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常熟美景的句子大全
1、尚湖的青山绿水令叹与神宽广的湖面与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秀丽,让人们心旷神怡。
环堤横卧湖中,七个洲岛点缀其中,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
一眼望去,外湖烟波浩渺,内湖碧波连连,水天共色,美不胜收。
如果你来到这儿游玩,就可以与大自然进行一次亲密接触,让平日的烦恼烟消云散。
2、尚湖里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牡丹花园,美丽的牡丹花有着很多种颜色,黄的、紫的、粉的、白的……,一簇簇、一片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走近一闻,一股诱人的芳香扑鼻而来,真是妙不可言啊
3、姜尚手执钓杆端坐着,目光望着远方,“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虞山庇护成“福地”。
从此,尚湖纯澄得仿佛一面擦亮的铜镜,灼灼清辉,把一座城市映照得遍体通明、惟妙惟肖。
在铜镜里,我们看到了常熟福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4、历史文化可以有很多的表达方式,记忆的思维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打开常熟记忆的门扉,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独具魅力的风景:青青虞山,碧水尚湖,水抱山围,和风清唱……凝望湖光山色,我们看到了这片生动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
D8享誉世界的尚湖,位于常熟西面,地处虞山南麓,风光旖旎,碧湖掩映青山,可谓是湖光山色,如入仙境。
所谓尚湖,是因姜尚在此垂钓,遂改名为“尚湖”。
步入大门,眼前敞亮,一块硕大的石碑立在中央,上题《尚湖赋》,描绘了尚湖的美丽景色,丰富了尚湖的书画气息。
D9春日里尚湖的花许许多多,主要有这几种: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绿的……颜色多种多样,好看极了。
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花瓣把花蕊包得严严实实,像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酒杯。
金黄色的迎春花像一颗颗金黄色的小星星,不停地眨者着眼睛。
描写三峡风景优美的成语
风景的:山青水秀 崇山峻岭 风景如画影响大的:举世闻名 举世瞩目 家喻户晓 你是常熟实小6年级的吗
哪些优美句子可以赞美江南
常熟好吃的有叫花鸡,大闸蟹。
好玩的有虞山 尚湖 沙家浜的芦苇荡也行,要是购物么就去方塔街,方塔东街,海虞南路,现在有印象城,西门大街那有恒隆中心,购物的好去处,还有全国最大的服装城。
常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旅游景点我推荐沙家浜风景区(温假中心即将开业)、尚虞山和海星岛海洋沙家浜是红色经典+影视基地+湿地风光尚湖是历史人文水上森林和桥都很不错的门票一个是100一个是60建议你到同程网上买可以买到正宗的不到7折的票而且是到了景区再付款
常熟关于革命的风景区有哪些
常熟的,除沙家浜”革命著名景点就没有了,但是由于常熟的历史悠久名的风景名胜有,现推荐几个游玩的景点。
(一)、《曾赵园》曾园,原称虚廓园,俗称曾家花园。
占地20多亩。
这里原为明朝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筑“小辋川”园林的部分遗址,于清同治时为曾家所购置,由清光绪刑部郎中曾之撰(号君表)营建为家园。
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至二十年落成,至今已有120多年。
向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
曾之撰之子曾朴曾为清光绪时内阁中书,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其所著历史文学小说《孽海花》脍炙人口,鲁迅鉴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与《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行记》并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名闻海内外。
曾朴并曾翻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莫里哀等多部作品,盖使曾园名声大振。
曾朴曾在园中度过他的少年和晚年。
