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结婚的句子有哪些
1、初宵看婚 (唐)杨师道 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
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
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3、《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
桃,木名、华红,实可食。
夭夭,少好之貌。
灼灼,华之盛也。
木少则华盛。
之子,是子也。
此指嫁者而言。
妇人谓嫁曰归。
周礼,仲春令会男女。
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宜者,和顺之意。
室,谓夫妇所居。
家,谓一门之内。
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
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
蕡,实之盛也。
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
蓁蓁,叶之盛也。
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4、《新嫁娘诗》 (清)黄遵宪 全诗五十二首,以细腻笔划描绘梅州地区新嫁娘自订婚成礼,鸾舆笙歌,烛影摇红,耳鬄鬓厮磨,闺房私语,姻亲徃还,当家作主以至喜获麟儿所历之种种情怀.这里精选部份认以飨读者. 1.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 注:定帖:即鸾书或鸾庚. 释:这是写男方回写鸾庚,姑娘偷看,两人正好同年而喜怀之情. 2.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闲啨闲绪萦心曲,尽在停针倦绣时. 3.向娘添索嫁衣裳,只是含羞怕问娘;翻道别家新娶妇,多多满迭镂金箱. 注:镂金箱是旧时嫁妆,盛随嫁衣物. 释:这两首是写姑娘作绣准备嫁妆之情. 4.烛影花光耀数行,香车宝马陌头忙;红裙一路人争看,道是谁家新嫁娘. 注:旧时出嫁极为隆重,鼓乐前导,继而嫁妆箱柜,拖青引道,乘大红花轿,后有媒人小轿,小舅乘马相随,仪仗极盛. 释:这首是写出嫁情景,路人争看之情. 5.姗姗莲步下舆初,几个阿鬟取次扶;未展花须先露眼,不知夫婿貌何如. 注:花须为新娘面纱. 释:旧时婚配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互不相见至拜堂成礼始得偷觑对方. 释:这首是写到男方家后急想见郎之情. 6.青毡花席踏金莲,女使扶来拜案前;最是向人羞答答,彩丝双结共郎牵. 注:金莲本指女鞋,这里指新娘的脚. 释:这首写新娘拜堂之情. 7.腰悬宝镜喜团圆,鬓挿银花更助妍;一见便教郎解带,此时心醉态嫣然. 释:这首写进入洞房后新郎为新娘解冠戴装饰之情. 8.谁家年少看新娘,戏语谀词闹一房;恼煞总来捉人臂,教将香盒捧梹榔. 释:这首写闹新房发喜糖之情. 9.酒阑人静夜深时,闻道郎来佯不知;乍整钗头还理鬓,任他催唤故迟迟. 释:这首写新婚初夜睡前之情. 10.深藏被底心偏怯,乍解衾情笑亦荘;私怪檀郎太轻薄,破题先索口脂香. 檀郎为晋代美男子潘岳,后人引作对所慕男子之昵称. 释:这首写新人上床后亲吻之情. 11.云鬟低拥髻斜倚,此是千金一刻时;又是推辞又怜爱,桃花着雨漫支持. 释:这首写新婚之夜恩爱之情. 12.香糯霏屑软于绵,纤手搓来个个园;玉碗金瓯分送后,大家齐结好姻缘. 注:客家乡俗新婚次晨新娘须亲手做汤园分送亲邻. 释:这首写新娘做汤圆之情. 13.青油雨伞碧油缸,更送鱼双鸡一双;亲串三朝偠女后,并肩絮语坐纱窗. 释:这首写女方母亲来探三朝馈送食物母女交谈之情. 14.零星琐屑米同盐,刚要当家未尽谙;夜静共郎详细述,鸳帷琛处语喃喃. 释:这首写新娘当家与郎细谈之情. 15.箱囊收拾上金车,一月圆时要转家;何许归期向郎道,画栏开到石榴花. 释:这首写满月后新妇回娘家之情. 16.低笑轻怜情意投,此乡真个是温柔;一枝红玉软如锦,递与香郎作枕头. 注:红玉为女人之手臂也. 释:这首写夫妻恩爱之情. 17.偶然唐突变容光,做个生疏故试郎;一枕芙蓉向郎掷,道郎今夜莫同床. 释:这首写新妇抛枕试郎之情. 18.几日情怀费我猜,腰肢无力首难抬;枕边密与檀郎语,怪底红潮信不来. 释:这首写新妇怀孕之情. 19.报产麟儿乍寝床,一时欢笑到重堂;锦绷抱向怀中看,道似阿爷还是娘. 注:重堂为高堂即翁姑. 释:这首写生儿高兴之情. 20.闲凭郎肩坐绮楼,香闺细事数从头;画屏红烛初婚夕,试问郎还记得否
释:这首写夫妻并坐回忆前事之情.
