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手抄报的资料
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
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1.心态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3.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4.神迹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什么是健康
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什么是健康
你们是否健康
是肌肉隆起、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先请大家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子当中人的行为,你说他们健康吗
1.某干部子女在参加一个抢劫案的宣判时,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犯什么法,还不是没有后台。
”他认为只要有后台犯什么法都没关系。
事过3天,他拦路抢劫两个个体商贩,结果造成严重伤害,被判10年有期徒刑。
2.有位中学生骑车在校园内乱闯,撞伤了三位比他低一级的同学,他非但不觉理亏,反而指责别人挡了他的路,受害者说了他几句,他立即拳脚相加,把别人打成重伤,眼看有生命危险,他却毫不动情,麻木不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3.她,16岁,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总是用香皂洗手,每次总要洗十多分钟,洗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洗完手要用一两个小时。
4.她,刚满18岁,高中即将毕业,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一条尼龙绳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
进入高中后,她言语减少,行动迟缓,失眠,有时蒙头大睡,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惧怕考试。
她常说:我好累呀,真想死去。
他们是否健康呢
说他们不健康,似乎又没有什么病,他们的身体都很强壮,借助各种检查,都不会发现任何细菌、病毒的感染,也没有任何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身体机能的损伤。
但他们确实不健康,而且问题还很严重呢。
健康,泛指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健全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必须是身心平衡、情感和理智和谐的人。
早在4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对健康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该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说,健康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
(1)体型健康,正常人身体各部分应结构匀称适中。
(2)体重正常,其计算公式为:男子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9;女子体重(公斤)=身高—104,上下几公斤属正常,不应太胖也不能太瘦;(3)安静时脉搏频率75次/分钟左右;(4)安静时血压正常,理想状态为120~80,130~85之间也属正常;(5)安静时肺活量正常,在3000~4000毫升左右。
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
人们在谈论健康时往往只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实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身体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为郁郁寡欢,多愁善感;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是形容枯槁,体弱多病。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的描述,可以借用尼克莱的一句话:“心理健康的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长久的生命目标。
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的平衡。
他能接受环境的考验,不轻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和现实的冲突而困惑。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
”手抄报可以分为四五个板块,下面是提供的材料【可供参考】:首先可以引入一段【卷首语】:【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一个板块】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
(任选)①利用镜子技巧,使你脸上露出一个很开心的笑脸来,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如果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会吹口哨,就哼哼歌,记住自己快乐的表情。
②坚持微笑待人,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笑可以使肺部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③学习运用幽默。
幽默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特殊的情绪表现,可以从容应付许多令人不快、烦恼、甚至痛苦、悲哀的事情。
④用欢乐促进人际关系,在寝室就寝前讲几段笑话或提议回顾小品、相声中的片断。
⑤忘却不愉快的经历和事情。
培养广泛兴趣,既充实生活,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作为化解紧张情绪的手段。
⑥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培养开朗上进的生活态度,在平凡稳定的生活中创造追求的源泉,谱写快乐的人生篇章。
⑦对环境和他人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非分要求,告诉自己快乐的核心是自我满足。
⑧当别人试图激怒你时,自我暗示:“我是一个豁达的人,一个胸如大海的人”。
⑨制定座右铭。
每当紧张时,想起自己的座右铭如“我是一个冷静的人”,然后进行自我放松。
【可以引入一个小方框】关于正确看待生活的小诗:自卑使人痛苦,自卑使人懒惰,自卑使人退缩。
自信使人愉悦,自信使人奋发,自信使人前进。
【第二个板块】有关心理健康的名人名言:1.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亨·奥斯汀2.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穆尼尔·纳素夫3.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4.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5.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第三个板块】小问卷:快乐每一天 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_1.想念父母一次。
( )2.上课,看着老师,尽量听仔细。
( )3.课间和同学好好玩。
( )4.作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完成。
( )5.每天问老师一个问题。
( )6.我今天要做值日吗
( )7.我今天有没有鼓励自己一次
( )8.我今天有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事吗
( )9.我今天有打退堂鼓的时候吗
( )10.我今天的计划安排好了吗
( )今天我对自己的评价 :【第四个板块】哲理故事:1、 宽容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他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要有宽容的心
2.神迹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写完这些如果还有剩下的版面的话,就可以适当引入几个心理不健康的实例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最佳学习状态训练高效率地学习是每一个学习者的梦想,梦想变成现实是无数学习者孜孜以求的。
本策略重在让你了解和掌握最佳学习状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和怎样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使你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理解知识,并充满创造力。
一、 最佳的学习状态最佳的学习状态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学习的颠峰状态
我能到达颠峰状态吗
在学习中你可能经常会遇到这些情景:有时候心情很好,精力集中,学习效率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有时候一想起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就难受,情绪烦乱,焦躁不安,虽强迫自己进行学习,大脑半天都不能反应,学习犹如嚼蜡一般,食而无味;有时候学习时,脑子里一片混乱,做题老出错;有时候学习时思想开小差,书一点也读不进去,虽然学习时感觉收获不大,但又不能放弃,一直苦苦在书桌前支撑着。
