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佛陀的格言

佛陀的格言

时间:2016-09-08 21:57

求佛陀的格言

详见《佛陀的格言》一、宁静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二、私欲  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三、束缚  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一○、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一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一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

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一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一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一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一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也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四、洞察  一七、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一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

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一九、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

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五、愿望  二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

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辜,品性良好,不起恶念。

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

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埋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

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三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

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

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

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喜地服务别人。

  三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六、慈爱  三三、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

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

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

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

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七、烦恼  三八、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

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

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八、障碍  四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

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

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

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一、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二、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三、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

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五四、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

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五、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

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五六、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

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

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九、愁苦  五七、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

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八、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

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九、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六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六四、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六五、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

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六六、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七、‘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六八、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十、待人  六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五、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

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

第三、对她忠贞不二。

第四、授与处埋家务的职权。

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六、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

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

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

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

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七、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

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八、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

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九、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十一、心境  八○、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一、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

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

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

  八二、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三、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四、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五、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十二、行善  八六、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

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七、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

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十三、实行  九一、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二、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三、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

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

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四、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九六、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七、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十四、省过  九八、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

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九、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一○○、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一、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一○二、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

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

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一○三、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一○四、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一○五、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一○六、忏悔包括改过

  十五、言行  一○七、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一○八、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

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一○九、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一一、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

......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一一二、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一一三、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一一四、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十六、学习  一一五、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一一六、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一一七、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八、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十七、教育  一一九、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一二○、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一二一、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一二二、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一二三、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

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

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

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十八、快乐  一二四、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一二五、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一二六、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

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

‘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

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一二七、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

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十九、幸福  一二八、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愿望。

  一二九、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一三○、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三一、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

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二、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一三三、啊

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一三四、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五、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二十、智慧  一三六、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一三七、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

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一三八、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一三九、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方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一四○、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一四一、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一四二、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二十一、容忍  一四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四五、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

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一四六、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一四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二十二、知足  一四八、不要期望不正当的成就。

  一四九、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一五○、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一五一、纵使天上下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

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一五二、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

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二十三、健康  一五三、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一五四、疾病有两种,那两种呢

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疾病。

有的人身体似乎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可是在这世界上,除了心智没有污垢的圣者以外,心灵能够片刻不生病的人,实在太少了。

  一五五、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一五六、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

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

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一五七、聪明的人,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过度地表现他的感受。

  一五八、智者应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一五九、假如手上没有伤口,你就可以用手来拿有毒的东西,毒素不会侵入没有伤口的手。

同样的道理,没做坏事的人,不受恶报。

  一六○、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依照真理生活,警觉而不放逸的人,必定会更健康。

  一六一、预防胜于治疗。

  一六二、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二十四、施舍  一六三、田地因为杂草而荒芜,人们因为贪欲而受害;施舍东西给没有贪欲的人,将可以得到丰硕的果报。

  一六四、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物上的施舍,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

  一六五、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一六六、肉体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假如肉体是我的话,身体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

  一六七、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沉著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

  二十五、友谊  一六八、诚挚的友谊,味道绝佳。

  一六九、旅行时,假如没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侣,那倒不如自个儿单独行走,也不要跟愚人作伴。

  一七○、朋友的谄谀会败坏一个人的品德,同样的道理,敌人的侮辱有时也能矫正你的错误。

  一七一、你们应当知道下面这四种人是真正的朋友:第一、帮助和支持你的朋友;第二、同甘共苦的朋友;第三、能使你得到益处的朋友;第四、具有爱心的朋友。

  一七二、宽容和忍耐的人,将可得到朋友、财产、名誉和长久的安乐。

  二十六、财富  一七三、愚笨的人说:‘我有儿子,我有财产。

’这是有烦恼的。

因为他自己尚且不真正属于他的,何况他的儿子或财产呢

  一七四、拥有很多财产,大量的黄金和食物,而却只贪图自己奢侈的享受——是导致堕落的一大因素。

  一七五、财富会毁灭愚笨的人,但不能毁灭想断除烦恼的人;当愚笨的人渴爱财富时,他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损了别人。

  一七六、在家人应该把财产分为四份:一份供日常使用,两份做为储蓄或施舍之用,另一份留做紧急备用。

  一七七、一个人用钱应该合理,并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不可浪费也不可吝啬。

不可处心积虑贪图财富,也不可挥霍奢侈。

  二十七、信心  一七八、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

  一七九、内心不安定,不明白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

  一八○、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二十八、解脱  一八一、除去自私的欲望,便可以治好痛苦。

  一八二、这就是达到自由和解脱的途径——帮助别人而不贪求名利和果报,不存伤害别人的意念,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

  一八三、就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永远不会再生长;当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言语)没有丝毫的贪爱、憎恨和无知时,他将来也就不会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了。

  一八四、可以导致宁静和智慧的途径:  1、正当的了解  2、正当的思考  3、正当的言语  4、正当的行为  5、正当的职业  6、正当的努力  7、正当的意念  8、正当的禅定  一八五、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

