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积累格言
愚公移山,卫精填海 古代格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关于时间的格言很多: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之中国古代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的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的《偶成》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日月忽其不淹今,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今,恐美人之迟暮。
--战国·楚·屈原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劝诫人们牢记劳动艰苦,不忘节俭勤劳的古代格言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 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李嘉诚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
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
《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
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
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
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
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
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
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
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
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提示】“俭”和“恕”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常用的两个概念。
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节俭。
对于官员而言,贪污受贿,不廉洁,往往是因为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所以,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恕”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道德范畴,要求以仁爱之心待人。
对官员来说,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拥护,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提示】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
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
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
所以,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训戒贪玩的人的名言
●片言九鼎,一公百服。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不肯种福田,舍财如割肉。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
????●莫把真心空计较,惟有大德享百福。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耐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患;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则盛德人新;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学须静,才要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行义要强,受谏要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闲时不烧香,急时报佛脚。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咬得菜羹香,寻出孔颜乐。
????●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为富兼为仁,愿生不愿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壁有缝,墙有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之子不称服,奉身好华侈,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当家庭之衰,宜惕励不宜委靡。
????●是日一过,命亦随减。
????●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
????●量入为出,积少成多; 溪壑易填,人心难满。
????●仕宦方规清、慎、勤, 饮食要诀缓、暖、软。
????●用人于教人,二者却相反, 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
????●打人莫伤脸,骂人莫揭短。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
????●蜗牛角上较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俗转。
????●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两个如之何;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
????●凡事要好,必问三老。
????●好事则裕,自用则小。
????●勿营华屋,勿作淫巧。
????●若争小可,必失大道。
????●但能依本份,终须无烦恼。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吃得亏,做一堆;要想好,大作小。
????●志宜高而心宜下,胆欲大而心欲小。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
????●出家如初,成佛有馀。
????●三心一静,四相俱无。
????●著意于无,即是有根未斩;留心于静,便为动芽未锄。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人而无信,百业俱虚。
????●言称圣贤,心似穿窬。
????●学不上实行,马牛而襟裾。
????●欲求生富贵,必下苦工夫。
????●既耕亦已种,时还独我书。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杯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作事惟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白酒饮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炮凤烹龙,放箸时与盐齑无异;悬金配玉,成灰处于瓦砾何殊。
????●先达笑弹冠,休向侯门轻束带;????相知犹按剑,莫从世路暗投珠。
????●厚时说尽知心,恐防薄后发泄。
????●少年不节食欲,每每中道崩殂。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妻财之念重,兄弟之情疏。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馀。
????●认真还自在,做假费功夫。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久住另人贱,频来亲也疏。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丝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百年成之不足,一朝坏事有馀。
????●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库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茫茫四海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
????●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金千两,不如一解经书。
????●静中观物动,闲处看人忙, 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忙处会偷闲,闲中能取静, 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子教婴孩,妇教初来。
????●内要伶俐,外要痴呆。
????●聪明逞尽,惹祸招灾。
????●能让终有益,忍气免伤财。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创业固难,守业不易????●创业固难,守业不易。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增;食蔗能甘,甘后更觉苦趣。
????●争名利,要审自己分量,休眼热别个,辄生嫉妒之心;撑门户,要算自己来路,莫步趋他人,妄起挪扯之计。
●家庭和睦,疏食尽有馀欢;骨肉乖违,佳肴亦减其味。
????●观过知仁,投鼠忌器。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喜;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晴空看鸟飞,流水观鱼跃,识宇宙活泼之机;霜天闻鹤叫,雪夜闻鸡啼,得乾坤清纯之气。
????●先学耐烦,切莫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举世好承奉,承奉非佳意,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玩戏。
????●得时莫夸能,不遇休妒世。
????●物盛则必衰,有隆还有替。
????●路径仄处,留一步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爱。
????●为人要学大莫学小,志气一卑污了,品格难乎其高;持家要学小莫学大,门面一开阔了,后来难乎其继。
●争斗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无限杀机;寒微路上,用一片炽热心肠,遂培植许多生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立,四十见恶,五十相将寻死路。
????●爱儿不得爱儿怜,聪明反被聪明误。
????●心去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横逆加来,可以情恕。
????●贫穷患难,亲戚相顾;婚姻死丧,邻里相助。
????●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
????●得意不宜再往,凡事当留馀步。
????●宁使人讶其不来,勿使人厌其不去。
●有生必有死,孽钱归孽路。
????●不怕无来处,只怕多去处。
????●务要见景生情,切莫守株待兔。
????●丧家亡身,多言占了八分。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变大。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人有庆,兆民永赖。
????●富贵家且宽厚,而反忌克,如何能享。
????●世微道替,百直曾无一遇。
????●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如何不败。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一正压百邪,少见必多怪。
????●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坏。
????●视寝兴之早晚,知人家之兴败。
●言忠信,行笃敬。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
????●好讼之子,多数终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善与人交,久而能敬,过则相规,言而言而有信。
????●严父教自,义方是训。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欲临死而无挂碍,先在生时事事看得清;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是念念守得定。
????●识得破,忍不过;说得硬,守不定。
????●笑前辙,忘后跌;轻千乘,豆羹竞。
????●子有过,父当隐;父有过,子当诤。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唇亡齿必寒,教弛富难保。
励志的中国古代古诗词名言名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 注:转自百度知道
古代名人名言,一定要古代,越多越好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韩愈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管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蜀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王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
——魏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声溢金石,志华日月。
——颜之推《祭屈原文》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
——司马迁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三侠五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诸葛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前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后汉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明·凌蒙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