学习状态是人们在从事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时表现出的状态,它对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影响很大,学习时营造和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至关重要。
最佳的学习状态就是一种轻松愉快而又全神贯注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全脑学习”。
(一)最佳学习状态的特征最佳学习状态是放松而又专注的学习状态,它具有以下几种境界:1.放松又专注于学习;2.高效率又长满愉悦;3.迷恋于学习,达到忘我以至于“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佳学习状态:头脑宁静愉快,身体放松,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积极思考、记忆。
最佳学习状态是一种宁静沉思的心境实验研究指出,宁静沉思能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才能,可以协调注意力,扩大认识范围,能使人反应速度加快,学习、记忆、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都大大增强。
古训一诸葛亮在《诫子书》曾提出宁静致远,澹泊明志的思想。
司仪是说,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应以静思来治理学问和情性,以节俭来修养品德,没有宁静的心境不能在做人和治学方面达到深远的境界。
如果骄傲、散漫就不能使学问达到精深的水平,着急、焦躁难以治理情性。
古训二我国南宋教育家朱熹读书的切身体会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他写道:“读书,放宽着心,道理自会出来。
若忧虑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
”司仪是说,处于平静状态下读书,学习和思维的效果好,若心情急迫烦乱,想不出什么道理,学习效果差。
他又说:“新不定,故见理不行。
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
”意思是说,读书必须定心,保持平静轻松的心情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最佳学习状态会使你享受到高效率和愉悦的学习当你处于放松又专注的状态时,你的头脑非常清晰,你能控制自己的学习状况,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由于你的脑力活动效果成倍提高,你可以迅速而不费力气地理解所学内容,你能组织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很愉快,很轻松。
最佳学习状态会使你摆脱干扰,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时,你的内心会变得宁静、愉快、自由和明澈,进入不受内外干扰,无我无欲的潜意识状态,以至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世界级数学大师陈景润的学习状态陈景润是誉满全球的大数学家,攻克了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1+2)难题。
在中学、大学学习和读书时,陈景润就非常的投入。
上课时他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从中学时期开始,歌德巴赫猜想就如一颗神奇的种子扎根于他的心,成为他的远大志向。
在中学他的外号是“书呆子”,在大学被叫作“爱因斯坦”。
最令人敬佩的是陈景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学习和研究状态。
在研究和攻克歌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三平方米的厕所、六平方米的锅炉房就是他的研究之地;此外,不管是在挨批斗的艰难岁月还是获得赞誉的风光日子里,陈景润都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坚持研究。
不管是在在逆境,还是在顺境,陈景润始终保持一颗质朴宁静的心,一颗纯朴的赤子之心。
此时的他已经达到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既达到陈景润就是歌德巴赫猜想,歌德巴赫猜想也是陈景润,两者融为一体了。
如何判断自己已经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放松大脑,想象画面:放松大脑,不要刻意控制你的意识,然后看一看你脑海中出现什么样的图象,如果图象比较清晰,不论其内容如何,都能说明你的大脑处在学习状态,即你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学习和运用知识。
2.尝试回忆: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要背诵的对象,然后闭上眼睛,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形成对其的一个整体印象,这个印象越清晰,表明目前你大脑的学习状态越好。
学习的颠峰状态颠峰状态是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它是从情感方面来阐述学习的最佳状态。
学习的颠峰状态是指没有任何杂念,没有自我意识的忘我状态或无我境界;它会使人们将全部精力、智慧和心理资源都汇聚于眼前的问题解决上,这种专心致志引发出巨大的内在动力和热情,促使思维顺畅,使问题迎刃而解。
当然,这种没有杂念、宁静的情绪并非死水一潭,问题解决的成功享受,美妙绝伦的喜悦心情会奔腾而出。
美国有人对芝加哥一所理科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该校学生都是高分考入,进校后逐渐分化。
研究者把学生分为高成就和低成就两组,加以考察发现,高成就生每周在家的学习时间为42小时,而低成就生仅16小时。
高成就者学习时,有40%的时间处于心情放松愉快,深入思考的忘我状态;而低成就生只有16%的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常常处于心烦意乱的焦虑状态,或无所事事的状态。
研究认为,能发挥或超水平发挥学习潜力的学生,往往更多地处于忘我的颠峰状态。
低成就生不能专心致志于学习,也体会不到学习收获的乐趣,如此下去,不仅学习搞不好,就是工作后也不适合脑力劳动。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①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下( )④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
人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b)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七擒: 北拒: 排八阵:(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
请概括回答。
(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三、写作20.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种种事情,许多事情会对我们的心灵、情感造成冲击、我们就有所感受。
请以“感受”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写出你与众不同的感受。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迹要清楚;③字数600字左右。
《出师表》答案1.(1)pi3 (2)cu2 (3)wei4 (4)mu42.①发扬光大②适宜、恰当③正④善。
3.(1)D (2)B (3)C4.C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B二、(一)7.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0.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二)11.①可是②托付③睡吃12.C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5.A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感受新时代作文600字
第一篇: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中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
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
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
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创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灭。
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
所以说,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除了创新,实践也很重要。
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
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
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做到的。
一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新时代的新形象呢
如果不为人民服务,他心中只有自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有些中学生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大有作为,其实不然,只要能补一块砖,添一片瓦,都是可以的。
所以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中学生要具有新的形象。