虚廓园的得名,源于《淮南子》的“天文训”篇,取自该文“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意指混沌初开,空虚寂静的一种清朗之气。
而这里曾被称鉴为半城半野、半山半水,澄澈明朗,环境优美佳绝,含有灵秀之气。
以“虚廓”为园名,是非常贴切的,也充分体现了当时造园者融合山水自然的高度意境追求。
该园在造园艺术上,以中部较开阔的水面为中心,环池布置园景。
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叠山理水,布局精妙,长廊逶迤、柳堤卧波、花木扶疏,步移景换,美不胜收。
尤其是处处借景虞山,水光山色,天开画境,令人心旷神怡,成为江南古典名园中独领风采的佼佼者。
曾园景点荟萃,琳琅满目,以十六景闻名远近,而其中的古红豆树与香樟树则是明代“小辋川”园林遗物。
被誉为“双宝”至今依然生机勃发,弥足珍贵。
1、归耕课读庐 为园的正厅,为曾之撰对其子曾朴教授读书和接待宾客之处,是一座鸳鸯厅式建筑,三面环水,前部为吴大 所题书“归耕课读庐”匾额,背部欲题为“水天闲话”。
厅前庭院一方,柜以花木。
其中香樟一株,浓落华盖,古朴多姿,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物,尤珍贵,复有石笋玉立其间。
丛丛修竹旁为“妙有”独峰奇石,上刻曾之撰所述记。
由其子曾朴所书的建园与奇石采撷命名的铭志,亦是珍贵园林文化遗产。
全院花木掩映,景色洵美。
2、水天闲话 位于“归耕课读庐”正厅后半部,临池为一排长窗,居此可眺望对岸天光水景山色,令人为置身画中,心旷神怡。
3、琼玉楼 位于园池东南隅,地处“归耕课读庐”东侧,为两层小楼,原系园主人或亲眷生活居住之所,两侧有翼楼上下均有廊,布局顺应地形,东侧通“小有天”假山,匠心独具,构思精巧。
登楼远眺,全园风光,虞山秀色,历历在目。
4、古代名人碑廊 位于园东,廊南端有竹里馆,翠竹丛丛,清出宜人。
长廊内壁嵌有《山庄课读图》与《勉耕先生归耕图》两部石刻碑石,共有30多块。
《山庄课读图》石刻,为曾朴祖父曾退庵于清道光时在城区山塘泾岸所建“明瑟山庄”的园景诗文题刻。
《勉耕先生归耕图》石刻则为曾退庵祖父曾勉耘任福建宁化县时的归耕图题词刻石,两部石刻多为当时朝野知名人物所书题。
有李鸿章、张之洞、吴大 、翁同和、杨沂孙等撰书。
书体风格各异,刻工精良,为书法石刻精品。
5、“小有天”假山 黄石叠成,为叠山名手庄亦耕所作。
路转峰回,飞梁高台,乔木映衬,景观生动,构思丰富,而山中又置有石室,上视可仰见天光,下览则池水流入其中,势若天成,佳妙无穷。
洞壁上刻有“日长山静”与“水流花开”题词,书体奇逸,古朴俊美,山巅置有“揽月亭”,飞檐凌空,景色优美。
6、啸台 位于池东,曾之撰自题“啸台”二字,古朴敦厚。
入口处有“天门”二字题刻。
由此穿过假山可达池岸。
势若险崖渡口,旁有古树,屈曲多矫,古朴奇致,独具景观特色。
同时“啸台”西侧池水中矗立两处石矶,一块镌刻“虚廓子濯足处”,一块镌刻“石州”二篆字。
书法古林生动。
两矶兀立水中,前后错落有致,布局优美,与“啸台”临岸山石组合为园地石景佳绝处。
7、柳堤双桥 位于园北,正当前后水池分界处,堤上杨柳飘拂,两端设有轻盈秀美的桥亭,景色如画,亦为该园的特色景观。
8、雪台 即池北伸入池中之绿岛,昔岛上种有白玉兰,白皮松等,故名“雪台”,为夏日纳凉佳处。
9、不倚亭 位于池中九曲桥上,四面临水,为方形歇山式建筑,与池中南岸“水天闲话”成优美对景。
天光云影,绿荷送香,风光楚楚,亭额为曾朴书字,豪放潇洒。
10、莲花世界 大池中每至盛夏莲叶片片,清风阵阵,荷动飘香,令人顿感“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佳境。
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为常熟古典名园中观荷胜处。
11、邀月轩 在池南中部,正当池中南北曲桥要道,临池而筑,尺度得体,可四面观景,眺望池中秀美景色,极富诗情画意,上悬联曰:春醉花连屋,宵吟月近门。
12、超然榭 位于池的西北隅,两面临水,东览园景,尽收眼底。
13、梅花山房 位于池的西南隅,此处翠岗隆秀,岗上梅花山房耸立,四周花木扶疏,满坡盛桂梅花,昔有“梅花田”的赞誉。
14、君子长生室(今曾朴纪念馆) 位于园中正厅左侧,室内有吴大 撰书题刻“君子长生”匾额,原为书房兼作迎宾及夏日起居用。
清同治、光绪时朝中名宦,著名书法家吴大 、清末民初常熟著名诗人杨云史、杨无恙等均在曾园居住过,其中杨云史则是曾朴的表弟。
曾任清光绪时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先后出任过驻日本长峙、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的邑中文化教育名人张鸿则曾常访曾园,与曾朴畅叙,并接受曾朴委托,完成写作长篇小说《续孽海花》,传为文坛佳话。
现君子长生室已辟为曾朴纪念馆。
馆前庭院中花木丛丛,尤其庭中高十数丈的明代红豆树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存,殊为珍贵。
15、娱晖草堂 位于君子长生室西侧,昔为读书处,堂额为清代常熟著名讨人孙原湘墨迹。
