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台词给发一下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
”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低头不语。
古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
”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权曰:“何以言之
”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权曰:“在此乎
”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
昔高皇数败于,而垓下成功,此非之良谋乎
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知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
”孔明视之,乃虞翻也。
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
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
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虞翻不能对。
主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孔明视之,乃步骘也。
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
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综曰:“公言差矣。
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
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
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不足与语
请勿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
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
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
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
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
古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严酸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斋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
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
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
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
”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
公事未毕,不敢及私。
望兄见谅。
”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
”说罢自去。
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
”孔明点头应诺。
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
施礼毕,赐孔明坐。
众文武分两行而立。
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
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
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
”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
”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
”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
”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
”权曰:“曹兵共有多少
”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权曰:“莫非诈乎
”孔明曰:“非诈也。
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
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
”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
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
”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
”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
”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
”权曰:“愿闻高论。
”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权未及答。
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
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
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
”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
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
”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
”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
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
”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
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
”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
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
”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
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
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
”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
”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知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
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
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惟将军裁之。
”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
吾意已决,更无他疑。
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
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
”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
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
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孙权只低头不语。
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
”孙权沉吟未决。
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
原主公勿听也。
”孙权尚在沉吟。
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
”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
”肃乃退出。
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
”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
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
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
”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
”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
正是:追思国母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
主
三国朱葛亮舌战群儒好词好句
鲁肃、孔明在舟中共话猛省:“孔明舌辩之士,去到,犹恐惹起刀兵。
则可,倘败则归罪于我
”寻思半晌,与孔明曰:“先生如见吴侯,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若问操欲下江东否,只言不知。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鲁肃连嘱数番。
孔明冷笑。
船已到岸,肃请孔明于驿中安歇已定。
肃来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听知鲁肃到,急召而问曰:“子敬,荆州体探事情若何
”肃曰:“未知虚实。
”权曰:“所干何事
”肃曰:“别有商议。
”权将曹操檄文以示肃曰:操近承帝命,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大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汉土,永结盟好。
相见再期,早宜回报。
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虎豹也。
今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水军,艨艟斗舰,动以千数,浮以沿江,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与我共之矣
其势如山岳,不敢迎之。
以愚之计,不如降之,以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甚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等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权起更衣,肃随于宇下。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
”肃曰:“却才众人之意,专误将军,不足以图大事。
众皆可降曹耳,如将军必不可也。
”权曰:“何也
”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为操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政不失州郡也。
将军降曹操,欲安所归乎
