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看风景的说说
1、我游览过福州,我难忘公园的一角,它让我深深地陶醉了。
公园的一角有一个湖水显得很平静,蓝天。
白云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幅美丽的画。
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像撒满了珍珠一样。
微风一过,湖水又恢复了平静。
2、的风景真迷人呀
常青树都是这么碧绿,枫树的叶子就像我们的手掌,微风轻轻一吹,像手掌一样的红枫树叶落了下来,那里的湖水是这样的明亮,真像一面大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有许多好玩的游乐活动,有碰碰车,有高空缆车,还有高架自行车。
3、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松坪山公园。
公园里有一个椭圆形的人工湖,湖上有两小岛,一阵风轻轻吹过,湖水起了层层波纹,波纹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湖边的一座小山上,隐隐约约看见几间小房,非常像个小山村。
4、公园里有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茂密的树林和。
小草里有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呱呱地叫着。
公园的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湖。
灿烂的阳光把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小湖里还有小鱼游来游去,有几条还是我放的呢。
5、你还记得吗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日,我和你去公园玩。
公园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阵微风吹过,清澈的湖水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
天空一碧如洗,几朵棉花似的白云飘来飘去,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有的像可爱的小绵羊,有的像奔驰的骏马。
我们尽情地玩耍嬉戏。
6、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妈妈来到玩,公园里的阳光如点点碎玉,在河面上闪烁着、斑驳着、跳跃着,晃得人睁不开眼。
我们来到了一座小桥上,我坐在桥上欣赏下面的湖水。
这水咋看,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的;细看,宛如一面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湛蓝湛蓝的。
7、走完长廊,来到湖边小径。
小径两旁栽满了树木,叶子已变成了金黄色秋风吹来,叶子落了满地,就像给公园铺上了黄地毯。
湖水平静得像面镜子,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迷人。
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片宽宽的草海。
8、一说起美,人们就会想到依山傍水的,想到的诗意景色。
不错,我们海安也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公园——七星湖公园。
七星湖湖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里面游来游去,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的明镜,不时有几只船游过,水面便泛起一波波涟漪,在阳光的映衬下,反射着五彩的光芒,美丽极了
9、我先来到了湖边。
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好像撒上了无数的碎银。
湖水真清啊,倒映着湖边树的影子,倒映着山的影子,也倒映着我的影子。
它也真绿啊
像一块无暇的翡翠镶嵌在公园中。
这时,湖面没有风,那湖水真静啊,像一面大镜子。
10、为何叫翠湖园,原因从名字中就能知道,公园中的湖泊犹为著名。
朝阳初升时,日落黄昏时,我都深刻认识了它。
清晨,茂密的枝叶倒映在如明镜般的湖上,微波泛起,耳边传来叮咚的泉声,遥望湖天一色,心胸顿时开阔无比;夕阳西下,湖水犹如一条金光闪闪的丝绸,给园林镶上了美丽的花边。
