnzhēyǒunèn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略)四、选择自己满意的答案,将序号(字母)填在题后横线上(每题2分,共16分)1.C2.C3.B4.A5.A6.C7.C8.B五、按课文原文(原意)填空(1,2,4,5每空2分,第三题每空0.5分,其他每空1分,共21分)(答案略)六、经典诵读与积累(共9分)1.(每句2分,共4分)(答案略)2.(每空1分,共2分)B、日初升C、萧何曾作吏3.连线(每句1分,共3分)(答案略)阅读理解(17分)(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1.清新līnlù才(每空0.5分,共2分)2.(1)C(2)B(每题1分,共2分)3.出现缩小(每空0.5分,共1分)4.A(2分)5.(答案略)(3分)(二)持之以恒的力量1.Ddī氵11(每空0.5分,共2分)2.竺可桢小时候很爱学习,还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1分)3.水滴石穿:指水不断地往石头上滴,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情也能完成。
(2分)4.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等等。
(2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题目
共七个单元,不知你问的那个,一单元是有三个作文供你选,一是写自己和书的故事,二是采访周围读书的人,根据采访时的笔记,整理出采访记录,三,展开一场辩论,辩论的题目是开卷是否有益,结束后,写写辩论经过, 二单元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是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 四单元是三个作文选,一 写一篇给关于给你启发的事情, 二 写写座右铭给自己的启发 三 看图作文 五单元没 六单元是想对父母说的话 七单元写读后感 八单元 两个作文选 一 选一个场景描述 二从读过的文章中选一个写梗概 就这么多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作文怎样写
一、审 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
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
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
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
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
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
1.命题作文 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
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精彩习作 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
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记得我4岁那年,迷信的奶奶告诉我:“要是剪掉了胳膊上的毛,会变成疯子。
” 幼稚而好奇的我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手痒痒的,老是想试试看,但又怕家人和亲戚为我担心。
可是没试,就老是惦记着,越惦记,就越是想试。
于是,我准备马上试。
我拿出那可怕的剪刀,用颤抖的右手慢慢地靠近左手胳膊上的一根毫毛。
刚要剪,我又停了下来。
心想:“我要是真的变成一个疯子,会不会像老鼠过街一样人人喊打
爸爸、妈妈和奶奶会不会不再疼爱这个傻孩子了
”我越想越害怕。
我犹豫了许久,才把胳膊上的毛剪掉了。
一剪完,我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醒来时,我发现,我还是原来的我,一个正常的小女孩。
于是,我不顾一切,高兴地蹦到奶奶身边,撒娇地说:“奶奶呀,奶奶
我今天剪了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可没变成疯子啊
”奶奶听了以后,笑了笑,摸着我的小脑袋,没说什么。
这件童年趣事已留在我记忆的闸门里。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凡事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迷信。
精彩点击 ①小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记述了剪胳膊毛的故事。
这件事既是童年发生的,又十分有趣,符合文题要求。
②事情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人物心理描写生动、逼真。
③结尾点明从中懂得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题。
确定时间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
因此,作文必须是反映规定时间范围内的事。
精彩习作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丁零——”,早读课的铃声响起来了,但老师却迟迟没来上课。
