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身体的名言
1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2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芬奇3、只有运动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
——歌德4、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列夫·托尔斯泰5、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歌德6、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
——朱德7、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皮埃尔·顾拜旦8、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法国医学家蒂素9、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德国诗人卢梭10、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11、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12、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马雅可夫斯基13、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泰戈尔14、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苏格拉底15、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亚里士多德16、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
——朱德17、走路是极好的运动,人应该养成走长路的习惯。
18、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
养生宜动,养心宜静,动静适当,形神共养,培元固本,才能使身心健康。
19、运动的好处除了强身之外,更是使一个人精神保持清新的最佳途径。
20、运动的要义不在趣味而在继续持久,养成习惯。
21、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22、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锻炼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23、不靠医,不靠药,天天锻炼最见效。
——谚语24、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谚语25、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谚语26、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养生要录》27、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谚语28、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谚语29、夏游泳,冬长跑,一年四季广播操。
——谚语30、跳绳踢毽,病少一半。
——谚语31、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谚语32、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玻——谚语33、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127;——《古今图书集成》34、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谚语35、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谚语36、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谚语37、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谚语38、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
——谚语39、仙丹妙药灵芝草,不如天天练长跑。
——谚语40、运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41、练练力出,缩缩病出。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43、不靠医,不靠药,天天劳动最见效。
44、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生命在于运动。
45、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
46、若要身体健,天天来锻炼。
47、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48、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49、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50、久视伤神,久立伤胃,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养生的重要性论文2000字
科学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著作。
从词面解释:养生者,调养生息也。
科学养生,就是用最科学的养生理论、方法实现自己的健康长寿。
因此,从养生学学科理论中寻找科学依据,从高龄老人群体中寻找养生经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养生准则。
一、科学养生四大障碍 (一)“烦恼”因素。
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工作到了家庭,与子女共居的,考虑如何适应家庭工作,比如买菜、煮饭、送孙上学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辈之间,未免有些“摩擦”,产生了一种转换“岗位”的“烦恼”。
(二)“失落”因素。
特别是当过单位领导的老人,过去“有权不使”,如今“过期作废”,“下岗”后有一种失落感。
加之对自己尊称改变:过去任长官,受人“尊敬”,今天,见面避开,人走茶凉。
感到“世态炎凉”。
(三)“拼搏”因素。
与“失落”相反,这些老人认为过去“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显身手”了。
少数人说自己过去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机会,千方百计想弥补。
个别人,一反常志,买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无归”。
(四)“厌世”因素。
有些老人无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觉得日子很难过,吃完三餐,不知到哪里消磨时光。
个别老人,一迈进60花甲之年,自称为“等死队员”,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着一种醉生梦死的思想,于是喜、怒、哀、乐无常。
二、科学养生三大原则 老年人是人生历程的最后阶段,对于科学养生所选择的途径有较大的复杂性,人与人所处的区域、地位、环境,甚至年龄、性别、体质、爱好有很大差异,因此,每个人在养生之道上应该因人而异。
但人生历程中的三大原则是统一的。
(一)自主性养生原则。
俗话说:生命有限,养生奥秘无穷。
人能否健康长寿,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注定,而是靠自己主观努力创造条件获得的。
广西有个长寿县——巴马,80岁以上寿星有几万人,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极劳动,注重身心锻炼,从而形成少病、长寿的老年群体。
(二)平衡性养生原则。
俗话说:“,康寿在于平衡。
”大多数老年人注意到体育锻炼,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
有些老人锻炼积极、运动量大、休息不好、营养不足、失去动静平衡,阴阳失措,结果反而搞垮了身体。
一些老人争强好斗、怒气横抽,导致疾病丛生。
这些现象说明:追求健康长寿的老人,如不按科学养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坏,好事则变成坏事。
(三)特殊性养生原则。
世间事物有两性,普遍性中有特殊。
在科学养生过程中,应强调个人内在因素,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制订和实施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则,事与愿违。
三、科学养生四大基本经验 (一)思想要乐观,心态要平衡。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无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从忧生……”说明遇事要乐观,要求心态平衡。