人们乘船嬉戏在水上,就会感到阵阵陶醉与怀念,痴迷于湖上日落与湖水的耀眼与波纹。
11、在里,有的小朋友乘飞机,好像真的在天空中飞翔。
有的小朋友在画沙画,有的画了一个,有的画了一座美丽的房子,他们画得可像了,象真的一样。
我选择了坐火车,火车轰隆隆,轰隆隆沿着环形的钢铁轨道绕了三圈就停住了。
我坐在火车上感到很快乐。
坐了火车后,我又和老师一起去湖上划船,湖水清澈透明,象一面镜子,湖边的柳树梳着自已的长辨子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爽心悦目。
12、我朝榕树对面走去。
咦
怎么在那儿
哦,原来是仿造的,是水上长廊呀
我站在水上长廊,发现里边有回声
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像一只巨大的翡翠项圈,环绕在公园四周。
一只只游船轻轻畅游在湖水中,像是天上顽皮的星星,又像是圣母抱着自己的孩子。
目光顺着湖水滑行,我发现,公园虽小,石桥却不少。
倒映在湖中,桥身桥影融合在一起,像一只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一泛的。
13、公园里的两边,有一片碧绿色的湖水,叫翠绿湖,因为湖水非常绿,绿的像被周围的绿草染过似的,所以叫翠绿湖。
一条银蛇小路周绕在绿树红花旁。
人们在这条银蛇路上晨跑,有的在路边的小树林中锻炼身体、打太极拳……七点钟,我和爸爸恋恋不舍的告别了春色美妙的公园,去上学了。
14、夏天到了,我来到公园里玩,看见清清的湖水一波一波的荡漾着,鱼儿在湖水里游来游去。
粉红的荷花张开了笑脸,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远处有一孔石桥,石桥边有小山,小山上有一座凉亭,凉亭里的人们在快乐地喝茶。
啊,夏天公园真美啊
15、看,这是我精心设计的公园。
一进公园的大门,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源,碧绿的湖水随着微风轻轻地摆着,一起一伏的。
听远处传来了呱呱的叫声,那是在湖中心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正在水里互相追逐着。
又大又圆的荷叶上不时地传来青蛙的叫声,它们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真可爱。
因为是夏天,美丽荷花都竞相开放了。
在湖水中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在湖的四周是绿绿的草坪。
草坪上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小野花。
16、柳侯公园给我的第二个感觉是幽。
坐在一艘小舟上,划在柳侯公园的湖上,来观赏两岸的风景,告别了嘈杂声,只有湖水流动的声音,小鸟啼叫的声音,小鱼在水里嬉戏拍打水面的声音,给人一种舒心幽静的感觉。
金灿灿的太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湖水波光粼粼显得格外美丽,微风拂动着岸旁的柳条。
啊
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17、一天,我和妈妈一同去玩,来到公园门口,啊
人可真多,我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停下脚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水,往远处一看,是一尊毛主席雕像,我和妈妈从拱桥上越过湖水,进了亭子歇脚,还拍了许多照片。
18、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型投影区。
大屏幕上放映的是2030年的郴州。
有崭新的五岭阁和义帝阁,有焕然一新的苏仙岭和步行街,更有景色迷人的北湖公园和爱莲湖。
春天,北湖公园和爱莲湖万物复苏;夏天,湖水波涛起伏,仿佛湖水也受不了太阳的灼烧;秋天,枫叶漫天飞舞,不少老年人在亭子里下棋;冬天,白雪皑皑,雪花飘落在行人的脸上,哦,不,雪花是在亲吻着行人的脸蛋,周围的一切都是白茫茫,仿佛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19、清晨,我们大家一起去荷花公园晨练,那儿的湖水可干净了,一点点的绿漂浮在水面上,把湖水打扮得更加漂亮了。
有时,水里那可爱的小鱼会一下子跳起来,好像要看湖水姑娘那漂亮的脸。
在湖面上有好几朵荷花,有红的、白的、淡黄的。
。
。
。
。
。
。
有时还会有一两朵粉红色的荷花在湖中心,看上去好想湖水姑娘脸红了。
荷叶漂在湖面上,好像也要给湖水姑娘打扮了。
20、我们顺着小道来到公园的一角。
