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句子的类型
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子分成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种类型。
1.陈述句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比如例1。
还有像“小树长高了。
”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如“他没有参加小组会。
”“我不认识这位老师。
”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非搞好不可。
”“乡亲们没有不夸雨来聪明的。
”2.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如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都是祈使句。
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词肯定,坚定不移,句子的前半部分常常被省略。
如“立正
出发
”“把他带走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较缓和,如例2。
还有像“老师,让我去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比较强硬,大多省去句子的前半部分。
如“不要攀折花木
”“禁止吸烟
”表示劝阻的祈使句语气较缓和,有商量的口气。
如“以后别再迟到啦
”3.疑问句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
比如例3。
还有像“这是谁的书包
”4.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
比如例4。
还有像“这些花真美啊
”表示了赞美的语气;“这么做太不像话了
”表示谴责的语气。
高中语文句子依照分类可分为
一、句子分类概说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
例如从句型(结构类型)的角度、从语气用途的角度、从修辞效果的角度等等都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
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别叫句类,根据结构分出的叫句型。
二、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一)陈述句。
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
例如:1)他们在上课。
2)我哥哥已经结婚了。
3)他明天不去上海。
4)今天是星期六。
5)这孩子很可爱。
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句调是一个降调。
在书面上陈述句末尾都用句号(。
)。
(二)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
例如:1)你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2)你明天走吧。
3)站起来
4)你别喝了
5)不准随地吐痰
祈使句表示祈使语气,句调有的是一个降调,有的是一个急促的高降调。
在书面上祈使句末尾或用句号(。
)、或用叹号(
)。
(三)疑问句。
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
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
疑问句内部又可细分为四小类:1.是非问句。
形式上跟有的陈述句、祈使句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句调用升调。
回答时可以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
例如:1)他们在上课
2)他并不知道
3)今年是建校三十周年
4)你叫他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5)不准抽烟
2.特指问句。
句中一定有疑问代词,以表示疑问。
回答时不能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而要作出具体回答。
特指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
例如:6)刚才谁来了
7)你想喝点什么
8)他准备去哪儿旅行
9)这大衣多少钱
10)她最近身体怎么样
3.选择问句。
问话人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要听话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询问方式是“X还是Y”。
选择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
例如:11)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
12)他想去北京还是上海,还是广州
----13)你想喝可乐,喝咖啡,还是喝红茶
14)她个儿高,还是矮,还是不高不矮
4.反复问句。
问话人只提出肯定与否定两项,要求听话人在肯定与否定之中作出回答。
基本询问方式是“V不V”或“V没(有)V”。
