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四个人的乡情相声台词

四个人的乡情相声台词

时间:2020-04-02 19:36

浓浓的乡情相声

60Km 20m=6020m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浓浓的乡情的小品

侯:跟大伙诉诉我这一肚子苦水儿,人家说:你还有不高兴的事

您可不知道,现在大人的事好办,就这孩子的事着急。

您说我们小时候,大人给交了学费,知道念书去,现在这孩子,整个儿是咱雇一人给咱念书去。

我说的这是实话,你别不往心里去。

你看我们那孩子,今年刚十岁,营养药就吃了不知有多少。

刚十岁,现在长得跟我一般高。

人家说了:我要刮了胡子就是他,他要是长了胡子就是我。

智商还行,智商,有的时候啊,偶尔老师也表扬一回。

那不前两天嘛,老师说,让拿一个词儿啊,讲故事。

刚学一个“等候一生”,我们孩子讲这故事太好了。

我们孩子说有一个耍猴的,耍这猴,训练好了的,天天拿这猴挣钱。

结果这猴有一天没看住,跑了。

绕世界找这猴啊,找不着啊。

最后他在哪儿丢的,弄一个凳在那儿等着。

大伙说:别找了,再弄一只小的训练训练吧。

不行。

有知识的人说了:人生只要定好了一目标,你就默默地在这儿“等猴一生”。

老师也鼓掌,老师也夸我们孩子。

神童

都说我们孩子神童,这不,我是孩子他父亲,他们都管我叫神父。

我们这孩子中午十二点放学,十二点半没有一回到家的,晚上每天都让老师给留到9点钟以后才能回来。

您看这不,一点了,还没到家。

(奇志上场) 侯:回来了

奇:哼哼。

侯:您看我们这孩子。

我们这神童回来了。

过来。

过过过过来。

奇:不打我

侯:我不打你,不打你,这不2006年了吗

咱们改章程,说服教育,来来来来,往前往前,您瞧这模样

知道几点了吗

奇:知道 侯:为什么又回来晚了

奇:犯错误了 侯:甭说,上课不好好听讲

奇:不是 侯:没完成作业

奇:不是 侯:又跟同学打架了

奇:没有 侯:那干嘛来着

奇:就犯了点儿小错误 侯:小错误,什么

奇:我下课以后,我组织了几个同学,把老师扣到教室里了。

我得问问他,什么什么我是班里倒数第一名。

侯:这我不是替我们孩子争,这我们不是替我们孩子争,我们孩子知道进步了,他知道问问老师,为什么我们是倒数第一名。

跟大伙说,为什么咱们是倒数第一名

奇:老师说了,上学期考试倒数第一名的,今年他转学了。

侯:问题是这事是家长会的事,我没去开家长会去,他怎么就会出事了 奇:您不能开家长会 侯:我怎么就

我是你爸爸,我怎么就不能开家长会去呢

奇:按说呢,你一开家长会周围邻居有意见 侯:有什么意见

奇:回来以后,准是半夜狼嚎,男女混合双打,整个海淀区都能听得见,邻居打110说咱们家半夜鸡叫 侯:那我不是为你好吗

再说了,哎,那家长会我没去了,谁去的

奇:我怕您工作太忙 侯:知道有点孝心 奇:我花五十块钱,到劳务市场请一个替身儿。

侯:我就呐了闷了,这劳务市场上还有长得跟我一样的吗

奇:嘿嘿嘿,爸爸,我们同学都说了,您这模样好找。

侯:怎么呢

奇:动物园里的猩猩拔了毛就是您

侯:好

今儿咱不说了,咱说说昨天,昨天为什么老师把你留下了

奇:昨天老师让我填个表。

侯:对,问的你的岁数。

奇:嗯。

侯:你怎么

这小聪明你都有,填个表,他不会填了,不会填了。

岁数不知道,怎么回事,说

奇:这能怪我

侯:怎么不怪你啊

岁数多大不知道

奇:怪我

怪我

每次带着我去洗桑拿,你跟人家说我八岁。

侯:对,八岁以下不收钱

奇:那我去夜总会,你怎么说我十七呢

侯:废话,门口一牌子你没看见啊

十六岁以下不能进夜总会。

问题是老师问你多大,你得实话实说啊。

奇:我是实话实说了。

我说,老师,你是问我进夜总会的岁数还是洗桑拿的岁数

洗桑拿我八岁,进夜总会我十七

侯:那你跟大伙说说,昨天,老师为什么把你留下了。

奇:昨天,老师问个问题, 侯:对,问一问题,就问一问题, 奇:你说能问这问题吗

侯:怎么呢

奇:他问西安事变的两个关键人物是谁。

侯:你怎么说的

奇:我说张学友、郭富城。

又打 侯:臭不要脸,当着这些人还这么说呢,那西安事变两个重要的人物,那是张学友、郭富城吗

奇:那您说是谁

侯:一个侯耀文,一个石富宽。

奇:我说爸爸哎,我们老师说了,有其父必有其子。

侯:那是夸我哪

奇:夸您哪

什么侯耀文石富宽,人家老师说的是杨虎城、张学良。

侯:是那俩人

我没弄清楚,那你跟大伙说说,人家老师让你造句,那真相大白你是怎么给造的

你说 奇:我没错,你非说 侯:你怎么,你说,你跟大伙说说,你让大伙给裁判裁判,我要错了,待会我给你检讨 奇:我就说真相大白造句,我就说我们隔壁白叔叔,有两个儿子,叫大白和小白,有一天我们看见了小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你长得真像大白呀” 奇:又打 侯:不要脸你。