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
这时,一阵微风拂过,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顿时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湖面上像洒满了珍珠似的。
微风一过,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湖面上的荷叶绿得发亮,给湖水增添了几分姿色。
带扇字的诗
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著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
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
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 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图画不堪行。
诗人旅途所见的闽中秋色,以“紫菊“ 和“红蕉”为地方特色,和北山南海的地理氛围,展现一幅南国图画,不过,闽中多山,交通不便,诗人便有“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晚唐诗人徐夤(894-898年)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翁承瓒(859-932年)莆田人,以右拾遗户部外郎完成册封闽王王审知使命后,在台江码头新丰市堤,出席闽王饯别宴会后赋诗一首,《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
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
此身替与交新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
在这首诗中将台江自然景观入诗,所谓“ 台江码头新丰市堤” ,在现在台江的新街,此诗证明唐末大庙山新街一带江水和沙渚交错,船只纵横,成为近水埠头,商市也在堤边渐兴。
同时也说明福州别称榕城始自唐末,并非-般人所述起于宋张伯玉编户植树之后。
这具有史料价值。
谢泌(950-1012年),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于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他《福州即景》是一首福州风物诗: 一别无诸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敕齿冰。
这首诗反映出自五代王审知大力提倡佛教后直至宋代年间,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规模之大冠于南方各省。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
据载,王审知先后舍钱90万贯,大盖寺院,福州诸县在五代时大大小小共拥有700多座寺庙,诗中说“千簇寺”,并没有夸张,“七塔”也是事实。
这七塔除了现在的白塔(定光塔)、乌塔(坚牢塔)外,还有寿山塔、神光塔、定慧塔、崇庆塔、育王塔。
福州蔡奇巷,旧名尊儒坊,因出神童蔡伯唏,四岁能诗,举神童,赐进士出身,官历司农卿,居此而得名。
宋真宗赵恒皇帝赐诗《赐蔡伯唏》赞扬伯唏,鼓励他努力上进。
七闽山水多灵秀, 四岁奇童出盛时。
家世应传清白训, 婴儿自有老成姿。
才当学步来朝谒, 方渐能言便赋诗。
更励孜孜图进益, 青云万里有前期。
在这首诗中不但赞扬蔡伯唏,更赞美了蔡的家乡。
首句“七闽山水多灵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人杰杰地灵,此句出自皇帝之手,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吕祖谦(1137-1187年),宋隆兴进士,他与朱熹、张拭合称“东南三贤”,他的《登郡城》虽名为登郡城,实写宋时福州学风之盛: 路逢十客九青衿, 半是同胞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 巷头巷尾读书声。
郡城指福州,因晋为郡冶。
“青衿”读书人衣饰,指莘莘学子。
福州被誉为“ 海滨邹鲁”,唐开元年间就设有 “丽正书院” ,五代设 “招贤院”、四门学,诗教益昌,文化水平可与京都长安媲美,宋代文化更发达,当时福州府举进士者达2247人,书院、试院应运而生,淳熙年间,应试举土多达2万人,因此 “路逄十客九青衿 巷南巷北读书声 ”就不足为奇了。
