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舌战群儒台词

舌战群儒台词

时间:2016-08-14 09:28

诸葛亮舌战群儒台词谁知道

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

”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低头不语。

要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台词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

”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低头不语。

古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

”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权曰:“何以言之

”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权曰:“在此乎

”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

昔高皇数败于,而垓下成功,此非之良谋乎

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知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

”孔明视之,乃虞翻也。

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

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

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虞翻不能对。

主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孔明视之,乃步骘也。

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

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综曰:“公言差矣。

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

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

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不足与语

请勿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

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

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

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

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

古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严酸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斋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

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

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

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

”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

公事未毕,不敢及私。

望兄见谅。

”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

”说罢自去。

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

”孔明点头应诺。

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

施礼毕,赐孔明坐。

众文武分两行而立。

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

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

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

”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

”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

”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

”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

”权曰:“曹兵共有多少

”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权曰:“莫非诈乎

”孔明曰:“非诈也。

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

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

”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

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

”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

”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

”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

”权曰:“愿闻高论。

”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权未及答。

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

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

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

”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

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

”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

”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

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

”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

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

”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

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

”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

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

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

”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

”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知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

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

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惟将军裁之。

”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

吾意已决,更无他疑。

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

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

”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

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

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孙权只低头不语。

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

”孙权沉吟未决。

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

原主公勿听也。

”孙权尚在沉吟。

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

”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

”肃乃退出。

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

”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

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

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

”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

”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

正是:追思国母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重点字词,句式

舌战群儒(三国演义中故事)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简短些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现在,此词已经成为褒赞能言善辩者的口头词汇。

故事: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三国朱葛亮舌战群儒好词好句

鲁肃、孔明在舟中共话猛省:“孔明舌辩之士,去到,犹恐惹起刀兵。

则可,倘败则归罪于我

”寻思半晌,与孔明曰:“先生如见吴侯,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若问操欲下江东否,只言不知。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鲁肃连嘱数番。

孔明冷笑。

船已到岸,肃请孔明于驿中安歇已定。

肃来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听知鲁肃到,急召而问曰:“子敬,荆州体探事情若何

”肃曰:“未知虚实。

”权曰:“所干何事

”肃曰:“别有商议。

”权将曹操檄文以示肃曰:操近承帝命,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大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汉土,永结盟好。

相见再期,早宜回报。

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虎豹也。

今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水军,艨艟斗舰,动以千数,浮以沿江,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与我共之矣

其势如山岳,不敢迎之。

以愚之计,不如降之,以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甚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等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权起更衣,肃随于宇下。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

”肃曰:“却才众人之意,专误将军,不足以图大事。

众皆可降曹耳,如将军必不可也。

”权曰:“何也

”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为操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政不失州郡也。

将军降曹操,欲安所归乎

官不过封候而已,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十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为自己,不可用也。

将军详之,早定大事。

”权叹曰:“诸人议论,甚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保全之计,其意须要已定。

曹操新得袁绍,近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与以敌。

”肃曰:“肃渡江而到当阳,已闻刘豫州军败;次至江夏相见,特问其虚实。

有一人深知前故,特引到此,主公试问之。

”权曰:“是何人

”肃曰:“诸葛瑾之弟,诸葛亮也。

”权曰:“莫非卧龙光生否

”肃曰:“是也,见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俺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次日早,请孔明来见。

肃又嘱曰:“如见吴侯,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孔明曰:“亮自见机而变,不误于公。

”鲁肃引孔明至幕下视之,见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料众谋士俱在,教肃引领,从头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席。

张昭等见孔明飘飘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云之志。

张昭等料孔明来下说东吴,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也。

久闻先生归于隆中,躬耕陇亩,以乐天真,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暗思:“这人言语挑我。

”遂应答之:“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而听高论,豫州‘如鱼得水’,每欲席卷荆州、襄。

今一旦以属曹公,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的孙权

”遂答昭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吾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献国投降,致使曹操得其猖撅。

今豫州兵屯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先生言行相违也。

圣人有云:‘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先生自比于管仲、乐毅,愚自幼酷视《春秋》,深慕二公之为人。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纠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

