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剧本台词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剧本台词

时间:2020-05-12 00:17

老三国演义赤壁之战39集的台词

我的话,更想要合肥之战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段落摘抄

赤之战简介:东安十三年(公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概括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内容。

麻烦了。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大概100字—150字左右

公元208年,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因魏军不战,孔明、周瑜火攻。

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

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魏军逃跑。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

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先长江水战挫败曹军,紧接着在乌林火攻,曹操败走华容,引军北还,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而曹操失去统一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拉开。

这次战役也是对后汉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以赤壁之战为例 ,谈谈 三国演义 中的战争描写的特色

《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它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以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为参考,通过演绎、虚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公元184—280年,从汉末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该书描写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从镇压黄巾起义,到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大小战斗,此起彼伏,不计其数。

其中有名的、对那段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战争,不下数十起,《三国演义》对此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而浓墨重彩描绘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三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而其中又以赤壁之战描写得最为出色、壮观,最能体现《三国演义》的战争叙事策略。

一、 注重戏剧性和悬念感的营造注重戏剧性和悬念感的营造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共同特点,而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石。

同时,这次战役又是《三国演义》中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种力量对比的逆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三国演义》在赤壁之战的叙事中又把这种戏剧性和悬念感发挥到了极致,使人们感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

在一个个关键性的时刻,往往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物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往往会使事情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三国演义》不论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还是在叙事语言的运用上,都有意强化了这种戏剧性和悬念感,使整个叙事迭宕起伏、充满魅力。

如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战一开局,曹操亲率83万大军逼近东吴,发檄文讨伐孙权。

孙权手下众谋士都惧怕曹操兵多将广,难以抵敌,力劝孙权投降。

只有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诸葛亮为了促使孙权与曹操对抗,自己从中取利,在鲁肃的引荐下来到东吴。

诸葛亮先是舌战群儒,接着又为孙权分析了曹操的真实兵力和刘备的实力,劝说孙权联刘抗曹。

孙权虽从心底里不愿降曹,但由于曹操兵力太强,东吴内部重臣投降派人数较多、影响较大。

是战是降,孙权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这时吴国太出现了,吴国太仅一句:“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

”,就使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时,叙事戛然而止,一句“追思国母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引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一句“毕竟说着甚的,且听下回分解”,留下悬念引起下文,勾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在赤壁之战中,类似的情况是很多的。

仅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一回中,就安排了几处有强烈戏剧性和悬念感的叙事,使整个故事显得色彩斑斓、精彩生动。

第一处是曹操被火烧赤壁,又被东吴将士杀得抱头鼠窜。

曹操在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见没什么动静,就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大家问他为什么大笑,他说,我是笑无谋,诸葛亮少智。

如果预先在这里埋伏下一支军队,我们可怎么办呢

曹操的话还没有说完,戏剧性的场面就出现了:两边鼓声雷动,火光冲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掉下马来,原来这里埋伏着《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常胜将军赵子龙。

曹操在众将的奋力保护下摆脱赵云,冒雨逃到葫芦口。

这时,曹军人困马乏,有的甚至倒在路上站不起来。

曹操以为这里没有伏兵,又仰面大笑。

说诸葛亮、周瑜就是智谋不足,如果是我用兵,在这里也埋伏一支军队,以逸待劳,我们即使能逃脱性命,也不免重伤。

可是,正说着,前后军一齐发喊,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猛将张飞,圆睁环眼横矛立马,挡住了去路。

经过葫芦口与张飞的恶战,曹操众将都已受伤,曹操取小路冒雨向华容道进发,路上坑堑内积水不流,军士不能前进。

曹操令军士们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军土有因困、饥饿而倒地的,曹操就让人马踩着过去。

到了华容道,曹操身边只剩下300来人。

这时,曹操又在马上扬鞭大笑,说如果这里也有一支军队,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话还没说完,又出现了一个戏剧性场面:关云长提青龙刀,骑赤兔马,带领五百校刀手,拦住了去路。