反复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
例如:15)你去不去
16)他明天来不来
17)那衣服贵不贵
18)那地方远不远
19)你看没有看今天的电视新闻
20)你去没去他家
口语中也可以只在句末用一个否定副词“不”或“没有”来表示反复问。
例如:21)你去不
22)那地方远不
23)你看今天的电视新闻没有
24)你去他家没有
疑问句末尾常常用疑问语气词“吗”、“吧”或“呢”,来增强疑问语气。
句末疑问语气词在使用上有分工:在是非问句末尾,用“吗”或“吧”,不用“呢”;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末尾则用“呢”,不用“吗”或“吧”。
例如:25)他们在上课吗\\\/吧
26)这是谁告诉他的呢
27)他究竟去了福州,还是去了广州呢
28)他去没去学校呢
例(25)句末用“吗\\\/吧”,属于是非问句;例(26)-(28)句末用“呢”,分别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
注意,下面两个问句看上去很像是非问句(因为句中没有疑问成分),其实不属于是非问句:28)我的笔呢
29)你一个人病了呢
例(29)、(30)实际是特指问句的一种省略形式,可以补出疑问代词。
请看:a.我的笔在哪儿呢
b.我的笔到哪儿去了呢
你一个人病了怎么办呢
(四)感叹句。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惊讶或悲哀等)。
表示喜悦、愤怒、惊讶的感叹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调,表示悲哀的感叹句一般用低而趋降的句调。
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
)。
例如:1)这风景多美啊
2)你给我滚
3)蛇
三、句型句型指句子的类型,也就是句子的整体格局。
句型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能从宏观的角度、总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句子,从而掌握句子的不同类型和它们的表达功能。
分类情况如下:名词性主谓句:今天元旦节。
把字句、被字句主谓句动词性主谓句:我要上课。
连谓句、兼语句形容词性主谓句:小明很聪明。
双宾句、存现句单句主谓谓语句:他人很善良。
名词性非主谓句:蛇
\\\/一张北京。
句子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上课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太好了
叹词句:呀
(是你呀
真是稀客呀。
)拟声词句:当,当,下课了。
复句(略,将在复句部分讲到)重点是主谓谓语句,它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中,全句主语叫大主语,全句谓语叫大谓语;句子谓语内的主语叫小主语,谓语内的谓语叫小谓语。
例如:中国人民志气高。
大主语大谓语小主语小谓语主谓谓语句情况比较复杂,考察其内部的语义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小主语之间有施受关系。
如:a小王作业做完了。
\\\/b作业小王做完了。
a句以施事“小王”做大主语,以受事“作业”做小主语;b句则相反,以受事“作业”做大主语,以施事“小王”做小主语。
2、大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
如:她态度和蔼。
(“态度”属“她”)这屋子面积不小。
(“面积”属“屋子”)3、谓语里有复指成分。
如:反腐倡廉,这是广大群众的一致呼声。
(“这”用来复指“反腐倡廉”)复指大主语这样的句子,作用在于一是使大主语得到强调,二是如果大主语复杂,还能使句子结构简洁。
例如:那高高的个儿,秀气的脸旁,批着乌黑秀发的姑娘,名字叫李霞。
(联合短语做主语)4、大、小主语是数量词或含有数量词。
如:三箱我认为不够。
\\\/橘子一元一斤。
同学们三个人一组。
\\\/香菜一元买两斤。
5、大主语或小主语有周遍性意味。
如:什么事他都不管。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6、小主语是施事,大主语是小谓语行为动作关涉的对象。
如:那件事他们已商量决定了。
主谓谓语句是根据结构关系定的名称,因为它是汉语里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型。
在汉语里使用也很普遍。
如果按照功能(谓语的词性),它应该分别归入名动形三种主谓句里,那样似乎弱化了它的地位。
四、几种动词谓语句(一)“把”字句1、什么叫“把”字句一般指在谓语动词前用“把”引出动作的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所谓“处置”,指的是甲主动对乙施加某种影响,由于甲的某种行为,使得乙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例如:你[把行李]放〈在架子上〉。
“你”是动作的发出者——施事,所以是主动句;“行李”是受事,接受动作的“处置”,结果位移到了“架子上”,“在架子上”也可说是一种状态。
有时候使用把字句也表示一种“致使”或强调动作的范围宽广。
例如:a他[把大伙儿]弄得〈莫名其妙〉。
b我[把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没找到那串钥匙。
a句的动词“弄”,对“大伙儿”来说,谈不上是“处置”,因此可以看作“致使”。
b句主要是强调动作“找”的范围宽。