此二人者,可谓济世之才,古今之豪杰也。

今曹橾横行于中国,擅行征伐,动无不克,有顺其欲者,从而慰之;不顺其欲者,从而伐之。

宣言曰:‘吾奉天子明诏,诛反讨逆。

’因此海宇振动,英雄宾服。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与生灵兴利除害,此所谓‘达则兼善于天下’。

且玄德公未见先生之时,尚且纵横寰宇,据守城池;今见先生,人皆仰面望之,虽三只之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故旧大臣,山林隐迹之士,皆拭目而待;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之于衽席之上,何其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玄德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汉室。

先生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近闻玄德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有烧眉之急。

此是自得先生以来,反不如其初也。

岂有管仲、乐毅万分之一哉

先生幸勿以愚直而怪之

”孔明昂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之识哉

古人有云:‘善人为邦百季,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且以世俗病人论之:夫病疾之极,当以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暂回,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拔去,人得全生也。

汝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之以猛药硬食,欲求安者,诚为难矣。

以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于刘表,军不满千,将惟关、张、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非险要之地,豫州借此容身,正如病势尪赢之极也。

夫以兵甲不完,城郭不坚,军不经练,粮不继日,守之则坐而待死,如以金玉弃沟壑耳。

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候惇、曹仁等辈闻吾之名,心胆皆裂,虽管仲复生,乐毅不死,安可及我哉

刘琮投降,豫州不知;亮常数言,豫州不忍乘乱夺人基业,此大义也,故不为之。

当阳大败,豫州见有十数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义也,兵书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常事也,焉有必胜之理乎

昔楚项羽数胜高皇,垓下一战成功,此是韩信之良谋。

且信久事高皇,未常累胜。

国家之大计,社稷之安危,自有主谋,非彼夸辩之徒,虚誉妄人耳;坐议立谈,谁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取笑耶

子布莫怪口直

”只这一篇词,唬得张昭并无一言。

忽于坐间又一人,高言而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何如

”孔明视之,乃是从事会稽余姚人虞仲翔。

孔明应声答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军无纪律,将无谋略,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大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犹言不惧,此真‘掩耳偷铃’也

孔明曰:“岂不闻兵法云:‘信兵实战。

’吾主刘豫州有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暴残之众耳

退守夏口,待其时也。

今汝江东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何其太懦也

若此论之,刘豫州实不惧曹贼耳

”虞翻不能对。

坐上又一人应声而问曰:“孔明效苏秦、张仪掉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江东也。

”孔明视之,乃临淮淮阴人步子山。

孔明曰:“君知苏秦、张仪乃舌辩之士,不知苏秦、张仪乃豪杰之辈也。

苏秦佩六国之玺绶,张仪二次相秦,皆有匡扶社稷之机,补完天地之手,非比守株待兔、畏刀避剑之人耳。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犹豫不决,敢望于苏秦、张仪乎

”步骘不能对。

忽坐上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之,乃沛郡竹邑薛敬文。

孔明应声曰:“曹操乃汉贼耳

”综曰:“公言差矣。

子闻古人云:‘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故尧以天下禅于舜,舜以天下禅于禹。

其后成汤放桀,武王伐纣,列国相吞,汉承秦业以及乎今,天数以终于此。

今曹公遂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惟豫州不识天时而欲争之,正是以卵击石,而驱羊斗虎,安能不败乎

”孔明应声叱之曰:“汝乃无父无君之人也

夫人生于天地之间者,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吾汝累世食汉室之水土,思报其君,闻有奸贼蠹国害民者,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曹操祖宗叨食汉禄四百余年,不思报本,久有篡逆之心,天下共恶之。

汝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不足与语

再无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敢对答。

坐上忽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而令诸侯,犹是曹相国曹参之后。

汝刘豫州虽中山靖王苗裔,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庸夫,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吴郡陆公纪。

孔明笑而言曰:“公乃袁术坐间怀绿桔之陆郎乎

汝安坐,听吾论之。

昔日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孔子云:‘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此所谓不敢伐君也。

