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人,勤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 在书山上徜徉,感受着人生的哲理;在书海中漫步,体会着生活的波涛。
大凡做一番伟业的人,都是勤读书、善读书的典范。
正是勤奋读书,让他们立大志,成大业。
名人读书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读书贵在思。
古人云,学问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必须思考,才能开卷有益。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特别善于思考。
他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
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读书贵在勤。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勤奋刻苦,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读书贵在精。
所谓开卷有益,但书籍浩如烟海,如何在阅读中真正掌握精髓、领悟内涵
名人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既要泛读,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又要在自己的专攻的领域精读,这样才能学有所获。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这种“吃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正是通过读书,人们汲取了知识营养,丰富了精神境界,涵养了高尚品格。
通过读书,人们的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和谐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