作为值日班长的我,焦急地朝老师来的方向望着。
忽然,走廊上传来“咯咯咯” 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一声响亮的“报告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语文老师的邻居张清同学。
只见她脸涨得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糟了,语文老师她——病了——不能来上课了。
”我听了,心里像乱麻似的。
这可怎么办呢
同学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班里“沸腾” 了。
我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现在老师不在,该怎么办才好
今天我是值日班长,应该管好班级。
现在……对,就这样
” 于是,我清清嗓子,快步走上讲台,大声说,“现在请同学们安静
” 大家立刻停止了讲话,全班 55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
我像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指挥着大家。
“小芬,你来领读
”“第几课
”“17课。
” 于是,同学们便大声地开始了早读,顿时,教室里书声朗朗。
虽然班上暂时安定下来了,但我仍然万分焦急。
因为早读课后,就是早操课了,没有老师带队,我怕同学们会乱。
时间马上要到了,我急得直跺脚。
老师怎么还不来呀
铃声响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没来,早操课由我带队,希望大家有秩序地上好这堂课。
”“是
”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尽管如此,我仍放心不下,生怕出什么乱子。
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同学们遵守纪律,队伍整齐,动作一致,比老师在时还要好呢
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当我把队伍带回教室时,发现老师已经在等我们了。
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精彩点击 ①扣题准确,时间范围是“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②条理清晰,清楚地叙述了老师不在时“我”大胆、妥当地处理了两件事——早读和上早操。
③叙述得当,人物心理活动和事情经过真实、自然。
确定数量范围 有的作文题目,对选材的数量做出规定。
审题时必须注意,不能超范围选题。
选材多了,不但没功,反而有错。
精彩习作 发生在考试后的一件事 期中考试结束了,孟老师让我和中队长李海霞在办公室里批数学卷子。
翻出自己的卷子,对着标准答案一道道批下去,最后总分一加,98分。
我心里甜滋滋的。
可是一想,自己做的卷子自己批改,别人知道了一定会说这说那。
于是,我请李海霞给我复查一下。
李海霞看了一遍说:“没错,是98分。
看来你是全班第一了,真不简单
”我说:“还没批完,也许还有比我答得更好的呢
” 可心里却暗自高兴了。
哼,要不是第一名,我这数学课代表可怎么当呢
我一边哼着歌一边继续批改,忽然发现有一张卷子得了99分。
一看名字,是语文课代表李世华
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李世华语文比我好,可数学每次都比不上我,这次怎么爬到我头上了
我瞪大眼睛,对着标准答案,重新逐道题进行检查,连一个小数点也不放过。
可是实在找不到能再扣分的地方。
我心里暗暗想着:一个数学课代表,平时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这次竟考不过语文课代表,太丢丑了。
今后老师和同学们又会怎样看待我呢
想到这里,我心一横,在一条答案上扣了2分,将李世华的总分改为97分。
我心想,就是不让你超过我
这件事做完后,不知怎的,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脸上发烧,头上直冒冷汗,握笔的手也颤抖起来。
李海霞仍在专心致志地批改着。
我探过头去,只见她在一个潦草的数字上打了一个鲜红的“×”。
我说:“你批得太严了,这个数字是对的,就是没有写清楚。
”说着,我翻开卷子一看,原来是李海霞的。
这时,我感到自己的脸烧得更厉害了,两眼不敢正视李海霞,怕她发现我的狼狈相。
我赶快把李世华的卷子翻出来,把97分改成99分。
然后我舒畅地松了一口气,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精彩点击 ①这篇作文的题目规定了要写考试后的“一件事”,因此,作者只选择了一件事来写。
②事情经过写得绘声绘色,足以反映作者由“虚荣” 到改变“虚荣” 的心理过程,语言表达真实、生动。
确定人称范围 有的作文题目对写作的人称做了规定,审题时要依照要求确定人称范围,明确是写自己的还是写别人的,该用第一人称的,就绝对不能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精彩习作 我的同桌 “倒霉,真倒霉
”新学期刚开始,班主任老师就把一个学习很差的男生调到我旁边,与我同桌。
当时我真生气,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所以我很讨厌他,时刻都想离他远远的。
他的名字叫毛宏伟,长得圆头圆脑,看上去傻乎乎的。
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这个“讨厌鬼’就已经在座位上了。