堂前庭中有四季花树,环境清幽。
16、寿尔康室 位于娱晖草堂南面,两者之间为宽敞的庭院,庭中有精致的花纹式铺地和山石堆叠的花台、树台,景观雅美清新,环境宜人。
(二)赵园 赵园,一名水吾园,与曾园毗邻,建于清同治光绪间,原亦为明万历间监察御史钱岱“小辋川”园林部分遗址,清嘉庆间邑人吴峻基在此种竹养鱼,池塘一片,荷香数里。
故名“水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该园毁。
同治、光绪间,园归辞官寓居常熟的阳湖人赵烈文。
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同治时,官直隶州知州。
得此园后,赵烈文与其夫人邓廷祯之女邓嘉祥及内弟邓家缉共襄园事。
将园重加修治,筑“天放楼”、“能静居”、“柳风桥”、“静溪”、“梅泉志胜”、“似舫”及假山两座,遂成为江南名园,时称“赵园”、“赵吾园”、“赵壶园”。
后又易名“水吾园”。
此园在造园艺术上,充分以水为主体,景点皆环池而筑,参差错落,巧而得体。
并与曾园一样,复能借虞山为景,引入园中,水光山色共一园。
人在园中行,如在画中游,令人称绝。
园以十景称著。
1、能静居 位于池北,建筑轩敞典雅,为园中主厅,系园主迎宾之所。
额题“能静居”、为翁同和墨迹,于厅前可环顾四围。
水光山色,亭廊台榭,风景如画。
2、天放楼 位于园的西北隅,背后虞山耸翠,前临静溪,景色无限。
楼两层,周绕以长廊,楼前设庭院,自成一区,幽美宁静,昔为园主藏书处。
上悬题额“天放楼”三个大字,为清道光时举人,曾任安徽凤阳知府的著名书法家杨沂孙墨迹,楼内有赵烈文所撰楹联。
3、静溪 位于天放楼前,一湾碧水,西通古城内城河九万圩,南通园中大池,溪南以小岛与大池分隔,布局极自然曲折之美,岛上点以假山、花树、别有意趣。
古人曾有联:“山光下溪静相好,云影朴树闲不流”赞美之。
4、柳风桥 位于静溪西侧,正当静溪入内城河处。
拱桥横跨其上,桥下设以木栅门,船可由园中通入内城河,构思奇巧而景观优美。
沿内城河则柳丝拂岸,其境特佳。
5、殿春廊 位于园西,长廊临波而立。
廊中置有殿春榭与不碍云山亭。
廊后虞山如近在咫尺。
青山烟树,长廊低回,岚光云影,如诗如绘,令人叹为观止。
廊中有联“高阁三层烟树里,青山一角夕阳中”。
当是这一景观的极好写照。
6、先春廊 位于园南,呈东西向,东连池畔似舫旱船,西接殿春廊,廊中有榭,名先春。
由廊榭北望,水上九曲桥亭、能静居、天放楼、静溪、柳风桥等历历在目,其后虞山翠若锦屏。
7、似舫 位于园池南岸,船由舫楼,结构精巧典雅,尺度宜人,景观生动。
上题“似舫”二字,为赵烈文墨迹。
于舫上可遥看园中诸景。
“舫楼柳浪”向为名景。
8、梅泉志胜 位于似舫岸东,为黄石假山,上置石井栏一,镌刻赵烈文所书题“梅泉”二字。
山上高林掩映,并有松柏三株,蟠根嵌石,虬枝参天,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物,殊为珍贵。
故“梅泉志胜”向为名景。
9、水木清华堂 位于园东,为重建的歇山式建筑。
结构轩敞。
题额“水木清华”为吴大 墨迹。
其北对山满楼,高岗崇阁,山石重叠,石桥横卧,溪水迂流曲折,景观宏美。
南向则低阜蜿蜒,有茂林修竹,环境清丽。
10、山满楼 位于水木清华堂北侧,居园东中部。
其北部有“环秀分胜”黄石假山,为恢复重建的两层重檐高阁,亦为全园最高建筑。
建筑气势恢弘。
据《虞阳说苑·梦笔》记载“小辋川”园林与其建筑时,曾称山满楼“崇敞巩固,为通邑台楼之冠。
”今上悬题额“山满楼”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钱泳墨迹。
登楼俯瞰,曾、赵二园胜景尽收眼底。
纵目远眺,则虞山风光历历在目,令人叹为观止。
“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如今楼中所悬于右仁撰书的这幅对联,用在这里,也是极为生动的写照。
。
公交路线:2、5、7、8、9、104、105、109、110、116路(一院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79669 门票价格:15元\\\/人 开放时间:8:00-16:00 (二)、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 位于江苏常熟城区西部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区域总面积39.2平方公里,独占建城区“半壁江山”,是常熟山、水、城独特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和环境个性的承载主体。
是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虞山与尚湖分别是国家首批森林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
虞山尚湖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上海、苏州、无锡均处于一小时经济圈、交通圈、生活圈内,距南京、杭州也仅三个小时,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是打造休闲度假基地的极佳区位条件。
