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是一位著名导演,很受人仰慕的英文
这2个人都很厉害大卫芬奇(David Finche) 就是<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的导演,只要记住这个就行了说多了都是废话大卫·林奇(David Lynch), 贴下资料1946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的米苏拉,这是一个和他几部影片场景类似的美国小镇。
因为做科学研究的父亲经常举家搬迁,童年的林奇常常跟随家人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
学生时代,林奇上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学校,21岁结婚,不久有了个儿子詹尼弗·钱伯斯·林奇,詹尼弗后来继承父业当上了导演。
林奇的童年生活经历,加上他在费城一所艺术学校读书时经常听到身边发生的暴力事件,后来启发他开始拍摄了荒诞恐怖片《橡皮头》(Eraserhead)(1977)。
林奇历时5年,才最终完成了《橡皮头》的拍摄,但因为电影情节怪异,影片起初被打入冷宫。
后来多亏电影发行商本·巴伦霍兹的努力,影片才得以上映,并得到评论界的广泛肯定。
《橡皮头》的成功,将著名导演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和林奇吸引到了一起。
1980年,布鲁克斯邀请林奇执导了剧情片《象人》(The Elephant Man),这是林奇创作的第一部主流影片,影片自始至终贯穿林奇独特的心理感受,后来获得影评界的如潮好评和商业上的成功。
接着,林奇又执导了由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小说原著改编而成的动作科幻片《沙丘》(Dune),因为缺乏新意,观众反响平平。
1986年,林奇执导了出道以来第一部最具个人色彩的悬念片《蓝丝绒》(Blue Velvet)。
他运用诡谲的手法,反映出美国社会最阴暗的一面。
凭借此片,林奇赢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好的50位导演”之一。
1990年,林奇因揭示黑暗和暴力的公路片《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捧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又凭超现实主义电视剧情片《双峰》(Twin Peaks)取得巨大成功。
但他在1992年所拍的喜剧系列电视剧《在空中》(On the Air)却并不怎么成功。
1997年,林奇以一部高深莫测的悬念惊悚片《迷失的高速公路》(Lost Highway)重返影坛。
1999年,林奇一改过去的风格,执导了公路剧情片《斯特雷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重新打动影评家和观众的心。
2001年,林奇又回到他所擅长的黑色诡异风格上来,编剧执导了以好莱坞为场景的悬念剧情片《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并因此获得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编译:腾讯娱乐) 音视频: 其它: 获奖纪录;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法国《电影手册》2001年世界十佳影片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 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9年因《斯特雷特的故事》获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影片 1999年因《斯特雷特的故事》获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1999年因《斯特雷特的故事》获第12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 1990年因《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1987年因《蓝丝绒》获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1986年因《蓝丝绒》获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 1981年因《象人》获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 1981年因《象人》获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星座:水瓶座代表作:《象人》1980、《蓝丝绒》1986、《我心狂野》1990、《 穆赫兰道》2001 所获奖项:2001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大卫·林奇(David Lynch)是当代美国电影界的一个多面手,既是著名的编剧、导演,又是优秀的电视制作、摄影师、漫画家、作曲家和书画刻印艺术家。
他在主 流派和超现实主义之间保持着一种游刃有余的平衡,在银幕上无情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黑暗和极端暴力的一面,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
与同时代的电影制作者相比,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大卫·林奇的父亲是美国农业部的一个研究专家,由于家庭的不断搬迁,他从小 在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几个州长大。
最终成为鹰级童子军(Eagle Scout)中的一员,并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客串过领座员。
儿时的林奇志向是做一个书画刻印艺术家,1963年进入了华盛顿特区的科科伦 艺术学院(Corcoran School of Art),师从于表现派画家奥斯卡.科科施卡(Oskar Kokoschka),并曾赴欧洲进行短期的留学。