官不过封候而已,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十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为自己,不可用也。
将军详之,早定大事。
”权叹曰:“诸人议论,甚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保全之计,其意须要已定。
曹操新得袁绍,近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与以敌。
”肃曰:“肃渡江而到当阳,已闻刘豫州军败;次至江夏相见,特问其虚实。
有一人深知前故,特引到此,主公试问之。
”权曰:“是何人
”肃曰:“诸葛瑾之弟,诸葛亮也。
”权曰:“莫非卧龙光生否
”肃曰:“是也,见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俺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次日早,请孔明来见。
肃又嘱曰:“如见吴侯,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孔明曰:“亮自见机而变,不误于公。
”鲁肃引孔明至幕下视之,见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料众谋士俱在,教肃引领,从头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席。
张昭等见孔明飘飘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云之志。
张昭等料孔明来下说东吴,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也。
久闻先生归于隆中,躬耕陇亩,以乐天真,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暗思:“这人言语挑我。
”遂应答之:“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而听高论,豫州‘如鱼得水’,每欲席卷荆州、襄。
今一旦以属曹公,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的孙权
”遂答昭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吾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献国投降,致使曹操得其猖撅。
今豫州兵屯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先生言行相违也。
圣人有云:‘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先生自比于管仲、乐毅,愚自幼酷视《春秋》,深慕二公之为人。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纠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
此二人者,可谓济世之才,古今之豪杰也。
今曹橾横行于中国,擅行征伐,动无不克,有顺其欲者,从而慰之;不顺其欲者,从而伐之。
宣言曰:‘吾奉天子明诏,诛反讨逆。
’因此海宇振动,英雄宾服。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与生灵兴利除害,此所谓‘达则兼善于天下’。
且玄德公未见先生之时,尚且纵横寰宇,据守城池;今见先生,人皆仰面望之,虽三只之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故旧大臣,山林隐迹之士,皆拭目而待;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之于衽席之上,何其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玄德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汉室。
先生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近闻玄德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有烧眉之急。
此是自得先生以来,反不如其初也。
岂有管仲、乐毅万分之一哉
先生幸勿以愚直而怪之
”孔明昂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之识哉
古人有云:‘善人为邦百季,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且以世俗病人论之:夫病疾之极,当以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暂回,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拔去,人得全生也。
汝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之以猛药硬食,欲求安者,诚为难矣。
以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于刘表,军不满千,将惟关、张、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非险要之地,豫州借此容身,正如病势尪赢之极也。
夫以兵甲不完,城郭不坚,军不经练,粮不继日,守之则坐而待死,如以金玉弃沟壑耳。
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候惇、曹仁等辈闻吾之名,心胆皆裂,虽管仲复生,乐毅不死,安可及我哉
刘琮投降,豫州不知;亮常数言,豫州不忍乘乱夺人基业,此大义也,故不为之。
当阳大败,豫州见有十数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义也,兵书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常事也,焉有必胜之理乎
昔楚项羽数胜高皇,垓下一战成功,此是韩信之良谋。
且信久事高皇,未常累胜。
国家之大计,社稷之安危,自有主谋,非彼夸辩之徒,虚誉妄人耳;坐议立谈,谁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取笑耶
子布莫怪口直
”只这一篇词,唬得张昭并无一言。
忽于坐间又一人,高言而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何如
”孔明视之,乃是从事会稽余姚人虞仲翔。
孔明应声答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军无纪律,将无谋略,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大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犹言不惧,此真‘掩耳偷铃’也
孔明曰:“岂不闻兵法云:‘信兵实战。
’吾主刘豫州有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暴残之众耳
退守夏口,待其时也。
今汝江东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何其太懦也
若此论之,刘豫州实不惧曹贼耳
”虞翻不能对。
坐上又一人应声而问曰:“孔明效苏秦、张仪掉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江东也。
”孔明视之,乃临淮淮阴人步子山。
孔明曰:“君知苏秦、张仪乃舌辩之士,不知苏秦、张仪乃豪杰之辈也。
苏秦佩六国之玺绶,张仪二次相秦,皆有匡扶社稷之机,补完天地之手,非比守株待兔、畏刀避剑之人耳。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犹豫不决,敢望于苏秦、张仪乎
”步骘不能对。
忽坐上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之,乃沛郡竹邑薛敬文。
孔明应声曰:“曹操乃汉贼耳
”综曰:“公言差矣。
子闻古人云:‘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故尧以天下禅于舜,舜以天下禅于禹。
其后成汤放桀,武王伐纣,列国相吞,汉承秦业以及乎今,天数以终于此。
今曹公遂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惟豫州不识天时而欲争之,正是以卵击石,而驱羊斗虎,安能不败乎
”孔明应声叱之曰:“汝乃无父无君之人也
夫人生于天地之间者,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吾汝累世食汉室之水土,思报其君,闻有奸贼蠹国害民者,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曹操祖宗叨食汉禄四百余年,不思报本,久有篡逆之心,天下共恶之。
汝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不足与语
再无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敢对答。
坐上忽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而令诸侯,犹是曹相国曹参之后。
汝刘豫州虽中山靖王苗裔,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庸夫,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吴郡陆公纪。
孔明笑而言曰:“公乃袁术坐间怀绿桔之陆郎乎
汝安坐,听吾论之。
昔日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孔子云:‘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此所谓不敢伐君也。
其后武王伐纣。
纣暴虐至甚,武王伐之,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太公称为义士,孔子亦称其德。
为臣不可以犯上,此万古不易之理也。
曹操累世汉臣,君又无过,常有篡图之心,非逆贼而何
昔汉高祖皇帝,起身乃泗上亭长,宽洪大度,重用文武而开大汉洪基四百余季。
至于吾主,纵非刘氏宗亲,仁慈忠孝,天下共知,胜如曹操万倍,岂以织席贩履为辱乎
汝小儿之见,不足共高士言之,岂不自辱乎
”坐上一人昂然而出曰:“虽吾江东之英俊,被汝词夺却正理,汝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彭城严曼才。
孔明应声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且于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耿弇、邓禹之辈,皆有干旋天地之手,匡扶宇宙之机,未审平生治何经典。
岂效书生区区为笔砚之间,论黄数黑,舞文弄笔,而玩唇舌乎
”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指孔明而言曰:“汝言‘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何士立于四科之首
”孔明视之,汝南程德枢。
孔明曰:“有君子之儒,有小人之儒。
夫君子之儒,心存仁义,德处温良;孝于父母,尊于君王;上可仰瞻于天文,下可俯察于地理,中可流泽于万民;治天下如磐石之安,立功名于青史之内,此君子之儒也。
夫小人之儒,性务吟诗,空书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干言,胸中实无一物。
且如汉扬雄,以文章为状元,而屈身仕莽,不免投阁而死,此乃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何足道哉
”坐上诸人见孔明对答如流,滔滔然如决长河之水,众皆失色。
简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
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
”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
”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低头不语。
古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排比句3个
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们可以领略到不懈奋斗的精神读《童年》,我们可以领略到外祖母慈祥善良的性格读《海底两万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尼莫船长充满正义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战的是哪几位