福州温泉,相传晋太康年间就己发现。
宋有“内汤” 地名。
福州知州程师孟(1015-1092年)有《福州温泉》一诗: 曾看华清旧浴池, 徘徊却想开元事。
此泉何日落天涯, 不见莲花见荔枝。
诗中把福州温泉与陕西华清池媲比,联想历史教训,告诫当权者亲贤臣,远小人。
宋徽宗龙阁学士陈轩《冶城》更是把闽古都描绘得如人间仙境,一幅天然水墨图画: 城里三山古越都, 楼台相望跨蓬壶。
有时细雨微烟罩, 便是天然水墨图。
元代诗人雅琥,登南台大庙山钧龙台《题咏登钧龙台》是一首怀古之作: 自古瓯闽国富雄,南琛不与职方通。
江流禹划纵横外,山人秦封苍莽中。
逐鹿兵还神器定,屠龙人去钧台空。
海门日落潮头急,何处繁华是故宫。
诗中概述了福州历史沿革,从“禹划”到“秦封”,直至汉代册封闽越王,而今人去台空 ,究竟“何处繁华是故宫”呢
提出发人思索严峻的课题。
赵文昌,山东长清人。
出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诗人虽是北方人,但《福州》一诗,对福州地区的气候农作了解得十分透彻。
城绕青山市绕河,市声南北际山河。
云来云去三晡雨,霜后霜前两熟禾。
东郭农人极丰年,西皋老子亦婆婆。
肩舆到处皆名利,时与高人醉踏歌。
“三晡雨”指的是福州地区,夏天午后多下雷阵雨,俗叫“哺梨雨”,而且要连下三晡才停止。
“两熟禾” 说的是福州多种双季稻,即早稻、晚稻二季。
明代王恭,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他《冶城歌》追忆福州建城历史: 七闽山水多奇胜, 秦汉封疆古来盛。
无诸建国何英雄, 赤土分茅于此中。
无诸为越王勾践的后裔,越国解体后,无诸移居闽地,在福州北郊新店修筑小土城,自立为闽越王。
秦统一后,降为君长。
楚汉分争天下,无诸出兵辅佐汉王打败项羽有功,复立他为闽越王,在福州筑城建都,号“冶城”,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无诸堪称建国英雄。
谢肇制(1556-1616年),长乐人。
明万历人,官工部待中,他《八声甘州.登闽城楼怀古》一词,从“望钓龙台”,到“忆无诸开土”,感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江山依旧,让人们追溯无诸开疆建城的史事。
全词充满沧桑之叹: 倚危栏万里卷西风,一片雁南飞。
望钓龙台上, 江空金锁,露冷苔矶。
目断帆樯无数,来往送斜晖。
年世须更换,斗转星移。
却忆无诸开土,更黄龙白马, 况香城宫阙,绮阁与朱扉。
只留得,江山依旧, 听闲人,把酒醉题诗。
任茫茫,今来古往, 何必沾衣。
龙昌期,宋大中祥符年间人,官至中丞。
他应邀入福州讲学,写有《三山即事》一诗: 苍烟巷陌青榕老, 白露园林紫蔗甜。
百货随潮船入市, 千家沽酒户垂帘。
诗中勾画出当时福州的古榕、巷陌、园林风貌,以及物产丰富、商贸发达、社会安康的景象。
特别是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沾酒户垂帘”,反映当时福州已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福州很早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之一。
宋朝福州已有开往海外的航线,海外贸易发达。
福州港进出海舶很多,宋代蔡襄《荔枝谱》说:“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 。
可见海外通商之广。
到了明代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
明代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促进福州和海外的交往,繁荣福州地区的工商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成化十年,市舶司从泉州移置福州,福州港便代替泉州港,被朝廷指定为对外贸易港,并成为中国政府与琉球(日本)往来惟一港口。
明代嘉靖八年进士、布政司参议林恕的《平远台》一诗也反映出当年福州港口万国通航的繁荣景象: 原是蓬莱顶上峰,六鳖移向粤城东。
天连螺渚风涛壮,月照龙江岛屿空。
万国舟航通禹贡,九仙楼阁倚空同。
凭栏纵目孤鸿外,遥见扶桑海日红。
诗人站在于山平远台,凭栏远眺台江白龙江,海面“万国舟航通禹贡”、遥见扶桑(日本)海日红景象,感慨万千。
清康熙年间,福州人,内阁学士谢道承的《南台竹枝词》也多少反映当时福州对南洋(诗中暹罗今泰国)贸易发达、商业繁荣的面貌: 暹罗一去梦魂遥, 远浦轻帆不可招。
试向罗星塔前望, 双江春涨又平桥。
福州内河纵横交错是福州一大景观。