1966年初,他回到了费城,进入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Pennsylvania Academy of Fine Arts)就读,并开始尝试制作影片。
主要作品: 2001《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法国《电影手册》2001年世界十佳影片、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9《斯特雷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影片、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第12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 1997年《迷失的高速公路》(“Lo st Highway”) 1994年《迷离情骸》(“Nadja”) 1992年《在空中》(“On the Air”) 《双峰:与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1990年《美国史》(“American Chronicles”)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双峰》(“Twin Peaks”) 《心碎的梦想》(“Industrial Symphony No. 1:The Dream of the Broken Hearted”) 1986年《蓝丝绒》(“Blue Velvet”)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 1984年《沙丘》(“Dune”) 1980年《象人》(“The Elephant Man”)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1977年《橡皮头》(“Eraserhead”) 1974年《截肢者》 (“The Amputee”) 1970年《祖母》(“The Grandmother”) 1968年《字母》(“The Alphabet”) 1967年《六个苍白的人影》(“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X档案第六季大卫杜楚尼说是导演了一集,是哪一集,主要想知道那集的片名是什么
加州靡情 第六季 (2013) [演员 导演] 导演: 大卫·杜楚尼 David Duchovny主演: 大卫·杜楚尼 David Duchovny \\\/ 娜塔莎· 麦克艾霍恩 Natascha McElhone
如何评价大卫 · 芬奇导演的美剧《心灵猎人》
没有神人,没有暴力美学,没有吸引人的镜头。
只有冷冰冰的叙述和争执,大卫芬奇玩的是现实主义。
这正是这部电视剧神的地方。
心灵猎人探讨的是反社会者的内心,没有主角光环大秀技能,没有热血探案,只有回溯犯罪动机,看这部剧要保持耐心,因为最终你会发现最后迷人的真相。
其次,大卫芬奇的拍摄手法无可挑剔。
他是个热爱悬疑题材的导演,拍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本杰明巴顿奇事,悄悄的说我觉得他的御用就是我很喜欢的布拉德皮特。
这部剧主要是文戏,台词才是高潮。
大卫芬奇 导演电影风格和摄影特点
1.大卫芬奇屌不屌
屌 2.但大卫芬奇在视听语言上,说实话并没有特别有独创性的用法,应该算是比较精致的工业电影语言吧 3.这两篇文章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只是镜头运动和剪辑跟了表演,且非大卫芬奇一家独有 《七宗罪》最后一场,大BOSS的表演大部分都是跪着说话,所以用的是稳定的三脚架,其他人是镜头跟着动作(演员表演)动,而带斯派西老师的双人镜头只要镜头信息核心内容是黑人警探(比如打人)摄影机也动了;办公室对话中PITT起身镜头动是因为PITT动了,其他有人走动的镜头摄影机也动了,而白人上司和黑人警察只是用视线剪辑建立位置关系,这是最普通的好莱坞剪辑,都有比较约定俗成的剪辑和镜头运用规律和依据,而所谓的“主次”,“重要性”,“递进”,在最俗滥的好莱坞商业片中这种语法再常见不过。
4.芬奇不爱用手持这个习惯并没有比爱用手持的导演高级,只不过是个人习惯,比较OLD SCHOOL的好莱坞工业电影也不爱用手持,这一部分是理念造成的,另一部分是过去的摄影设备移动不变造成的,经过电影语言变革后(尤其是法国新浪潮)这个理念受到了挑战,不过这个话题太大,在这里不展开。
另外芬奇是广告导演出身,他对镜头美学概念的讲究也造成了他这一个个人偏好 5.建议多关注一下镜头结合表演的详细运用,以及要把专注点放在“主观和客观镜头”上,像PTA,斯蒂夫麦昆这类导演的运用,在挖掘视听语言的可能性方面,比芬奇挖掘得深的多,而就此追求的复杂程度和可能性,大卫o拉塞尔也更丰富更细腻 芬奇是一个很牛的导演,但他的优点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在视听语言上特别求新求变。
大卫芬奇导演,麦克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五个字的名字
心理游戏 由大卫·芬奇导演,迈克尔·道格拉斯、西恩·潘主演的一部惊悚片。
本片中含有很多的心理学看点,通过心理游戏治愈心理创伤。
五个字的没有找到
大卫戈尔的一生结局什么意思啊
具体一点,结局的录像带是什么意思啊
每个人都有会追求理想的冲动,但能为理想坚持奋斗,最终付出多少走多远呢
特别是这理想的实现于个人并无多少即得利益。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反对死刑 证明死刑存在着不合理和误判。
影片中大卫·戈尔和他的女助手康斯坦斯等人为死刑废止奔走呼吁但收效甚微,无论多么精彩的辩论,终究比不上一个实例更有说服力。
这似乎成了他们事业上的一个瓶颈:必须证明死刑会中有误判,否则一切免谈。
激进的他们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死刑中有误判,所以大卫导演了这一切 ,康斯坦斯自杀,达斯第录下录像带保存,伪装成大卫谋杀,让达斯第在大卫死刑后公开,他们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不管有没有结果。
结局的录像带是后半部分 ,它解释了一切,康斯坦斯自杀后,大卫上前去轻抚她的脸,在塑料袋上留下了他自己的指纹,让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一场谋杀,让一切看上去都顺理成章,他因此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