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按照 “旅游强市”、“生态兴市”和打造“山水文化之城、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决定组建成立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
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度假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被赋于在39.2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实施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职能,瞄准“5A”旅游区标准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以和谐生态为特色,以儒雅人文环境为个性,以高尚休闲功能为支撑,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至2012年将自行组织实施主要建设项目22项,预计投资约14亿元,全面实现度假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景观、文化要素配置的提升。
同时配套实施高端会务、商务度假酒店,休闲会所,旅游地产开发,山地森林、湖泊湿地体验式度假基地,山地、水上、湖畔康体运动基地,自助类、时尚型、益智性游娱游乐产品的招商与开发,实现度假区客源吸纳和承载能力的整体提升,把虞山尚湖建设成为湖光与山色相融、生态和文化兼备的,中国湖泊旅游的典范,国家级休闲度假胜地。
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为AAAA级景点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阳澄湖阳澄湖位于苏州市境内、苏州城的东北,跨苏州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及常熟市,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
面积120平方公里,约18万亩,分西湖、东湖。
它南连苏州城,北邻常熟山,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阳澄湖水质澄清,阳光透底远远望去,像一块晶莹的翡翠。
泛舟湖上,微波荡漾,仿佛人在画中。
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
当地就有着 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 阳澄湖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具有渔业养殖、工业用水、灌溉、旅游、航运及防汛等多种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阳澄湖湿地是生物多样性集中和生产力较高的地带,湖泊湿地环绕湖泊开阔水面,具有拦截净化外来污水的能力,在保护湖泊生态平衡、防治富营养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拥有丰富生物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阳澄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尤其以清澈的水面丰饶的物产闻名于世。
这里湖面开阔,水质清澄,水草丰茂,是螃蟹生长的理想之地。
特殊的环境,使大闸蟹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肚脐、甲壳晶莹洁白,没有黑色斑点;三是黄毛,歇腿的毛长而黄,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都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四)、方塔公园方塔公园,位于常熟古城区东,主景点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
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常熟城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因园内有一南宋方塔崇教兴福寺塔而得名。
公园北部以水为主景,富有江南园林特色;中部为南宋方塔,南部则极具城市山林情趣。
园内宋塔、宋井、古银杏又誉为园景三绝。