他看见我来了,就笑眯眯地说:“吴瑶,你来了
” 可是,我却不领情,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
很多次,我都把擦完墨水的废纸扔到他的桌子里,他从不说什么,只是憨厚地冲我一笑,把废纸扔到垃圾箱里。
于是,我假装看不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就站起来,故意使劲朝他那边挤,经常把他挤到地上,摔个“屁股开花”。
但他还是不在意地微微一笑,然后从地上爬起来。
上周三,第三节课下课时,有个同学叫我给他讲解一道题。
当我讲完题向座位走去时,老师已经在发家庭作业本了。
我们的桌子上放着一好一坏两个本子,毛宏伟正坐在座位上。
我本想跑过去抢那个好本子但又怕同学嘲笑我,所以只好自认倒霉,心想:像他这样讨厌鬼,一定会把好本子抢去的。
可是情形却恰恰相反,毛宏伟的举动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把那个被撕了个大口子的“烂”本子拿了过去写好自己的名字,又把那个完好无损的本子放在我的桌上。
多么令人吃惊的一个举动啊
他的行为令我惭愧,使我的心怦怦直跳。
要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包含着一种真挚的感情,体现着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的同桌啊,他真的令我刮目相看
和他相比,我显得那么渺小。
虽然他在考试卷上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在作文选里不能发表优秀的文章,但是,我从他的行为中看到他有闪光的心灵。
精彩点击 ①文中“我是我,他是他”,人称用法准确,合乎文题要求。
②用“我”和“他”的对比,突出表现“我”的私心和“他”的可贵之处。
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确定处所范围 有的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
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必须依照文题要求,把握住事情发生的地点,不能把应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搞到野外去。
精彩习作 厨房里的歌舞晚会 一天晚上,我在床上睡觉。
突然,厨房里“丁东丁东”的声音把我吵醒了。
我穿好衣服,悄悄来到厨房门口,把门开了一条小缝。
透过门缝,我看见锅子、筷子、勺子、碗儿在开一个盛大的歌舞晚会。
想不到导演竟是锅子先生,更想不到的是桌子竞成了这个盛大晚会的舞台。
“现在,晚会正式开始”,主持人勺子小姐说,“首先,由筷子小姐和碗儿先生表演舞蹈——探戈舞。
” 那一对儿真是跳得好极了。
他们抬头挺胸,精神百倍,跳得真像样儿,得到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勺子小姐来到台前,做了个漂亮的亮相,又说:“下面,请杯子先生给大家讲故事。
”杯子先生讲得活灵活现,不愧为“故事大王”。
“接下来,是锅子先生和铲子小妹的厨艺表演
”主持人说。
锅子和铲子是最好的厨艺兄妹,他们做了红烧肉、绿青菜等给观众品尝。
品尝完美味的菜肴之后,主持人说:“让我们在歌声中散会吧
” 这时,夜已深了,我也该回去睡觉了。
真没想到,厨房里的小精灵们这么多才多艺。
精彩点击 ①这是一篇拟人童话,有很强的趣味性。
可见“梦”也能变成作文的
②作者通过童话情趣来启发想象,愉悦心灵,好
③“处所”集中又合理。
“厨房”就是剧场,“锅、碗、勺” 等就是演员;这些“演员”在“厨房”里演戏才是最适合的。
确定“题眼” “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是作文标题意思的核心,是作文要反映的具体内容的重点所在。
学习、做事都要抓住关键,这个道理用在作文上,就是要抓住“题眼”这个关键。
精彩习作 一件趣事 每年春节,爸爸都得咬牙到理发厅去“慷慨”一把。
今年春节又快到了,妈妈赌气买回了全套理发用具,准备“自力更生”了。
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一唱一和,对他“软硬兼施”:从外面理发价格的昂贵,说到每节约一分钱对家庭经济腾飞的重要性。
我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战胜了爸爸。
我和妈妈把他按到椅子上,爸爸抬起头叹了口气:“好吧,豁出去了!”颇有些英勇赴难的气概。
在妈妈剪刀的“咔咔”声中,爸爸的头发眼看着被一圈一圈地剪下来。
这时,妈妈说:“你这是背头,太不时兴了,改‘偏分’吧
”“行啊
”爸爸表示同意。
一会儿,妈妈又自语:“再不然改‘板寸’
”爸爸一脸的无奈,苦笑着说:“无所谓,不就是一个秃瓢嘛
” “剪完了
”妈妈一声吆喝。
我一看爸爸的头型,噗
刚喝进嘴里的水一下喷了出来,我蹲在地上笑得喘不过气来。
爸爸的头上就像扣了一块西瓜皮,还扣歪了。
爸爸边照镜子,边无比珍惜地抚摩那已经少得可怜的头发,戏谑地说:“这一来,让我领导发型新潮流了。
”妈妈在一旁嘟囔:“是剪子不太好用,再说和剪羊毛也不是一个劲儿。
”我忍住笑,赶忙圆场:“好了好了,开业大吉,第一位顾客免费……” 精彩点击 ①习作写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妈妈给爸爸理发,但表现了和睦家庭的欢乐气氛。
②“趣”表现在:爸爸“英勇赴难” 的气概、对秃瓢头型的无奈以及朴实诙谐的语言。
这些,都源自小作者对日常生活的仔细观察。