您看我这点儿钱花的。

奇:老打。

侯:您还别说,就这样不行吧,有时候作个文什么的还凑合 奇:凑合

老师说不及格 侯:写个假日你都写不好啊

奇:不及格

侯:你说这假日你有多丰富的内容,你比方说吧,对,我一想起这我就生气,还有就是去这酒吧,一个礼拜我在那儿碰见你3回 奇:不对 侯:怎么呢

奇:我看见你4回。

侯:可能那是我喝多点儿 奇:我就写的假日,我去酒吧呀, 侯:问题我不是告诉你了吗

这酒吧,你别写酒吧,你写酒吧那老师能让你及格吗

你给它酒吧改成书吧。

奇:是写成书吧了,还是给我不及格。

侯:你就念念给大伙听听 奇:我说:假日我来到了书吧。

侯:多好听 奇:我首先连干了三本书,我又觉得不过瘾,把剩下的书我全扫倒了。

侯:后来呢

奇: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我看见了我的爸爸走过来,他扶着墙,晃着身子对我说,哥们儿,这房子晃晃悠悠的,有点儿闹地震了吧

我跟他说:哥们儿,看着面熟。

侯:我瞧他也认识 奇:这不是闹地震了, 侯:这是

奇:这是闹海啸呢, 侯:不要紧,咱们接着念书 奇:接着读书 侯:螃蟹一呀 奇:爪八个,两头尖啊,这么大个儿。

奇:又打 侯:不要脸。

侯:您说我这俩钱儿花的,这是孩子吗

那天腆着脸还告诉我:爸我会做诗了 奇:是会做诗了。

侯:你做诗,靠谁呀,靠你呀,那也是受我的影响 侯:前些日子,我来一个河南的朋友,完了后来,我怕人家找不着我,在家我给他留一条,我写的唐诗:洛阳朋友如相问,就说我在东来顺。

来,把你做那诗也给大伙念念。

我写了一首诗叫做,在我心中 侯:好, 奇:我朗诵 侯:朗诵 侯:趁着明白 奇:啊

侯:你等会儿,这啊,是写好诗的全都带“啊”,前头一“啊”,后头就怎么都顺了。

念 奇:啊

在我心中 侯:好 奇:爸爸最凶 侯:废话,那是亲爹。

奇:没有知识,不懂装懂 侯:我小时侯不家穷吗

奇:考试不及格,打得人鼻青脸肿。

侯:恨铁不成钢。

奇: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侯:说一说 奇:天天好好学习,永远不停 侯:好

奇:换个爸爸,行不行

侯:行。

不行

郭德纲相声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台词

郭:节目是一场接着一场  于:哎  郭:刚才我们说完一段下去休息一会儿,  于:对  郭:我跟那屋坐了一会儿  于:啊  郭:于老师找地儿游泳去了  于:哎,咳

就这么会儿不至于  郭:你也不是为了游泳  于:啊  郭:你是为了小便  于:干嘛含含糊糊的  郭:怕你丢人  于:您这说出来,我就够丢人的了  郭:看见大伙我真痛快  于:啊  郭:地儿也大  于:是  郭:好多朋友坐的地方不是很好  于:对  郭:包括后面的朋友们  于:啊  郭:你说这边多艰苦(指身后的观众席)  于:是啊  郭:看不见那头里还有大屏幕  于:对  郭:你说多高科技现在  于:对,看不见这看那儿  郭:当初哪有这个去  于:啊  郭:现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于:对  郭:整个社会都进步了  于:是  郭:过去这大屏幕不可能有  于:这是高科技以前没有的  郭:包括手机过去也没有  于:这几年才兴起来的  郭:那些年哪有手机啊,现如今行了  于:啊  郭:几乎每个人都有  于:人手一个  郭:互相沟通很方便  于:对呀  郭:手机也是不停的换代  于:哎  郭:最早不就是有个铃声吗  于:哎  郭:你看现在这彩铃多多啊  于:功能多了  郭:我那手机就是如此  于:您也喜欢听彩铃  郭: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声音  于:是吗  郭:咚哏儿里哏儿里哏儿咙里哏儿咚~  于:  郭:曲艺界的同行  于:哦  郭:接电话  于:哎  郭:哒个楞登愣登楞登愣登,登楞个楞个愣登~京剧界的朋友  于:哦  郭: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媳妇来电话了  于:嚯