类似的又如:你[把客人]请〈来〉。
(使客人来)那孩子[把他爸爸]急得〈满头大汗〉。
(使满头大汗)她[把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都]逛〈遍〉了。
(“逛”的范围宽)2、“把”字句的特点1)动词应当具有动作性。
非动作动词(如“是、姓、有、成为”等)以及感觉活动动词(如“认为、觉得、知道、感到、喜欢”等)、趋向动词(如“来、去、进来、出去”等)一般不能进入把字句。
如:他把教师是。
×我把麻烦觉得。
×学生们把教室进去了。
×2)动词一般不能是单个(光杆儿)的把字句中动词前后一定要有其他成分,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如:他[把茶]喝。
×\\\/他[把茶]喝了。
√至少也应有个语气词。
大家[把歌]唱。
×大家[把歌]唱〈完〉了[再]走。
√不过,把字句口语里也有省略动词后面成分甚至省略动词的。
例如:看把他急得
\\\/看把大伙儿逗得
你看他把大家笑得
我把你这死丫头。
3)“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
例如:我把书看完了。
(“书”是定指的)4)如果有助动词或否定副词一般应放在“把”的前面。
如:我们[要][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
√我们[把青春][要]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
×他们[没有][把教室]打扫〈干净〉。
√他们[把教室][没有]打扫〈干净〉。
×(二)被字句1、什么叫“被”字句一般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施事的被动句。
“被”字句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有时候,“被”后的施事因为某种原因也可以不出现,这时“被”一般不看作介词。
而是当作表示被动意味的副词。
例如:酒[被爸爸]喝〈光〉了。
酒[被]喝〈光〉了。
被字句有“被…所…”、“为…所…”的格式,是古汉语用法的延续。
2、“被”字句的特点同把字句一样,被字句也有以下特点:1)动词应该是动作性的。
如:教师被我是。
(是不成立的)2)一般也不能是单个动词(光杆动词),尤其是单音节动词。
如:东西被拿。
3)主语受事一般是有定的。
4)助动词或否定副词也应置于“被”字的前面,而不是“被”的后面。
例如:菜[没有][被大家]吃〈完〉。
钱[没有][被小偷]找〈到〉。
钱[被小偷][没有]找〈到〉。
(三)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就叫连谓句。
连谓句的谓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在连谓短语部分已经讲到了,这里不再重复。
只是要注意连谓句的层次分析。
分析如下:她站〈起来〉\\\/提〈上〉篮子\\\/上街\\\/买菜。
主谓中补动宾动宾动宾中补(四)兼语句1、兼语句及其分析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就叫兼语句。
兼语句中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在前面兼语短语部分已经讲到了。
应注注意兼语句的层次分析。
例如: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主谓兼语套连谓2、兼语句与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的辨别1)停顿和加状语的地方不同。
兼语句不能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停顿或加状语。
而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则可以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停顿或加状语。
如:我请你去。
(兼语句)我请V你去。
×我请明天你去。
×我请你V去。
√我请你明天去。
√我希望你去。
(非兼语句)我希望V你去。
√我希望你V去。
×我希望明天你去。
√2)两者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
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支配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则相反,第一个动词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
3、连谓与兼语结合的句子:你出个通知叫大家吃完饭来食堂开会。
(连谓套兼语句)你叫他[立刻]打电话请老王来这儿。
(兼语套连谓句)(五)双宾句1、什么是双宾句一个动词后边带了两个宾语的句子就是双宾句。
例如:我送他十本书。
\\\/叶老师教我们英语。
那人偷了人家一匹马。
物业公司收户主三百元。
我称他“喜子”。
\\\/我吃他一个苹果。
两个宾语中,一个宾语离动词近,叫“近宾语”,一个宾语离动词远,叫“远宾语”,远宾语是动词直接涉及的事物,又叫“直接宾语”,近宾语是动词间接涉及的人或单位,又叫间接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不多,从语义上讲可以分成三类。
如下:1)表给予的:给、赔、教、赠、卖、嫁、借、租2)表取得的:买、收、赚、偷、借、租、请教、娶3)表称谓的:叫、称、骂……要注意的是:a“借、租”等动词既可以表给予,又可以表获取。
