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牧羊小姑娘》 串词
拾稻穗的小姑娘演唱:小蓓蕾组合拾稻穗的小姑娘赤脚走在田埂上头上插朵野菊花手臂上挽着小竹筐山歌儿悠悠呀,小辫儿晃晃山歌儿悠悠咿哟喂哟咯喂山歌儿悠悠小辫儿晃晃走来了小姑娘呦走呀走呀走来了小姑娘今年虽说大丰收她不丢掉一粒粮小手拾起金稻穗酒窝里充满笑的浪秋风儿悠悠呀,稻穗儿晃晃秋风儿悠悠咿哟喂哟咯喂秋风儿悠悠稻穗儿晃晃乐坏了小姑娘呦乐呀乐呀乐坏了小姑娘
舞蹈有一个姑娘 节目串词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没事吵吵小架反正醒著也是醒著…我觉得串词可以练练歌词,这些歌词都很有意思。
舞花棍的小阿姑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布依族舞花棍是布依族祭祀舞蹈,在哈节中才跳,由哈妹一人、二人或四人表演,在送神时驱赶野鬼邪魔。
后来变为娱人舞蹈,其它节日也跳。
舞蹈都穿白色长衫,表演时两手各拿一条长约一尺多的木棍,木棍上缠着彩色花纸,先唱后舞。
舞蹈以手腕绕花棍为主,动作变化较多,伴奏的鼓点越快,演员也越舞越快,给人一种豪放庄严的感觉。
贵阳风俗习惯
风俗 跳地戏贵阳是个少族聚居区,各地民族节日丰富,各具。
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为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而那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也会使游人大开眼界。
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一定会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
六月六 “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布依族群众便要集于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
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
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
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
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四月八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贵阳市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
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
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芦笙舞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竹木制簧管乐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数目多的有10管,少则单管、双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调可雄浑低沉,亦可清脆高亢。
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把它融于舞蹈、音乐中、水、布依、瑶、彝等民族舞中,芦笙舞也甚为流行。
芦笙舞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
这些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
芦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为人所喜闻乐见。
芦笙舞成了贵州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斗牛 贵阳市郊农村的斗牛,不像西班牙是人与牛斗,而是牛与牛斗的一项农闲娱乐活动。
斗牛的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地点主要是高坡、孟关两个乡。
当地称即将上场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开场那天的“踩场”是群牛激战的精彩序幕。
铁炮声响过,巴郎牛头系红布,背披亲友赠送给主人的一床床被单,在众人的簇拥下绕场一周。
由于同去踩场的有许多寨子的人和牛,唢呐昂扬,爆竹震天,使得气氛极为热烈,场面极为壮观。
随后一位寨老致词,再取下牛背上的礼品,踩场结束。
斗牛正式开始前,要先经两位牛主人同意,然后才蹄飞角撞,各使绝招,若二牛实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见弱者轰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当,则胜负难分,直至气喘吁吁,口吐白沫。
这时自有管牛老手上场,以绳索竹竿等物拉开二牛,防止伤亡。
斗牛场一般选在四周为缓坡中间是平地的地方,便于人海观望。
花灯 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
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灯,并进行这种活动。
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灯”或“花灯”。