长期受压迫的结果  郭:又响了,“爸爸接电话吧”,于谦  于:去

我就这声,怎么  郭:高科技知道吗  于:什么高科技  郭:显着交情在这了  于:对,都爷俩了还不好么  郭:就说这个意思  于:啊  郭:时代在发展,人们在进步  于:是  郭:相声也是如此  于:相声也一样  郭:二几年的相声跟今天的就不一样  于:肯定是有区别  郭:包括,其实每天都是在与时俱进  于:都在变化  郭:有人说陈旧、腐朽  于:啊  郭:不对  于:是  郭:拿旧社会来说  于:啊  郭:演员站在三不管说相声  于:啊  郭:观众来了一听“喝,好啊”  于:啊  郭:掏出钱给了他了  于:给钱了  郭:转天这位又逛三不管  于:啊  郭:演员说的跟昨天一样,您就不会花钱了  于:谁听两样啊(于老板这句词似乎欠妥)  郭:所以说演员要激励自己把节目弄得每天都不一样  于:对  郭:到后来说不好听了,不是节目的原因  于:啊  郭:相声没有问题,是因为演员停滞不前了  于:对  郭:才导致相声的没落  于:不变化了  郭:这是实话啊,也没有办法,我们很多演员、很多名家吧、很多大腕儿,没等学会就红了  于:咳  郭:所以说你让他扭回头再学也不现实  于:呵呵,他还不认头呢  郭:是不是,做为我们来说呢,两个小演员,不像媒体上把我们炒的这样  于:不是那样  郭:如何如何,艺术家了,多红了,什么大师了,胡说  于:咳  郭:每天我们都互相提醒,于谦,注意,你们两个不比别人强多少  于:当然了  郭:就是两个普通的演员  于:啊  郭:一个行业在一百年里边,说句良心话啊,一百年出一位艺术大师就了不得啦  于:行业就火了  郭:拿京剧来说  于:啊  作者:折翅的蝶舞2007-3-30 00:1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文本] 、于谦  郭:解放初期整个京剧界才两位大师  于:哪两位啊  郭:、周信芳  于:哦  郭:那是国家封的,马连良先生这么大能耐,才叫著名演员  于:是  郭:现如今艺术家是雨后春笋  于:全是了  郭:主要是因为这个名片管理制度不严格  于:咳  郭:我要说给我印个总统,他也给印  于:啊  郭:总统兼神父,都能印  于:嚯

好么,您还要精神物质一把抓  郭:哈哈哈哈

少说这个  于:呵呵呵  郭:就说这个意思,我们就是两个小演员,爱相声,愿意为相声做点有良心的事情  于:是  郭:但是还要感谢观众朋友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  于:对  郭:这十几年来,我们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于:恩  郭:也没得到我们同行的支持和鼓励  于:恩  郭:都是父老乡情、衣食父母们支持着我们走到今天  于:就是观众  郭:知道吗,一位观众强似一百位理论家呀  于:恩  郭:这是对我们实实在在有帮助的  于:就是这样  郭:我们也愿意把相声弄好,怎么办呢

多做功课  于:多学习  郭:多学习,无一日可以休息的  于:那是,老得学  郭:没事看看书啊  于:恩  郭:看看别的节目啊,跟别的艺术形式互相借鉴、沟通  于:吸取营养  郭:于老师这点做的很好  于:我也差着  郭:涉猎广泛  于:爱好多  郭:你说什么音乐会呀、交响乐、芭蕾舞,都看  于:愿意看这个  郭:前不久咱们这个“北辰芭蕾舞团”呐  于:北辰芭蕾舞团

  郭:拍了一个小天鹅  于:哦  郭:在勤俭桥那儿搭了一台  于:露天的  郭:啊,跳这舞蹈,于老师风尘仆仆赶过去看  于:哦  郭:买的前排VIP贵宾席  于:还VIP呐  郭:五块一张  于:哎呀  郭:咱看人花钱都眼晕呐  于:啊  郭:五块呀,买了两张  于:是  郭:躺那儿看  于:哎呀,行了行了行了  郭:咱也不懂得,为什么看芭蕾舞得躺着看呢

大家给解释一下啊  于:啊  郭:三个小时演出过去了,于老师眼睛通红通红的,找一大夫一看,“您看我这怎么回事

”大夫问明白了,“不要紧的,你这简单,下次再看这种演出,这三小时里边你抽空眨下眼”  于:啊,我这一场就没眨眼呐  郭:好这个,涉猎广泛呐  于:我这涉猎的还广泛呐  郭:多学学,多看看是有好处的  于:是吗  郭:就拿我们相声来说,传统节目一千多段  于:是  郭:经过我们演员这么多年的努力,还剩下一百多段  于:太努力了这是  郭:再努力就没有了  于:哈哈,是  郭:需要大伙好好的学习,千万别扔了  于:是  郭:说相声跟过日子是一样的  于:怎么还过日子  郭:今天买一冰箱,后天置一彩电  于:啊  郭:你不能今天卖个门,后天拆个窗户,那是败家子啊  于:那可不  郭:我们很多曲艺形式,现如今都听不到了  于:啊  郭:其实很可惜  于:都失传了吗  郭:天津还是不错的,你说京韵呐、西河呀、梅花啊、单弦啊,乐亭啊,还都有  于:还都保留着嘛  郭:到了别的城市,好多曲种都没有了  于:听不见唱了  郭:就拿北京来说,过去有一种北京的竹板书,现在没有人唱了  于:竹板书