我坚信,只要我们具备敢于创新、重于实践、乐于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
我们中学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第二篇: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拥抱着青春时代;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燃烧着新的未来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拥抱着青春时代;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燃烧着新的未来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
新时代的中学生志当存高远。
老师说:“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杜子美,广厦千万间;须效白香山,谋制万里袭。
”我们牢牢记住老师的教导,暗自定下远大的志向。
诸葛亮有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知道,光有志向是不行的,还要付诸实践。
只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牎 新时代的中学生行在他人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我们的座右铭,我们虽在“蜜罐子”里泡大,但也懂得为他人着想。
看牎我们默默弯下腰,用石子填平了泥坑;我们不声不响地关掉了走廊上的灯;我们给老人小孩让座、让道;我们也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就是想出出风头,得到夸奖吗
”诚然,我们喜欢表现自己,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希望是为别人带去快乐,我们也做到了牎 这就是我们,有志向也有行动的新时代中学生。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诗句取自诸葛亮·的哪句名言
诸葛亮名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经营管理时,颜谷香怎样教育养生馆学员的?
对于金钱与名利,颜谷香教育经通天下的学员们,要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座右铭”,坚持将“草根为本,诚信经营”理念贯彻到底,在为社会健康管理事业奉献的同时成就自身。
有关行动重要性的名言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应该记住,,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人生有世,事业为重。
一息尚存,绝不松劲。
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机,奋勇前进。
言必行,行必果。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来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麽。
贺拉斯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出师表练习题
师表》练习(一)、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①涉罚臧 否 ) ②中道崩 殂 ( )③以遗 陛下( )④行阵和 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 先帝遗德( )②引喻 失义( )③察纳雅 言( )④性行淑 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
人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 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 ,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 。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 。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二)、 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
请概括回答。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 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____ _______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_______ (四)、阅读理解导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这段文言文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表”是:_______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 布衣 ( ) (2)先帝不以臣 卑鄙( )(3)三 顾 臣于草庐之中( ) (4)由 是 感激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 南阳 达于 汗阴 B、受任于败军 之 际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 利 C、先帝不以 臣卑鄙 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苟全性命于 乱世 奉命 于 危难之间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 。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___ 。
5.作者强调自己本来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
(五)、第一部分:基础巩固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文体。
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 (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3.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
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
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
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B、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内外异法:国内、国外刑赏之法不同。
6、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平民 B、卑鄙:道德品行败坏C、驱驰:奔走效劳 D、不毛:荒凉的地方7、下列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殂cú 陟zhì B、以遗yí 陛下 酌zhuó C、猥wěi 诹zōu D、舴zé 艋měng8、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不效则治臣之罪 B、以告先帝之灵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汉室之隆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诚宜 ,以 , ,不宜 , ,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二部分:能力提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先帝不以臣 卑鄙________ (2)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3)深入不 毛________ (4)庶竭 驽钝________2.下列每组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B.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汉之所以兴隆也3.选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指代是什么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A卷 教材跟踪练习题1.填空: (1)、在《出师表》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 。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 ,不宜异同。
”这是诸葛亮给________提出的建议。
(3)、不宜_____ ,________ ,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 。
(5)、上级任命郑振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振兴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用《出师表》中句子答)2.阅读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对下面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意思是: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意思是: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啊。
C.以光先帝遗德 意思是:以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为光荣。