同时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没有烦恼的境界了。

  二十九、精勤  一八六、从今天开始,一个人应当努力改进他的心智,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

  一八七、不背诵是读经的污垢;不勤勉是持家的污垢;懒惰是皮肤的污垢;放荡是启发心智者的污垢。

  一八八、工作努力、精勤不懈,不怕危难的人,会有好报。

  一八九、愚笨无知的人毫无忌惮地恣情放逸;但聪明的人却保持努力不懈,视勤奋为无上珍宝。

  一九○、自己是自己的保护者,自己是自己的依靠者。

所以你们要好好调御自己,宛如马商调御良马。

  一九一、你自己应当好好努力为善,因为完美的圣者只能告诉你该走的道路。

  一九二、甚至像这见解这么完美而没有负担,如果你贪执了它,那就是你没有了解。

所有的教诫都是像一条木筏,是用来渡过河流,而不是供人执取的。

请大家给我一些佛教的格言.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说既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宁静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二、私欲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三、束缚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一○、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一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一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

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一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一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一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一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也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四、洞察一七、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一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

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一九、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

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五、愿望二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

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辜,品性良好,不起恶念。

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

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埋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

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三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

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

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

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喜地服务别人。

三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六、慈爱三三、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

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

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

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

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七、烦恼三八、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

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

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 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八、障碍四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

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

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

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一、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二、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三、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

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五四、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

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五、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

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五六、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

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

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九、愁苦五七、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

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八、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

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九、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六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六四、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六五、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

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六六、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七、‘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摘自你我 赚钱网六八、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十、待人六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五、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

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

第三、对她忠贞不二。

第四、授与处埋家务的职权。

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六、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

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

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

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

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七、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

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八、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

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九、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十一、心境八○、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一、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

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

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

八二、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三、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四、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五、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十二、行善八六、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

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七、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

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十三、实行九一、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二、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三、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

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

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四、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 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九六、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七、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十四、省过九八、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

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九、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一○○、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一、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一○二、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

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

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一○三、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一○四、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五、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一○六、忏悔包括改过

十五、言行一○七、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一○八、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

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一○九、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一一、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

......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一一二、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一一三、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一一四、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十六、学习一一五、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一一六、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一一七、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八、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十七、教育一一九、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一二○、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一二一、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一二二、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一二三、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

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

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

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十八、快乐一二四、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一二五、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一二六、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

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

‘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

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一二七、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

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十九、幸福一二八、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愿望。

一二九、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一三○、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三一、 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

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二、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一三三、啊

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一三四、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五、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二十、智慧一三六、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一三七、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

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一三八、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一三九、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方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一四○、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一四一、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一四二、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二十一、容忍一四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四五、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

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一四六、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一四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沙加的格言

沙加: “这个宇宙整体的真理就是无常,没有所谓的完全的正义与完全的邪恶。

” 娑罗双树一战中: 佛陀: “沙加,沙加啊……有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悲伤

只有六岁的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坐着

什么事情让你如此忧心忡忡

” 沙加: “今天又看到冈底斯河中浮着好几具尸体,在河岸上有好多来自印度各地的巡礼者在那里沐浴。

看他们的样子,与其说是求生,不如说是在祈求死亡……我所降生的这片土地,为什么如此贫穷

难道人们就是为了受苦受难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吗

” 佛陀: “沙加,这就是你悲伤的原因吗

” 沙加: “当然了,谁会希望一个只有痛苦的人生呢

” 佛陀: “那是不对的。

因为有痛苦,所以快乐也一定相应的存在;反过来也一样。

美丽的花开了,可它也会有一天凋谢;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一瞬也不会停止的……它一直在动着 变着,这就是无常。