  郭:失传了  于:哦  郭:打着七块竹板唱故事  于:哦,唱大书  郭:三列国啊,东西汉呐,这说着书,说差不多了,抄起板来,呱唧呱唧呱唧,唱  于:哦  郭:唱完了再说,好听之极  于:哦,什么味道的  郭:给大伙学学竹板书,各位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  于:那就没挑了,全愿意听了  郭:这些日子休息不好,嗓子不在家  于:哦  郭:我尽全力的唱,如果哪儿有个崩瓜掉字的,各位多做自我批评  于:咳

你唱错了,人家批评什么  郭:(唱)慢打毛竹,书又归了本正,打起我的竹板儿 ,书归正风。

  适才间,唱的本是半部残书前后七国段,  还有这两三段,没有把它交待清  哪里丢来,哪里找,我是哪里接着把它唱,  哪里头忘了,我就把它说来你们各位接着听,  奉敬在坐的众明公,因为热闹更好听。

  于:好,这是竹板书  郭:竹板书,没人唱了,包括北京过去有一种小凤调  于:小凤调

  郭:哎,小凤调,也叫北京的铁片大鼓。

  于:哎,这可好听。

  郭:挺好听  于:对对对  郭:(唱)春雨蛰春惊谷天,夏满芒夏二署相连,  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夏(这个)秋冬分为了四季,  清明(这个)佳节都把坟圆,  死去(的个)良家的女,儿孙祭奠,  苦命(这个)妓女何人把她可怜,哎嗨哎~~~~  于:好,哎呀,真是好听啊  郭:这段叫  于:有这么一段  郭:后来改了个名字  于:叫什么呢  郭:“劝于谦”  于:对,没有啊,没改过  郭:不承认了  于:这还能承认吗  郭:多好听啊,当年还有一种曲艺形式叫“莲花落”  于:哎,莲花落  郭:十不闲儿,莲花落  于:对  郭:最早“十不闲儿”是“十不闲儿”,“莲花落”是“莲花落”  于:分着的  郭:自打慈禧太后过生日,两者合二为一,搭着班一块演出  于:是  郭:拿十不闲儿来说,相声演员用的少  于:对  郭:我们过去开场演出,相声大会之前,先唱十不闲儿的  于:都唱这个  郭:福、禄、寿、喜这么四番,唱起来好听  于:恩,您唱唱  作者:折翅的蝶舞2007-3-30 00:10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文本] 、于谦  郭:(唱)福字儿添了来喜冲冲,  福缘善庆降瑞平,  福如东海长流水,  恨福来迟身穿大红。

斗斗个起斗起斗呛

  于:哎,对对对  郭:发四喜  于:哎,就是这个味儿  郭:莲花落现在也没有了  于:莲花落

  郭:啊,北京、河北地区过去唱这个的多  于:啊  郭:好听。

(唱)我做男儿汉志气刚,寻了一个老婆亚赛孙二娘,  站着比我高哎,坐着比我长,  脚也比我大呀,力气比我强,  打之骂之立下家法呀,舍死忘生我要管教婆娘。

  于:嘿,好  郭:莲花落。

  于:有点意思  郭:虽然说莲花落没有了,但是评剧和二人转都借鉴了莲花落的唱腔  于:哦,又前申的意思  郭:评剧在天津来说那是家喻户晓啊  于:都爱听  郭:天津、北京、包括东北,人们都爱听  于:嚯  郭:天津是评戏的窝子,多少好角儿都出在这儿  于:是  郭:我个人有这么一个认为  于:啊  郭:我认为评剧应该提倡演员的年轻化  于:怎么叫年轻化  郭:因为评剧更多是演这个才子佳人爱情方面的故事  于:风花雪月  郭:你说这个才子佳人岁数太大了演员扮出来不像  于:也不好看  郭:有一次我在咱们天津看戏  于:啊  郭:全本的  于:好戏呀  郭:扮演秦香莲这个演员得有七十多岁了  于:那么大岁数  郭:老艺术家,唱得真好啊  于:唱功好  郭:就是太胖了,顶我四个  于:嚯

那么胖啊  郭:这秦香莲这大脑袋  于:啊  郭:扮上戏,化完妆一瞧啊,跟似的  于:喝,有这么比的么  郭:坐的我旁边有一个天津的小伙子,说句话把我乐死了  于:怎么说的  郭:哎呀

好秦香莲啦  于:啊,呵呵  郭:这秦香莲都够口儿了  于:啊  郭:我要是陈世美,我泥嘛也不要他  于:哎呀,咳

没有这么说话的  郭:话糙理不糙  于:倒是  郭:年轻的扮出来,好看呐  于:哎  郭:生、旦、净、丑四门很齐全  于:对了  郭:最早不行,最早的时候这个评戏叫做“三小儿戏”  于:怎么叫“三小儿戏”  郭:小生,小旦,小丑  于:哦,全是小  郭:哎,小戏。

后来丰富了行当,特别的讲究  于:好听了  郭:我认为,评戏的小花脸是值得一提  于:小花脸  郭:在别的剧种里边,这个丑角啊,做为陪衬的人物  于:恩恩  郭:评剧里边他算主角儿  于:好听啊  郭:哎呦,好。