方塔 方塔园简介 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区东部,与城区最繁华的方塔商业街相毗邻。
该园建于江南四大名刹崇教兴福寺废址,所有建筑均遵宋代形制,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因园内南宋方塔而得名。
园外仿宋商肆林立,历经数年发展,已形成“仿宋一条街”,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旅游、休闲、购物的佳处。
方塔,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方塔古迹名胜区(方塔园)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方塔原名“崇教兴福寺塔”,又名崇教宝塔。
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砖木楼阁式形制,高67米,因其四面九级形方,匀称俊俏,所以俗称方塔。
“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级而上,古城风貌尽收眼底。
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
方塔翘楚江南,是古建筑中瑰宝,历经8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伟岸隽秀,灵光四射,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古城标志。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僧文用认为常熟城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风水学上称“主位低客位高”,应在城东南建一浮屠以“抬高主位”。
当时的县令采纳了高僧的建议,发动建塔。
建塔半年,主持此事的文用和尚去世,耗资巨大的工程遂被搁置。
事隔140年,才有僧人法渊发动续建。
常熟人众志成城,终于成就一方大观。
此后,明清两代均对塔进行修葺。
清咸丰十年(1860年)方塔所在的崇教兴福寺毁于兵火,而塔幸存。
“千载景观文蔚虞山福地,九重新颜霞蒸吴会名邦。
”常熟人视大难不倒的方塔为祥兆。
民间还有传说,位于常熟古城西北的十里虞山(人俗称卧牛山)是神牛所变,而方塔就是栓牛之桩。
方塔园东门入口处广场上建有气势雄伟的石牌楼。
正面额书“辉映海虞”,背面为“建炎遗构”。
立柱两面镌常熟籍著名学者钱仲联先生撰书的楹联:正面题:“塔以方名天水肇基千劫过,境能园照袛林新拓万人来”;背面题“汇浮图博物於一园法灯普照,阅南宋至曼殊等四代禅史增辉”。
方塔园东门是五开间歇山式大门,朱栏白墙,端庄明朗。
屋脊的“鸱尾”状似鱼形之龙,是宋式建筑特点之一。
大门上悬“方塔园”匾,内外各有一联:外联为明代文征明撰书“百年形胜夸天设,一代文章属地灵”;内联由清代邑人孙原湘撰“七溪流香穿郭过,半山飞绿进城来”。
进入东大门,循廊左行,可到“识春轩”。
轩旁植梅数枝,专送春消息。
沿“千叶一卷廊”迤逦而行,一路修竹疏朗,叶影婆娑,为人滤去胸中俗虑。
在此刻望方塔东南两面。
紫霞满天之时,方塔旭日镀金,气宇轩昂,壮丽无比。
曲廊尽处有方亭,名“文渊亭”,以纪念方塔的始建人和续建人——文用和法渊两位高僧。
亭近土岗。
岗上嘉木连荫,小径飘逸,鸟鸣相续,亦是一景,称“南岗耸翠”。
进东大门右行,顺着廉廊向廉池前行,廊内建有常熟历代名人的廉政警言格句木刻。
至“蠡勺清心”, 在此可观赏水中塔影影。
千年古塔,百年老树,红栏白墙的仿古建筑,造型多姿的小桥和蓝天白云,在这水中组成的一幅幅画面更是别有情趣。
池北有棵古银杏树,这棵古银杏树高20米,主干胸径粗2米多。
据《常熟市志》古树名木栏记载,树龄已有800多年。
是这公园里宋代遗下的“三宝”之一。
池西有问泉堂,堂前有古井。
古井的井砖形制与部分塔基用砖相同,可以证明井为宋代之物。
上部井径0.52米,测深5.7米,井栏以一巨大青石雕成,成八角形,甚为独特。
方塔园东北部和北部分别是“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和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
“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是常熟廉政教育示范点之一,主要利用方塔园东北部原有建筑改建,在建筑风格上与公园原有形制基本保持一致,由廉廊、廉吏馆、廉池、廉碑四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我市历代廉政人物的生平、墓志碑图片、廉政事迹和廉政警言格句。
常熟市碑刻博物馆是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及拓片资料的专题博物馆。