其后武王伐纣。

纣暴虐至甚,武王伐之,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太公称为义士,孔子亦称其德。

为臣不可以犯上,此万古不易之理也。

曹操累世汉臣,君又无过,常有篡图之心,非逆贼而何

昔汉高祖皇帝,起身乃泗上亭长,宽洪大度,重用文武而开大汉洪基四百余季。

至于吾主,纵非刘氏宗亲,仁慈忠孝,天下共知,胜如曹操万倍,岂以织席贩履为辱乎

汝小儿之见,不足共高士言之,岂不自辱乎

”坐上一人昂然而出曰:“虽吾江东之英俊,被汝词夺却正理,汝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彭城严曼才。

孔明应声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且于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耿弇、邓禹之辈,皆有干旋天地之手,匡扶宇宙之机,未审平生治何经典。

岂效书生区区为笔砚之间,论黄数黑,舞文弄笔,而玩唇舌乎

”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指孔明而言曰:“汝言‘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何士立于四科之首

”孔明视之,汝南程德枢。

孔明曰:“有君子之儒,有小人之儒。

夫君子之儒,心存仁义,德处温良;孝于父母,尊于君王;上可仰瞻于天文,下可俯察于地理,中可流泽于万民;治天下如磐石之安,立功名于青史之内,此君子之儒也。

夫小人之儒,性务吟诗,空书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干言,胸中实无一物。

且如汉扬雄,以文章为状元,而屈身仕莽,不免投阁而死,此乃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何足道哉

”坐上诸人见孔明对答如流,滔滔然如决长河之水,众皆失色。

摘抄舌战群儒的杀伤力大的句子

舌战群儒:东吴第士张昭“野,走樊城,败当阳,奔,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诸葛亮笑着回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

”“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

”对虞翻的“刘备大败犹言不惧曹实为大言欺人”之语,诸葛亮“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使东吴的儒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诸葛亮舌战群儒剧本

给你古文,现代文两种  现代文篇  开场白: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统率80万大军南征,想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恰巧这一年荆州刘表病逝。

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害怕曹操,很快就率部投降了。

暂时依靠刘表、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抗,不得已放弃新野,败走樊城,来到江夏与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会合,以待时机。

  刘备凭着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抵抗曹操的。

怎么办呢

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主动提出出使东吴,促成,共同抵抗曹操。

这时,恰巧东吴的大臣鲁肃也来到了江夏。

  于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来到了东吴。

  鲁肃:孔明先生,一路辛苦,请休息一会,我要先去面见我的主公。

  孔明:子敬先生,不必客气,您忙您的事去吧。

  (鲁肃告辞,前往孙权的议事厅。

此时孙权正在和文武百官议事。

)  鲁肃:主公,您好

我从江夏回来了,特来向您报告。

  孙权:哦,(递过一份劝降书),子敬,你看,这是昨天曹操派人送来的劝降书。

今日大家正在商议此事。

”  鲁肃:(接过曹操写的劝降书看完后)主公您的意思怎样

  孙权:还没有定论。

(面对大家)你们都发表一下意见吧。

  张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凭借天子的名,征讨四方,要是我们不顺从,则名不顺。

现在曹操已经得荆州,兵强马壮,势不可敌。

以我之见,不如降曹,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

  众谋士一起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  张昭:主公不必多疑。

如果投降曹操,则东吴老百姓就安全了,江南六郡都可以保全。

  孙权:今天就议到这里吧。

请子敬留下来,我还有事要问你。

  (于是,众谋士退下)  孙权: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呢

  鲁肃:刚才众人所言,实在是误导主公。

天下之人都可以降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降曹操。

  孙权:此话怎讲

  鲁肃:要是我们投降曹操,还可以衣锦还乡,享受荣华富贵;要是主公您投降曹操,会有那么多的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受吗

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像主公您这么有的才干,将来在曹操手下会有好日子过吗

  孙权:刚才众人所言,令我大失所望。

现在子敬所言,正合我意。

真是上天把子敬赐给我啊

但是曹操已得袁绍的兵力,最近又得到荆州之兵,恐怕我们难以抗衡啊

你说该怎么办呢

  鲁肃:我到了江夏,带回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主公可以问一问他,就知到曹操虚实。