我曾经认过一个评剧的老师  于:哦,还拜过师  郭:七十多岁的老前辈,教过我评剧的小花脸  于:受的真传  郭:老先生真好,特别喜欢我  于:是啊  郭:我每天上家去学戏  于:哦  郭:后来老头跟我说了,说你这孩子太好了  于:哦  郭:我是真喜欢你呀,从明天开始啊  于:啊  郭:你就别来了,你再来我就弄死你,知道吗  于:啊

这是喜欢你吗  郭:他特别喜欢我  于:这不像啊,这个  郭:他就是因为上年纪人,比较封建  于:是啊  郭:封建,其实来说,咱们来说不叫事,我就是觉得老头对我好  于:什么事啊  郭:无以为报,我想跟他认门亲戚,他就不乐意了  于:什么亲戚  郭:我想当他姑爷  于:啊,看上人闺女啦  作者:折翅的蝶舞2007-3-30 00:11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文本]《杨乃武写状》 郭德纲、于谦  郭:他闺女特别喜欢我  于:那也不错啊  郭:他那个女婿反对呀  于:啊,人结婚啦  郭:我们可以给他挑唆的离了么  于:什么人性啊  郭:后来就没再去,但是跟老爷子学会了很多戏  于:哦  郭:评剧小花脸,既注重唱,又注重念  于:哦,唱、念  郭:哎,唱、念都要求很严谨  于:哦  郭:比如说有这么一出戏叫《杜十娘》  于:恩  郭:最后一折的时候叫“活捉孙富”  于:对  郭:小花脸扮演的孙富有一段唱腔,充分的体验出这个小花脸唱腔的好处  于:恩,这么着吧,您给唱一这段,怎么样  郭:喝,特别的好听啊  于:活捉孙富  郭:一唱起来是这个味儿的  于:来一段儿  郭:(唱)有孙富嗫呆呆独守灯光,心思思意念念杜十美娘,  貌似花、身若柳、飞雁落掌、羞花貌、沉鱼容,压倒了群芳,  为美人施巧计花银千两,打动她全仗这巧舌如簧,  不料想她不愿,将我来骂嚷,侠心女抱宝箱哎~投入长江啊,哎嗨哎嗨呀~  于:嘿嘿,好  郭:小花脸  于:真是好听  郭:唱的好,嘴里还得干净呢  于:得清楚啊  郭:啊,一个字一个字都得送的您耳朵里头  于:听不见不行  郭:包括评剧的小生,我认为也非常讲究  于:小生啊  郭:挺拔刚劲呐  于:不一个风格  郭:曾经有一次我认识的一个老演员  于:哦  郭:唱的小生我觉得就不太到位  于:怎么  郭:他松懈,比较松懈  于:哦  郭:唱着戏(唱)听谯楼打一更心发急躁,翻过来覆过去睡不安牢。

  听完他这唱清明节上坟我都不敢哭  于:怎么了  郭:我怕他说我学他  于:咳,太难听了  郭:所以说评剧啊,得把它研究到了家  于:是  郭:我认为这个评剧来说,比较适合演这个才子佳人、爱情生活方面的故事  于:哦  郭:不太适合唱这个重大历史题材的东西  于:哦,大事不善于表达  郭:尤其是国际题材的,不适合  于:国家大事啊  郭:曾经有一段时间有这么一个电影叫《列宁在1918》  于:哦,这好  郭:喝,电影演的火  于:对对对  郭:有一家小评剧团不上座儿  于:恩  郭:用评剧移植上演了《列宁在1918》  于:评戏的  郭:闹了很多的笑话  于:那怎么唱啊  郭:它用了很多老评剧的唱腔,后边还借鉴了河北梆子的旋律  于:什么味儿啊  郭:化妆可都一样  于:哦  郭:列宁粘一头套,穿着这个什么西装、马甲、背带裤啊  于:哦  郭:这俫着出来  于:哦,也这样  郭:一张嘴是老评戏  于:怎么唱的  郭:十月革命刚成功,国库紧张粮食空。

我-列宁,我命瓦西里去弄粮食,天到这般时分不见回来,你说这是咋着了涅

  于:耶喝,咳咳。

这什么味儿啊,这是  郭:思前想后让我放心不下呀~仑吨大大大大仓个啷才一来仓,大扑得仓  于:要唱  郭:(唱)列宁驾坐克里姆林宫  于:呵呵  郭:叫一声斯拉~~列夫  于:哎呀喝  郭:上前听分明  于:哦  郭:我命那瓦西里去把粮食弄  于:恩  郭:天到了这般时分,不见回程~  于:哎呀咳咳咳,还摆姿势呢  郭:后边上瓦西里,唱河北梆子间板  于:怎么唱  郭:八大仓才仓个咙咚咙咚里个儿咙地仓~  (唱)杀出了东宫啊,上彼得堡~~锵锵锵锵锵锵锵~嘟~仓咣才咣才咣才咣,抢出粮食好几包,忙向列宁去报告嗷~要这玩意有什么用啊  于:说的是呢,太难听了  作者:折翅的蝶舞2007-3-30 00:11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文本]《杨乃武写状》 郭德纲、于谦  郭:所以说我认为评剧还是好好唱自己的传统剧目  于:就是就是  郭:很多的对儿戏,我认为好  于:对儿戏

