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功夫上断魂曲台词

功夫上断魂曲台词

时间:2015-10-23 05:14

黄蓉会什么武功

打狗棒法(六成功力)、落英神剑掌(八成功力)、兰花佛穴手(九成功力)、逍遥游(三成功力)、弹指神功(五成功力)、碧海潮生曲(三成功力)、玉箫剑法(两成功力)、九阴神功(四成功力)、漫天花雨(六成功力)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电影。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的鱼惊不应人。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

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

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古朗月行(节选)》  作者: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回乡偶书》  作者: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幼女词》  作者:唐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观游鱼》  作者:【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  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  我来施食尔垂钩。

  《池上》  作者:【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清明》  作者: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儿垂钓》  作者:【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溪居即事》  作者: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牧童》  作者: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花影》  作者:【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牧童》  作者:【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点绛唇》  作者:宋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个稍大点,是少女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稚子弄冰》  作者: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瓈碎地声  《安乐坊牧童》  作者: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正眠着,  一牛吃过柳荫西。

  《桑茶坑道中》  作者: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作者:杨万里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舟过安仁》  作者: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夜书所见》  作者:宋 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清平乐•村居》  作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田家》  作者:【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居》  作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作者:【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唐诗三百首》好词好句 (越多越好)

(一)惜时,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清\\\/钱鹤鸿《明日歌》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学而不厌,诲人不卷。

——《论语 述而》 诲: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赵恒《劝学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集》 (二) 写作 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耽:沈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 赵翼《论诗绝句》 风骚:泛指卓越的作品。

(三) 山川 景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别枝:斜出的小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四) 四时 花木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茂盛的样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坐:因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落花。

(五)志向 节操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将相本无帅,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楚\\\/屈原《离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浑: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绝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有心人:指有坚定志向的人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 (六) 才貌 情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水调歌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投得三春牟。

——唐\\\/孟郊《游子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象东流。

——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 王风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寓《竹枝词》 晴:与“情”谐音双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七)人事 感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元\\\/高则诚《琵琶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缝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白居易〈琵琶行〉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宋\\\/苏轼〈水调歌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吴承恩《西游记》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八)事理 认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诗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 植《七步诗》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德泽:恩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 (九) 德 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梁意王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告子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趼人《痛史》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 陈涉世家》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 传》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表情描写——喜 好词: 嫣然一笑 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 笑逐眼开 沾沾自喜 喜形于色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喜出望外 欢呼雀跃 和颜悦色 春风得意 笑容可掬 仰天大笑 洋洋得意 好句: 此时妹妹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她亲昵地依偎在老师地身旁,就好似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星期天的早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跟着爷爷,连蹦带跳地来到橘园里。

一股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刚才登山的疲劳立刻飞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萧散看到的一则好词好句集,也发上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学上几句,可就白瞎了恁么多的老祖宗的人了。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 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

——《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 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 贵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 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

(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 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 ——《庄子•山木》 敦 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