”  孙权:你说的是吗

  鲁肃:对,他现在正在宾馆里休息。

  孙权:今日已经太晚了。

明日你先找些文武百官来,让他先领教一下我江东才子的风采,再升堂议事吧。

  (第二天,议事厅上,众谋士齐聚,鲁肃陪着诸葛亮上场。

众人与诸葛亮作揖后,落坐。

)  张昭:我,张昭是江东一个很不起眼的读书人,听说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时候,将自已比作管仲和乐毅。

这是真的吗

  孔明:哦,是的,这不过是我平生一个小小的比喻罢了。

  张昭:听说刘豫州三顾草庐,才幸运地得到先生。

还说有了先生后就会如鱼得水,大展宏图。

但是,现在却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被曹操夺去了,不知你们是怎么策划和决策的

  孔明:是的,我们现在暂时处于不利形势,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的主公刘豫州讲仁义,不忍心夺取他哥哥刘表的城池。

而刘琮那小子,却听信谗言,偷偷地投降了。

至于我们下一步将采取什么策略,这是军事机密。

恕我无可奉告

  张昭:这么说,好像先生言行好像有点不一致哦。

先生自比管仲和乐毅。

我们都知道,管仲帮助了诸侯;乐毅扶助微弱的燕国,夺得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这两个人都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

先生自比管、乐的话,那也应该为老百姓除害,消灭乱贼。

但是,实事却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能够打些胜仗,占据一些城池;现在得到了先生却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到处逃窜。

一路上是,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为什么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没有得到先生的时候呢

(众谋士有人偷偷地笑出了声音来)。

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

恕我直言,请别见怪。

  孔明(哑然而笑):大鹏鸟展翅翱翔万里,它的志向岂是那些小鸟们能知道的

比如说,有人得了重病,应该先给他吃些小米粥之类的营养品,再服些药性温和的补药;等他胃口好些,再吃些鸡鸭鱼肉来补补身子。

这时身体好些了的时候,用药性猛的灵丹妙药才能再到作用。

否则一开始就用猛药的话,不把人治死再怪呢。

  刘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败仗,暂时投靠了刘表。

他的军队还不到一千人,将军则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而已。

这就像是得了重病的人一样,而且,刘豫州所占据的新野只是一个小县城,人也少,粮食就更少了。

刘豫州不过是暂时借以容身而已,难道还会真的能以新野这个小地方来称霸一方吗

即便是凭借着这些一些装备不精、军粮短缺的军队,我们还能够用计火烧博望、,打败了兵精将广的百万曹军先前部队,使夏侯敦、曹仁吓得心惊胆裂。

我想管仲、乐毅之用兵可能也不过如此吧。

而且,寡不敌众,一时胜败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先前多次被项羽打败,但在垓下一战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因为有像韩信这样的真正有谋略的英雄辅佐的结果。

不像某些夸夸其谈的人,坐在家里谈天说地,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是真正临机应变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却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

这真是让天下人觉得太好笑了。

”  (张昭无言以对)  虞翻:现在的曹操拥兵百万、良将千员,大兵南下,,一举吞并了江夏。

真可谓是锐不可挡,你说我的分析对吗

  孔明:曹军是乌合之众,虽然有百万之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虞翻(冷笑道):你们累战累败,还说什么不怕,这不是吹牛皮,说大话吗

  孔明:我主刘豫州只有几千人的军队,都不怕曹操的虎狼之师,而你们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但却人人怕得要死,个个都想劝说自己的主公屈膝投降,你们这样胆小如鼠,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为人

  (虞翻不能对)  步骘:孔明先生不会是想学苏秦、张仪来游说我们东吴来帮你们打败曹操吧

  孔明:就算是苏秦、张仪,也都是能为国分忧、出谋划策的英雄豪杰。

绝不会像你们这些怕死鬼一样只知道投降,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嘲笑苏秦张仪

  (步骘默默无语,满面羞惭)  薛综:曹操现在是分而有其二,取代汉朝是的历史规律。

我们不必违背历史潮流,做无谓的抵抗。

  孔明:薛敬文,你怎么能说出这种无父无君的话呢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首先就应该做到忠于君主、孝敬父母。