  郭:就是生、旦的对儿戏,比如说有这么一出叫《杨乃武与小白菜》  于:嘿  郭:这个戏是家喻户晓啊  于:名段儿  郭:好听,小生跟旦角,两个人较劲的戏  于:是啊  郭:其中有一场叫“背弟写状”,我认为是精华  于:怎么叫“背弟写状”  郭:杨乃武被屈含冤,在监狱里边,打算死,不告状了  于:呦  郭:姐姐杨淑英来了  于:啊  郭:你不告不行啊,写下状纸来,姐姐给你进北京城攒御状去  于:她去  郭:监狱里边没有桌子  于:啊  郭:姐姐趴在这儿,让兄弟在这后背上写这状纸  于:哎呀  郭:很让人感动啊  于:太伤心了  郭:特别的好听,杨乃武这有一大段间板转快板,好听  于:喝,再唱唱这段怎么样,间板转快板  郭:我是愿意唱,但是这点儿光唱不足以表达情绪  于:还要怎么办  郭:必须要做戏  于:哦,还要演戏  郭:这是两个人呐  于:进人物啊  郭:一个是杨乃武,一个是他姐姐杨淑英  于:哦哦哦  郭:我能唱杨乃武,谁来这杨淑英呢  于:您别看我,我倒是豁的出去,可是我不会呀  郭:这不要紧的,主要是听我  于:是  郭:你配合一下知道吗,你就一句词  于:什么词  郭:“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你这一说完了,我就赶紧拿起笔来连说带唱,就齐了  于:就听您的了  郭:特别简单  于:我就这么一句  郭:来,来一遍听听啊  于:还验一遍  郭:多新鲜呐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是这词儿吧  郭:没错,词对了啊,来,说一遍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你有点情绪,声音再高一点  于:哦哦,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你稍微的再高一点点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好多了,真聪明,你在高一丁点,不点点儿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这个姐姐是宫里出来的  于:太监呀,是怎么的  郭:叽嘹叽嘹的,这个啊  于:怎么,您让高点儿  郭:你还得在情绪上,稍微高一点就行  于:再高一点嘛

  郭:再高点  于:兄弟~我就算了吧,就这就更不是人声了这个  郭:行,也差不多了,我也歇过来了  于:咳,您要歇着,后台也能歇着  郭:就这一句,兄弟趴姐姐背上写,我这抄起笔来,镗镗镗镗镗,这点地儿,说实在的  于:主要听您的  郭:听这个  于:好,咱们开始  郭:来,这就开始了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趴呀  于:真趴呀  郭:多新鲜呐,做戏嘛。

说完这话“叭”你就扔那儿了,我可爱看这个了  于:你爱看像话嘛,我再摔个好歹的  郭:你趴桌子这就行啊  于:桌子上啊  郭:趴这就行  于:来啊  郭:多新鲜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趴桌子上不动)  郭:姐姐,你压着我那杆笔了  于:你早说好不好呢你  郭:忘这茬了,你知道吗  于:就这遍戏好,趴这了  郭:再来再来  于:啊  郭:再来再来再来  于:开始吗  郭:开始吧,大伙儿都等着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作者:折翅的蝶舞2007-3-30 00:1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文本]《杨乃武写状》 郭德纲、于谦  郭:仓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杨乃武打小,老师就说  于:你先等会儿,先等会儿吧。

别介绍剧情了行吗  郭:大伙都得知道这故事啊  于:全知道,这还趴着一位,您没明白吗  郭:把这茬忘了啊,都知道杨乃武了  于:太清楚了  郭:不用介绍了,来吧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仓

小白菜这人呐,漂亮  于:说小白菜

行了  郭:她要叫小苤咧,这完了,二冬瓜,这都看不得  于:有叫二冬瓜的吗  郭:小白菜,水灵,这东西  于:行了行了,人物也不用介绍了  郭:男女主人公都介绍完了  于:大家全了解了  郭:没有废话了  于:不说别的了  郭:这就开始  于:再来啊  郭:于老板您辛苦  于:哎,您甭管啦

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八大仓才仓个咙仓咙咚里个儿咙地仓~这人可也不错  于:你说我干嘛你,说我干嘛呀你,你唱不唱啊  郭:我怕你挑眼,你知道吗  于:我是不挑眼,我这腰都快折了  郭:小心眼儿,你知道吗  于:唱吧,唱不唱啊  郭:这就开始啦,没废话了,来  于:兄弟,你就趴姐姐背上写吧  郭:八大仓才仓个咙仓咙咚里个儿咙地仓~  (唱)提羊毫,写辩状,悲痛难忍。

锵锵锵锵锵锵锵~  江南郡、杭州府布满乌云,  我本是奉公守法一文举,刘锡彤官报私仇害良民,  边宝贤顾私情官官相护,巡抚堂俱都是顾利杀人,  胡瑞澜奉旨巡查江南郡,不知贪了多少银,  覆盆冤、千古恨,可怜我举家大小命难存,  冒死含冤求再审,要把这江南贪官风卷残云呐,  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大