因此:我借他五千元。
(有歧义)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我借了他的钱”,也可以理解为“他借了我的钱”。
b“他”作为近宾语,有时意义已经虚化。
如:我跟你比,差他十万八千里。
c双宾句的两个宾语之间没有任何语法关系。
我借给他一本英语书。
主谓动宾动宾定中d应当注意,不要把联合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同双宾句混同起来。
试比较:告诉爸爸好消息。
(双宾句)告诉爸爸妈妈。
(非双宾句)动宾动宾动宾联合(六)存现句1、什么是存现句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
句首有处所词语做主语,宾语则表示存在的主体。
根据句型和表意特点,一般分为两种类型:1)表存在通常的句型特点为:处所词+动词+着+数量词+名。
动词可以是表存在的“有”、“是”等,后边一般就不再跟“着”;宾语前也可以是非数量的词语。
如:桌上放着(两本)书。
心里藏着(一个)秘密。
墙上挂着(一幅)画。
身上有着(无穷)的力量。
院子里有(两棵)树。
\\\/门外是(一条)河。
蓝天上飘着(两只)风筝。
\\\/外边下着(大)雨呢。
2)表出现或消失通常的句型特点为:处所词+动词+趋向补语\\\/了+数量+名,例如:村里来了几个城里人。
\\\/林子里跑出来一只狗。
阳台上飞来一只鸽子。
昨天班里走了两名学生。
公路上开过去一辆大卡车。
要注意的是:存现句的句首如果没有处所词语,只有时间词语,时间词语也不做主语,仍做状语。
这样的句子判为非主谓的存现句。
例如:从前有个商人。
\\\/昨天来了位新同学。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一)变式句变式句指的是句法成分倒置的倒装句。
这种句子主要出现在口语中。
如:票买到了吗
——买到了吗,票
口语里常常说成后面的句式。
前置部分是说话人急于想要说出的,所以脱口而出。
后置部分则带有补充的意味。
口语中,后置部分要轻读,前后两部分之间有停顿。
常见的变式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谓倒置:快进来吧,你。
\\\/真有意思,这个人。
怎么了,你
2、中心语倒置:钢笔不见了,(那支红的)。
十二点了,[都]。
\\\/他来了,[可能]。
3、补语前置:〈饭都吃不下了〉,气得。
〈天都要垮了〉,说得4、宾语前置:要下大雨,估计。
\\\/吃饭没有,问你
5、连谓句兼语句动词前后顺序倒置:回来吧,放了假。
\\\/跑快点,叫他。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一定的语言条件下没有出现的不完全句。
分为两种:1、对话省:说话时因为有现场语境,所以常常用省略句。
如:甲:他什么时候回家
乙:明天。
(省掉了主、谓、宾,只留了一个时间状语“明天”)2、上下文省:这主要指复句里,由于上文已经出现,或者下文马上就要出现,因而也往往省略。
如:①v亲眼去看,你就会知道游艺会多么热闹。
前句蒙后句省主语“你”。
②他是我的一个本家,v应该叫他五叔,v是一个身体壮实的老人。
第二句承前句的定语省了主语“我”,第三句承前句的近宾语省了主语“他”。
③不仅我们这一代,而且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友好下去。
前句蒙后句的谓语中心省了谓语“友好下去”。
应当注意,不要把省略句同非主谓句混淆起来,省略句是在一定语境下的省略,离开了语境,省略句必须补出原来的成分,否则意思就不清楚;而非主谓句是补不出也无须补出什么成分的,非主谓句的意思一般来说是自足的。
省略的说法也不宜滥用,如在售票口的“一张北京”(非主谓句),不能因为这句话离开了售票口意义不明确,就硬说它是“我要买一张到北京的车票”的省略。
独词句“蛇
”也不必说成是“蛇来了,快跑”之类说法的省略。
六、句子的变换根据语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就叫句子的变换。
变换句子的目的从语言使用看,是为了适应语境更好地表情达意;但如果从句法研究来看,则是为了弄清句子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有助于给语言单位定性、分类以及说明语句结构等等。
句子变换的实现可以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完成。
由于要求不同,句子变换有不同的类型。
一般可以从“句类”和“句型”两个角度进行句子变换。
如:(一)句类之间的变换句类变换指的是句子在语气用途方面的转换。
即相同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
具体说句类变换就是陈述句变为疑问句、疑问句变为陈述句或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否定句变为肯定句等等。
至于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语气类别的句子,应该根据语境里的诸多因素以及不同句类的特点去选择。
语气变换例如:①他失败了。
(陈述句、肯定语气)②难道他成功了吗
(强烈的反问语气)③他没有成功。
(委婉的否定语气)这三句是:不同语气表示基本相同的意思。
④你借两百元钱给我。
(直接的祈使语气)⑤你可以借两百元钱给我吗
(委婉的疑问语气)⑥我急需要两百元钱。
(陈述语气。
非常含蓄的借钱请求)这三句是:不同语气表相同的意思。
(二)句型之间的变换句型变换指的是句子在结构上的变换,即相同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