按顺序:张 虞翻 步骘 薛综 陆绩 严 程秉(演义作程德枢,德枢为其字 原文如下: 肃乃引孔明下。
早见、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乐毅,果如是乎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
昔高皇数败于,而垓下成功,此非之良谋乎
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
”孔明视之,乃虞翻也。
孔明曰:“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
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
——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孔明视之,乃步骘也。
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综曰:“公言差矣。
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
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
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
不足与语
请勿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
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
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
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
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严畯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同坐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
曹操大兵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
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
“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形容的是三国中的谁
六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
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
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
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
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
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
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
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
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
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
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
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
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
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
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
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
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
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
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
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
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
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
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
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
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
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
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
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
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
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白帝城托孤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说:「望陛下保重身体.」刘备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将官,见马谡也在身边,就叫暂时退出,对诸葛亮说:「这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对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说完,刘备召集众将官到齐,拿笔写了遗嘱,交给诸葛亮,感叹地说:「我本想和你们一同消灭曹丕, 不幸中途分手.麻烦丞相把我的遗嘱交给太子刘禅,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点.」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说完,叩头出血.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住,我死了以后,你们弟兄三个, 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说完,叫两个儿子拜在诸葛亮跟前.接着又对众将官说:「我已把国家大事托拜给丞相,要我儿子待他像父亲一样,诸位也不可怠慢.」说完,双眼一闭,断了气.终年六十三岁.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刮骨疗毒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
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
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三气周瑜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
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 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 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
曹操 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
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 吞并。
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 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
要鲁肃讨还荆州 ,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 ,便无处安身。
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 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 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 东吴。
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
我军以 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 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
刘备忙谢说∶ “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犒劳。
”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 白旗,并无一人。
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
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 “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
”探马又来报,关 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
周瑜大叫一声,旧疮 复裂,从马上坠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 周瑜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 便令船队上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 截住水路。
” 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
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 军乘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
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 已活不长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
死前叹了口气说 ∶“既生瑜,何生亮
”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
孙权得知周瑜病故,放声大哭。
按周瑜遗嘱,命鲁肃为都督。
孔明到江东去悼唁周瑜,在灵前跪诵祭文,伏地大哭,鲁肃见孔 明很重情义,倒觉得周瑜度量太小,容不得孔明。
孔明要离开东吴时,在江边被人一把揪住,大笑说∶“你一连三 次用计,气死了周瑜,却又来悼丧,明欺东吴无人
”孔明一看竟是 庞统,二人不禁携手大笑,各诉心事。
临别时,孔明嘱附庞统不如意 时便去投效刘备,并留了一封举荐信给他。
鲁肃向孙权举荐庞统,孙权见庞统长得古怪,很不喜欢。
再加上 庞统口气狂妄,看不起周瑜,孙权便不用他。
庞统前去投效刘备,见了刘备,却不拿出孔明的荐书。
刘备见他 礼数不周,长相又丑,便任他为耒阳县县宰。
庞统上任后,终日饮酒 ,所有公事均一概不理。
刘备命张飞、孙乾前往巡视,到了县衙,见庞统衣冠不整,一副 醉态。
张飞批评他不理县政,庞统当场办公,只半日时间便把百日公 事全部办完。
张飞连叫“先生大才。
”庞统这才拿出孔明的荐书。
张飞连忙返回荆州,把荐书交给刘备。
刘备这才知道此人便是庞 统先生,连忙下阶请罪,并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