仓仓大叭仓才~扑

  于:您这是杨乃武写状啊  郭:郭德纲杀猪  于:去你的吧

五个人5-7分钟小品剧本

颠倒话1:为了让大伙尽情地发笑,今天呢我跟大家做个游戏.2、你这游戏内容是什么呢

1:说一回颠倒话。

2:什么是颠倒话

1:就是我说一句话,另一个人把它颠倒过来说,意思还不能变。

2:你能举个例子吗

1:可以,比如说我一出台我就说,观众朋友们,您好

另一个人呢,就把它颠倒过来说。

2:那怎么说呢

1:您好,观众朋友们

2:这就叫颠倒话

1:就这意思。

2:那您就不用找另一个人。

1:哪位朋友愿意上台来

2:我就行

1:你呀

行啊。

刚擦那句话比较短,也比较简单,我们说一句长点儿的,复杂点儿的。

如果说不好,那就会出笑话。

2:出笑话的是别人,到我这多长多复杂的,都没问题。

1:你这话有点大了,2:到我这都节约着说呢

这游戏咱现在就开始。

来。

1:我是相声演员。

2:相声演员是我。

这一点问题都没有,来吧

1:我是相声演员。

2、相声演员是我。

1:现在我已经是登台了。

2:现在我已经是台灯了。

1:怎么样,第一个就没颠倒好。

2:这不是刚开始吗

1:那好,再来。

我是相声演员。

2:相声演员是我。

1:我认真表演。

2:我表演认真。

1:我说相声的时候我一丝不苟。

2、我说相声的时候不苟一丝(不够意思)。

1:不够意思你还说。

两回了

事不过三,再来。

我是相声演员。

2:相声演员是我。

1:我向在座的朋友们学习。

2:在座的朋友们向我学习。

1:我帮这大嫂抱小孩。

2:我帮着这小孩抱大嫂。

我抱得动么我。

1:我背着老头上医院。

2:我背着医院上老头。

不是人话

1:谁不是人话

2:我这不是人话。

1:当然啦

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张口就说,那可不成。

算了吧

还是把XX请上台来。

2:那可不成。

XX还不如我呢。

1:谁说她不如你。

2:刚才我是还没明白怎么回事。

从现在开始我注意了。

保证没问题。

1:没问题,那就来吧。

给你个台阶,再说个五好家庭内容的,你来颠倒。

颠倒好了就没事了。

颠倒的跟刚才一样,朋友们,怎么罚她呢

你不单要倒着给他鼓掌,你还得给她喝倒彩。

2:变本加厉了。

1:现在开始。

我们家是五好家庭。

2:五好家庭是我们家。

1:我孝顺我父母。

2:我父母我孝顺。

1:我爸最疼我妈。

2:我妈最疼我爸爸。

1:我是我爸爸的亲儿子。

2:我儿子是我亲爸爸。

1:去你的

求一个小品节目出处,4个男的,一个老板三个员工,跟业绩有关的内容。

找到了吗,我也想要这个,看过一次,忘了叫什么名了

短一点的相声台词

甲:听说你喜欢下象棋乙:没错甲:你爸爸也喜欢下象棋。

乙:是啊甲:可不,以前我老和你爸爸下棋。

乙:对甲:有一回我们俩下棋,我还剩一士,你爸爸还剩一象。

乙:那不和棋了吗

甲:是啊,依着我也是和棋,可你爸爸不干,非得接着下不可

乙:啊

那怎么下呀

甲:呵呵,你爸爸有主意。

乙:什么主意

甲:你爸爸说了“要不咱们士象都过河吧。

”乙:没听说过

甲:然后呢你爸爸的象就过河了,我的士也过河了,你爸爸就拿他的象象我,我就拿我的士士你爸爸。

你爸爸再象我,我再士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士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是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是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是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是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是你爸爸,你爸爸象我我是你爸爸。

乙:去你的吧

远安方言句子

湖北佬远安方言”  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国中部崛起的湖,不仅山美水美人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些方言更美。

地处鄂西的远安县方言,胜过美味佳肴,愿与大家同品共赏。

远安方言听起来语音甜美、节奏明快、抑扬顿挫、亲切巴实。

  远安话,系“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很早就在荆楚大地上广为流传,与南漳、保康、兴山、秭归、宜昌、长阳、五峰、夷陵、荆门、天门、钟祥等县市区是一个方言区。

一方水土养育了历代远安人,千百年来纯朴善良憨厚的远安人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也积淀了丰富优美的方言土语。

至今在民间流传的远安方言,你无论在哪里听到,就会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乡情和亲情,象春风温暖宜人,如美酒醇美甘甜,似相声风趣可笑。

  远安人说话让人听起来抑扬顿挫,语音中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譬如远安人说:  天气晴了,是“天道晴哒”;  河里的石头是“玛丽光”;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天上在晒杠”;  山峡里有了雾,是“起了罩子”;  天下阵雨,是“跑暴”。

  在人际交往方面,远安人特别注重礼貌待人,用语虽粗鲁而土气,但表述准确而厚重。

  如谢谢你,说成“难为你”;麻烦你,称之“糟蹋你”;开玩笑,叫做“可得性”。

  说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简明扼要和爱憎分明是远安方言的重要特点之一。

对于社会上不同的人,远安人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说:  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是“扬头子振角”;  说谎话的人,叫做“日百佬”;  胆大妄为的人是“野猫子食天”;  肮脏的人是“罗耸”;  不讲卫生的人是“塌洒”;  讨厌的人是“斜非”;  没能耐的人是“日股子”;  不可靠的人是“丫豁篓子”;  口吃的人是“结巴”:  言行轻浮的人是“张巴”。