D.以塞忠谏之路也 意思是: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写出本段中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分)__________ 。
3.阅读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选出加黑词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 (《愚公移山》) B、将军向宠,性行 淑均 行 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D、悉以咨之,然后 施行 人恒过,然后 能改(《<孟子>二章》)(2)、“先帝称之曰能”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3)、选文中连用“悉以咨之”、“必能”是为了强调________ ,作者引用,‘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史实是为进一步说明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B卷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1.中考题精选(重庆市,2000年,12分)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3)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亲 贤臣,远小人 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公与之乘,战于 长勺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 愿陛下亲之信 之D、此 悉 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2)、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6分)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 ”这一成语。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 _。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
(举本文以外的例子)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3)、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4分)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
( )C.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 )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
( ) 2.中考题精选(安徽省,2000年,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 。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 。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 。
(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
(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
(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
3.综合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空缺的语句。
(2)、文中“臣”是指____________, “先帝”是指___________。
(3)、摘出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___________ 。
(4)、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答):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___________ 。
(6)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①、卑鄙: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
②、感激: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 。
(7)、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于的心愿。
B.这段称颂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C.这段文字寓情于叙,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这段文字寓情于议,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
《出师表》―――答案 (一)1.(1)pǐ (2)cú (3) wèi (4) mù 2.① 发扬光大 ② 适宜、恰当 ③ 正 ④ 善。
3.(1) D (2) B (3) C 4.C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B 7.①感动、激动 ②奔走效劳 ③所以(因此)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0.①、六出:六出祁山 ②、七擒:七擒益获 ③、东和:东和孙吴 ④、北拒:北拒曹魏 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二)11.①可是②托付③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5.A 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四)、阅读理解导引点拨:本语段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经过。
文后设计了五个题,有文体知识,如第1题:有实词、虚词意思的理解,如第2、3题;有句子的理解,如第4题;还有文意的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题考查文体,因为如不明确意思,会影响文章的阅读。
答案:1.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1)、平民;(2)、身份低微,出身鄙野;(3)探望,拜访;(4)、此,这;3.B 4.(1)三次到茅屋来探望我。
(2)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5.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五)、第一部分:【基础巩固】 1.三国 诸葛亮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千载谁堪伯仲间2.①、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 ③、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3.C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 D 解析:“内外异法”应该解释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不同”。
6、 B 解析:“卑鄙”在这儿没有贬义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7、 B 解析:“遗”在这儿应该读“wèi”。
8、 C 解析:C中的“之”是代词,其它三项是都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9、⑴、 开张圣听 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⑵、 亲贤臣 远小人 亲小人 远贤臣第二部分:【能力提高】1.(1)、见识浅陋,出身鄙野 (2)、拜访 (3)、长草木 (4)、比喻才能平庸2.A3.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4.C 5.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六)、A卷1.(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陟罚臧否 刘禅;(3)、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4)、亲贤臣,远小人;(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1)、 c; (2)、诚宜开张圣听 3.(1) D;(2)、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3)、文巨武将的重要作用 要亲近上文举荐的文臣武将,才能复兴汉室B卷1.(1)D; (2)、①任人唯贤; 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岳飞; ③指日可待;(3)A×; B×; C√; D √2.(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诸葛亮;刘备;(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①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②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6)①出身低微,见识浅陋 品质恶劣;②感动激奋 深深地感谢;(7)D。
点拔: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的理解。
选段以陈情的方式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弄清各句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要通过读文段,概括大意。
其次要通过比较,筛选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