2000年被命名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重新被命名为常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馆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格局而建,碑廊全长500米,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人物传记四个展区,共展出唐、宋、元、明、清各类石碑800余方,馆内还建有常熟名人馆、崇兰草堂、景贤亭、翰墨亭、塔影潭、清远楼、雅雨居等景点,与方塔前后呼应,回廊曲折,环境典雅,是人们休憩和展示常熟历史的重要游览场所。
常熟名人馆系原虞山镇大东门外清代总官庙大殿,1993年移建于此,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
常熟名人馆主要展示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铜像雕塑展示区。
分别陈列“常熟文史祖”商代仲雍和吴文化始祖“南方夫子”严偃的铜制塑像。
二是图文展示区。
采用木刻图版、珍贵历史照片等形式,分别介绍了136位已故常熟籍名人传略,其中包括著名革命烈士、当代二院院士以及在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人士。
三是名人名录展示区。
共陈列8名状元、483名唐代至清末科举进士和22位常熟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名录,充分展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深厚的人文底蕴。
方塔园西部为方塔园二期开发景区。
这一景区依然沿袭了前期景区仿宋写意山水的构建风格,同时纳入生态理念,充分利用植物进行造园造景,于2002年国庆节建成开放。
有醉尉亭、灵秀清远、一目千嶂、月秀山房、文华堂等景点。
醉尉指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开元年间任常熟尉,擅长草书,每酒后落笔,龙飞凤舞,似有神力相助,人称“草圣”。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有描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落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在常熟作官时的住址名叫“醉尉街”,就与方塔园一墙之隔。
当年他练字洗笔的“洗砚池”已不复存在。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建造了醉尉亭,并将这顷碧波取名为“醉尉池”,如今“醉尉池”观鱼已是方塔园广为游客喜爱的一景。
公交路线:101、120、2、6、121路(大东门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00212 门票价格:25元\\\/人、10\\\/人(登塔) 开放时间:6:30-16:30 (五)、彩衣堂 彩衣堂,在常熟城内翁家巷2号,清同治、光绪二帝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故居。
翁同龢(1830-1904)苏州府常熟县热。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生、共眉居士,晚号松禅老人,别号天放闲人。
翁同龢清咸丰六年(1856)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度入军机处任督办军务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典馆正总裁、国史馆副总裁,是光绪时的朝廷重臣。
同龢先后担任过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师傅,授课明白易懂,深入浅出,认真负责,因此屡受殊荣。
光绪皇帝从5岁起,就得到他的教导和关心。
翁同龢最终成为光绪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
翁同龢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用强权和-胁迫清廷屈服,不断瓜分中国,使中国逐步半殖民花的年代里。
翁同龢作为政府高级-,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爱国主义热情。
在中法、中日战争中,他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派兵“援越抗法”,支持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对法开战,并全力支持光绪皇帝领导的-日本侵略的战争。
对朝廷内部一批主和派官僚在列强面前宁人息事、退让求和的做法极为不满,大声抗争。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他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当看到《马关条约》电文后,当场“头晕目眩,声泪俱下”,痛责求和派“苟且求和,丧权辱国”、“是误国罪人”。