要不是关云长念及曹操旧情,放了曹操,三国的历史在此就要改写。

不光曹操遇到敌手赵云、张飞、关云长,就是遇到自己的部属曹仁,小说也写得惊心动魄,充满戏剧性。

当曹操摆脱华容道之难,逃到南郡时,曹操身边只剩下二十七个骑兵了。

这时又有一簇人马拦路,曹操大惊,说,这下完了,没想到遇见的却是来救驾的曹仁军马。

象这样的戏剧性叙事和悬念,在赤壁之战中比比皆是,在整个《三国演义》中也是随处可见。

而正是这种戏剧性和悬念感,使场场战斗扑朔迷离,使整部小说光彩独具,成为光照千秋的古代战争小说的典范。

二、 注重描写战争谋略和谋士们的活动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意思是说,老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历炼,在生活阅历增长的同时,也会变得圆猾世故,如果再看《三国演义》,会变得更加老奸巨猾。

而年轻人本来就年轻气盛,如果看《水浒传》,会变得更加粗鲁。

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们且不去管它,但《三国演义》的叙事注重战争谋略和谋士们的活动,确是不争的事实。

整个《三国演义》描述的三国时代的战争史,实际上是三国时代谋士们斗智斗勇的历史。

《三国演义》的战争叙事,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印象:战争的胜负,虽不能说与武将的武功和军士的苦战无关,但与谋士们的计谋比起来,武功和苦战显然退居其次。

特别是在赤壁之战中,贯穿全篇的几乎都是智力的较量和计谋的较量。

曹刘孙三方的重要智谋人物,纷纷出场,或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或在这场战争中怡笑大方。

就连身在曹营不发一言的徐庶,也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并从庞统处讨得了脱身之计。

通过这种战争谋略的较量的铺陈,作品完成了对《三国演义》中两个最重要的智谋人物的塑造。

中国古代的历史战争小说,习惯于造神。

《封神榜》塑造了一个智慧之神姜子牙,但他是天上的神,来到了人间,因而无所不能。

《三国演义》造出了两个神:一个是智慧之神诸葛亮,一个是忠义之神关云长。

它们是地上的神,至今仍活在人间。

赤壁之战塑造的主要是智慧之神诸葛亮。

本来,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主要是曹操和孙权,智力较量的双方主角应该是曹操和周瑜。

但《三国演义》把谋略较量的双方换了位,变成了诸葛亮和周瑜。

这样,诸葛亮既要和曹操斗智,又要和周瑜斗智,但无论跟谁斗,诸葛亮准是赢,总是计高一筹。

周瑜也是既要和曹操斗智,又要和诸葛亮斗智,但跟曹操斗智时周瑜总赢,而跟诸葛亮斗智时却总输。

周瑜跟曹操斗智的计谋,诸葛亮又总能识别。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战二袁、斗吕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迅速崛起,其智谋无人能比。

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以数十倍于周瑜的兵力,被周瑜杀得狼狈逃窜。

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坐收渔利,不费举手之劳,就占领了南郡、荆州、襄阳、桂阳、武陵、长沙。

这样,诸葛亮、周瑜和曹操以及其他智谋之士的智谋之高下便很清楚地分辩出来了。

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在赤壁之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巧取南郡、荆襄,等等,小说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并通过曹孙刘三方其它谋士的活动,映衬突出了诸葛亮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慧。

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的叙事,以突出曹孙刘三方谋略为中心,重点在于突出诸葛亮的智谋。

我们甚至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的叙事,主要的不是为了再现这场著名战役,而是为了神化诸葛亮。

本着这样的原则,小说重点突出战争谋略和谋士们的活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叙事策略。

这种叙事策略,作者不仅运用于赤壁之战,而且推广运用到《三国演义》全书。

三、 注重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画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战争为珍珠串起来的熠熠发光的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事件复杂,人物众多,可以说历史的天空群星灿烂。

但如何使这么多人物活起来,小说的作者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赤壁之战中,小说对各个人物的心理描写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在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中,孙权安排诸葛亮先见江东英俊,是想借机煞一煞诸葛亮和刘备的威风。

