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翻译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信息价值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果译者不了解影片的内容,只是根据看到的英文片名来译,这样译名就会偏离原片内容,是翻译片名中最严重的错误。
为了更好的把电影的内容传达出来,就要求电影在译名上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
2、文化价值原则电影的片名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在片名翻译中体现着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译者要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3、商业价值原则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
电影要追求票房,没有高的票房就不能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译者要充分把握语言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译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片名,引起心理共鸣,激发观看欲望。
4、审美价值原则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究语言的精炼,选词时注意音、意俱美,达意传神,要求译者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心态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形式传达影片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英语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中国的翻译标准: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彦琮的“十条八备”,玄奘的“五不翻”,赞宁的译经“六例”,马建忠的“善译”,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形似、神似”说钱种书的“化境”说,许渊冲先生则从诗学的视角提出“意美、形美、音美”的翻译标准(具体内容你可以具体查一下)国外的以奈达的翻译理论最具代表性,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也提出了三条翻译原则:一是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上来;二是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而且要保全原作的真实;三是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利自如。
在翻译学领域,研究者提出不少翻译的原则,对翻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然而,针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却不多,导致片名翻译不统一局面的出现。
以现有的翻译原则为基础,再把电影作品自身的特殊性考虑进来,英文电影作品片名应遵循七个翻译原则:开门见山原则、音意结合原则、一见钟情原则、内容等价原则、文化体现原则、审美体现原则、票房效应原则,以期对英文电影作品片名的汉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电影字幕翻译特点与原则
摘要:对于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以及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和具体的解释。
多视角,多方面全面的分析。
以期为当代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提供些许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原则作者简介:樊璐(1992.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一、电影字幕文学性电影语言多是以独白或对白形式出现,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大众娱乐方式。
中国电影字幕一般都是中英双语,无论是中国电影英译还是英文电影中译,字幕翻译都已经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
字幕,虽然是配合画面出现的,不过其语言仍是经过特定的艺术分析勾画出来的,并不是市井的纯口语。
而且大量的电影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
其中的对白也是在巧妙地构思之下谨慎的选择出来的。
因此字幕的文学性不容忽视。
在电影影响力如此大的今天,也应该运用分析文学翻译的某些方法和途径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进行探究。
字幕具有文学特性,又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不仅要讨论字幕翻译的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更要找到其特殊性,对比差异。
为字幕翻译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翻译原则
市场原则
我觉得当今翻译要同时兼顾翻译原则和市场原则,当然翻译的职业道德和力争翻出原意是前提。
经商靠的是诚信,如果一个公司靠欺骗客户过日子,那么这个公司不会长久的;反过来说,是的,你有很高的翻译天赋和知识功底,但没有市场,如果体现出你的价值呢
故而,两者必须兼顾。
在不违反翻译原则的前提下能适合用户的口味,翻译出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这才是翻译的最高境界
这句英文怎么翻译呢:我们将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保证您所购的作品物有所值,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谢谢~~
WE assured you the worthwhile goods you had brought by the principle of better short of something than too much of something.It's our common object.
莎士比亚的作品哪个翻译的更好
莎士比亚剧本汉译版本中最主要的有四个翻译家,分别是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和施咸荣。
他们四个翻译大家的译文风格和主要成就简述如下:1. 朱生豪译文色彩明亮,声韵和谐,主要以散文文体翻译,但是原句使用韵文的地方也用文言韵文译出。
他翻译莎剧所遵原则如下:“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
”朱译面世后,好评如潮。
王元化曾说:“朱译在传神达旨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不仅优美流畅,而且在韵味、音调、气势、节奏种种行文微妙处,莫不令人击节赞赏,是我读到莎剧中译得最好的译文,迄今尚无出其右者。
”2. 梁实秋从1930年着手翻译莎剧,直到1967年才译竣并出版(戏剧37卷,诗歌3卷)。
梁实秋翻译莎剧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忠于原文,虽不能逐字翻译,至少尽可能逐句翻译,绝不删略原文如某些时人之所为,同时尽可能保留莎氏的标点。
”在翻译莎士比亚时,他经过大量的“爬梳剖析”,最终选定未经任何增删的牛津版本作为原文材料,还广泛阅读了许多莎剧专家的大量注释,作细致的比较鉴别,尽量使译作与原作保持一致。
3.卞之琳先生认为莎剧本身是一种诗体,所以作为诗人的他采取以诗译诗的策略。
卞之琳认为,莎剧既然是诗剧,译文也要还其诗剧的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保持原作的面貌,以复制出同样或相似的效果。
4. 施咸荣是我国第一部中文版的主要编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计划出版此书,他负责主持、组织及审定工作,后由于“文革”而被迫中断。
文革结束后,他继续从事这一工作。
经过长期努力,多卷本终于在1981年问世,这套书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作家陈建功在谈及此书时曾说,“施先生编辑的那套《莎士比亚全集》曾伴随我度过了枯燥苦闷的青年时代,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套我爱不释手的书原来竟也融汇了先生无数的心血。
”
歌曲翻译有哪些原则
草婴:肖洛霍夫是继承托尔最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写实中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文汇报:在肖洛霍夫被定为“苏联修正主义文艺鼻祖”后,您被定为这个鼻祖在中国的“吹鼓、“代理人”。
但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后,您为什么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
草婴:我曾多次讲过我凭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工作。
我的回答就是凭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良知是心,是脑,是眼,是脊梁骨,是胆。
”是良心,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要是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可以做。
“脑”是头脑,不论什么事,什么问题,都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判断,也就是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眼”是经常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会,观察人民的生活,不能只听媒体的介绍,也就是要随时分清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
“脊梁骨”是人活在世上总要挺直脊梁,不能见到权贵,受到压迫,就弯腰曲背,遇到大风就随风摇摆。
“胆”是勇气,人如果没有胆量,往往什么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原则是什么
我国著作权法从保护作者权利的角度出发,对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进行了规定。
一、受托人和委托人可以自行约定著作权的归属。
这一方面是尊重作者也即受托人的意愿,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委托人有效的使用作品。
但是,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其归属的仅限于著作财产权,而不包括著作人身权。
著作人身权只能属于受托人。
二、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法律规定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这是因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创作完成作品,是委托作品的作者。
基于保护作者、鼓励创作的立法目的,在无约定的情况下,著作权应当被赋予受托人。
当然,受托人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受到如下的限制: (1)受托人应当按照约定将委托作品提供给委托人使用。
委托人有权在约定的范围内使用。
如果没有约定使用范围,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
现实中,有些艺术摄影企业为了垄断顾客日后的加印照片生意,借口对顾客的艺术照有著作权,拒绝履行上述义务,扣留照片的底片。
对这种行为,顾客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
(2)受托人行使著作权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妨碍委托人的正当使用。
比如受托人接受委托设计商标标识后,不论委托人是否将该商标注册,都不得再以侵犯发表权为由阻止委托人在其商品、服务上使用该标识,也不得许可委托人的竞争对手使用该标识。
翻译目的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摘要:当今社会,影视作品广为普及,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翻译方式,也日益重要。
然而,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已无法适应其复杂性和特殊要求。
目的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也为字幕翻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字幕翻译;翻译策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外国影视剧作为大众娱乐的重要形式,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今译制片受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献作品受众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
这种情况使影视字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其研究势在必行。
字幕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但字幕翻译又是一种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艺术,不同于单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学体裁,因此它就成为了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领域”。
“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对于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1翻译目的论含义及原则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由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和Reiss创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