③通过本文可以领悟到:只要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从日常生活许多普普通通的事情中,都能提炼出有“趣” 的事来。
确定比喻意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这种修辞方法有助于形象地说明问题。
我们平时见到的作文题中,有很多运用了这种修辞方法。
因此,弄清文题的喻意,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文题“难忘的一幕”,其中的“一幕”本该是指舞台上的演出。
但它具有比喻意义,可以用来说明生活中的一瞥、一个镜头、一个场面等。
因此,在作文前,必须先确定好它的比喻意义,以增加文章的内涵。
精彩习作 难忘的一幕 那是去年的事了。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奶奶带我上街去玩,回家的时候,我们在人民南路公共汽车站等车。
“啪”的一声,一位叔叔吐了口痰。
浓浓的痰丝挂在路边的花坛上,大家看了都觉得很不顺眼。
这时,走来一位值勤的老奶奶,她说:“小伙子,你违反了城市卫生管理规定,请把你吐的痰擦干净,还要罚款5元。
”那个叔叔脖子一歪,说:“谁吐痰了
你看见我吐痰了
”老奶奶耐心地说:“大家都看见了!”那位叔叔却怎么也不承认,还和老奶奶吵了起来。
忽然,吵声停住了,我顺着大家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位小男孩正用一张纸仔细地擦着痰迹。
他大约四五岁,脸蛋红扑扑的,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腰上还别了一支玩具小手枪。
人们都愣住了。
小男孩擦完后,穿过慢车道,把纸丢进果皮箱里。
然后,他走到老奶奶面前,一字一顿地说:“老奶奶,我没有钱,我把这支枪给你行吗
” 老奶奶抚摩着他的头说:“乖孩子,你又没有吐痰,为什么要你的玩具枪呢
” 小男孩说:“是我爸爸吐了痰,我替他交钱。
” 那个叔叔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急忙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五元钱,塞到老奶奶手里,转身拉着小男孩匆匆离去,消失在人群中…… 精彩点击 ①小作者在作文中反映的这“一幕”,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镜头,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发生的一件使人可气、又令人深思的事,把握住了文题的喻意,很好。
②在这“一幕”里,反映了一个“父子交锋”的场面——粗俗的爸爸在童心如水的孩子面前无地自容,紧凑、生动,揭示了问题,使这“一幕”,显得有内容、有价值。
2.材料作文 以上我们谈的是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很好地把握。
在此,我们再简要谈一下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
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把握两方面。
我把它们总结为两种方法。
1)“形影形不离” 法 这种方法,要求习作的中心与材料的思想内容做到“形影不离”。
例如,对一篇记叙文的改写、扩写、缩写、补写、续写、仿写等,都要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六要素,以及材料的中心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写好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
精彩习作 扩写《囫囵吞枣》 原文: 有个年轻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枣,坐在路边吃。
有个老头看见了,说:“小伙子,梨可不能多吃,这东西对牙齿虽然有好处,可是吃多了会伤脾。
” 年轻人问:“那么枣呢
” 老头说:“枣倒是补脾的,可惜伤牙齿,也不能多吃。
” 年轻人想了想说:“那好办,我吃梨光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那枣吗,我就整个吞下去,不用牙齿嚼它。
” 扩写: 这是一个水果丰收的季节。
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里透红的葡萄,灯笼似的柿子……商贩们在大声吆喝。
叫卖着,热闹极了。
有个年轻人从集市口进来,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袍,头上挽着一个发髻,一张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在鼻子下有张不大的嘴。
这年轻人手中提着一个布袋子,走路时一摇一摆的。
他左挑右选,在一个梨摊上买了二斤梨;看看另一个摊上的枣也不错,又买了几斤枣。
买完后,他便坐在路边的树底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不一会儿,他就吃掉了一斤梨和一半儿枣。
这时,从远处走过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眼睛深深陷进眼眶里。
他捋了捋白胡子,问年轻人:“小伙子,吃什么呢
”年轻人抬起头望了望他,笑眯眯地说:“老人家,我在吃梨和枣。
味道真不错,您也来尝尝
”“噢,小伙子,我不吃。
不过我可要提醒你,梨可不能多吃呀,这东西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的!”老人诚恳地劝道。