而对于张昭的发难,诸葛亮想,张昭是孙权手下的第一个谋士,如果不先难倒他,将很难说服孙权。

在诸葛亮见孙权以前,鲁肃曾经多次嘱咐诸葛亮,见了孙权,千万不要说曹操兵多。

但诸葛亮见了孙权后,看见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就想孙权相貌非常,只能用激将法。

因而,见了孙权后,诸葛亮不仅不说曹操兵少,反而夸大曹操兵力,说曹操军队起码有150万,建议孙权投降曹操,激起孙权逆反心理,取得了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的目的。

这些心理描写的展示,使诸葛亮、张昭、鲁肃、孙权等众多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

对于诸葛亮和周瑜的心理,赤壁之战中描写得多而典型,同时在心理描写中体现着两个智谋人物的谋略较量。

在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周瑜给孙权分析了曹操军队远来征战的不利之处,说服孙权同意了自己带兵抗曹。

周瑜以为万事大吉,诸葛亮却认为孙权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建议周瑜用曹军人数来为孙权分析曹操的实力。

周瑜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给孙权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兵力和战斗力,坚定了孙权与曹操决战的信心。

周瑜想:诸葛亮早已料到孙权的想法,计谋比我还高,将来一定是江东的祸患,不如趁早杀掉他,深刻揭示出周瑜防孔明杀孔明的心理。

又如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周瑜因打败了曹将焦触、张南的进攻,正站在山顶志得意满地观望曹军水寨,设想火烧曹营的美好景象。

然一阵西北风,刮到周瑜心口的痛处。

周瑜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诸葛亮知道后,专程来看周瑜。

当诸葛亮告诉周瑜,他的病因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周瑜大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早已知道我的心事,我只能以实情告他,求他助我一臂之力。

性格刻画也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性格刻画的成功是其重要的原因。

在赤壁之战中,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不论是主帅还是谋士,不管他们出场次数多少,都以典型的性格特征树立于《三国演义》的人物画廊之中。

当然,性格刻画最突出的还是周瑜、鲁肃和诸葛亮。

周瑜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在与诸葛亮的斗智中,周瑜每每不能胜过诸葛亮,常常想要杀掉诸葛亮,但终被诸葛亮气死,死前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在小说的叙事中,周瑜心胸狭窄的弱点展示得非常充分,杀诸葛亮的心情也表现的非常急切。

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嫉贤妒能,容不下诸葛亮。

而是周瑜站在东吴的立场上,不能容忍诸葛亮为刘备所用,只希望诸葛亮为孙权所用。

他曾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游说诸葛亮,意在使其辅佐孙权,但没有成功。

站在东吴和周瑜的立场上来看,他杀诸葛亮的心情和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从孙刘联合抗曹的角度来说,他杀诸葛亮确实是不合适的和不明智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伟大的战术家而非伟大的战略家。

与周瑜相反,鲁肃的性格特征是老实、憨厚,对于周瑜和诸葛亮的计谋,常常不能识破。

但鲁肃是孙刘联合的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孙刘之间的联系常常由他来进行。

所以,从全局的观点来看,鲁肃要比周瑜棋高一着,不愧为三国时代伟大的战略家和外交家。

诸葛亮是赤壁之战表现的重点,对他的塑造是要创造一个无所不能的完人。

所以《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性格的塑造,是要表现他综合周瑜、鲁肃及其他智谋之士之长而超过之。

因而,作者把诸葛亮塑造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创意者、推动者和执行者。

他有远大的目光,能对战争的进程和重要关节点作出准确的判断。

他深知,孙刘联合抗曹是孙刘摆脱当时大难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为了孙刘联合的成功,他表现了极大的忍耐,不仅不对周瑜谋害他进行报复,而且在周瑜需要的任何时候都能给周瑜以实质性的帮助。

同时作者采用移花接木或凭空杜撰的手法,把三国时期甚至是其他时代其他谋士的一些计谋放在了他的名下,还给他编造了一些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的故事,力求将其刻画成当时最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家和外交家。

