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青冢向黄昏的上一句
宁死不俗——总体来说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不屑于庸脂俗粉(这里是一个代指),作者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故而宁可死去,坟向黄昏也不从众趋俗。
望采纳。
斜阳落尽枯草处,依旧青冢向黄昏
求对上这两句诗的前两句,本人想不出来了,谢谢谢谢
皓月升腾云端间,何处故人尽天涯。
一去紫台连塑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两句诗中指的是历史上何人何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叹王昭君对汉朝的贡献及王昭君的思乡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什么意思啊
出自哪啊
意思是王昭君离开皇宫嫁到朔漠,死后只留坟墓望着家乡。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下面个描写的是谁: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李白写明月的诗句
很明显 昭君出塞连朔漠,昭君出塞嫁到大漠了 ,最后死在了大漠,只流下孤坟对这自己的家乡具体去看赵君出塞的故事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有没有对比的手法
意思: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
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
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说得很对。
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
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
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