在具体语境中说话人应该选用什么句型才合适,同样要根据语境的不同情况以及各种句型在表意上的特点作出选择。
句型变换例如:①小林打开了电脑。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②小林打开电脑了。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③小林把电脑打开了。
(“把”字句)不同句型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④电脑小林打开了。
(主谓谓语句)⑤电脑被小林打开了。
(“被”字句)这一组句子,从语义上看,每个句子的施事都是“小林”,受事都是“电脑”,动做也都是“打”,动作的结果也都是“开”,所以它们的语义结构相同;但这组句子的句法结构不完全相同。
语义相同,句法结构不同的句子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
换句话说,有着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说话人。
分析某个说话人为什么相同的意思不用这个句子要用另一个句子,这里就涉及到说话人的表达焦点、重心等问题——这样的分析就归属于句法结构的语用平面了。
这里首先要简单介绍以下“语用平面”的含义。
语用平面,同“句法平面”、“语义平面”一起组成现代汉语语法的“三个平面”。
语用平面是研究句子中词语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的,语用重在讲表达,是一种动态分析。
它涉及到说话的话题、说话的行为、表达重点、口气、变化等等,与说话人说话时的心理意图有关系。
拿上面一组句子来说,从语用平面看,首先:①小林打开了电脑。
②小林打开电脑了。
话题为“小林”③小林把电脑打开了。
④电脑小林打开了。
⑤电脑被小林打开了。
话题为“电脑”话题不同(谈论中心)就意味着语境不同。
其次,在相同话题的句子中,①②句虽然都是一般主谓宾的陈述句,但是第②句把“了”放在句末,就有强调小林行动变化的意味,而第①句则没有这种意味;第③句则更强调对电脑的处置意味,所以用了“把”字句,而①②句则没有这种意味。
④电脑小林打开了。
⑤电脑被小林打开了。
④⑤句的话题也相同,但是第⑤句则强调了被动受事主体。
除此以外,每个句子在特定的环境中,与说话人的语调、语气、重音以及焦点等都有紧密的关系,而把说话人强调的意味、焦点、语调口气等作为分析对象时,算得上是句法结构的语用分析了。
目前我们的语法分析仍然着重于句法平面的结构分析,语义、语用平面分析起步较晚,尤其是语用分析,才刚刚起步,属于研究探索阶段。
因此同学们的分析重点还是是句法结构。
语文句子类型
主要要分清复句的连接词,比较典型的不仅 而且,递进,是 也是 ,并列,虽然,但是 转折,如果那么 假设
求高一语文文言文的句子类型,比如宾语后置句之类的。
以《兰亭集序》为例:1.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状语后置: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3.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
4.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5.(《赤壁赋》)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5.双重否定句(《游褒禅山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原创。
来源于语文必修二文言文。
望采纳
语文句型是根据句子的什么分析出来的句子的类型
一、句子可以从哪些角度分类?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教材主语从表达、结构、特征三个角度进行了分类.这样分类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不同句子的表达作用和句子结构的特点,有助于正确使用句子.1.从表达角度看,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五类,这五类句子反映了句子的几种最基本的用途.这个角度划分的句子通常叫做句类.例如:什么人他都特别熟悉.(陈述句,叙述事实)严禁吸烟!(祈使句,发出命令或请求)他都认识什么样的人呢?(疑问句,提出问题)万里长城多么雄伟壮丽啊!(感叹句,抒发情感)(你马上去.)好!(呼应句,表示呼唤或应答)2.从结构角度看,句子首先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是由一个结构成分简单或复杂的词组构成的,复句是由两个以上的单句作为分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别,单句和复句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下位句型,我们在后面单独介绍.3.从结构特征角度观察,也就是根据句子谓语中的某些特殊成分观察,可以给句子分析出不同的特征类别,这样的句子类别通常叫做句式.句式主要有是字句、有字句、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是…的句.其中,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要求作为学习的重点,要注意弄清楚其结构特点、涉及到范围、层次分析要求等内容.