从现在看来,赤壁之战不仅达到了这个目的,还大大提高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了光彩夺目的古典文学名著。

四、 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少而简约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最著名、规模最大、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全局性的重大战役,要使弱的一方战胜强的一方,战争之艰苦、战斗之频繁是可想而知的,绝不可能简单的一战而定胜负。

而《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真正战斗场面的描写并不多,而且描述得也十分简约。

从曹操下战书赤壁之战开始到火烧赤壁曹操大败,从华容道逃跑,总共有8回的篇幅。

而真正描写战斗的场面却只有三处,也写得非常简洁。

第一处是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周瑜请刘备到都督府议事,想乘机杀掉刘备,不料刘备身边有关云长寸步不离,无法动手,致使计划落空。

正在气恼的时候,曹操派人给周瑜送来了信,上写“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周瑜气不打一处来,连信也没看,就将信扯碎,斩掉了来使。

曹操知道后,十分愤怒,就以蔡瑁、张允等荆州降将为前部,自带后军,催督战船,向三江口杀来。

这时,东吴船只也蔽江而来,一场恶战开始了。

只见东吴船上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声叫喊:“吾乃甘宁也

谁敢来与我决战

”蔡瑁命令其弟蔡熏与甘宁接战,被甘宁一箭射死。

东吴战船在水上横冲直撞,曹军抵挡不住,周瑜大胜而归。

小说只用了短短的一小段,就不仅写出了这次战斗的气势,曹军失败的原因,而且塑造了大将甘宁的威武形象,真可谓惜墨如金,字字珠玑。

赤壁之战的第二次战斗,是第四十八回的锁战船北军用武。

曹操军队不习惯乘船打仗,正在曹操发愁之际,庞统巧献连环计使曹操的大船连在了一起。

曹操收得的袁绍手下旧将焦触、张南不服,为显示北军也能乘船打仗,自报奋勇,带领500军兵、20只小船向东吴水寨杀来。

焦触船先到,被东吴大将韩当手起一枪刺死。

张南随后大叫赶来。

又被东吴大将周泰接住,在两船相离七八尺时,周泰飞身一跃,跳到张南船上,手起刀落,砍死张南。

曹军大败而归。

这一段战斗场面的文字也极其简约,却把东吴大将韩当、周泰描写得活灵活现,战斗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不愧为中国古代小说战斗场面描写的精典之作。

赤壁之战的最终决战的战斗场面,是第四十九回三江口周瑜纵火的最后两段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的前三段,总共不足两页。

叙述了从黄盖诈降船乘风靠近曹操船只,到火借风势火烧赤壁的壮观场面。

并且还很简单明了地刻画了周瑜、黄盖、韩当、甘宁等东吴将帅的形象和曹操与程昱、文聘、张辽、徐晃等文臣武将的形象。

其中黄盖诈降、火烧赤壁的一段写得起伏迭宕,气势如虹,小说是这样写的: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

”操凭高望之。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

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

”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

”来船渐进。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

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

”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

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

”众军齐喝:“快下了篷

”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船上大乱,各自奔回。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江,漫天彻地。

多么优美精练的文字,多么潇洒简约的叙事,短短几百字,火烧赤壁的环境氛围、作战过程和精彩场面已跃然眼底。

后面的一些战斗场面,只是孙刘人马追捉曹操的一些细节,也相当形象生动、简单明了。

一场光照千秋的重大战役的战争场面,竟用如此短的文字描述,并且人们不感到短缺和遗憾,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战争叙事艺术之高超。

赤壁之战的叙事策略,是《三国演义》战争叙事策略的缩影。

《三国演义》中其它战争的叙事策略,与赤壁之战的叙事策略基本相同。

这使《三国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也奠定了其在战争叙事方面的独特地位,这也为《三国演义》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铺平了道路。

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1:交战双方2:结果3:影响

赤壁之战1、交战双方:孙权、刘备联军、曹军2、结果: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3、影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

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但仍旧占据着南阳、南郡二郡(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置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刘备则开始挥军向长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发起进攻,孙权则命令周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县。

简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内容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