  老实的人是“子本”。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流行的语言,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和时期性。

有些外来人听不懂远安话,还真需要一个本地人翻译,才知道说的是什么。

  请听一段远安人的对话:  甲:你结戏巴子哒

  乙:卡儿克弄克,还不是在打光棍。

  甲:总儿搞的

  乙:列儿的姑儿尕,都跑到城里头打工克哒。

  这几句是远安山村两个男子汉的对话,假如你没有本地人给你解释,那你就好比是个没有学过英语、日语却碰上了英国人和日本人一样,怎么也弄不清楚这几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翻译过来用普通话表述两个人的对话:  甲:你结媳妇了吗

  乙:到哪儿去找啊,还不是个单身汉。

  甲:是什么原因

  乙:这儿的姑娘,都进城打工去了。

  明白了这几句对话的意思,使人恍然大悟、忍俊不禁。

远安人千百年来把这些专用单词和地方读音保存流传到如今,是因为这些方言有其特殊的含义,表白准确、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远安人在汉字的声、韵、调的发音特点,反映了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声调从古演变而来的轨迹。

譬如远安人把“家jia”读成“嘎ga”;把“开kai始”读为“旮ga始”,其实在古汉语里它的读音就是现在远安方言的读音。

在当今很多公众活动中,有的主持人引用远安方言宣布:“演出(会议)现在‘旮ga始’”。

在观众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

  为了形容某一事物状态的强劲和剧烈,突出表述自身的一种感受,远安人喜欢用一些附加式的词缀来表达。

如用“神”后缀:  路面光滑“滑得表表神”;  吓得害怕“吓得跳跳神”;  噪声很大“吵得轰轰神”;  打得厉害“打得喊喊神”;  商场官场得意“走路甩甩神”;  脾气很大“搞得吼吼神”;  睡意很浓“瞌睡哒哒神”;“瞌睡倒倒神”;  河里涨水“洪水滚滚神”;  屋顶漏雨“流得豁豁神”。

  在很多单词重叠后加上“神”,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仍然被广大人民所常用。

因为它用于描写景物维妙维肖、抒发感情淋漓尽致,能做到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你若有兴趣研究一下远安方言的结构、功能及其历史发展,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奇珍异宝值得欣赏,其乐无穷。

在远安随处都可以听到,长辈和同辈们对于子女的乳名和学名,在称呼时都给予简化称之为“子”。

如陈志柱、张飞龙、李秀英等等,都在姓名第三个字之后加上了“子”,成了“柱娃子、龙娃子、英娃子”,也有的在“某子”前加上姓,便叫成“李英娃子”。

这是千百年来远安人传承下来的称呼习惯。

关于远安方言这种现象,中国著名作家远安人映泉先生在他《沮出荆山》一书中、以及远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远安县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表述。

  但为什么千百年来远安人喜欢用附加“子”来状物抒情呢

利用闲暇时间,我仔细研究远安方言中的这种现象发现,实际上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习惯用附加“子”这种称呼方式。

古代人们用“子”是表达对男子或师长的美称或尊称。

  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姓孔名丘、字仲尼。

人们尊敬崇拜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其姓后加上“子”,敬称为“孔子”。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子、荀子”等等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被人们这样称呼。

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被人民群众尊称为“屈子”。

秭归县,被称为“屈子故里”。

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屈子精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历代人们沿用姓氏附加“子”这种方式,更加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的区域和对象,来表达同辈敬重对方,长辈敬爱子女之情和望子成龙之意。

人们把旅居在国外的人称之为“海外游子”。

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爱惜生命,人们把身体各部位叫成“脑子、鼻子、脖子、肚子、肝子、肠子、腰子、腿子、倒拐子、磕脐包子、脚丫子”等。

把住宅和工具叫“房子、窗子、桌子、椅子、砵钵子、筷子、杯子”等。

人们叫“猫子、狗子、鹰子、鸽子”是对自己喂养的宠物的爱称。

把喂养的畜禽叫“猪子、鸡子、马子、羊子、兔子”等,把种植的庄稼叫“麦子、稻子、豆子”等,人们希望年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在远安方言中,从社会到自然都用词缀“子”来状物抒情的例子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其意义就不难理解了,这叫做“爱屋及乌”吧

  汉代扬雄著有《方言》一书,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方言词典,被誉为中国方言史上第一部“悬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十多个民族大融合而成的,各地方言经过历史长河的陶冶,汇聚成中华民族文化语言精髓至今仍光彩夺目。

远安方言延续楚地文化,传承了伟大的博爱精神,是中华民族血脉之根,这些方言是延续千百年的民间文化“瑰宝”。

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研究这些地方方言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才具有民族特色,远安这些方言的存在和流传,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和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发衰。

”唐朝贺知章这首诗中的“乡音”指的就是地方方言。

一个人你无论走到哪里,即使在梦中,听见乡音也会发出笑声。

听到乡音会倍感亲切,可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生长的地方是故乡,故乡是生命之源,乡音是生存之魂,使人终生难忘。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