民间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
花灯大约是在明朝初年,由来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贵州驻守和屯耕的军士们传入贵州。
到清朝时期,花灯在贵州已经十分流行。
民国年间,花灯普及到贵州绝大部分的乡村集镇。
贵州花灯包含花灯歌舞和花灯剧(戏)两种艺术形式。
花灯歌舞(俗称“地灯”、“锣鼓灯”或“锣鼓转”等)较简单、短小,无整戏剧情节,主要是抒发某种感情或说明某件事理。
表演时,演员一肌要手执扇和手帕,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有时,还要插进韵白(俗称“拉白”)、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布依族的风俗
第一部分 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曲)1.小金鱼 放 平词 瞿希贤曲2.知了、蜜蜂不一样 王子玉词 寄 明曲3.小孔雀告诉你 张秋生词 施光南曲4.咚咚锵 金 本词 汪 玲曲5.小猫 佚名词曲6.青蛙打鼓 罗小航词 张文纲曲7.种葵花 陈庚鹂词 曾正谦曲8.小蜻蜓 周康明词 钟立民曲9.猫咪真稀奇 沈震亚词 张文纲曲10.小小邮递员 吴 扬词 寄 明曲11.量词歌 王晨湖词 汪 玲曲12.拍拍踏踏 李晋瑗词曲13.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孙自伦、天 河词 潘振声曲14.让座 刘明将词曲15.一只蛤蟆 童谣 邱刚强曲16.龙咚锵 刘明将词曲17.不再麻烦好妈妈 颂今、千红词 颂 今曲18.我的小白兔 金万石词 申风鹤曲 陈雪鸿译配19.小乌鸦爱妈妈 何 英词曲20.人人叫我好儿童 沈 云词 彭家棍曲21.凑数歌 张铁苏词 李晋瑗曲22.我家有几口 金苗苓词曲23.小鸟落落 范 江词 朱加华曲24.公鸡母鸡和小鸡 王 森词 邓融和曲25.听听小鸟说啥哩 张兰丁词 李晋瑗改词 何振京曲26.小鱼游游游 佚名词曲27.小鸡出壳 张玉庭词 陈 达曲 28.山羊踩痛小公鸡 付佐维词 陈 旋曲29.谁做得对 李晋瑗词曲30.彩色的纸 李晋瑗曲31.走路 陈镒康词 王平,苏勇曲32.泡泡不见了 诸品娟词 帆 帆曲33.谁的声音最好听 李晋瑗词曲34.牵牛花儿像喇叭 佚名词曲35.听听想想 李晋瑗词曲36.不能浪费一粒粮 佚名词曲37.栽树秧 佚名词曲38.钻山洞 温风平词曲39久过新年 刘明将词 王瑜珠曲40.小河流过小山坡 徐 伟词 王 健曲41.小海螺 周威、吴健新词 刘雁亚曲第二部分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曲)1.国旗红红的哩 陈镒康词、李嘉评曲2.共产儿童团歌 革命历史歌曲3.红星歌 邬大为、魏宝贵词 傅庚辰曲4.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翁向新词 李晋瑗曲5.太空人 佚 名词 许常惠曲6.红领巾圆舞曲 周 忆词 周忆、李名方曲7.尝葡萄 佚名词曲8.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词 李海鹰曲9.太阳公公和月姥姥 陈镒康词 黄 准曲10.歌唱二小放牛郎 方 冰词 劫 夫曲11.小红花 金 波词 尚 疾曲12.冬天 佚名词曲13.春姑娘 潘振声词曲14.看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是多么好 于 之词 寄 明曲15,堆雪人 望 安词 范高标曲16.我有一个小书库 刘 晴词 沈亚威曲17.半屏山 王礼厚、魏梦君词 魏立、王碧云曲18.葵花舞 宋军、潘振声词 张文纲曲19. 星期天 吴 扬词 唐 诃曲20.蝴蝶歌 董 幼词 汪 玲曲21.小水库 张诚、王牧词 戴于吾曲22.大树桩你有几岁 凌启瑜词 汪 玲曲23.小牧笛 朱晋杰词 张 浩改词作曲24 只怕不抵抗 麦 新词 冼星海曲25.摇篮曲 瞿 琮词 郑秋枫曲26.唱山歌 佚名词曲27.“六一”的歌 陈镒康词 李 以曲28.种花乔 羽词 刘 炽曲29 卖报歌 安 娥词 聂 耳曲30.爬山运动歌 张曙、力丁词曲第三部分 民间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曲)1.箫 汉族传统民歌2,站岗放哨歌 河北民歌3.军民合作一条心 陕北民歌4.幸福花儿开心上 柯尔克孜族民歌 应 炬改词编曲5.边区儿童团之歌 革命民歌6.我比公鸡唱得响 贵州望谟布依族民歌 一丁、仁书记谱7.小拜年 湖南花鼓调 木 水作词编曲8. 牛儿 北京民歌9.白鹤呀!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云南藏族民歌 禾 雨记谱译配10 毛主席来过五指山 黎族民歌11.志丹 陕北民歌12.绣金匾 陕北民歌13.走绛州 陕北民歌14. 打秋千 仡佬族民歌15.嗯嗨呀 朝鲜族民歌16.绣花灯 山西晋中祁太秧歌 王盛昌、于秀芳填词,17.打蚂蚱 山东成武民歌18. 对鲜花 河北民歌第四部分 外国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曲)1. 握紧拳头 佚名词曲2.布谷 德国民歌 张文纲译配3.插秧歌 菲律宾民歌 黄 焘记谱配歌4.日历歌 英国儿童歌曲 胡炳堃译配 李晋瑗改词5.摇篮曲 (苏)列·库玛奇词 (苏)伊·杜那耶夫斯基曲6.小红帽 巴西儿歌 赵金子、 陈小文译 张 宁配歌7.剪羊毛 澳大利亚民歌 杨忠杰译词 杨忠信配歌8.春之歌 朝鲜歌曲 李曙乡词 李冕相曲 金继文、安 娥译配9. 在旅行中 (罗)艾米尔·塞古列兹曲 裘祖逖译词 徐 洋配歌10.法国号 (德)民间舞曲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