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孺子格言

孺子格言

时间:2019-01-05 18:26

孺子什么意思,鲁迅名言中哪句含“孺子”两字

孺子的:1、儿童《孟子·丑上孺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皆惕恻隐之心。

”宋 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掘壕如浅沟,一孺子能逾之。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书·立政》:“呜呼

孺子王矣。

”《汉书·王莽传上》:“立宣帝玄孙婴为太子,号曰孺子。

”唐 罗隐《筹笔驿》诗:“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

”《新唐书·王承元传》:“(承元)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

’”参阅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孺子》。

3.西汉太子妃嫔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

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汉书·王子侯表上》:“东城侯遗为孺子所杀。

” 颜师古 注:“孺子,妾之号也。

”《晋书·刘聪载记》:“初,靳准妹为乂孺子。

”4.竖子、小子,含轻蔑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事之去留在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司马贞索隐引刘氏云:“盖谓雎为小子也。

”明 沈采《千金记·代谢》:“罢了,罢了,这孺子不足与议,有天下者必沛公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奏曰:‘臣久当谢政,今即拜辞。

’遂忿忿出朝。

谓人曰:‘孺子负心,不足辅也

’即日驾车回国。

”京剧《将相和》第十九场:“非是俺无有容人量,屈身孺子脸无光。

”5.指古代的《孺子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见《孟子·离娄上》。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半塘)语多涉词:‘……野人《击壤》,《孺子》濯缨,天机偶触,长谣斯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

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

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

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

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

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

所以,那时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运用孺子此词的名句是什么

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鲁迅诗《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算格言不?

1、格言的定义:熟语的一种。

特征:言简,促人有美德。

如,满招损,谦受益。

  如此看来,你的回答是正确的,“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格言。

  2、这句话应写作:“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这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撰写的一副名联。

但是,这副名联是在前人联语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却鲜为人知。

  清代著名诗人、贵州督学洪亮吉著有《长江诗话》一书,其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古时有一个怀才不遇的秀才,通晓诗词,又酷爱杯中之物,但却无人任用他,因而常常在酒足饭饱后与儿童嬉戏为乐,并写下了一副对联,以抒发情怀,聊以自慰。

其联曰:  “酒酣或化庄生蝶;  饭饱甘为孺子牛。

”  鲁迅先生夜读《长江诗话》,有感而发,反其意而用之,赋予其联全新的内容,借以言志。

他在《自嘲》跋语中写道:“偷得半联,将‘饭饱’改为‘俯首’,易两字,达到文句生辉、力重千钧、意境深远的目的”。

鲁迅先生正是以化平庸为神奇的深厚文学功底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千古绝唱,并成为有识之士的座右铭。

  “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载:“女(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孺子”,指齐景公的儿子。

讲的是齐景公曾跟儿子嬉戏,口衔着绳子,学做牛,让儿子牵着玩。

儿子不慎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

“孺子牛”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孺子牛”本来只是表示齐景公(或父母)对儿女的宠爱。

后来,鲁迅先生在《集外集·〈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加以引用,“孺子牛”三字在此处已发生了质的升华,就成为借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了。

谁有格言

爱国的: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学习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008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009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尊老爱幼的: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李密)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

(黄遵宪) 尊老爱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2、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

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意大利谚语) 5、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

(何塞·马蒂) 尊老爱幼能体现出个人的品德 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 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 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俗语)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 尊老爱幼重在关爱 1、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

(马卡连柯) 2、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俗语)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 5、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尊老爱幼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

(泰国谚语) 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康熙) 为人处世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关于励志格言

十句经典佛教名言 福空居士,2010-03-17 02:35:49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道教名言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大道无他妙,惟是神气合一,还于无极太极、父母生前一点虚灵气之而已矣。

人若不事乎道,则神与气两两分开,铅走汞飞,水火所由隔绝也。

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

”是言也,浅之则为日用之需,深之则为修炼之要。

指点上善之心,平平常常,无好无恶,浩浩荡荡,无陂无偏,极其和柔。

是以居上不骄,居下不倍,于己无尤,于人无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经典名言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

《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有道德之人不会孤独,定有人与他为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

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

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 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

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分昼夜。

”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

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