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塑造人物角色的方法
摘要:演员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人物是相当不容易的,要做的工作有方方面面,要学会把握人物的性格基调,掌握表演的分寸感,挖掘人物的台词与潜台词,才能谈到塑造人物。
这些表演元素对每一个演员都十分重要的。
在这里我从我做演员的角度出发,谈谈演员如何掌握人物的性格基调,表演的分寸感,挖掘人物角色的台词与潜台词。
关键词:人物基调;分寸感;台词;潜台词1把握人物性格基调(1)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
概括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生动的体现出来。
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荧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
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
(2)理解人物,借用英国十九世纪演员麦克雷蔕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理解人物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
性格基调即人物最基本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
(3
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如何加入自己的理解与设计的
我认为一个是心理上面的认同和体验,把自己充分代入角色,酝酿情感,一方面是表演中的释放,情感暴发。
一个演员的台词功力到底有多重要
剧中人物的语言(台词)是剧本严格规定好的,演员要把剧作者用文字写出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语言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
虽然我们都会说话,但要说好台词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
演员台词说不好,其问题多种多样,就寻常可见的毛病大体有这样一些:1.语言规范不好,字音不正,发音不准;2.用气不好,吐字不清,或有声无字,或有字无声,传之不远,含混不明;3.声音不亮,音色不美,晦涩干瘪;4.语言呆板,平淡寡味,语言无轻重,语调无高低,节奏无急缓,念句无顿挫;5.台词断断续续,不能一贯到底,该停的不停,该顿的不顿;6.机械地背诵台词,一切都固定在“舌尖的肌肉”之上,语言没有动作性,没有内在思想感情的基础,不是在与对方交流中产生的活泼反应,只是抓住对方台词尾白作为应对的机械信号;7.语言本色缺乏性格化的鲜明色彩;8.没有潜台词,传达不出台词微妙的、内含的、潜在的真正含意;9.台词和动作不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说话时不会动作,动作中不会说话。
演员说好台词,先决条件是练好语言的基本功。
语言的基本功包括正音、吐字与发音、用气、练声几个方面。
正音是演员念好台词的第一步工作,语言不规范常见的是z、c、s与zh、ch、sh不分,如春与村、三与山、常与藏、砖与钻等字,以及十四念成“时事”,四十念成“事实”,商业念成“桑叶”等。
吐字与发音,就是面对千百观众讲话,要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让人听得懂、听得真,就需要熟悉字音,准确掌握字音的发声部位。
字音发声出自口腔,又有它一定的发音部位,即所谓“五音”、“四呼”,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开、齐、摄、合,谓之“四呼”。
演员的用气,要做到“吐字归音”、“字正腔圆”、“喷口有力”。
声音与气息的控制和动作是分不开的,气是声音的动力,声音发出时必须有气息的支持,所谓“气由声也,声由气也”,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必须做到性格化。
语言的性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台词的内容,也就是人物所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个任务就是剧作者在剧本中已经完成的。
当然,不少剧作者没能完成这个任务,剧中人物的语言写得一般化、概念化,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毫无个性特征而言,这又另当别论。
二是人物语言性格化的体现,要靠演员来完成。
表演不能“千人一面”,语言也不能“千人一声”,要做到“语言肖似”、“宛如其人”、“说一人像一人,不使雷同,或使浮泛”。
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都有其说话的独特方式,老年人与中年人不同,中年人与年轻人不同,性情粗暴的人与性情温和的人不同,工人与农民不同,文化程度高的人与文化程度低的人不同,轻浮的人与深沉的人不同,幽默的人与忧郁的人不同,坦率开朗的人与阴险狡诈的人不同……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这些千差万别的不同,具体地体现在声音、音色、说话时的习惯、语气、语调等方面。
所以,表演中语言性格化的手段有“声音的化妆”、探寻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说话习惯、掌握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和语调等等。
因此,演员的语言艺术要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并与演员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