否则效果不堪设想。
中国最早一部医书指出:“心是五脏腑之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又曰:“百病皆生于气。
”道出了科学养生心态平衡的重要性。
所以,老人不要急于求成,不能斤斤计较,要注意保持心态平衡,做到“四个一点”。
顺境时要谨慎一点;逆境时要振作一点;得意时要谦虚一点;烦恼时要“糊涂”一点。
不因地位低微而气馁;不因薪资偏薄而苦闷;不因权力丧失而哀叹。
要善于控制情绪,切勿庸人自扰,惹事生非,避免过喜过怒,造成过于兴奋,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骤升,血糖改变,引发脑充血或心脏病。
待人接物,要讲究文明礼貌,以诚待人,以礼敬人、平易近人,适力助人。
(二)忍气不争吵,处事和为贵: 中国有句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
:“老忌私,然后能公,和忍性,然后能修。
”即是说,能强其私,心和性情,而不使其放纵,放纵就是为所欲为。
不然大则以杀身,小则以伤气。
(三)节食加节欲,生活有规律。
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焉。
”稽康的说:“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好色不倦,以致乏绝。
”此语意思是饮食、色欲两事应有节制。
使之适度,以求长生。
上曰:“……六日饮食,七日黄室……归心静然,可以永生。
”也说明了节欲、节食之重要。
所谓节食,就是说,餐吃八成饱,暴食伤胃也伤肠。
节食,对于老人来说,还包括选食。
做到不偏食,有什么吃什么,一日三餐,再好的饭菜也不饱食,更拒绝花天酒地。
这里必需郑重阐述色欲话题。
在中国封建意识掩盖下,人们对性事自然讳莫如深,作为一种保密性的事。
古代医学书籍,文中也只用“节欲”或者“填房事”两个词。
养生文章中说:“积精求神谙得切实。
”顾名思义,既名之为精,既为精华、精粹。
在人体内,所谓独一无二之至宝。
不能滥用,滥用则影响健康长寿。
为何一些长寿村男女人寿星较多?为什么尼姑、和尚较之一般人长寿?那就是人之宝贝藏之于身。
依愚之见,人过七旬,以少行房事为宜,至少要注意适度。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过眼云烟,气是惹祸根苗。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得好:“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把人寿比作朝露,值得老年人所思。
(四)身心常锻炼,动静要适度。
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常动故也。
”外国人说:“。
”经常的、适度的运动,可以补充肌体能量,有利血液循环,可以改善脂肪过多地在体内存积,防止肥胖,保证血糖正常,延缓,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能提高免疫能力。
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一些适度的、柔和的项目进行身心锻炼。
早晨起床,适当步行、打拳、舞剑。
稍年轻的老人可以慢跑。
也可以每天坚持做保健操,动静结合,呼吸结合,心平气静。
还可以积极参加书法、绘画、诗词班学习,陶冶身心,健脑强心,延年益寿。
实践证明:老年人,不动不行,不静也不行。
动多静少,不注意休息,则增加身心疲劳,降低血糖供应,不利健康。
只静不动,常睡懒觉,易使身体僵化,关节失灵,也不利于科学养生、延年益寿。
正确处理动静关系,宜动则动,宜静则静,动静适度,对身体有益。
科学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在养生保健中,处理好下面一些问题的辩证关系,对于健康长寿至关重要。
饱与饥 多食伤身,营养不足也损害健康。
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
”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
清代顺康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
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早饭淡而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
但是有的人由于减肥心切,过分少吃而严重损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
养生格言中说:“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
”节制饮食可减轻胃肠和内脏的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荤与素 不能绝对素食或荤食,应合理搭配。
以清淡素食为主,才有利于健康。
中的第一条是“合理膳食”。
老年人以素食清淡饮食为主是对的,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较低,可有效防止或减慢高血压、心脏病乃至糖尿病、脂肪肝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
但也不可绝对地一概拒绝荤食。
因为脂肪和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既健脑又护心,且胆固醇抵御癌症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三餐荤素搭配,以素为主,荤食为辅比较好。
动与静 中说:“久坐不动,易伤血气,脑力者应慎之;身动过剧,易损内脏,体力者应戒之。
”故而说有动有静才无病无痛。
美国宇宙航行局的科学家们证实,一个人三天不活动,他的肌肉的最大力量会丧失1\\\/5。
据浙江省的一份报告表明,运动的人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发病率仅为1.9%,而缺乏运动的人发病率达到11.1%。
但运动必须适量,超负荷的运动会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缩短寿命。
多睡与少寐 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
有人提出“睡眠养生论”,认为睡眠好可以延长寿命,但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仅仅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高三倍半。
民谚说的“早睡早起,没病惹你”是有道理的。
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害,不仅影响工作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但同样睡眠过多也有害。
睡眠过多,身体各样机能呆滞,久之必致病。
可见睡不可缺但也不可贪。
纵欲与禁欲 历代帝王多不长寿,与其恣情纵欲有关。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精少则病,精尽则死。
”明代《养生八笺》中说:“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美国研究人员对600人所作的调查发现,上了年纪的人维持积极的性生活,有助于长久地保持他们的活力和较强的记忆力。
如果老人放弃性关系,他们的智力就会很快衰退。
显然,纵欲伤身,禁欲也有害健康,节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乐与悲 有些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精神上无所寄托,往往产生失落感而闷闷不乐,这对健康极为不利。
《灵枢》中说:“悲伤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若能通过各种形式参加社会交往,诸如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游戏,有助于消除寂寞,增加生活乐趣。
但有的人终日沉湎其中,导致精神失衡,甚至猝死在麻将桌下,那就更为可悲了。
正如《健康格言》所说:“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 冷与热 冷水浴是一种健身妙法。
通过冷水的低温刺激,可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会使呼吸加快,心跳加强,血液加快循环,血压上升,肠胃蠕动加强,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会得到加强。
同时,在水对皮肤冲击的机械作用和一些矿物质对人体的化学作用下,还能增加皮肤的抵抗力,使皮肤病发生率大大减少。
而热水浴及桑拿浴能在高温的作用下,使皮肤毛孔和毛细血管扩张,有效地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并带走一些污垢及存在于皮肤表层的有毒物质,健康效果也相当好。
具体是洗冷水浴好还是热水澡好,需因人而异,视体质及习惯而定,但最基本的日常用水应是民间谚语所说的: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牙齿喜欢,热水洗脚如吃补药。
关于不吃零食的格言
死也不吃零食
谁有爱我中华的诗句或格言,有多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