年轻人迷惑不解,又问:“梨伤脾,那么枣呢
” 老头沉思了一会儿,对他说:“枣虽不伤脾,但也不能多吃,它伤牙齿呢!” 年轻人想了想说:“老人家,那好办。
我吃梨可以用牙齿嚼,不用咽下去,这样就不会伤脾;枣吗,我可以整个吞下去,不用牙齿去嚼它。
这样,既不会伤脾也不会伤牙齿。
” 老人连连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水果可不是这么个吃法。
万事总有个规律,如果照你说的做,弄不好会吃出毛病来的。
” 精彩点击 ①原文不到200字,这篇扩写文500多字,约是原文的三倍。
②作者根据原文的内容,想象了当时的环境和两个人的外貌、语言、神态,描述生动、具体。
③习作在突出原文中心的同时,做到了前后一致,可谓“形影不离”。
2)“丝丝入扣” 法 这种方法,要求习作处处体现文题对作文形式的要求,做到“丝丝入扣”。
材料作文中,有的要求把原材料改变文体,有的要求改变人称,有的要求改变记叙的顺序,等等。
审题时,要注意作文要求的每一个细节,必须“丝丝入扣”,全部吻合,否则很容易犯跑题的毛病。
精彩习作 改写《赠汪伦》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改写: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蓝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太阳高挂在天空,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昨晚,我和好友汪伦饮酒唱歌,促膝谈到深夜。
要知道,我们可是多年的至交啊
但泾县不是我久留之地,我定于今天辞行。
为此,我已于前一天订好了船,并再三嘱咐汪伦不要来送我,以免伤感。
我上了船,刚要开船,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我回过头一看,只见汪伦正站在桃花潭边,为我放歌送行。
啊,昨天晚上不是说好不让他送我吗
汪伦对我的情谊,真是比桃花潭的水还深哪
我眼含热泪,挥手向汪伦告别。
唉,今日离别,不知我俩何时再能相见。
精彩点击 ①习作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原诗改写成了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②改写后的文章主题与原诗吻合,可谓“丝丝入扣”。
③通过合理的想象丰富原诗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九、结 尾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就那么不相信自己,比如一条路,走了几遍,我已经记住了,可是总觉得记不住一样,,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
没错,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我想了想,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
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
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周杰伦,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
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
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喜欢李宇春的。
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
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于人,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
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
其实错就错在这,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
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道理便是这样。
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我迷恋创网,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丝毫不感兴趣。
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
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
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个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
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有人爱财富,有人爱自由。
如果把比尔?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
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