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汉中的古诗词和名句
冰雪①净聪明②?雷霆③走精锐④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①冰雪:喻纯净清澈。
②聪明:聪敏有智慧。
③雷霆:威势或者威权。
④精锐:精干勇敢。
这两句是称赞樊侍御为人清正明察,聪敏而有智慧,明断而又干练,智勇过人,才堪经世。
比喻颇为别致而精当。
全文:「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杜甫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庞统是谁的军师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早年便以“凤雏”(就是凤的雏,小凤凰,假以时日,一定会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 这是别人给他这么一个绰号。
)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
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
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
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取得荆州、站稳脚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荆益,然后兵分两路,消灭,最终统一天下。
刘备联合东吴,在中打败南下的,又趁机取得荆南四郡,进驻南郡,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隆中对”的初步目标。
庞统的职位变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因为不是一般的军师,后者止绝军谋,而前者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
刘备设两个,意味着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
不久之后,经过精心策划,再加上益州内部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策应,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
两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
要同时完成这两件大事,必须要有诸葛亮一流的人才协助刘备才行。
综观刘备早期的谋臣团,“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卷8陈寿评曰),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非其所长。
毫无疑问,无论是进占益州,还是巩固荆州,诸葛亮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但他分身乏术,只能顾一头;而庞统不但学识渊博,善于鉴别人物,而且有“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适合协助刘备进占益州。
在入川过程中,庞统不但协助刘备作出了几次意义重大的正确决策,而且以其独有的聪明才智,使刘备摆脱了信义宽仁等观念的束缚,为日后平定西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不幸的是,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
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
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
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
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
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
”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
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
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
于是,刘备召见庞统。
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
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
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
”庞统回答:“确有此事。
”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
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
”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
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
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
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
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
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
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
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
”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
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
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
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
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
”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
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此时的刘备实力大增,已有部众三万多人,车马整顿,兵甲鲜明,粮秣充足,士气振作。
但他并末立即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
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
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
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庞统起身而退。
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
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
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庞统说:“君臣俱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裴松之评价刘备和庞统的这次争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
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
其言‘君臣皆失’,盖分谤之言耳。
”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
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
时年三十六岁。
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
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历史记载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 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深与统相结而还。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统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轻傲尚书令陈袛,为袛所抑,卒于涪陵太守。
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钜鹿太守。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
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
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