翁同龢从对外斗争屡屡失败的教训中,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改革,中华民族就难以生存下去。
他积极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人物,说服光绪帝变法,并亲手为光绪帝起草维新变法诏书。
但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批顽固派势力的阴谋反对,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
翁同龢被撤职开缺,撵出北京,贬回家乡常熟,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从而结束了政治生涯。
翁同龢能诗善画,多才多艺,“所著诗文,清超古隽,不落恒溪。
书法纵横跌宕,力透纸背,有颜鲁公风骨”。
著有《瓶庐诗稿》八卷、《瓶庐文抄》三十卷、《翁文恭日记》四十册、《翁松禅山水画册真迹》《翁瓶生书屏集扇集》等。
翁同龢故居彩衣堂是一处大型宅第。
翁同龢从8岁到20岁这段时间里,居住在这里。
他的居室称“柏古轩”,处在宅第的西侧,环境清幽,室内陈设简朴。
此时,他就读于常熟游文书院,在他父亲翁心存(当时翁心存主讲游文书院)的指导下,不分寒暑,刻苦攻读,阅读了大量书籍。
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才告别故乡,随父进京。
光绪二十四年(1898),翁同龢被开缺回籍,在常熟“家无薄田输官租,又无一椽安厥居”,一无产业,只能住到虞山鹁鸽峰下的翁氏丙舍中,过着“寂寞似孤僧”的隐居般的生活。
光绪三十年(1904)病卒,临终前口占一诀“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彩衣堂古宅,坐北朝南,占地约4620平方米,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今存大小房屋90余间。
门厅设在东路,进门有东厅三间,后设小楼三楹。
西路以花厅思永堂为主,余有双桂轩、藏书楼、柏古轩、知止斋等,布置有序,曲折幽深。
中路为主轴线,前后六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堂楼和下房两进。
堂楼左右设厢房。
第三进正厅额彩衣堂,为明代遗构,古朴典雅。
面宽三间14.98米,进深九架14.03米,前轩后廊,扁作梁架,用材硕大。
梁枋檩等处施彩绘116幅。
部分画面施沥粉堆塑。
后步枋高悬“彩衣堂”匾额,为道光十五年(1835)江苏巡抚陈銮所书,并作小字款识:“道光乙未小春,二铭年大人奉命典试浙江,还过吴中,拜太夫人于里第。
时值圣母六旬寿,百僚彩服旬有五日,因述其新居有彩衣堂额,嘱余书之,以识国恩家庆,为德门盛事云。
年愚弟陈銮拜跋”。
彩衣堂初名“森桂堂”,为常熟大族桑瑾建于明代成化、弘治间。
后数易其主。
清道光十三年(1833)始归翁心存所有。
翁心存(1790-1862),翁同龢父亲,字二铭,号邃庵,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官礼部、户部、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皇帝师傅。
彩衣堂今基本保持完整,经整修后面貌焕然,1991年辟为翁同龢纪念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衣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尚湖尚湖风景区位于江苏常熟市,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 AAAA 级旅游区,相传商末姜太公在此垂钓而得名。
尚湖风景区面积 21.74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 800 公顷,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之优居苏南各湖之首。
被汪道涵誉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
湖区宽广的湖面,与十里虞山山水相映。
环湖绿树成林,拂水长堤横卧湖中,荷香洲、鸣禽洲、桃花岛等七个岛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
外湖烟波浩淼、袅鸥翻飞;内湖碧波涟漪、菱荷滴翠、鸢翔鱼泳。
通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荷香洲、钓鱼渚、山水文化园、环湖观光线和拂水堤景观带,有自然、植物景观、名胜等 30 多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