人的一生也是这样。

” 沙加: “但是,最后还是只有一死…难道不可以说,人生还是被悲伤所支配着吗

活着的时候无论克服痛苦还是追求喜悦和爱情,最终死亡还是把一切化为虚无。

那…人是为什么而生呢

想要和死亡这种永恒的东西对抗,根本就是无谓的。

” 佛陀: “沙加,你忘记了吗

” 沙加: “忘记了

” 佛陀: “那是死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即使是死也只不过是变化的一种。

沙加,沙加,你一定不能忘记啊

死亡绝不是最后...曾经活在这个世上的圣人们,都超越了死的境界

沙加啊,如果你能领悟这一点的话,那你也就成为了人类中最接近于神的人

” 沙加遗言: “花开,然后花谢;星星闪烁,也总有消失之日;不管是这个地球、太阳、银河系,还有这个浩瀚的宇宙都会有死的一天。

人类的一生,与这些相比的话——不过是一眨眼那么短暂而已。

在那样短暂的时光中,人们诞生、欢笑、流泪、战斗、受伤、欢喜、悲伤……憎恨某人,爱上某人,这些都是刹那的邂逅。

终究将归入死的永眠。

” (日文:“花が咲き、そして散る。

星が辉き、いつか消える。

この地球も、太阳、银河系、そして大きな宇宙さえもいつか死する时が来る。

人间の一瞬など それらに比べれば,瞬きほどの仅かな物であろう。

その仅かな一时に、人は生まれ、笑い、涙、闘い、伤つき、喜び、悲しみ、谁かを憎み、谁かを爱し。

全ては刹那の邂逅。

そして谁かも死と言う永远の眠りに包まれる。

でも

花が咲いているうちに美しい。

星が辉いているうちに眩しい。

だから、人はまだ生きている时、何かすぱらしいことをしてみせないか。

”) 用血在沙罗花瓣上写上“阿赖耶识”后,只身去冥界。

在那绚烂的花雨中沙加绽开了唇边的笑容。

冥界,冥王哈迪斯统治的世界,正在等着他

释迦牟尼最具灵性四句话喜欢哪一句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

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

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

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

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哪里,随时准备开始。

4.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这是如此简单。

当生命中有些事情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

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

你坐在这里,读着这些文字,我相信绝非巧合。

如果这些文字触动你的心弦,那是因为你的因缘成熟。

你明白,没有任何一片雪花会因为意外落在错的地方。

善待自己

爱你的存在

让自己幸福

最经典的人生格言

“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  这是最宝贵之言,是创造宇宙的天父真神给我们人类的恩典之言;也是够我们一生使用的真理之言;这是无与伦比的大爱之言。

                      轮回就是一种传统说法,这种说法流行在东亚这一带。

我们再说说所谓的释迦牟尼,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怎么在菩提树下坐上几天就把宇宙的奥秘想通了,对于轮回以及报应是谁掌管,所谓的佛祖说不是他管,没有人管,是自然在管。

朋友们,这就是智者的智慧吗

他究竟觉悟了什么

六道轮回也就是在他本国的三道轮回的基础上又加了三道。

根本就还是跟传统差七不差八

所谓的佛陀并且不承认有造物主,这就是他的无知----看看圣经吧: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

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命名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人不知道有  上天吗

诅咒发誓都指着天起誓

  绝望或被冤枉都会喊“天哪”

但是看看所谓的佛祖居然无法无天,说听他的不敬天也可以得他保佑

你们说是不是狂妄。

你乔达摩悉达多(所谓的如来佛祖的原名)既然不是造物主,你有什么资格对人类指手划脚

能够对人类今生来世有绝对发言权的只有造物主。

拜佛信佛拜菩萨的朋友们,真为你们感到心痛和悲哀,对于一个死了自己不能复活的人,你们为什么就那么痴迷啊

佛啊菩萨全是假神偶像,拜他们在造物主那里被定为大罪。

为什么呢

既然是造物主创造宇宙万物并且养育我们人类以及一切生物,为什么不感谢他,反而认贼作父呢

这真是忘恩负义啊

上天就是造物主,外国人叫他上帝,我们基督徒叫他天父,他爱我们人类,不仅给我们身体生活一切的需要,并且还为我们灵魂的需要预备了救主耶稣。

人类从祖先起就背叛天父,但是天父没有丢弃我们,差遣基督为童贞女所生,得着人的身体成为人,并且以他无罪的生命代替了我们有罪的生命,担当我们的罪而死,第三天复活了。

一切信他的,不被定罪,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这是上帝的爱,这是上帝的恩,只要从偶像假神的崇拜中向上帝悔改,相信接受耶稣的拯救,你就可以白白得着。

为什么不离开死了不能自己复活的死人呢

为什么还把死人的教训当真理了

悔改吧,同胞们,相信耶稣的替死赎罪吧。

耶稣已经复活升天堂,他有生命和复活的大能,相信他的有复活和永生的盼望

请记住圣经如此说----除他(耶稣)以外,别无拯救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一)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观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见花 花为幻化 说生说灭 皆是颠倒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 现量见物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 万法无碍 一一相 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因果循环 六道轮回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无相为体 相用无穷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为苦 觉者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性为体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地藏法门 诸佛之师(二)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

云何快得善利

云何安处善业

”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

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今当以何食饭如来乎

为用人间之食,为用自然无食

”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   《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贝*贝/隹)尼人,何等为三

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胜……弗于逮,……胜郁单越(3)…··胜饿鬼趣,……胜龙、金翅鸟,……胜阿须伦,…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十二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无量寿经》卷下   云何人趣……名末奴沙

…··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本奴沙……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

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立世阿毗昙论》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

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现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

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待,能如是观,是名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暖恣欲心,人形畜无别。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事戒者福胜。

  《法句经·教学品》   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

  寂天《人菩萨行论》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冈波巴《宝鬘集》 若你真心参悟,便会自寻,且一句即可受用一生,何苦强求所有。

设计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或座右铭

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胜过用空话吹嘘自己。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求经典的佛教名句。

北宗神秀: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宁静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回时所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附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传迦叶法的时候所说):巍巍峭迥出云霄,顶锁水寒势外遥;坐观四望烟笼处,一带青山万水潮。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