描写古代婚嫁的唐诗、宋词、元曲(三者都行)有哪些
他抽出先前藏在靴靴中的红纸裹着的筷子。
他踌躇了一下,他的手微微地抖着。
他仰起头看。
他有点胆怯,但是也只得鼓起勇气把新娘头上那张盖头帕一挑,居然挑起了那张帕子,把它搭在床檐上。
一阵粉香往他的鼻端扑来。
他抬起眼睛偷偷地看了新娘一眼,他的心怦怦地跳动。
但是他什么都没有看清楚,他的眼前只有一些摇晃的珠串和一张粉脸,可是他却不知道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他听见旁边有人低声说:“新娘子高得多。
(巴金:《秋》第239页)她端端正正的坐在三马拉的胶皮轱辘车当中,身上穿着红棉袄,下边是青缎子棉裤,脚上穿着新的红缎子绣花鞋子,头上戴朵红绒花,后头跟着一辆车,坐着两个吹鼓手,四个老爷子和两个媒人。
马的笼头上和车老板的大鞭上,都挂着红布条子。
车子进到郭全海的新家的时候,天色渐渐暗下来,日头卡山了。
新娘的车停在大门外。
小嘎们都围拢去,妇女们和男子也跟着上来,他们瞅着头戴红花,身穿红棉袄的刘桂兰,好象从来不认识似的。
刘桂兰低着头,脸庞红了。
这红棉袄是分的果实,原来太肥,刘桂兰花一夜工夫,改得十分合身,妇女们议论着她的容貌和打扮……(周立波:《暴风骤雨》第460页)不一会儿,曼古看见远处有许多火把,时常有手的黑影,从漆黑的罐子里取油,然后移向火把。
在娶亲行列的前头,走着全区最著名的乐队。
两面鼓上飘着长长的绸条,挂着用珠子和贝壳做的装饰;两支笛子的铜管在火把的晃动的亮光下闪出一道一道的金光;维那琴十分别致地装饰着深黄色的穗子。
乐队后面是一群骑马的人,他们包头上的漂亮羽饰真象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骑马人的小胡子修得整整齐齐,胡子尖傲慢地向上竖着。
落在后面的人,狠狠地用脚后跟磕打他们那半死不活的瘦马的肋骨,企图叫马跳舞,或至少扬起那总是耷拉着、对什么都表示不满的脑袋。
有几个骑马的人,刺踢自己的鞍辔齐全、打扮漂亮的马,马一跳动,险些儿摔下鞍子,他们大喊几声,企图博得周围的人同情。
紧跟着马队后面,庄重地走着四只大象,大象的头、脖子、胸和四肢上拴着一串一串的小铃铛,发出悦耳的声响。
在象背上搭起的轿子上,坐着一群美丽的乡村姑娘,她们羞羞答答,彼此紧紧地靠着。
姑娘们的双颊绯红,耷拉在耳下的坠子闪出彩虹般的各种颜色。
阵阵的急风吹散了她们的披肩和头巾,她们迎风而行,真象在人间会过情郎后而急急地飞返天宫的仙女。
……在娶亲行列的末尾,是一些徒步的士兵。
他们的衣服沙沙作响,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在这个区里,当兵的所能赠给姑娘们、并取得她们好感的最好的礼物,就是香水。
([巴基斯坦]卡斯米:《窃盗》《艾.纳,卡斯来短篇小说集》第?0—71页)于是到了彼得困难的大日子了。
彼得坐在屋子前面的角落里,明知他的眉头紧皱着,感到这不大好,使新娘瞧着不愉快,但是不能将眉毛放松一下,象被一根硬线缝住了。
他蹙额望着客人们,摇着头发,蛇麻草撒到桌上,撒到娜泰里亚的面纱上。
她也低着头,疲乏地微闭眼睛,面色惨白,害怕得象小孩,由于害臊全身抖索着。
“酒苦呀1”——一些通红的,多毛的嘴脸,张着凸挺出的牙齿,轰吼起来,已经是第二十次了。
彼得转身过去,象一只狼,不弯下脖颈,抬起面纱,用干燥的嘴唇,鼻子,向面颊上撞去,感出她的皮肤上一种象摸到缎子似的凉意,肩头近于恐惧的颤索。
他很怜惜娜泰里亚,也觉得羞惭,但是挤坐成圈的酒客们又喊起来:“新郎官不会呀1”“往嘴唇上去
”“叫我吻起来才好呢……”酒醉的女人声音尖响着:“我来吻你1”“酒苦呀!”——巴尔司基喊了。
彼得咬紧牙齿,把嘴按到新娘的湿润的唇上,唇抖索着,她全身白白的,似要融化的样子,好象太阳下的云儿。
他们两人都饿了,从昨天起没有给东西吃。
彼得由于心神的惊惶,蛇麻草浓烈的气味,又喝了两杯起沫的秦木良司基酒,感到自己醉了,又怕新娘觉察了出来。
周围的一切都动摇了。
一群难看的嘴脸形成红色的泡沫,一会儿凝为色调斑驳的一堆,一会儿飘散到各处。
儿子带着哀求和生气的神情看着父亲。