清代张绅在《杂忆福州》中写道: 城中到处小河沟, 垂柳人家夹岸幽, 每爱水边凉意满, 日斜来上酒家楼。
他在《福州竹枝词》有: 月在梧桐风洒然, 门前即有打鱼船。
大河水长小河满, 潮落趁潮沙岸边。
福州内河由绪山溪水汇成的,又与大江海潮相通,潮涨潮落,河岸垂柳、日斜酒楼、打鱼船只往来,使榕城盎然生趣。
沈铁刘(1898-1993)《榕城竹枝》(四首) 这是一组反映40年代福州城社会面影和自然景观的诗作,采用竹技调形式,抒咏出市井风俗画和乡土生活图,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
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
城边春树郁重关,城里千家绕屋山。
呼酒客来宫巷外,买杉人向水流湾。
草木仓山百战酣,龙潭高雾掩双骖。
柳花飞过杨桥路,四月江城似水南。
才过西郊橄榄风,枇杷欲老荔枝红。
小楼夜雨烹牛脍,花巷青帘卖肉绒。
诗中描写了台江中亭街耀眼的街灯;闽江万寿桥的南北两岸美景; 城内南后街花灯;水流湾木材制作家具的集市;仑山古烟台,龙潭角,以及福州特产橄榄、荔枝、肉松和牛肉烹成风味小吃。
值得注意是,在丰富的福州诗吟中有不少描写城外台江和郊区的诗篇。
出现城内三山所没有的沙洲、彩舟、秋云、流水的景致。
如明代王恭《台江访古》: 无诸古城外,潮满合沙洲。
宾从留骢马,壶觞度彩舟。
山回川月夜,猿哭海云秋。
寂寞屠龙事,台江空自流。
曾巩(1019-1083年),江西南丰县人, 宋熙宁十年任知福州,春日出南台游览,从水塘、堤坝、到一番桃李、青青草色,触景生情,思归故里。
咏《福州城南》,这是一首较早反映台江诗篇: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水溢横塘雨过时,一番红影朵花飞。
送春无限情惘怅,身在天涯未得归。
明代永乐进士陈辉,福州人,《夜泊钓龙台》: 烟村带晚景,落日驻征挠。
夜色海中月,秋声江上潮。
渔灯连水岸,霜月映枫桥。
明发频回首,乡山别远遥。
诗中溶缩了大庙山钓龙台的烟村,晚景,落日,夜色,秋声,渔灯 ,构成台江美丽景致。
明万历进士曹学佺(1573-1646年)(福州人)《台江观竞渡》二首,反映了台江每年端午节龙舟竞赛,男女老幼纷纷观渡的情景: 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
只为白龙先人钓,纷纷鳞甲截江来。
人看龙舟舟看人,人行少处少船行。
有时泊在柳阴下,萧鼓寂然闻水声。
清代光诸举人何振岱(1867-1952年),福州人,他的《夜过万寿桥》: 百廛夹道矗蜂房,奔毂声中万影忙。
彩蠲初横新贾舶,卧云已换旧舆梁。
洪澜不砥凭春涨,弦月孤明惜夜良。
吹笛榕阴何许客,此中可有陆龟蒙。
这是作者通过万寿桥的印象,反映出台江木屋拥挤(矗蜂房),同时写出桥车马行人的“忙” ,也写江上商船(贾舶)的“集” ;既有春潮泛浪,也有弦月映明,情景动人。
而吹笛扬声,惹人思绪。
古时台江八景,“白马观潮” 便是其中之一。
清乾隆进士梁上国的《白马春潮》,是作者《南台十咏和韵》之一,描绘白马桥春潮美景,可以与浙江钱塘江八月海潮的这奇观相比。
雷鼓匉訇白马驰, 观涛旧有广陵期。
那知榕海三春景, 赛得钱江八月奇。
清代道光举人魏秀仁(1819-1876年)《台江竹枝词六首》歌唱台江风光,下面一首反映了白马河边夜景,极为别致: 高烧红烛唱珑玲, 白马桥边驻足听。
曲罢短筵人不见, 满江星火一天星。
王允晰《好事近.台江晚渡》也是晚渡台江的即景诗: 帆影人桃花,花外青山斜日。
报与黄昏潮信,有过江残笛。
舟行同在画中看,清景倩谁惜。
准备一襟幽思,付夜蟾澄碧。
从目睹帆影、青山、斜日、潮信、到听闻残笛,舟行同在画中,看到台江夜景,令人神往。
描写杭州美景的诗句佳句
描写杭州美景的诗句: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南游吟草 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晓出净慈寺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冷泉亭 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急急急急
三坊七巷 古诗
阳春曲\\\/阳春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
少年踪迹。
愁暗隔、水南山北。
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
惊醉耳、谁家夜笛。
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
如今故里信息。
赖海燕、年时相识。
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