你既然是汉朝的臣子,居然说出这种无父无君的言论

不配和我说话,请你不要再说话了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陆绩:曹操是相国的后代,而刘备买草鞋的小贩子,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孔明: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应该忠君报国,但他现在却是独断专行,成为了汉朝的乱臣贼子。

而刘豫州堂堂皇室的后代,当今皇帝都称他是皇叔,身份何等的高贵

况且汉高祖一开始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已,最终还不是创立了汉朝吗

就算是小时候买过草鞋,又有什么可以觉得耻辱的呢

你说的话都是些狗眼看人低的言论,不配和我们谈论天下大事

  严畯: 孔明先生就是会强词夺理。

请问孔明先生发表过什么著作啊

  孔明:有些人虽然写了很多书,但知道舞文弄墨、搬弄是非,却不能领兵打仗,帮助主公治理国家。

你认为,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里,像这样的读书人对国家会有什么作用呢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  程德枢:你这样的读书人就是喜欢说大话,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难道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

  孔明:读书人有两种,一种是忠君爱国,服务社会,流芳百世。

另一种则是书呆子,一天到晚就只会坐在书房里写诗作赋。

文章确实写得洋洋洒洒,文采风扬,却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像杨雄一样,虽然是个大文豪,却把他的锦绣文章为王莽这样的大奸臣服务,结果,跳楼而死。

请问你想做哪种读书人呢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这时张温、骆统正想上前与孔明辨论,忽然黄盖走进)  黄盖(大声说):孔明是当世的奇才,你们却百般刁难他,太不懂礼貌了。

如今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好好想想对付敌人的计谋,却在这里耍嘴皮子,你们认为,有意思吗

  结束语:  欣赏完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再说说诸葛亮出使江东的真正意图。

虽然诸葛亮口口声声说什么刘皇叔是汉室的后代,领导的军队是正义、仁义之师,而且面对曹操的百万雄师是如何如何的不畏强敌,是如何如何的勇敢,是多么的视死如归,但冷静地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只不过是,诸葛亮心中却打着另外一个如意算盘。

  其实,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想说服孙权,想让他与曹操大战一场,自己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正像诸葛亮自己对刘备所说的那样,促使孙权和曹操大战一场后,如果孙权胜利了,就乘机夺取荆州;如果曹操胜利了,就乘机夺取江南。

  当然,诸葛亮舌战群儒就像交响乐的一个雄壮而华丽的序曲,是诸葛亮才学的一次出色表现,使诸葛亮在三国中的知名度更高了

诸葛亮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的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智激吴侯孙权和都督周瑜,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从而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形成了汉朝后期三国鼎立的局面。

  古文篇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

”肃曰:“ 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

古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

”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权曰:“何以言之

”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

”肃曰:“ 现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

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

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知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

”孔明视之,乃虞翻也。

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

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

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虞翻不能对。

主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孔明视之,乃步骘也。

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

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综曰:“公言差矣。

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

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

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不足与语

请勿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

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

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

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

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

古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严酸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斋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

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

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

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

”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

公事未毕,不敢及私。

望兄见谅。

”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

”说罢自去。

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

”孔明点头应诺。

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

施礼毕,赐孔明坐。

众文武分两行而立。

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

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

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

”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

”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

”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

”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

”权曰:“曹兵共有多少

”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权曰:“莫非诈乎

”孔明曰:“非诈也。

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

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

”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

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

”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

”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

”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

”权曰:“愿闻高论。

”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权未及答。

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

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

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

”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

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

”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

”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

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

”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

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

”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

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

”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

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

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

”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

”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知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

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

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惟将军裁之。

”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

吾意已决,更无他疑。

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

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

”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

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

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孙权只低头不语。

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

”孙权沉吟未决。

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

原主公勿听也。

”孙权尚在沉吟。

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

”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

”肃乃退出。

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

”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

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

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

”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

”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

正是:追思国母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