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无线电格言

无线电格言

时间:2013-09-01 23:04

关于飞机的名人名言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根草搓不成索,一根篾编不成箩。

◆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

◆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

◆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一勤,想勤不得勤。

◆千树连根,十指连心。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

◆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单筷难挟菜,独翅难飞天。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家不和,外人欺。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美国大兵的22条军规 这22条作战条例,美国军方的军事教科书上找不到,只能是来自第一线的大兵们的实战经验,而且很可能是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 战场是复杂的,充满着变数,人生也是如此. 对于习惯了正向,单向思维的我们,这22条帮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第一条,你不是超人; 第二条,如果一个愚蠢的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愚蠢的方法; 第三条,不要太显眼,因为那样会引人攻击; 第四条,别和比你勇敢的家伙待在一个掩体里; 第五条,别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 第六条,如果你的攻击很顺利,那你一定是中了圈套; 第七条,没有任何计划能在遇敌后继续执行; 第八条,所有5秒的手榴弹的引线都会在3秒内烧完; 第九条,装成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的弹药可能不够了; 第十条,那支你不加注意的敌军部队其实是攻击的主力; 第十一条,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第十二条,简单的事总是难做的; 第十三条,好走的路总会被布上雷; 第十四条,如果你除了敌人什么都不缺,那你一定在交战中; 第十五条,飞来的子弹有优先通过权; 第十六条,如果敌人在你的射程内,别忘了你也在他的射程内; 第十七条,要一起用才能生效的设备通常不会一起运来; 第十八条,无线电总会在你急需火力支援时断掉; 第十九条,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让你挨枪子儿----什么都不做也一样; 第二十条,唯一比敌方炮火还精确的是友军的炮火; 第二十一条,专业士兵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但世上却充满了业余玩家; 第二十二条,当两军都觉得自己愉快时,那他们可能都是对的.

荣誉勋章 空降神兵过关全攻略

文化教育思想: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关于建设有文化的军队的重要性的具体表述。

  1944年10月30日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作了《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讲演,强调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着重指出,“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  建立有文化的军队,是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农是革命军队的主要成份,他们由于长期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这种状况对于他们提高觉悟,掌握军事技术妨碍极大。

因此,早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就把提高部队文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把建设有文化的军队,作为我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红军时期开始,就一直重视军队内部的教育普及,在干部战士中开展文化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干部和战士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

一方面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干部战土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在军队中办学校教育,大量培养掌握军事和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的干部。

红军时期即在苏区建立了红军大学和无线电,卫生等专门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办起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层次不同的指挥与专业技术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人民军队的文化教育工作的制度、措施和方法。

在建设一支有文化的人民军队思想的指导下,从红军至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建设都始终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革命文化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它使这支军队产生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全中国。

  建国后,基于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的需要,更加强调文化工作是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

1966年5月7日再次指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

建设有文化的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思想,至今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有关残缺美的名言和事例各两个,事例要200字

海伦凯勒:1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2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3我只看我拥有,不看我没有的。

4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时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5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6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海伦凯勒 7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海伦凯勒 霍金:1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2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3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4While theres life,there is hope.( “活着就有希望。

” ) 5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事例:霍金和海伦的事迹让我深深明白,只要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无论生活有多么糟糕,我们总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应该以宽容、豁达、乐观的胸襟来拥抱生活中的不幸。

当霍金失去那么多时,他仍然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千万不能让自己精神也残疾。

的确,霍金直面了生活中的不幸,他没有抱怨自己的遭遇,相反,他感恩上天赐予他的睿智头脑;感恩妻子,亲人对自己的帮助。

拥有这些,他觉得自己是幸福和幸运的。

他用坚持不懈的热情探索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精神充实的人。

海伦凯勒也一样,他说,我所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每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想到那些帮助我的人,我又有了动力。

支撑我不断前进的正是:活着,就要把爱奉献给人间的信念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海伦凯勒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学习10小时,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

和霍金和海伦相比,如果身体健全的我们精神却残疾了,那不是巨大的讽刺和汗颜吗

海明威:1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张海迪: 1即使跌到一百次,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的站起来事例: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   随后,张海迪成为道德楷模。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名人名言和感悟,感悟100字左右。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混合以后,就比花岗岩还坚韧;一根麻绳是脆弱的,可是千百根麻绳拧成一股,就比钢铁还宾固;一个战士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千百个战士团结在一起,就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

——王杰 这段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一根麻绳、一堆沙子、一个战士……单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把许多这样的物体合在一起,力量才会更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让我们继续在书中探索奥秘,掌握更多的知识。

爱迪生的名言和故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名言 :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托马斯·爱迪生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想象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 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 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我一天也不能放弃工作,因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我感到很愉快。

※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们的构想达到极限时, 会丧失继续创作的毅力,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能完全做到的话, 其结果将会令人感到非常惊讶。

做了许多的实验,只要有一个实验成功就好了。

伟大的人物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 不管你做什么,要么就做出辉煌的成就,要么就辉煌地失败。

必须敢干,才有进展。

我们的电灯系统并不是空想,也不是莽撞。

※ 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不断地寻找自然的秘密,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且一 切都当朝光明的一面迈进。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我们常常不能看透的事,终久可以做到。

※ 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我极端重视由斗争得来的经验,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 踏进顺境才会觉得受用、舒服。

※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

我只希望把 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 不懈奋斗人们在临终之际,若能把狂热的精神留给子孙,那就留下了无价之宝。

人生 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的多,能不兼程而进吗

※ 成功是:上天赐给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如果一个人的事 业,不能充分地为他说话,他最好是缄默。

大半的人说得太多了,如果只有那些确有点东西 去说的人才说话,则说话必减少而力增加。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

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

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

10岁时酷爱化学。

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

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

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

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

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

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

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

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

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

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

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

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

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

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

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

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

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

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

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

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

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

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

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

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

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

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

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

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

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

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

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

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

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

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

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

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

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

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

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

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

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

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望楼主好人可以采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