([苏]高尔基:《家宰》第22—23页)为了迎娶新娘子,套了四辆双套大车。
许多人都象过年过节一样打捞得漂漂亮亮,聚集在麦列霍夫家院子里的轿车旁边。
彼得罗坐在葛利高里的旁边。
妲丽亚坐在他们对面,挥舞着一条绣花手绢。
每当车子走到低洼地方或者高冈地方的时候,正唱着的歌声就中断了。
哥萨克制帽的红帽箍,蓝色的和青色的制服和西服上身,结着白手绢的袖子,女人的绣花头巾织成的彩虹,花裙子,尘土象轻纱的拖裙一样,在每一辆车后面飘扬。
这就是迎亲的行列。
几辆车轰隆轰隆地滚进了院子。
彼得罗领葛利高里走上台阶,一同来的参加迎亲仪式的人也跟在他们后面走上来了。
门开开了,女媒是娜塔莉亚的干娘——一个漂亮的寡妇,她一面鞠躬,一面在微紫的脸上露着笑容迎接彼得罗o“请喝一杯吧,傧相,为了您的健康。
”她递过来一杯浑浊的、还没有发酵的克瓦斯。
彼得罗把胡子向两旁分了分,喝了下去,在一片抑制的笑声中哼哼着。
在傧相和媒婆斗嘴的时候,按照规矩,向新郎的家族敬·了三杯伏特力口。
娜塔莉亚已经穿好结婚礼服和戴上了面纱,许多人在桌子旁边围住了她。
玛丽希珈手里握着一根擀面杖伸出去,格莉普珈神气地摇晃着一只播种用的筛子。
围坐在桌旁的新娘的亲戚和家族都站起来了,让着地方。
彼得罗把手绢的一头塞到葛利高里手里,跳到长凳子上去,绕着桌子把他领到正坐在圣像下头的新娘面前。
娜塔莉亚心跳得手都出了汗,她握住手绢的另一头。
等到大家都离开桌子的时候,有一个人俯下身去,往葛利高里的靴筒里撒了一把小米:这是为了使新郎不要闹出什么蠢事来。
([苏]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第120—125页)仪式按照法律进行。
拉比穿着一身旧了的缎上衣,写了结婚契约,叫新娘和新郎碰一碰他的手帕,作为同意的表示。
拉比又把笔尖在便帽上擦了擦。
有几个看门的撑起了华盖(他们是从街上叫来凑足人数的)o菲谢尔森博士穿上一件:白袍子,它向人提醒他死亡的那天,而多比遵照习俗的规定,绕着他走了七圈。
编带形蜡烛射出的光芒在墙上·摇曳,黑影幢幢。
把酒倒进了酒杯之后,拉比用悲伤的旋律唱了祝福歌。
多比只发出了一声叫喊。
其他的妇女们掏出了桃花手绢儿,拿在手里,站着做鬼脸。
……观在,给新娘戴上结婚戒指的时侯到了,可是新郎的手开始发抖,想要把戒指套在多比的食指上可费了好人劲。
按照习俗,接下来是要弄碎一只玻璃酒杯,可是菲谢尔森博士踢了几脚还是没把那玻璃酒杯踩碎。
女孩子们低下了头,开心地你拧我一把,我拧你一把,发出格格的笑声。
最后还是由一个学徒用脚跟把酒杯踩个粉碎。
连拉比都忍不住笑了一下。
([美]辛格,《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辛格短篇小说集》第42一43页)新郎在房间中央很起劲地跳着舞,—曲接着一曲,一刻不停地直跳到精疲力尽为止。
卡杜什卡——她是多么美啊I——身子.软得象条蛇;头上的花冠松散了,垂在脸上,但是这与她的风情甚至也很相称。
她有时挣脱新郎的手,摇晃着两条大腿,开始在新郎面前跳舞,有时她又象旋风一般打转,使得她头上的花冠也随着打起转来,使那花冠上垂下来的花梢拂到在她近旁的人的脸上。
她转着,转着,后来突然钻到跳舞的人群中去了。
新郎跟在她后面,有时追上她,有时又把她放走,他象山羊般跳起来,两只手往靴子上一拍,接着就伸开双手,好象想去拥抱她似的,跟在她后面狂奔,他边跑边唱:我是个大老爷,在自己的田庄,这个美人儿是我的郁金香。
他不时把口袋里的钱币弄得铿锵作响,要不,就拿出两个塔列尔往空中高高一抛,再伸手将它们接住,扔给几个吉普赛乐师。
“喂,吉普赛人!这还不是最后的赏赐!你们懂吗?”([甸]米克沙特;《奇婚记》第261—282页)
描写婚嫁的古诗词.跪求``!
身穿一袭降红色的黑边金绣锦袍,上面绣着雅致竹叶的镂空花纹,镶边腰系金丝滚边玉带的男子,衬的他贵气天成。
古诗词中描写婚嫁的场面或礼仪
古诗词中描写婚嫁的场面或礼仪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是自古流传的贺新婚诗。
【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