分析是句子部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句子的表达类别分析、句型分析、特征类别外,还有句子的单句的下位句型分析、语义分析、层次分析、变换分析等等,这些分析都是学习句子需要掌握的内容,平时学习要注意弄清楚句子不同角度的分析类别,注意不要把不同角度的分析混为一谈,这些分析,其结构是有交叉的.比如表达类别属于同一类型的句子,结构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反之亦然,结构类别相同的句子,表达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其划分出来的类别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二、确定单句句型要注意哪些问题?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型,因此,分析一个单句的结构特点,确定单句句型主要考虑其句法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句法结构无关的因素不影响句型的划分.第一,修饰语的增减不影响句型的划分,一个句子,如果前面增加了句首修饰语,句中增加了独立语,谓语前面增加了状语,都不影响句型,或者说仍然是同一句型.例如:腐败分子被抓起来了(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述补谓语句)昨天,腐败分子被抓起来了(句首修饰语不影响句型)据报道,腐败分子被抓起来了(独立语不影响句型)腐败分子上个星期被抓起来了(谓语增加状语不影响句型)以上四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第二,句子的语气、口气变化不影响句型,只要句法结构没有改变,句型相同.例如:你去图书馆.(陈述句,动词谓语句)你去图书馆吗?(疑问句,动词谓语句)你必须马上去图书馆!(祈使句,动词谓语句)第三,句子的语用或修辞方面的变化不影响句型.句子成分的组合具有线性特点,顺序是比较固定的,例如主谓一定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就一定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处于语用和修辞表达的需要,句子的语序进行了调整,语序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仍然属于同一句型,而不是不同句型.例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动词谓语句)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动词谓语句)这部电影太精彩了.(形容词谓语句)太精彩了,这部电影!(形容词谓语句)第四,语音因素的变化不影响句型,例如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不同句子的重音差别等不影响句型.例如:他这个人确实是有不少坏习惯.(动词谓语句)他这个人,确实是有不少坏习惯.(动词谓语句)他说李老师明天来辅导.(动词谓语句)他说,李老师明天来辅导.(动词谓语句).我昨天看的是话剧.(“昨天”重读,动词谓语句)我昨天看的是话剧.(“话剧”重读,动词谓语句)第五,语义变化不影响句型.同一个句子中名词的语义有不同理解,不影响句型.例如:鸡吃完了.(“鸡”是受事,动词谓语句)鸡吃完了.(“鸡”是施事,动词谓语句)第五,注意联合词组和主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型划分.联合词组充当谓语,由联合的成分性质决定句型,联合的是名词性成分,归入名词谓语句,是动词就归入动词谓语句.主谓词组充当谓语,属于主谓句的下位句型,与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并列,不再根据谓语的性质分类,与一般主谓句的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的分类依据不同,这里是按照结构而不是按照性质分类.三、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确认句型?句型的确认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句型,因此句型的确认必须按照层次关系层层确定,从上位到下位,确定了上位句型,再分别确定下位句型,下位句型根据需要再进一步划分更下一层次的句型.现代汉语句型确认有四个方面的层次:第一层次:划分为单句和复句.第二层次: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第三层次,对第二层次的四个类别再分别确定下位句型,单句主谓句的下位句型由谓语的性质确定,例如主谓句可以根据谓语的性质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等.我们本科教材单句句型基本上在确认在这一层次上.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也可以进一步分类.第四层次:对第三层次的句型进行再分类,一般在这一层次主要是对动词谓语句进行分类,因为动词谓语句是最复杂、类型最多的,形容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一般不再分类.动词谓语句的下位句型,主要根据谓语的结构类型确认,有这样一些:我们认真学习.(动词谓语,状语不影响句型)
语文讲课时句子类型有哪些
1、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2、句子类型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